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為什麼有伸縮性的和浮動性的匯率提供了一種有效的國際貨幣協定
我用我的理解來解釋下,不知道這樣是不是容易理解一些:
匯率反映的是不同國家貨幣之間的匯兌比率關系.也就是不同貨幣兌換時的價格;不同貨幣進行匯兌,也就是不同貨幣就像商品一樣在市場上進行交換。舉例說,假如在市場上有更多的人在拋售手中的美元換成人民幣資產,或者國際貿易當中,經常項目中國對美國出現順差,也就是有更多的人用美元換人民幣體現價值的商品,那麼用人民幣體現的美元價格就會下降,人民幣價格就會上升。反之亦然。伸縮性的和浮動性的匯率就是用市場來調節貨幣兌換時的價格,市場是配置資源的自動穩定機制。這是一種比較有效的市場機制。
而我國的匯率制度是有管理的盯住匯率制度,強行用行政手段控制人民幣的匯兌價格,在一定程度上脫離了市場的自動調節,所以在效率上是有缺陷的。
『貳』 匯率是根據什麼浮動的
法則一:人民幣匯率變動(%)=美國物價上漲幅度(%)-中國物價上漲幅度(%)
法則二:人民幣匯率變動(%)=美國的利率(%)-中國的利率(%)
FXDD是家金融公司,公司經營的產品眾多,包括:債券,股票,固定利息產品,外匯,期指,期權,期貨及眾多的金融衍生產品。同時還交易如金屬,能源等期貨產品。大的外匯市場波動會對公司造成一定的沖擊
『叄』 為什麼要讓匯率自由浮動
1. 各種匯率制度,優劣不同。
現在多數發達國家實行自由浮動匯率。我國現行匯率有兩大不利因素。
(1)可通過再岸、離岸匯率差、利率差套利。
(2)為穩定匯率,消耗大量外匯儲備。2016年為穩定匯率,消耗了3000多億美元。為了平抑,離岸美元比在岸美元貴。就要在離岸市場賣出美元。為此16年在離岸市場賣出了3000多億美元,買回來兩萬多億人民幣。而買回來的兩萬多億人民幣,要由央行封存,它的價值等於零。也就是說為了穩定匯率,16年損失了3000多億美元。其實匯率的高低,並沒有什麼實際意義。它可能帶來好處,也可能帶來風險和損失。
2. 無論採取哪種匯率制,都不能改變升值和貶值預期。
只有當影響升值貶值預期的因素改變後,這種預期才會相應改變。貨幣有大的貶值後,對經濟會有大的沖擊,產生諸多不良後果。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首席經濟學家,肯尼斯、羅格夫認為:貨幣危機(貶值超25%時)會產生四大問題,銀行資產負債表幣種錯配,主權債務危機,企業外債危機和通貨膨脹。我國,進出口總額佔GDP 30%以上。如果本幣貶值,對物價的影響會更大。
3. 現有兩大不利因素
(1)出口總額15年下降1.8%,16年下降7%,外儲從14年6月到現在下降了近1萬億美元。應收出口順差1萬多億美元,沒有收到。兩項合計,兩萬多億美元。我國石油60%以上靠進口,能源工業原料,農產品等。對國外依賴較大,需要大量外匯,受國際價格變動影響較大。
(2)國外需求減少,貿易保護等因素,直接影響出口量。美國可能提高關稅至45%。美國可能對中國打貿易戰。因為15年中國對美順差3657億美元,所以打貿易戰對中國不利。美國不從中國進口這3000多億美元的貨物,對它影響不大,反而可以提高本國的生產能力,增加就業率。吸引世界各大企業去美國投資建廠,達到特郎普振興美國經濟減少逆差的目的。現在在中國的外企已達20多萬家,資產總值超兩萬億美元。近日全球最大硬碟製造商希捷宣布關停蘇州工廠,並裁員2000人。 蘋果公司也或多或少的露出撤離跡象。如果撤出,影響是比較大的。境外企業的撤離這樣的資本流出是難以控制的。美國可能到2019年,每年都會有幾次加息。人民幣貶值預期加大。我們不能用美好的期待和想像應對多變的世界。我們要防範於未然,要有應變的措施。
4. 為什麼要實行自由浮動匯率?如果發生貨幣危機怎麼辦?
