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的意義是
人民幣自由兌換是我國宣布的外匯管理體制改革的最終目標之一,也是實現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人民幣匯率制度的基本前提。2006年底,中國央行提出「藏匯於民」的口號,幾乎等於宣布人民幣正走出完全自由兌換的道路上。試分析人民幣實現自由兌換的條件、以及實現人民幣自由兌換的緊迫性、阻礙我國實現自由兌換的因素以及人民幣實現自由兌換對我國的影響。
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論述:
1) 人民幣自由兌換的含義。
2) 人民幣自由兌換需要具備的條件。
3) 人民幣自由兌換的緊迫性。
4) 阻礙我國人民幣實現自由兌換的因素。
人民幣實現自由兌換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❷ 人民幣匯率改革是不是表明中國政府向西方低頭
中美匯率大戰 沒人是贏家
人民幣匯率政策上,以中國政府對來自外國壓力的決策模式來看,愈是壓力大,愈不可能屈服。為了和解、雙贏,中國政府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或主要根據自身的經濟情況來調整,可能象徵性地一次性小幅重估人民幣匯率,人民幣升值將在漸進的可控的過程中小幅逐步地進行,但是令人民幣大規模升值的可能性很小。
中美匯率大戰,將沒有贏家。即使懲罰性關稅會沉重打擊中國的出口企業,但中國在政治、經濟政策方面也有實施報復性打擊的強大能力。其一,中國可以對美國商品課同樣報以懲罰性關稅,美國出口到中國的商品將大量受阻,奧巴馬提出出口翻番戰略計劃也將大打折扣;其二,中國將威脅今後不再用外匯儲備購買美國國債,把現有美國債券轉為其它國家貨幣,這將使美國金融體系愈加動盪不安,使華盛頓害怕自己的金融出現不穩定而不敢與中國進行全面沖突;其三,目前美國還需中國在朝鮮、伊朗和阿富汗等重大國際事務的支持,如果與中國翻臉,將「匯率政治化」,勢必在國際事務更為跛腳,無法達成其政治意圖。
為了規避人民幣升值的沖擊,減少貿易壁壘的負面影響,中國出口企業急需積極應對,未雨綢繆,做大做強,內強素質外塑形象,進一步形成更為強大的全球競爭力,屹立於世界產業之林而不倒。
❸ 請問有誰知道中國匯率改革開始的時間
人民幣匯改四階段
1979年至1984年:人民幣經歷了從單一匯率到復匯率再到單一匯率的變遷。
1985年至1993年:官方牌價與外匯調劑價格並存,向復匯率回歸。
1994年: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
2005年:建立健全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❹ 匯率制度改革帶來哪些影響
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加快人民幣匯率機制的改革是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的內在要求,也是深化經濟金融體制改革、健全宏觀調控體系的重要內容,完全和黨中央和國務院關於建立以市場為基礎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的要求想吻合,
同時,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對於解決對外貿易不平衡、擴大內需以及提升企業國際競爭力、提高對外開放水平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實行新的匯率制度,不僅不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中國的外貿進出口,而且可以改善我國外貿進出口中的一些不利影響因素,在外貿增長的同時,改善我國的總體貿易條件,讓外貿成為促進我國經濟增長的健康引擎,並且可以促使企業調整外貿產品結構,改變一直以來的以加工貿易等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帶動出口的現象,促使中國產業結構的升級,真正提升中國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在匯率升值的情況下,企業更加註重國內市場,注重內需,減少國民經濟增長對外貿的依賴,弱化世界經濟起伏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從而使得中國經濟更加健康的發展。
❺ 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的歷程
匯改歷程:
1979年至1984年:人民幣經歷了從單一匯率到雙重匯率再到單一匯率的變遷。
1985年至1993年:人民幣對外幣官方牌價與外匯調劑價格並存,向雙匯率回歸。
1994年:中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實行銀行結售匯制,取消外匯留成和上繳,建立銀行之間的外匯交易市場,改進匯率形成機制。
2005年:中國建立健全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
人民幣匯率1994年以前一直由國家外匯管理局制定並公布,1994年1月1日人民幣匯率並軌以後,實施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中國銀行,德意志銀行等七家銀行根據前一日銀行間外匯市場形成的價格,公布人民幣對美元等主要貨幣的匯率,各銀行以此為依據,在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浮動幅度內自行掛牌。
近期事件:
2010年4月13日,第四次胡奧會在美國華盛頓舉行,國家主席胡錦濤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態度強硬,超出國際市場的預期。他強調中國致力繼續推進人民幣匯率改革,但只會根據自身經濟發展需要而進行,不會屈服於外部壓力。
2015年8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完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並在下一步推進匯改安排中提出加快外匯市場發展,豐富外匯產品,推動外匯市場對外開放,延長外匯交易時間,引入合格境外主體,促進形成境內外一致的人民幣匯率。
❻ 中國匯率制度的改革歷程
人民幣
匯改
四階段
1979年至1984年:人民幣經歷了從
單一匯率
到
復匯率
再到單一匯率的變遷。
1985年至1993年:官方牌價與外匯調劑價格並存,向復匯率回歸。
1994年: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
2005年:建立健全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
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
❼ 關於匯率改革我國所謂的匯改目標是什麼要改到什麼樣的狀態為什麼要匯改呢
匯改的兩個里程碑:1)1994年,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實行銀行結售匯制,取消外匯留成和上繳,建立銀行之間的外匯交易市場,改進匯率形成機制。 2)2005年,建立健全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
2010年6月19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增強人民幣匯率彈,也就是重新述說了一下匯改的目標。
其實這么些年匯率改革的目標從政府的角度來說就是讓匯率成為政府手中的一張牌而不是外國人手中的一張牌,我國的匯率改革一直在向更加靈活的方面發展,這樣別的國家就不能再以人民幣匯率受到政府操縱為借口而干預我國的匯率。
人民幣升值太快,會導致出口企業的成本上漲太高,中國的東西不再便宜了,出口下降會造成我過的GDP下降,失業率上升,因為我國目前還是出口導向型的,出口的拉動作用很大。
其次,人民幣如果持續升值,外國游資就會流入國內,享受升值帶來的利益,游資過多會造成經濟不穩定。
目前就這些,希望有幫助。
❽ 為什麼人民幣匯率升值是必然的
中國的強大是必然的
❾ 中國人民幣匯率改革
1979年至1984年:人民幣經歷了從單一匯率到雙重匯率再到單一匯率的變遷。 1985年至1993年:人民幣對外幣官方牌價與外匯調劑價格並存,向雙匯率回歸。 1994年:中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實行銀行結售匯制,取消外匯留成和上繳,建立銀行之間的外匯交易市場,改進匯率形成機制。 2005年:中國建立健全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 人民幣匯率1994年以前一直由國家外匯管理局制定並公布,1994年1月1日人民幣匯率並軌以後,實施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中國人民銀行根據前一日銀行間外匯市場形成的價格,公布人民幣對美元等主要貨幣的匯率,各銀行以此為依據,在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浮動幅度內自行掛牌。
2010年4月13日,第四次胡奧會在美國華盛頓舉行,國家主席胡錦濤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態度強硬,超出國際市場的預期。他強調中國致力繼續推進人民幣匯率改革,但只會根據自身經濟發展需要而進行,不會屈服於外部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