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解為什麼此時杠桿重力的力臂為0
杠桿是均勻的,所以重心在'中間,重力向下剛好過支點,力臂就為0
⑵ 杠桿的力臂為零時會怎樣
某個力的力臂為零時,這個力對杠桿就沒有轉動的作用,但可以有平動的作用。
⑶ 什麼情況下力臂為0.怎麼判斷力臂為0
(1)當力的作用線過支點時,此時力臂為零;
(2)判斷力臂為零:力的作用線過支點時力臂為零。
動力作用線到轉動軸的垂直距離為L1。
從支點到動力的作用線的距離L1叫作「動力臂」。把從動力點到支點的棒長距離作為動力臂的認識是錯誤的,這是對動力臂的概念認識不清所致。
阻力臂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垂直距離為L2。
同理,從支點到阻力的作用線的垂直距離L2叫作「阻力臂」。把從阻力點到支點的棒長距離作為阻力臂的認識是錯誤的,這同樣是對阻力臂的概念認識不清所致。
杠桿的平衡條件即為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公式(F1×L1=F2×L2)
(3)杠桿臂長為0擴展閱讀:
關於力臂的注意點:
1、力臂是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力臂的數學模型就是點到直線的距離。其中「點」為杠桿的支點;「線」是力的作用線,即通過力的作用點沿力的方向所畫的直線。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千萬不能把力臂理解為「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長度」。
2、作用在同一個點上的幾個力,若它們的方向不同,那麼力臂一般不同。
3、若力的作用線通過支點,那麼這個力的力臂就一定為零。
自行車從結構上來說是簡單機械的組合,驅動時應用力學平衡原理,所以能行走。自然科學知識的應用:
1、車把手在轉動時是一個省力杠桿,當動力臂大於阻力臂時可以省力。
2、剎車閘在使用時是一個杠桿,當動力臂大於阻力臂時可以省力。
3、腳踏板與大飛輪,小飛輪與後輪組成輪軸裝置,當動力作用在輪上可以省力,作用在軸就費力。
⑷ 用杠桿撬一塊石板,阻力是800n,阻力臂長為0.5m,則杠桿平衡時,動力f與
F*L1=G*L2
F=800*0.5/1
=400N
F*L1=G*L2
F=800*0.5/2
=200N
⑸ 當杠桿力臂為0時,杠桿怎麼平衡
杠桿單側力臂為0時,杠桿不能達到平衡,如果平衡了,那隻能說明你找的支點不對,研究杠桿問題,個人認為最重要的是先找到支點
⑹ 當力臂為0的情況
有可能為0。這樣就是指力的作用點在支點處。實例如下:當你推門時,扶著把手把門推開,力較小(此時動力臂是最大的);當你推門的中部,力會變大;當你推門軸時,動力臂為0,而此時力變為無限大。這樣的杠桿由於無法轉動,所以無法做功,所以並無現實意義。(盡管它確實可以存在)
⑺ 杠桿的動力臂同時也會是阻力臂么動力臂(或是阻力臂)會為O么如果會的話,它們能同時為0嗎
動力臂和阻力臂是人為規定的,根據需要可靈活選擇。
一般認為,阻礙杠桿轉動的力就是阻力臂,反之,就是動力臂。
當動力的力矩大於阻力的力矩時,物體就會沿動力的方向發生轉動.---1
反之,如果阻力的力矩大於動力的力矩時,物體就會沿阻力的方向發生轉動. ---2
但是,因為動力和阻力都是人為規定的,所以2的說法一般不常用.
如果阻力的力臂為0,而動力的力臂不為0.那麼物體就會沿動力的方向發生轉動.反之也是,不過,還是因為人為的關系,我們一般只把使物體發生轉動的力稱為動力.
2個的力臂都為0的情況,可以歸結為一個物體受到了共點力(只有在這個研究這個物體的時候可以將其看作是一個質點時)
⑻ 杠桿的力臂可能為0嗎
是一種極端情況,一般不會出現。力臂為零,其實就是力的作用線過支點,這種情況下理論上具有其存在可能,但一般不做深入研究。杠桿的力臂可能為0嗎?
⑼ 杠桿的力臂可不可以為零
當然可以。
如果作用在杠桿的力的作用線通過支點,那麼這個力的力臂就為零.因為力臂是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在這個說法中就是直線(力的作用線)上一點(支點)到直線(力的作用線)的距離,當然為零了.
⑽ 力臂為什麼可以等於0力臂為0,動力x動力臂=阻力x阻力臂都=0影響杠桿平衡
力臂是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也就是數學中的點到線的距離。如果點在線上,那麼距離不就等於零了嗎?所以當力作用在支點上時,力臂就為零。
某個力的力臂等於零,那麼這個力和力臂的成績為零。但是這個力不一定是動力啊,也不一定是阻力。所以 「動力x動力臂=阻力x阻力臂都=0「這句話是不對的。所以當然不影響杠桿平衡。
比如蹺蹺板,中間的支點對蹺蹺板有支持力,這個力的力臂為零,對杠桿沒有任何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