2016年底,我國外匯儲備有30105億美元。16年9月末,全口徑外債是14320億美元,實際可支配的外匯儲備有1.57萬億美元。我們實行自由浮動匯率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保住外儲。保住幾十年來用資源、環境、青春換來的財富。不能再為保匯率花一分錢。實行自由浮動匯率後美元高位時,央行可賣出美元,低位時買進美元,既可穩定匯率也可以增加外匯儲備。現在每年還有近5000億美元的順差,所以外匯儲備還可以增加。這樣我們也更有能力應對外企撤資造成的資本流出,及打貿易戰的威脅。如果還有人說,外匯儲備太多,那也可以多進口些能源類商品,減少些高能耗高污染產品,由進口代替。本文最重要的觀點是解決匯率自由浮動後,本幣對美元貶值十倍百倍也不會發生貨幣危機,對經濟也沒有影響的方法。前面提到不論採取哪種匯率制度,當貨幣有較大貶值預期時,尤其是人為控制的匯率制變成自由浮動匯率之後,更可能發生貨幣危機。那採取什麼措施能在本幣大幅貶值後不發生通貨膨脹,經濟還能穩步發展?解決問題的方法,是我們設立一個專門管理進出口企業的部門,對他採取閉環管理。對以美元計價的出口企業的出口收入的稅後利潤,由企業支配(美元)。收入除利潤外,全部結匯。結匯匯率按現在匯率計算。(6.9:1這個結匯價,主管部門可以根據物價的變動做相應調整。)因為其它因素都沒有變化,只是匯率有變化,所以對企業沒有不良影響。如果當時匯率變成14:1. 那企業凈利潤收入還能增加一倍多。對以美元計價的進口企業按現在的匯率(6.9:1)購匯。進口的商品,按現在的價格出售。這類企業除了在閉環內購匯,沒有任何變化。所以對其經營及物價也沒有影響。盡管當時的匯率,可能是14:1,但是也沒有絲毫影響。對有進口也有出口的企業可以分開計算。主管部門對進出口企業要嚴加監管。對作假企業要嚴查嚴辦!這個政策執行後不論本幣貶值多少,對企業的影響都很小。在本幣大貶值的情況下經濟仍然可以穩定發展。國內物價不受影響。採用本辦法後,可以有力的打擊金融大鱷和做空大師。能將匯率穩定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我們要以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為出發點,發表自己的觀點。如果我們能制定出有理有利的貨幣政策,嚴管嚴控資本流動,實行配合相應措施的自由浮動匯率制,就能讓經濟穩步發展,人民富足 安康,國家發達強盛,這樣才能自如應對風雲變幻的世界,我們將立於不敗之地,無往不勝。
『肆』 為什麼從固定匯率變成了浮動匯率了啊還是說後者比前者好
變成浮動匯率亦可以算是一個歷史問題.
世界匯率制度經歷過3個階段. 固定匯率和浮動匯率分別是後兩個體系階段. 首先, 匯率的本質就是用一種資產(本位)衡量另一種資產的價值; 而第一個匯率體系階段就是用黃金這種價值相對穩定的資產作本位決定各國貨幣的單位價值, 並以次作為貨幣兌換的基礎.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 由於美國儲備黃金的增加(當時差不多世界黃金儲量的60%), 世界各國達成協議, 將各國貨幣的兌換、國際收支的調節、國際儲備資產的構成等的規則按照所謂的"布雷頓森林體系" (即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進行. 美元作為信用的標志逐漸取代黃金的作用, 亦即有了固定匯率的誕生--即以美元為本位金衡量其他各國貨幣的單位價值,並以次作為匯率基礎.
