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規模的外匯儲備為什麼有利於人民幣的匯率保持穩定?首先這是跟整個出口貿易是有一定關系的,貨幣的存儲量大,會導致本國的貨幣在向外兌換的過程中保持等值性
② 中國央行有能力守住當前匯率嗎
據報道,荷蘭合作銀行集團(Rabobank Group)預計,以現在的外儲消耗速度,到今年12月初,中國央行不得不停止支持人民幣匯率,任由人民幣貶值。他們預計,到今年年底,人民幣兌 美元將從現在的6.4左右跌至7,「如果明年中國經濟基本面並未好轉,美聯儲繼續收緊貨幣,人民幣兌美元也並非絕不可能跌破7.50。」
在這些機構看來,就當前中國外匯儲備減少的速度來看,今年上半年已經減少1500億美元了,如果按照當前中國央行穩定人民幣匯率的方式,在今年最後的四個月,中國外匯儲備還將每個月 減少400億美元,達2000億美元。同時,按照中國進口商品及外債支付中國央行至少手中要持有2.7萬億美元。所以,中國要穩定人民幣匯率不能夠堅持多久。
其實,這種計算的意義根本就不大,一則這些計算按照傳統國際經濟學理論,並是以金本位為前提的。而這些傳統智慧與現在國際金融市場相比已經太脫離了。二是這些計算僅是以靜態的方 式來看,但實際上市場的變化與這相差很遠。中國手上持有多少外匯儲備多少與實際的貿易關系關聯性不是那樣大。他們這樣是計算不出中國央行要穩定人民幣匯率應該持有多少外匯儲備的 。
其實,就當前國際市場的情況來看,人民幣匯率不在於中國央行外匯儲備持有多少,而在於人民幣匯率開始企穩並小幅升值之後,人民幣匯率應該錨定在哪裡?有了這個錨定,人民幣企穩了 ,就不需要太多的外匯儲備來支撐人民幣匯率了。
因為,在當前以信用貨幣美元為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下,一國對另一國貨幣的匯率多少,並非如金本位制下可以錨定在貴金屬黃金的價格上,而更多的是國與國之間利益博弈及利益權衡。在 這種情況下,匯率的錨定既有匯率制度安排的問題,也有匯率錨定水平在哪的問題。
就目前人民幣匯率的情況來看,有分析認為,這次「新匯改」目的就是要改變以往更多盯著美元匯率變化的匯率制度安排,增加人民幣匯率對美元的彈性空間,甚至於逐漸地向一藍子貨幣匯 率制度過渡。
其實,從當前國際貨幣體系的現實基礎及國際外匯市場波動的情況來看,並非一藍子貨幣匯率制度一定會比盯住美元匯率制度會更優化、更市場化,因為,在美元為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下, 不僅在全球市場作為結算貨幣、投資貨幣及儲備貨幣的美元佔有絕對高的比重,而且美元作為國際市場上的強勢貨幣,在一個較長的時間內是無法改變的事實。因此,在當前的市場條件下, 人民幣匯率制度有限度的錨定盯住美元可能會更有利於人民幣匯率的穩定,更有利於降低交易成本及風險。而參考一藍子貨幣的匯率制度,如果藍子里的貨幣波動較大些,不是增加了人民幣 的匯率市場化程度,而是會增加人民幣匯率的不穩定性。所以,那種為了脫鉤而脫鉤的匯率制度改革是不可取的。
對於人民幣匯率的錨定水平在哪裡?是6.2,還是6.5?或更多的其他水平。在當前的情況下,這應該是相當不確定的。因為,當前各種匯率理論模型所得出的人民幣匯率是高估還是低估,基 本上是不成立的,因為這些理論模型都是以金本位為前提的。當這種前提條件不成立時,其得出的結論當然是可質疑了
那麼,當前人民幣的錨定水平應該在哪裡?又是如何決定的?它完全取決於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利益博弈與利益平衡。而這種利益博弈又是以下各方面的因素決定的。比如,一個國家現實經濟 狀況、經濟實力、經濟發展戰略、國家信用、要素的綜合價格水平及國內外投資者的預期等。而這些因素中有根本上是無法用量化的方式來獲得的。在這種情況下,不少匯率計價模型也無法 計算出人民幣匯率估值高低了。
也就是說,人民幣的匯率水平在哪裡,並非取決於人民幣外匯市場的供求關系,也不是取決於要素的綜合價格水平,而最為重要的是取決於市場當事人的預期,而這種市場預期是由多重因素 決定的。
所以,在不同的時期,人民幣匯率的錨定水平應該是一個十分靈活的量而不是一個定值。就目前的情況來看,人民幣錨定水平應該先企穩在6.4左右水平並些許升值,由此從根本上扭轉由於「 新匯改」所造成的人民幣貶值預期。然後在人民幣絕對企穩、貶值預期扭轉之後,讓人民幣匯率錨定水平的彈性擴大,比如先在6.4左右的3%范圍內上下浮動,以此來讓市場適應適應人民幣匯 率的上下浮動。如果沒有這樣的一個適應期,以後任何人民幣匯率波動很容易造成對市場的巨大震盪。
還有,在當前國際貨幣體系下,中國央行不要追求人民幣匯率為市場化而市場化,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仍然是當前中國匯率制度重心,在這個重心下,政府要以國家利益最大化來權衡人民 幣匯率的錨定水平,這樣既可打擊對人民幣匯率的過度套利,也可保證人民幣匯率穩定及國家利益最大化。
