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匯率變動對國際收支影響
匯率對國際收支的影響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經常項目的影響,二是對資本項目的影響。
如果略去經常項目中所佔比例較小的單邊轉移支付,匯率對經常項目的影響表現在:如果匯率下跌,即本幣貶值,那麼本國產品在世界市場上的價格就會下降,而外國產品在本國市場的價格則會上升。顯然,這將有利於增加本國產品的出口,而不利於增加外國產品的進口。在此情況下,對外貿易就可能出現順差,經常項目就可能出現盈餘,至少出口的增加會減少外貿逆差和經常項目的赤字。反之,如果匯率上升,即本幣升值,對外貿易就可能出現逆差,經常項目就可能出現赤字,至少這會減少外貿順差和經常項目盈餘。
應當指出,匯率的變動對經常項目的影響存在一個時滯。因為在匯率變動後的一段時間內,外貿公司都是按照以前簽訂的合同執行進出口產品價格的,故其對經常項目的影響要過一段時間後才能顯現出來。
一般而言,匯率的變動對資本項目中的長期資本流動不會產生實質性的影響或者說影響不大,因為長期資本流入一個國家或從一個國家流出,主要取決於在該國的投資風險和盈利水平,而不是主要地取決於匯率。然而,匯率的變動對短期資本的流動會產生重要的影響。短期資本的流動性強,如果預期某一國家的匯率下跌,即預期該國的貨幣貶值,由於會導致金融資產的相對價值下降,資本的持有者為避免損失,就會在外匯市場上把該國的貨幣兌換成堅挺的外幣,從而會發生「資本抽逃」的現象,大量的短期資本就會外流;反之,如果預期該國的匯率上升,即貨幣升值,短期資本就會大量流人到該國。可見,匯率的變動會通過短期資本的流動影響資本項目的平衡,進而影響一國的國際收支平衡。
B. 匯率波動對國際收支不平衡產生什麼影響
匯率變動會對國際收支產生的影響:
(1)匯率變動對貿易收支的影響
一國貨幣匯率變動,會使該國進出口商品價格相應漲落,抑制或刺激國內外居民對進出口商品的需求,從而影響進出口規模和貿易收支。例如,一國貨幣對外貶值(即匯率下浮),則以本幣所表示的外幣價格高漲,出口收匯兌成本幣後的數額較前增加。出口商為擴大銷售,增加出口,可採取降低出口商品的外幣售價的辦法,而獲得的本幣數額不會比降價前減少。與此同時,一國貨幣貶值,以本幣所表示的進口商品的價格上漲,從而抑制本國居民對進口商品的需求。在進出口需求彈性滿足馬歇爾--勒納條件(註:一國的進口產品、出口產品的需求以及供給彈性對一國貿易條件的影響)情況下,出口的擴大、進口的減少,有利於貨幣貶值國家改善貿易收支。反之,一國貨幣對外升值(即匯率上浮)其結果則與上述情況相反。
(2)匯率變動對非貿易收支的影響
①匯率變動對無形貿易收支的影響。一國貨幣貶值(匯率下浮),則外國貨幣兌換本國貨幣的數量增加,本國商品和勞務等費用與外國商品和勞務相比便宜,本幣的購買力相對降低,而外幣購買力相對提高,外國商品和勞務價格相對昂貴。這有利於改善旅遊業與其他勞務狀況。至於一國貨幣升值,其作用則與此相反。當然,匯率變動的這一作用,須以貨幣貶值國家國內物價不變或上漲相對緩慢為前提。
②匯率變動對單方面轉移收支的影響。當一國貨幣貶值,如國內價格不變或上漲相對緩慢,一般對該國的單方面轉移收支會發生不利影響。以僑匯為例:僑匯大多是贍家匯款,貨幣貶值後,旅居國外僑民只需匯回國內少於貶值前的外幣,就可以維持國內親屬的生活費用需要,從而減少該國僑匯收入。一國貨幣如果對外升值,則其結果相反。
(3)匯率變動對資本流動的影響
資本從一國流向國外,主要是追求利潤和避免損失,因而匯率變動會影響資本流動。當一國貨幣貶值而未貶值到位時,國內資本的持有者和外國投資者為避免貨幣進一步貶值而蒙受損失,會將資本調離該國,進行資本逃避。若該國貨幣貶值,並已貶值到位,在具備投資環境的條件下,投資者不再擔心貶值受損,外逃的資本就會抽回國內。當然,貨幣貶值過頭,當投資者預期匯率將會反彈,就會將資本輸入該國,以牟取匯率將來升值帶來的好處。關於貨幣升值對於資本流動的影響,一般則相反。需要說明,匯率變動對資本流動的上述影響,是以通貨膨脹、利率等因素不變或相對緩慢變動為前提的。
(4)匯率變動對外匯儲備的影響