而從固定匯率變成了浮動匯率簡單來說就是美元經歷了幾次的貶值危機(美國黃金儲備減少,通貨膨脹和經濟危機導致)之後, 作為世界貨幣的職能越來越不穩定.於是產生了今天的浮動匯率制, 即一國貨幣的匯率並非固定,而是由自由市場的供求關系決定的制度. 雖然定義是如此, 實際上,今天沒有哪個國際實行完全的自由浮動,而主要發達國家財政部門都對外匯市場進行不同程度的干預.
其實不應該說那個匯率體系好或者不好, 它們只是在不同的時代更適合當時世界的貨幣管理和將來的發展.
理論上來說, 浮動匯率的內在不穩定性和投機行為,更容易導致外匯市場的不穩定. 但浮動匯率制理想狀態下,各國中央銀行不再因為固定匯率而被迫干預貨幣市場,各國政府就能夠獨立運用貨幣政策來達到國內平衡和國外平衡目標,並且各國不再會因為外部沖擊而導致本國出現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即浮動匯率制具有隔離國外經濟沖擊的作用. 在一定條件下,當面臨內部沖擊時,固定匯率比浮動匯率更能穩定國內經濟;當面臨外部沖擊時,浮動匯率可使國內經濟免遭外部沖擊的影響,它比固定匯率更能起到穩定國內經濟的作用。
另外, 向浮動匯率體系的轉換對不同國家也有不同程度的利弊和沖擊. 例如對中國來說, 我們強大的對外貿易決定了每次人民幣兌換率的改變對整個國民經濟的巨大沖擊. 所以目前我們不能完全開放自由浮動匯率, 只能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實際上我們實行的是一種與美元掛鉤的變相的固定匯率制。只有等整個經濟過熱的情況有所減緩以後, 逐步開放浮動匯率, 才能發揮浮動匯率體系對經濟的穩定作用.
比較簡化的答案,希望能夠解答你的問題
『伍』 人民幣匯率為什麼不能自由浮動
它還是植根於中國金融市場的現實環境,植根於中國經濟改革的進程,植根於全球經濟一體化過程中的不平衡與不穩定。對於轉軌中的中國金融來說,無論是金融市場制度缺陷,還是金融主體的行為、金融市場的發展程度、金融組織機構的建立、金融產品與金融工具的推出都與發達的市場體系相去很遠。在這種條件下,如果人民幣匯率制度想一步邁入自由浮動的體制,不僅中國經濟沒有相應的承受能力,而且還可能因這種承受能力的脆弱性導致中國金融業的危機。還有,在全球化的國際金融市場中,由於大量的國際資本快速流動,必然會帶來國際金融市場的不平衡與不穩定。面對這種情景,當剛打開國門的中國經濟一步跨入國際市場時,肯定會面臨著巨大風險。因此,中國匯率制度改革採取漸進方式是必由之路。
中國採取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仍然是以市場供求關系為主導,對市場中人民幣匯率正常的波動不會進行管理,但市場的波動過大時,央行的管理就會起到一種濾波器的作用,以便來熨平這種市場的異常波動,如外國的對沖基金要過度炒作人民幣匯率時,央行就可能有作為了。人民幣匯率制度管理性還會表現在防範危機的作用上,如在爆發戰爭、自然災害、金融危機等特殊情況下,央行將採取特殊的干預手段。
總之,中國採取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是根據國內外現實條件選擇的結果,也是人民幣匯率制度向自由浮動的匯率制度邁進的必經之路。它不僅具有市場法則的邏輯性,也由這次中國匯率制度改革的實際經驗得以證明是行之有效的方式。
『陸』 為什麼當今世界普遍向於採用浮動匯率制度
浮動匯率制度是指匯率完全由市場的供求決定,政府不加任何干預的匯率制度。鑒於各國對浮動匯率的管理方式和寬松程度不一樣,該制度又有諸多分類。按政府是否干預,可以分為自由浮動和管理浮動。