也就是說,如果中國央行對人民幣匯率有個確定的錨定,讓人民幣匯率企穩及些許升值,這就可能徹底地扭轉人民幣的貶值預期。這種情況下,中國央行完全有能力來穩定人民幣的匯率。而 這是當前人民幣匯率問題的核心所在。
③ 中國如何在貨幣超發的情況下保證匯率穩定
我是這樣子理解的。我國近年來不斷的發行貨幣,導致經濟中流動性過剩,貨幣貶值,那麼根據購買力平價理論,我國的匯率也應該相應的貶值,但是人民幣的匯率變動不是那麼的大,那麼的明顯。不知道LZ是不是這個意思,我按照這個來回答。簡單的說,我國實行的是資本管制,匯率也是由中央銀行來管制,所以匯率波動很小。當前我國的匯率是這樣子決定的。每天銀行間外匯市場的收盤價為中間價格,第二天在前一天收盤價的千分之五范圍內波動。國內貨幣超發,貨幣貶值,按理說人民幣匯率也會貶值,貨幣之間交換和商品交換是一個道理。一方面來說,我國的匯率是由銀行間市場決定的,而銀行又受中央銀行影響較深,所以基本上可以說匯率是由中央銀行決定的。另一方面,前些年為了鼓勵出口,我國的匯率定的過低,這兩年聽到的人民幣匯率問題聲音漸漸小了。為了維持匯率的穩定,央行持有大量的外匯儲備。萬億的外匯儲備就是前些年為了維持外匯儲備的成本。中央銀行始終一一個固定的匯率在銀行間進行外匯結算,所以人民幣可以一直盯著美元,這為我國創造出口,拉動經濟增長,實現就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由於我國對匯率和資本的管制,雖然國內通貨膨脹,但是人民幣匯率波動較小。總體就是這么個情況。
④ 人民幣匯率的穩定會不會有利於國內物價的穩定呢
人民幣匯率
人民幣對外幣的匯率是代表人民幣的對外價值,由國家外匯管理局在獨立自主、統一性原則基礎上,參照國內外物價對比水平和國際金融市場匯率浮動情況統一制訂、調整,逐日向國內外公布,作為一切外匯收支結算的交換比率,它是官方匯率,沒有市場匯率,其標價方法採用國際上通用的直接標價法,即以固定單位 (如100、10000、100000等) 的外幣數摺合若千數額的人民幣,用以表示人民幣對外幣的匯率。固定單位的外幣數大小須視各該外幣的價值大小而定,除人民幣對比利時法郎和義大利里拉匯率採用一萬 (10000)單位、對日元匯率採用十萬 (100000)單位作為折算標准外,對其他各種外幣匯率均以一百(100)單位作為折算標准。
⑤ 國家穩定人民幣匯率有什麼意義
國家穩定人民幣匯率具有重大意義:
盡管從長期來看,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人民幣升值是必然趨勢。但是,當前,在全球金融危機陰霾未散,我國出口大幅下滑,經濟復甦形勢並未明朗的情況下(數據顯示:2010年3月我國外貿出現72.4億美元逆差,一季度貿易順差同比減少76.7%),面對匯率升值壓力,中國必須根據自身宏觀經濟發展的需要,堅持獨立的貨幣政策以及匯率改革的「三性」原則不動搖,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否則,中國將步日本等國的後塵,因迫於壓力升值本國貨幣而將自己大好的經濟前景毀於一旦,陷於長久的經濟衰退之中。
人民幣升值將給我國帶來諸多不利
第一:人民幣升值會加大資本投入的成本,提高中國產品的價格,出口行業將會受到嚴重影響。我國目前以出口加工產品、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技術含量低,如果人民幣驟然升值,出口產品將失去低成本的優勢,大量中小外貿企業將面臨倒閉,大量勞動力將無法安置。
第二:人民幣升值,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將會放緩或倒退。在這個問題上,日本有血的歷史教訓:1985年,為了遏制廉價日貨出口狂潮,美、法、德、英迫使日本簽署「廣場協議」,逼迫日元升值30%;此後,自1985至1996年的10年間,日元兌美元比率由250:1升至87:1,升值近3倍,從而引發嚴重的通脹和泡沫,日本經濟從此一蹶不振,「廣場協議」被公認是引發日本經濟衰退的罪魁禍首。可見,我國堅決不能重蹈日本的覆轍。
第三:如果迫於壓力,接受匯率低估的判斷,就會產生人民幣升值預期,國際投機性資本會大量流入我國,造成我國外匯進一步攀升,進而引發國內金融投機泛濫、通貨膨脹及升值預期的強化。這是一個惡性循環。2008年以來,在人民幣升值預期下,熱錢湧入,物價上漲,特別是資產價格節節攀升,通脹及泡沫經濟問題突出,嚴重影響我國經濟健康發展。