儲備資產是國際收支平衡表的項目之一,匯率變動直接影響一國儲備資產項目中的外匯儲備,主要表現在: ①本國貨幣匯率變動通過資本流動和進出口貿易額的增減,直接影響本國外匯儲備的增加或減少。
一般講,一國貨幣匯率穩定,有利於該國引進外資,從而會增加該國的外匯儲備;反之,則會引起資本外流,而會減少該國的外匯儲備。由於一國匯率變動,使其出口額大於進口額時,則其外匯收入增加,儲備狀況也改善;反之,儲備狀況則惡化。
②儲備貨幣貶值,使持有儲備貨幣國家的外匯儲備的實際價值遭受損失。而儲備貨幣國家則因儲備貨幣貶值而減少了債務負擔,又可從中受益。
C. 人民幣匯率變動對國際收支平衡的影響
根據國際貿易理論,當一國貨幣升值時,該國出口商品或勞務的外幣價格隨之升高,進口商品或勞務的本幣價格相應降低,因而,該國出口量減少,進口量增加,國際收支出現逆差;反之,當一國貨幣貶值時,該國國際收支會出現順差。在浮動匯率制度下,國際收支能夠通過匯率變動自動調節,即當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對該國貨幣的需求小於供給,該國貨幣貶值,推動逆差減小;而當國際收支出現順差時,對該國貨幣的需求大於供給,該國貨幣升值,推動順差減小。因此,在直接標價法下,一國貨幣的匯率與該國凈出口呈反向變動的關系。而且如果匯率能夠真實地反映該國的貿易狀況,匯率的波動將有助於推動國際收支趨於平衡。
在過去的幾年中,我國最大的貿易夥伴分別是歐盟、美國、日本、香港、東盟、韓國、台灣、俄羅斯等。由於長期與美元維持相對穩定的匯率,人民幣與其他國家貨幣的匯率決定趨於被動,即匯率不是中國與該國經濟關系的客觀反映,而只是美國與該國經濟關系的折射。在這種情況下,匯率波動可能使國際收支愈加偏離平衡。歷史上幾次大的金融危機的爆發,都與盯住美元後影響該國進出口,導致國際收支失衡有密切聯系。例如在東南亞金融危機爆發之前,日本經濟增長開始減慢,日元也大幅下跌,而面對美元對日元的相對升值,東南亞各國並沒有及時採取措施調整盯住匯率,因而東南亞各國貨幣也相對日元升值。由於這些國家與日本有著密切的貿易往來,本幣的被動升值對於本已因日本經濟增長速度減慢而降低的出口需求,猶如雪上加霜,加劇了東南亞國家的國際收支失衡。
從這個意義來看,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後,人民幣匯率更加靈活,應當顯示出其平衡國際收支的作用。在分別比較了我國與歐盟、美國、日本在2005年7月匯改的前六個月和後八個月的月貿易差額與月平均匯率後,發現中歐貿易差額在匯改後波動增大,而且多數月份表現為順差增加的同時人民幣幣值上升,貿易順差總體上大於匯改前;中日貿易與匯率的關系與中歐情況相似;只有中美貿易與匯率關系在匯改後出現了貿易順差伴隨人民幣持續升值。這樣一看,在匯率改革之後貿易差額加大了;而從兩者走勢來看,匯改後很多月份人民幣幣值在貿易盈餘增加或赤字減少的時候不升反降,似乎新機制下的匯率既沒有反映對外貿易的狀況,又沒有起到平衡國際收支的作用。但是,應該注意幾點,首先,影響國際貿易的因素有很多,不能簡單地因為貿易差額擴大而認為匯率機制失效,例如在中美貿易中,中國商品明顯的價格優勢和美國的國內政策使得匯率變動對於解決貿易不平衡問題難以發揮作用;其次,人民幣的持續升值確實客觀反映了中國經常賬戶順差的狀況;再次,人民幣對歐元與日元匯率未能很好的反映出中國與歐日兩地區的貿易狀況,是由於人民幣匯率受美元影響較大,可以推斷我國所參考的「一籃子貨幣」中美元或與美元有較高正相關關系的貨幣可能佔有較大比重。
D. 在浮動匯率制度下,匯率變動與國際收支變動之間的關系
從長期均衡變動,長期均衡時,利率等於國際利率,產出等於潛在產出,國際收支平衡。匯率貶值時,會使國內產品競爭力上升,增加出口,IS曲線向右移動,國際收支順差。此時新的均衡點利率高於國際利率,會立刻造成資本流入,使匯率產生升值傾向,匯率升值,IS曲線左移,重新回到原來均衡點,國際收支再次均衡
E. 國際收支與匯率變動的相互影響
主要是以匯率變動(供給失衡)為中心,來展開其它輔助工作的一個流程圖。鐧懼害鍦板浘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最新數據為准。
F. 匯率對國際收支有什麼影響