與固定匯率相比浮動匯率制優點:1) 它具有自發調節國際收支的功能;2) 它有助於遏制大規模的外匯投機風潮;3) 它使各國政府擺脫了固定匯率制對經濟政策自主權的約束;4) 它有更強的適應世界經濟環境的生命力;5)它有助於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浮動匯率制的缺陷:1)匯率波動給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活動帶來外匯風險,從而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它們的順利發展。2)它削弱了固定匯率制下的貨幣紀律,助長了貨幣政策中的通貨膨脹傾向,各國政府無需通過抑制通貨膨脹來履行維持固定匯率的義務。3)它會助長金融泡沫,即金融資產價格高於其實際價值。例如,美國股價上升,會刺激外資流入,這會提高美元匯率;而美元匯率上升會進一步吸引外資流入,助長股價攀升。4)在浮動匯率制下,實行釘住匯率制的貨幣特別容易受到國際投機資本的沖擊。
『柒』 匯率是怎麼浮動的 為什麼會浮動
在貨幣市場上,貨幣其實就是一種商品,在本質上跟商品買賣差不多,所以就想商品價格上下波動一樣,匯率也會浮動
影響匯率的主要因素:
(1)國際收支。如果一國國際收支為順差,則該國貨幣匯率上升;如果為逆差,則該國貨幣匯率下降。
(2)通貨膨脹。如果通貨膨脹率高,則該國貨幣匯率低。
(3)利率。如果一國利率提高,則匯率高。
(4)經濟增長率。如果一國為高經濟增長率,則該國貨幣匯率高。
(5)財政赤字。如果一國的財政預算出現巨額赤字,則其貨幣匯率將下降。
(6)外匯儲備。如果一國外匯儲備高,則該國貨幣匯率將升高。
(7) 投資者的心理預期。投資者的心理預期在目前的國際金融市場上表現得尤為突出。匯兌心理學認為外匯匯率是外匯供求雙方對貨幣主觀心理評價的集中體現。評價高,信心強,則貨幣升值。這一理論在解釋無數短線或極短線的匯率波動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8)各國匯率政策的影響。
『捌』 匯率的浮動會對經濟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1.對國內經濟的影響:
(1)影響物價的上漲或下降
匯率變動後,立即對進口商品的價格發生影響。首先是進口的消費品和原材料價格變動,進而以進口原料加工的商品或與進口商品相類似的國內商品價格也發生變動。
匯率變動後,出口商品的國內價格也發生變動。如本幣匯率下降,則外幣購買力提高,國外進口商就會增加對本國出口商品的需求。在出口商品供應數量不能相應增長的情況下,出口商品的國內價格必然上漲。在初級產品的出口貿易中,匯率變化對價格的影響特別明顯。
在資本主義周期的高漲階段,因國內外總需求的增加,進口增多,對外匯需求增加,外幣價格高漲,導致出口商品、進口商品在國內價格的提高,並在此基礎上推動了整個物價水平的高漲。
(2)一定情況下影響出口商品的生產部門
外幣升值時,將使進口商品變得更貴,從而使以進口原材料為主的出口商品生產者的生產成本上升,削弱其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而對以國內原材料為主的出口商品生產者較為有利。
外幣貶值時,將使進口商品變得便宜,從而使以進口原材料為主的出口商品生產者的生產成本下降,出口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能力也增強,而同時以國內原材料為主的出口商品生產者則得不到由於匯率變動而帶來的好處。
非貿易項目由於受到匯率變動的影響而發生的資本流向的變化等,也將對出口商品生產部門的資金供求等方面發生相應的影響
『玖』 匯率為什麼是浮動的
浮動匯率(floating exchange rate)是指本國貨幣與其他國家貨幣之間的匯率不由官方制定,而由外匯市場供求關系決定,可自由浮動,官方在匯率出現過度波動時才幹預市場,這是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後西方國家普遍實行的匯率制度。
