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均衡匯率的介紹
均衡匯率最先是指能夠使國際收支實現平衡的匯率,這種內涵的均衡匯率側重於外部均衡,但並非完全不考慮內部均衡,其前提條件之一就是無過度的失業,這與後來內部均衡的衡量指標非常相似。後來,納克斯(Nurkse)發展了均衡匯率理論。他將內部均衡定義為充分就業,外部均衡定義為國際收支的平衡,所謂的均衡匯率就是與宏觀經濟內外部均衡相一致的匯率,也就是內、外部均衡同時實現時決定的匯率。
㈡ 均衡匯率的簡介
作為一種分析方法,它不但給出了均衡匯率實現的條件,還可以用來判斷內外失衡的性質和原因,並據此採取相應的政策,這就是宏觀經濟均衡分析法。在二維空間中,斯旺(Swan)分別以產出和經常帳戶代表內外部均衡,兩條曲線的交點決定了均衡匯率的具體水平,同時劃分出四個象限,不同的象限中失衡的性質也不同,這就是著名的Swan圖像。 對均衡匯率最早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的購買力平價理論,而斯坦福大學的納克斯首先提出了完整的均衡匯率概念:能夠使國際收支實現均衡的匯率。斯旺提出,均衡匯率是與宏觀經濟、內外部經濟均衡相一致的匯率,內部均衡是指經濟實現了潛在的產出水平,外部均衡是指資本項目實現國家間可持續凈要素流動。
國內學者對均衡匯率的看法與上述觀點不一致。姜波克、許少強、李天棟提出了一個不同的均衡匯率的概念:在國際收支不受流動性約束的前提下,能夠維持穩定的經濟增長的匯率就是均衡匯率。而且是中短期的名義匯率,這樣就可以把國內外的貨幣市場、資產市場都納入考慮的范圍。他們還對均衡匯率進行了分類,認為均衡匯率不是一個固定的值,而是一個動態變化的區間,區間內幣值較低的部分對應著「投資傾向的均衡匯率」,幣值較高的部分對應著「消費傾向的均衡匯率」,這樣就為匯率政策的選擇提供了可能性,使均衡匯率成為一個全方位的政策工具,從而可以調節總需求,也可以調節總供給。張斌認為均衡匯率是中長期內與經濟福利最大化保持一致的匯率水平,在開放經濟條件下,將真實匯率水平調整到與均衡匯率相一致的水平是宏觀經濟決策的一項核心任務。
㈢ 均衡匯率的與匯率政策
根據在經濟增長中發揮作用的差異,均衡匯率可以劃分為「投資傾向的均衡匯率」和「消費傾向的均衡匯率」。 均衡匯率不但不是固定的值,它會不斷移動,因而是移動均衡,並且它的值也不是唯一的。Kareken和Wallace提出的匯率不決定命題認為匯率無法由市場內生地決定,並且如果均衡匯率存在,那麼任何一個常數都可以是均衡匯率。由於此命題的前提假定過於嚴格,因此得出的是非常強的命題。不過它至少說明,均衡匯率可以不是唯一的。根據上文的論述,與其說均衡匯率會是多重均衡,不如說它是區間均衡。區間內的任何數值都是均衡值,因為它們都可以使內外部均衡同時實現。區間的下限是由國際收支受到流動性約束的邊界確定的,區間的上限是由國內的通貨膨脹率確定的。區間內不同的位置分別對應著不同性質的均衡匯率。其中,幣值較低的部分對應著「投資傾向的均衡匯率」,而幣值較高的部分對應著「消費傾向的均衡匯率」。
均衡匯率的分類為匯率政策的選擇提供了可能性。既然均衡匯率在其實現過程中會影響經濟增長,那它也就不再僅僅是不同貨幣之間的比價,而是可以作為政策工具進行操作和調控的,即它更是一個杠桿。均衡匯率對投資、消費以及貨幣和資產市場都有影響,它是一個全方位的政策工具,既可以用於調節社會總需求,也可以用於調節社會總供給;既可以作為需求增減型政策工具也可以作為需求轉換型政策工具。不過,以往對匯率政策的認識大都停留在它調節社會總需求的功能上,而忽視了它調節社會總供給的功能。