匯率變動復會引起進出口商品價格的制變化,所以人民幣匯率階段性升值,會影響到進出口,人民幣匯率上升將會導致人民幣購買力增強,從而在國外可以買到更多的商品,但是也會導致外國減少對我國商品的進口,這是毋庸置疑的。
從經濟學角度來看,不管是供給還是需求,最終都會趨於均衡,而國際貿易也是如此,當外國對華投資增多,國內也會增加對外投資,反之,當外國對華投資減少,國內也會減少對外投資。
(6)匯率變動與國際收支平衡擴展閱讀
任何一個國家都有通貨膨脹,如果本國通貨膨脹率相對於外國高,則本國貨幣對外貶值,外匯匯率上升。利率水平對於外匯匯率的影響是通過不同國家的利率水平的不同,促使短期資金流動導致外匯需求變動。
如果一國利率提高,外國對於該國貨幣需求增加,該國貨幣升值,則其匯率下降。當然利率影響的資本流動是需要考慮遠期匯率的影響,只有當利率變動抵消未來匯率不利變動仍有足夠的好處,資本才能在國際間流動。
G. 匯率變動與國際收支平衡變動求大神幫助
影響匯率的主要因素有國際收支中的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由此我們可以進一步說,決定匯率水平的主要因素是一個國家的國際競爭力(它決定了這個國家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相對地位,從而決定了這個國家貿易收支),以及這個國家資本市場的國際吸引力(它決定了這個國家在國際資本市場上的相對地位,從而決定了這個國家的資本項目平衡情況)。 國際收支與匯率也存在另一個方向上的關系,即匯率變動可以影響到收支平衡的改變以及國際收支的結構。通常說來,匯率高估可以引起收支逆差(進口超過出口),並通過匯率貶值預期引起當前(投機性)資本流入和未來資本流出;相反地,匯率低估可以引起收支順差(出口超過進口),並通過匯率升值預期引起資本流入。 匯率對國際收支的影響,有的時候被人稱之為「匯率影響到一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嚴格說,指同等質量標准下的價格競爭力或對國際消費者的吸引力。在海外市場上的價格競爭力顯然與匯率水平有關,但是否可以說匯率是影響一國產品國際競爭力的一個因素呢?需要具體分析。如果你認為匯率具有自動走向均衡的趨勢,政府當局不可能長久地將匯率維持在一個顯著偏離其均衡的水平上,那麼,匯率對各個產品國際競爭力的影響可以說是「中性的」。但是,另一方面,考慮到一些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其資本市場的國際吸引力在其發展的早期階段上較弱,政府很有可能在一個較長時期中人為地實行壓低本國貨幣匯率的政策,並以此來促進本國出口貿易的擴張(也可以說間接提高本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匯率變動對本國經濟的優劣:貶值:促進出口,但導致國內資產價格「縮水」,對外購買力下降;升值:對外購買力增強,但出口增長受阻.
H. 匯率變動會對國際收支產生什麼影響
1、匯率變化對外匯儲備的影響。
貨幣貶值對一國外匯儲備規模的影響;儲備貨幣的匯率變動會影響一國外匯儲備的實際價值。
2、匯率變動對一國國內就業、國民收入及資源配置的影響。
當一國本幣匯率下降,外匯匯率上升,有利於促進該國出口增加而抑制進口,這就使得其出口工業和進口替代工業得以大力發展,從而使整個國民經濟發展速度加快,國內就業機會因此增加,國民收入也隨之增加。
3、匯率變動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小國的匯率變動只對其貿易夥伴國的經濟產生輕微的影響,發達國家的自由兌換貨幣匯率的變動對國際經濟則產生比較大的,甚至巨大的影響。
(8)匯率變動與國際收支平衡擴展閱讀:
種類
(1)按國際貨幣制度的演變劃分,有固定匯率和浮動匯率。
1、固定匯率。是指由政府制定和公布,並只能在一定幅度內波動的匯率。
2、浮動匯率。是指由市場供求關系決定的匯率。其漲落基本自由,一國貨幣市場原則上沒有維持匯率水平的義務,但必要時可進行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