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日本首相為什麼辭職說的簡單點
1、經濟不景氣,以前承諾的東西好象實施不了了;
2、各政黨斗爭太激烈,工作無法展開。
② 日本首相主動辭職
話說他不是主動辭職的,是薛佳功逼他的,他不辭職就公布《薛佳功與日本首相的私生活》,首相迫於無奈。
③ 為什麼日本首相總是頻繁辭職
日本採取議會制度,而且是多黨執政,所以首相經受不住各方的壓力,所以會頻繁辭職。
最近的首相當中,小泉純一郎連任2屆,應當是最長的了。
首先,通常來看,日本經濟形勢比較好的時候,日本政局也相對穩定,日本經濟蕭條,民生得不到改善,這種情況下,日本政局比較容易動盪。這是從戰後以來日本政治和發展的歷程看,基本上有這么一個規律。就現階段而言,日本經濟在冷戰後,就是20世紀90年代以後,出現了明顯的停滯狀態,所以在90年代曾經出現過首相經常發生更迭,最短的也就是一個多月。到了21世紀,小泉執政期間,日本相對穩定,此後,日本經濟又進入了一個相對衰退的時期,特別是2008年美國發生金融危機,使日本經濟也受到重創,所以目前又進入了一個政治不穩定,經濟蕭條的這樣一個循環的周期。 其次,日本雖然標榜民主政治,通過選舉產生國會議員,通過選舉產生日本的首相。但是,選舉是需要花錢的,所以在日本長期以來,權錢交易在政界是屢出醜聞。最近一次,鳩山宣布辭職,其中一個原因他也講到政治和金錢的問題,他本人以及跟他一起辭職的民主黨幹事黨小澤一郎都要為此承擔責任。 再者,日本政壇是黨外有黨,黨內有派,往往是圍繞一些國家的重大問題發生黨派之爭,不是互相補台,而是互相拆台。一遇到選舉的周期,在選舉之前,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政治斗爭,,比如實際上在7月份要舉行參議院的選舉,民主黨,就是現在的執政黨,他們的領導人已經感到了,由於在政治和金錢的問題上,在處理美軍駐沖繩基地搬遷問題上,沒有得到國民的諒解,所以,很可能在參議院選舉當中慘敗,這樣的話,他們不得不宣布辭職。 還有一些因素,這就是日本的外部因素。比如說,美國因素,在日本內政和外交當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包括日本周邊的國際局勢,也會對日本的內政和外交產生這樣那樣的影響。 也就是說日本領導人頻繁更迭,日本政局持續動盪,和以上這些因素是相互關聯的。我們也注意到,日本的媒體在日本政權更迭當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講,如果不能獲得日本廣大民眾的民意支持,要長期穩定執政也是很困難的。
④ 日本首相頻頻辭職
日本史上首相辭職原因:涉貪、性丑聞無所不有
1、1988年,里庫路特公司向當時的首相竹下登(已故)等政界要人低價贈送相關公司未上市的股票,並在東窗事發後成為日本戰後的四大丑聞之一。竹下也因這一丑聞於1989年6月就任首相未滿兩年之際辭職。
2、宇野宗佑(已故)又在就任不久便爆出性丑聞。里庫路特事件、引入消費稅等問題令自民黨在1989年夏季的參議院選舉上遭遇慘敗,宇野也在首相之位上僅呆了兩個月便棄甲而逃。
3、海部俊樹雖然表示將推進政治改革、表明了意味著解散眾議院的「重大決心」,但卻因沒有得到當時最大黨派竹下派的支持而於91年11月黯然辭職。
4、1991年上任的首相宮沢喜一(已故)圍繞政治改革問題曾在電視節目中表明決心稱,「我會全力以赴,決不食言」。但由於自民黨的分裂,對宮沢內閣的不信任決議案獲得通過,眾議院為此解散。新黨紛紛出現,自民黨議席低於半數,並於1993年8月成立了非自民聯立政權。
5、細川護熙在政治改革等問題上備受期待,但由於被懷疑從佐川急便借款等問題於就任8個月之後突然表示辭職。遭到眾人「逃避責任」的批評。
6、2000年4月當時的首相小渕恵三突然病倒,森喜朗接任。由於他在「神國論」、夏威夷海域美軍潛艇「格林維爾號」撞沉日本實習漁船「愛媛丸」等問題上處理不當而導致支持率低迷。森喜郎也在一年之後將首相之位讓於小泉純一郎。
⑤ 日本首相辭職~
肯定不會對gdp有影響的,日本號稱全球第二富,這點選舉經費,算的了什麼。
至於選首相的時間問題,看到了國會選舉的時間沒有,日本執政黨是受國會控制的。就目前來看,日本的執政黨仍然是民主黨,所以選出的新首相--菅直人,就是民主黨的人;但是到了國會選舉的時候,如果國會政黨議席比例變了天,那麼首相就是其他政黨的了。鳩山打敗麻生太郎,就是因為國會選舉民主黨戰勝了自民黨的原因。希望對你有用。樓主這么關心時政,乃民族之幸,希望您能更加關心國家民運!
⑥ 日本首相為什麼總是辭職呀
日本政治斗爭激烈
而且經常有小人使壞
比如那個麻生太郎
據說他就是下任首相
不過不是好人
⑦ 日本首相為何頻繁辭職
日本首相更替速度可以算世界第一,從大日本帝國內閣總理大臣時期(1885-1947)的伊藤博文首相開始,到日本國內閣總理大臣時期(1947至今)的鳩山由紀夫為止,共有九十三屆內閣總理大臣,接近60人擔任過日本首相,這些人中:伊藤博文、吉田茂、佐藤榮作、中曾根康宏、小泉純一郎的任期都達到了4年以上,其中,僅有伊藤博文一人的單屆任期超過4年:1892.4-1896.12(日本總理大臣每屆任期4年),其他人的單屆任期都沒有達到4年,這主要是因為日本是資本主義發達國家中唯一一個一黨專政的國家,在鳩山由紀夫之前的日本政壇,自民黨一直獨霸江山,再加上日本的首相基本上是由大企業在背後支撐,一旦經濟發生動盪,企業便需要尋找新的可以改變形式的新人選擔任首相,所以日本首相改變速度極快(小泉純一郎是迄今為止全日本唯一一個沒有後台的首相),特別是近50年來,豐田集團和三菱重工、本田汽車三大集團不停地對抗,致使日本政壇短命首相層出不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