從杠桿的角度看待均衡匯率的實現為政策調控增加了一項政策工具,這就為政策搭配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和迴旋的餘地。這對於中國的政策調控有很大的意義,因為中國目前可用於政策搭配的工具實在太少。姜波克將「丁伯根原則」和蒙代爾的「有效市場分類原則」從兩維擴展到三維乃至多維,發現兩維條件下得出的結論並不能簡單地推廣到多維條件下,它們是不適用。他進而提出了「可變的多工具原則」以應對多維條件下的復雜性,並且指出,除非政府擁有的獨立政策工具數目多於想要實現的目標數和對本國經濟有影響的外國政策工具數之和,否則同時實現這些政策目標是不可能的。均衡匯率的不唯一性使它能夠充當政策調控的工具,這對於通過政策搭配及政策調控實現內外均衡有非常現實的意義。
㈣ 人民幣均衡匯率究竟是多少
今日最新匯率換算:1人民幣元=0.1553美元,以上數據僅供參考,交易時以銀行櫃台成交價為准。
㈤ 什麼是均衡匯率拜託各位大神
均衡匯率最先是指能夠使 國際收支 實現平衡的 匯率 , 這種內涵的均衡匯率側重於外部均衡,但並非完全不考慮內部均衡, 其前提條件之一就是無過度的失業, 這與後來內部均衡的衡量指標非常相似。後來,納克斯( Nurkse)發展了 均衡匯率理論 。 他將內部均衡定義為充分就業,外部均衡定義為國際收支的平衡, 所謂的均衡匯率就是與宏觀經濟內外部均衡相一致的匯率, 也就是內、外部均衡同時實現時決定的匯率。作為一種分析方法, 它不但給出了均衡匯率實現的條件, 還可以用來判斷內外失衡的性質和原因,並據此採取相應的政策, 這就是宏觀經濟 均衡分析法 。在二維空間中,斯旺(Swan) 分別以產出和 經常帳戶 代表內外部均衡, 兩條曲線的交點決定了均衡匯率的具體水平,同時劃分出四個象限, 不同的象限中失衡的性質也不同,這就是著名的Swan圖像。
㈥ 均衡匯率是什麼
均衡匯率是匯率理論中的核心問題之一,是判斷匯率水平是否失調及匯率政策是否需要調整的主要客觀依據。我們所熟知的卡塞爾(Cassel)的購買力平價理論就是關於均衡匯率的最早理論。在我國以往的實際工作中一直是以全國進出口商品的平均換匯成本作為人民幣基本匯率的調整依據,這是「購買力平價理論」在應用中的一種表現形式。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各國之間的交流已經不再局限於商品層次上,資本流動也占據了相當的比重。另外,由於各國的實際匯率在經常發生變化,一些經濟學家逐漸認識到,均衡匯率是一種動態的均衡,一些基本的經濟要素如一國的勞動生產率、貿易條件等的變動也會影響實際匯率的均衡狀態。因此,購買力平價理論的領導地位受到了動搖.
㈦ 有誰能簡單易懂地解釋一下什麼叫均衡匯率
均衡匯率是匯率理論中的核心問題之一,是判斷匯率水平是否失調及匯率政策是否需要調整的主要客觀依據。我們所熟知的卡塞爾(Cassel)的購買力平價理論就是關於均衡匯率的最早理論。在我國以往的實際工作中一直是以全國進出口商品的平均換匯成本作為人民幣基本匯率的調整依據,這是「購買力平價理論」在應用中的一種表現形式。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各國之間的交流已經不再局限於商品層次上,資本流動也占據了相當的比重。另外,由於各國的實際匯率在經常發生變化,一些經濟學家逐漸認識到,均衡匯率是一種動態的均衡,一些基本的經濟要素如一國的勞動生產率、貿易條件等的變動也會影響實際匯率的均衡狀態。因此,購買力平價理論的領導地位受到了動搖。
1963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專家斯旺(Swan)較為系統地論述了均衡匯率和宏觀經濟之間的關系,並明確把均衡匯率定義為與宏觀經濟內外部均衡相一致的匯率,提出了匯率的宏觀經濟均衡分析方法。其中內部均衡通常指實現了經濟的潛在生產能力,或者說經濟的產出水平同充分就業、可持續的低通脹率是一致的;外部均衡通常指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實現均衡,或者說實現了內部均衡的國家間可持續的、所需要的資源凈流動。由於這種研究方法能夠克服以往理論的許多不足,同時又適應了世界經濟一體化發展的潮流,因此它成為當今均衡匯率研究的重要理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