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一個支點和一根足夠長的杠桿,就真的可以撬動地球嗎那朋友的大門用什麼去撬開呢
有一個支點和一根足夠長的杠桿,也應該去巧用它啊!不是說有這幾點就可以把地球給撬動,你說是不是啊!何況是打開朋友的門,朋友的大門是要用你自己的坦誠的心慢慢的去感化的,還要付出,但這些的付出你不可以去計算.你要在做事的時候想著朋友點啊!和朋友商量什麼的,朋友也會體會到他的重要,
B. 阿基米德曾經說過:「給我一個合適的杠桿我可以撬動地球.」 杠
你是相做驗證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吧,
F1*L1=F2*L2。(這就是規律)。
C. 假如有一天阿基米德用一根杠桿能夠撬動了整個地球,請你在模型中畫出最省力的
由圖可知,O為支點,從支點O向力F的作用線作垂線,支點到垂足的距離就是力臂L.如圖所示:
D. 給我一根杠桿,我就可以撬動地球什麼意思
杠桿平衡原理:主要想重點突出杠桿長短對平衡的影響。 不過個人也覺得這句話有「一切皆有可能的意思」
E. 給我一根杠桿,我就可以撬動地球什麼意思
杠桿原理亦稱「杠桿平衡條件」.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用力點、支點和阻力點)的大小跟它們的力臂成反比.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1·l1=F2·l2.式中,F1表示動力,l1表示動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從上式可看出,欲使杠桿達到平衡,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動力就是阻力的幾分之一.
在使用杠桿時,為了省力,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長的杠桿;如果想要省距離,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短的杠桿.因此使用杠桿可以省力,也可以省距離.但是,要想省力,就必須多移動距離;要想少移動距離,就必須多費些力.要想又省力而又少移動距離,是不可能實現的.正是從這些公理出發,在「重心」理論的基礎上,阿基米德發現了杠桿原理,即「二重物平衡時,它們離支點的距離與重量成反比.桿的支點不一定要在中間,滿足下列三個點的系統,基本上就是杠桿:支點、施力點、受力點.其中公式這樣寫: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這樣就是一個杠桿.動力臂延伸
杠桿也有省力杠桿跟費力的杠桿,兩者皆有但是功能表現不同.例如有一種用腳踩的打氣機,或是用手壓的榨汁機,就是省力杠桿(力臂>力距);但是我們要壓下較大的距離,受力端只有較小的動作.另外有一種費力的杠桿.例如路邊的吊車,釣東西的鉤子在整個桿的尖端,尾端是支點、中間是油壓機(力矩>力臂),這就是費力的杠桿,但費力換來的就是中間的施力點只要動小距離,尖端的掛勾就會移動相當大的距離.兩種杠桿都有用處,只是要用的地方要去評估是要省力或是省下動作范圍.另外有種東西叫做輪軸,也可以當作是一種杠桿的應用,不過表現尚可能有時要加上轉動的計算.古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有這樣一句流傳千古的名言:"假如給我一個支點,就能撬起地球"這句話不僅是催人奮進的警句,更是有著嚴格的科學根據的.
F. 阿基米德曾說,給我一根杠桿我就能撬動整個地球,這是為什麼呢
杠桿又分稱費力杠桿、省力杠桿和等臂杠桿,杠桿原理也稱為「杠桿平衡條件」。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矩(力與力臂的乘積)大小必須相等。
即: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1·L1=F2·L2。式中,F1表示動力,L1表示動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從上式可看出,要使杠桿達到平衡,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阻力就是動力的幾倍。
據說,他曾經藉助杠桿和滑輪組,使停放在沙灘上的船隻順利下水,在保衛敘拉古免受羅馬海軍襲擊的戰斗中,阿基米德利用杠桿原理製造了遠、近距離的投石器,利用它射出各種飛彈和巨石攻擊敵人,曾把羅馬人阻於敘拉古城外達3年之久。
G. 我們在學習杠桿原理時,知道阿基米德有一句豪言壯語--「給我一根杠桿和一個支點,我就能撬動地球」(如圖
(1)∵GL1=FL2,
即:6×1024kg×10N/kg×1m=600N×L,
∴L=1×1023m;
(2)地球移動距離h=1cm=0.01m,
設s為人通過的路程,根據數學上學過的相似三角形,可得:
L1 |
h |
L2 |
s |
1m |
0.01m |
1×1023m |
s |
s |
t |
s |
v |
1×1018km |
100km/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