第四:雖然有觀點認為人民幣升值將有助於優化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然而這種觀點存在很大缺陷。首先,結構的調整和改善是緩慢漸進的過程,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完成,相應地匯率的調整也應該是緩慢、有序、漸進的;其次,如果人民幣匯率變動頻繁,企業在利潤很低的情況下更可能傾向於從事加工貿易以賺取加工費、規避匯率波動帶來的損失,使加工貿易比重提高;第三,升值後進口成本降低,企業對加工貿易中的高端電子器件進口需求增強,這對我國自主創新和產業結構調整十分不利。所以,人民幣無序過快升值不僅無法優化結構,反而會導致結構問題加重。
人民幣長期升值的方向無可置疑。但是,目前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並未消除,我國經濟正處於企穩復甦的關鍵時期,諸多刺激經濟的政策尚不能輕言退出,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是不二的正確選擇,它將不僅有利於中國經濟的發展,也將有利於世界經濟的復甦。參考資料:http://www.kekegold.com/waihui/hszx/2015-09-07/378470.html
⑥ 人民幣匯率穩定問題
回答:有福之州福州
學長
5月2日 08:45 積極影響
·1、有利於中國進口
·2、原材料進口依賴型廠商成本下降
·3、國內企業對外投資能力增強
·4、在華外商投資企業盈利增加
·5、有利於人才出國學習和培訓
·6、外債還本付息壓力減輕
·7、中國資產出賣更合算
·8、中國GDP國際地位提高
·9、增加國家稅收收入
·10、中國百姓國際購買力增強
負面影響
·1、人民幣在資本帳戶下是不能自由兌換的,也就是說決定匯率的機制不是市場,改變沒有意義
·2、人民幣升值會給中國的通貨緊縮帶來更大的壓力
·3、人民幣匯率升值將導致對外資吸引力的下降,減少外商對中國的直接投資
·4、給中國的外貿出口造成極大的傷害
·5、人民幣匯率升值會降低中國企業的利潤率,增大就業壓力
·6、財政赤字將由於人民幣匯率的升值而增加,同時影響貨幣政策的穩定
第一:人民幣升值,不利於出口,人們原來10億美元能從中國買到的商品,人民幣升值後,買相同質量和數量的商品,外國進口商就要多付出幾百萬美元甚至更多才買得到了。如果升值幅度不是太大的話,由於我國勞動力成本所具有的競爭力,使得我國出口的商品在價格上的競爭優勢不會受到太大的沖擊;其在貿易上的影響只具有媒介炒作時對人們產生的心理作用,也就是說,中國的出口產品因貨幣升值在他國產生的價格波動,以及對貿易商的利益影響微乎其微,但別有用心者卻藉此在國際上造成了一種對中國不利的心理效應,即人們或許會不加具體分析地認為,來自中國的產品漲價了,商人們也會認為到中國進口產品會賺不到多少錢了。從而給中國出口造成真正的不利影響。就其性質而言,類似於一次成功造謠對中國的中傷。或者說,讓人民幣只要稍稍升值,對我國的出口而言,就會起到"造謠"性質的傷害。
第二:人民幣升值不利於引進外資;人們原來在中國1億英鎊能作的事,人民幣升值後,可能需要增加上百萬英鎊的投資才能辦成了。這等於外商進來前什麼也沒買,就要憑空多支付上百萬英鎊,投資者肯定要劃算一翻得失了。
第三:人民幣升值,會使原來需10億美元在境外所能完成的投資,升值後會少用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美元就能完成了,因此必然會加速資本外流。我們必須意識到,目前資本外流對我國是不利的。
第四:人民幣升值,將會導致進口增加,從而可能出現貿易逆差,並影響國內企業競爭力。比如人民幣沒升值前進口120架民航飛機需要60億美元,那麼人民幣升值後可能只要59億美元了。
第五:人民幣升值,會導致國際金融資本對人民幣的投資,即人民幣將成為人們的財富藉以保值升值的購買對象,也就是說人民幣在國際上將產生"黃金效應"。
第六:人民幣升值,利於償還外債,我們原來需要2000億美元償還的對外債務,人民幣升值後,可能要少還幾億美元了;
第七、人民幣升值,有利於實現人民幣成為國際通用性貨幣的進程。
綜合以上分析,在目前情魷氯嗣癖疑
⑦ 中國現在實行的還是固定匯率制度嗎
不是。
1994年之後,人民幣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1994年1月1日起,實行人民幣匯率並軌,4月1日起開始以實行銀行結匯售匯制等內容的外匯管理體制改革。1996年12月1日起,人民幣在經常項目下實現可自由兌換。1998年12月1日起,停止了外匯調劑交易,境內外匯交易統一納入銀行的結售匯體系,形成了單一的人民幣匯率。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根據對匯率合理均衡水平的測算,人民幣對美元升值2%,1美元兌8.11元人民幣,同時美元每天浮動范圍限制在上一交易日收盤價的上下3‰之內,對非美元則在1.5%的范圍內浮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