浮動匯率是固定匯率的對稱,是指國家貨幣主管部門不規定本國貨幣與另一國貨幣的官方匯率,只根據市場供求關系來決定的匯率。
當國家並不控制匯率時,其匯率為市場控制,大量的買進和賣出會產生一個張和跌的影響,就產生浮動。
『拾』 匯率一天一個樣嗎為什麼經常變動。
匯率是指一國貨幣與另一國貨幣進行交換時的比率。
在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中,實行的是浮動匯率制度(又稱自由匯率制度)。即匯率形成是由外匯市場上的需求與供給決定的。以美國市場為例,比如,當一家美國的基金組織要購買歐盟的債券時,它需要把美元換成歐元,由此形成了匯市上的美元供給。當一家歐洲的設計單位和機場維修部門分別購買美國的電腦軟體和波音飛機的配件時,它們又都要把歐元換成美元,這就形成了匯市上的美元需求。匯市上的美元需求數量隨著美歐之間的貿易量的變化而變化。當美國對歐洲的貿易為順差時,歐洲人購買美國的物品多於美國人購買歐洲的物品。這意味著歐洲人為了買更多的美國物品就要拿出更多的歐元去買美元,由此形成了匯市上的美元需求的增加;反之,美方對歐洲的貿易順差下降時,將出現匯市上的美元需求減少。另一方面,當美國公司對歐洲的凈投資為正時,意味著要用美元去買更多的歐元,因此形成的美元供給量及其變動主要受利率變化的影響。美國國內利率上升時,會減少匯市上的美元供給;利率下降時,又會增加美元的供給。
上述需求和供給關系在匯市上形成的均衡價格就是美元兌換歐元的匯率。圍繞著均衡價格上下波動的匯率調節著美元的供求關系。美元匯率高於均衡點時,美元的供給將大於需求,美元將受到貶值方向的壓力;而當低於均衡點時,美元的供給又將小於需求量,產生使美元升值的壓力。在達到均衡點的匯率值時,歐洲方面購買美國產品而形成的美元需求正好等於美國方面購買歐洲資產的美元供給。在實際中,關稅及貿易政策的變化、突發的政治、經濟及社會事件、國際間較大規模的投資或投機活動出現時的資本流動、美聯儲或其他央行貨幣政策工具的作用等都會使得匯率朝著貶值或升值方向變動。
我國人民幣的匯率形成機制與自由匯制不同。自1994年起,人民幣實現了經常性項目的可自由兌換(指在各個實業范圍內的產品和服務),但是資本項目還沒有開放(指在外匯、證券、保險等非經常項目領域)。正如普通人可以感覺到的:不論是中國的還是外資的單位和個人,都可以任意將美元或其他外匯兌換成人民幣;反過來他們都不能用人民幣自由地兌換美元及其他外匯,除非通過了必要的行政審批程序且要受政策規定、指標、額度方面的制約。
在資本項目不可自由兌換的條件下,人民幣匯率的形成在實質上仍是由政府決定,而不是國際匯市波動因素作用的結果。這是一種由政府確定匯率,並實施行政管制的、與美元保持固定比價的穩定型匯率機制,又稱盯住美元匯率。其最重要的特點是不論其他貨幣是升值還是貶值,人民幣兌換它們的比價都是從它們兌換美元的比價換算而來。也就是說,當美元兌換其他貨幣的匯率升值時,人民幣就跟著美元升值;當美元貶值時,人民幣又隨著美元貶值。
人民幣的這一匯率穩定機制幫助中國經濟實現了「多出口、少進口」的政策目標。開創了中國產品對外出口,尤其是對美歐市場出口長期保持高增長的業績,並且使國家外匯儲備增加。同時,幫助我國當前比較脆弱的金融體系在面對動盪的國際金融環境時保持了穩定。然而,需要明確的是:到目前為止,人民幣的匯率還不是市場機制下的匯率,這使得人民幣的真正價值還無法體現。而且由於管制,匯市上的需求與供給會受到一定的壓抑,會使國內企業和公民難以利用一些國際商機、國內產業結構難以隨市場信號的變動而自發的調整,百姓能從出口高增長中得到的利益也要打些折扣。這些都是保持現行人民幣匯率機制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