⑴ 請問"如果企業負債為零,則財務杠桿系數為1"這句話的說法是否正確啊
DFL=EBIT/[EBIT-I-PD/(1-T)]
式中:PD為優先股股利。
在有優先股股利的情況下,財務杠桿系數也大於1
⑵ 息稅前利潤600萬,稅後凈利潤300萬,所得稅稅率25%,公司未發行優先股,求財務杠桿系數
稅前利潤=300/(1-25%)=400
利息費用=息稅前利潤-稅前利潤=600-400=200
財務杠桿=息稅前利潤/稅前利潤=600/400=1.5
息稅前利潤挺好理解,就是在假想狀態下把公司看成一個沒有負債的公司,即沒有負債時的 息稅前利潤 是有負債時 稅前利潤 的幾倍
⑶ 財務杠桿系數公式
你好,財務杠桿系數(DFL,DegreeOfFinancialLeverage),是指普通股每股稅後利潤變動率相對於息稅前利回潤變動率的倍數答,也叫財務杠桿程度,通常用來反映財務杠桿的大小和作用程度,以及評價企業財務風險的大小。計算公式:公式一;財務杠桿系數的計算公式為:財務杠桿系數=普通股每股收益變動率/息稅前利潤變動率;DFL=(△EPS/EPS)/(△EBIT/EBIT);式中:DFL為財務杠桿系數;△EPS為普通股每股利潤變動額;EPS為變動前的普通股每股利;潤;△EBIT為息稅前利潤變動額;EBIT為變動前的息稅前利潤。公式二;為了便於計算,可將上式變換如下:由EPS=(EBIT-I)(1-T)/N;△EPS=△EBIT(1-T)/N;得DFL=EBIT/(EBIT-I);式中:I為利息;T為所得稅稅率;N為流通在外普通股股數。公式三;在有優先股的條件下,由於優先股股利通常也是固定的,但應以稅後利潤支付,所以此時公式應改寫為:DFL=EBIT/[EBIT-I-(PD/(1-T))];式中:PD為優先股股利。
⑷ 某公司沒有發行優先股,當前已獲利息倍數為5,則財務杠桿系數為
是在上下同時除上I得到你要的數
⑸ 財務杠桿系數是由企業資本結構決定的,若沒有優先股,則財務杠桿系數越大,財務風險越大
優先股也有稅前的股息支付,完整的財務杠桿系數公式是
DFL=EBIT/(EBIT-I-PD/(1-T)),由於我國沒有優先股,一般簡寫作DFL=EBIT/(EBIT-I)
⑹ 若企業無負債和優先股,則財務杠桿利益是否存在
負債和優先股都有杠桿作用,負責的杠桿作用更大(因其支付的利息往往較小)。
如果沒有負債和優先股,則不存在杠桿利益。
⑺ 若企業無負債,則財務杠桿利益將存在還是不存在
不存在,因為財務杠桿是企業在制定資本結構決策時對債務籌資的利用,利用債務籌資這個杠桿而給企業所有者帶來的額外收益。
在資本結構一定、債務利息保持不變的條件下,隨著息稅前利潤的增長,稅後利潤以更快的速度增加,從而獲得財務杠桿利益。但與經營杠桿不同,經營杠桿影響企業息稅前利潤,財務杠桿影響企業的稅後利潤。
(7)如果未發行優先股且沒有負債則財務杠桿系數擴展閱讀:
負債的確認在考慮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同時,對於未來流出的經濟利益的金額應當能夠可靠計量。對於與法定義務有關的經濟利益流出金額,通常可以根據合同或者法律規定的金額予以確定,考慮到經濟利益流出的金額通常在未來期間,有時未來期間較長;
有關金額的計量需要考慮貨幣時間價值等因素的影響。對於與推定義務有關的經濟利益流出金額,企業應當根據履行相關義務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計數進行估計,並綜合考慮有關貨幣時間價值、風險等因素的影響。
⑻ 某公司沒有發行優先股,當前已獲利息倍數為5,財務杠桿系數
0.2
經營杠桿系數反映銷量變動對息稅前利潤的影響程度,而且引起利潤以更大幅度變動,本題中,經營杠桿系數為2,表明銷售增長1倍,引起息稅前利潤以2倍的速度增長,那麼,計劃期的息稅前利潤應為:10000×(1+2×5%)=11000(元)。
⑼ 關於財務管理的32道判斷題,求答案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
累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