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在貨幣分析法中,固定匯率制和浮動匯率制下的國際收支調節有何不同
答案B 在直接標價法下匯率上漲表示本幣貶值,因為匯率體現的是1單位外幣的價格,即1單位外幣體現為多少單位本幣
② 國際收支的自動調節機制有哪幾種什麼環境會使自動調節機制失效
國際收支自動調節的機制包括「貨幣—價格機制」、「利率機制」和「自由機制」。
國際收支的自動調節機制只適用於完全的自由市場經濟。現代經濟中的各種干擾會使自動調節機制的作用下降甚至失效。譬如在國際收支發生逆差時,國家如果要通過擴大國內信貸刺激國內經濟發展,就不會降低貨幣供給,利率水平也不會上升,從而資金不會流入本國。
③ 國際收支的自動調節機制是什麼
國際收支自動調節是指由國際收支不平衡引起的國內經濟變數變動對國際收支的反作用過程。在商品經濟條件下;
一國國際收支不平衡時,受價值規律的支配,一些經濟變數就會出現相應變動,這些變動反過來又會使國際收支不平衡自動地得到一定程度的矯正。在不同的貨幣制度下,自動調節機制也有所差異。
由於自動調節機制充分發揮作用要滿足上述三個條件,而在當前經濟條件下,這些條件不可能完全存在,導致國際收支自動調節機制往往不能有效地發揮作用。因此,當國際收支不平衡時,各國政府往往根據各自的利益採取不同的經濟政策,使國際收支恢復平衡。
在國際間普遍實行金本位制的條件下,一個國家的國際收支可通過物價的漲落和現金(即黃金)的輸出輸入自動恢復平衡。這一自動調節規律稱為「物價–現金流動機制(Price Specie-Flow Mechanism)。」它是在1752年由英國經濟學家休謨·大衛(Hume David)提出的,所以又稱「休謨機制」。
「物價–現金流動機制」自動調節國際收支的具體過程如下:一國的國際收支如果出現逆差,則外匯供不應求,外匯匯率上升,若外匯匯率上升超過了黃金輸送點,則本國商人不再用本幣購買外匯付給商人,而是直接用黃金支付給外國出口商,這樣黃金就大量流出。
黃金外流導致本國銀行准備金降低,從而使流通中貨幣量減少,物價下跌,而物價下跌使得出口成本降低,本國商品的出口競爭力增強,出口增加,進口減少,直至國際收支改善。這樣,國際收支的不平衡完全能夠自發調節,用不著任何人為的干預。如果一國國際收支出現順差,其自動調節過程完全一樣,只是各經濟變數的變動方向相反而已。
④ 什麼是國際收支效應的自動調節機制
1.金本位制下國際收支自動調節機制。
在金本位制度下,黃金可以自由輸出入國境,一國出現貿易逆差,導致黃金流出,則該國的貨幣供應量減少,物價降低,出口增加,進口減少,貿易逆差得到改善。相反,一國出現貿易順差,導致黃金流入,則該國的貨幣供應量增加,物價上升,出口減少,進口增加,貿易順差得到改善。
2.紙幣本位的固定匯率下國際收支自動調節機制。
a.利率效應
b.實際余額效應
c.相對價格效應
3.浮動匯率下的國際收支自動調節機制。
在浮動匯率下,一國政府不對匯率進行調節。出現貿易逆差,外匯需求上升,本幣需求下降,外匯匯率上升,本幣貶值。根據彈性論,當滿足馬歇爾-勒納條件時,貿易狀況得到改善。
⑤ 分析當一國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在固定匯率制度下,一國國際收支是如何實現自動調節機制的(
國際收支逆差也被稱為國際收支赤字,是指某一國在國際收支上支出大於收入。國際收支逆差會導致本國外匯市場上外匯供給減少(我國對外幣的供給),需求增加(我國對外幣的需求),從而使得外匯的匯率上漲,本幣的匯率下跌。如果該國政府採取措施干預,即拋售外匯,買進本幣,政府手中沒有足夠的外匯儲備,而這又會進一步導致本幣的貶值。政府的干預將直接引起本國貨幣供應量的減少,而貨幣供應量的減少又將引起國內利率水平的上升導致經濟下滑,失業增加。
應答時間:2021-01-18,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⑥ 在浮動匯率制度下,國際收支市場調節機製表現為什麼機制
國際收支市場調節機制是指市場經濟各種因素與國際收支相互制約和相互作用的過程。
一在布雷頓森林體系時期,國際收支市場調節機制主要反映在兩個方面:
1國際收支收入調節機制,即國際收支差額會影響國民收入,並通過進口的變化促使國際收支恢復平衡。( 收入調節機制:逆(順)差→國內生產下降(增加)→國民收入減少(增加)→社會總需求減少(增加)→進口支付減少(增加)→逆(順)差得到改善。)
2國際收支貨幣調節機制,即國際收支差額會影響貨幣供應量,引起利率和價格的變化,從而促使國際收支恢復平衡。( 貨幣調節機制:逆(順)差→外幣支出增加(減少)→儲備減少(增加)→進口減少(增加)→逆(順)差得到糾正。)
二、在金本位制下,存在價格鑄幣流動機制,即國際收支差額會引起黃金的國際流動,導致該國貨幣供應量相應變動;這會改變各國的物價水平和商品國際競爭能力,並最終使國際收支趨於平衡。 (價格鑄幣流動機制:國際收支逆(順)差→黃金外(內)流→貨幣供應量減少(增加)→商品國內價格下降(上升)→出(進)口增加→逆(順)差得到糾正。)
三·在浮動匯率制下,國際收支市場調節機制主要表現為國際收支匯率調節機制,即國際收支差額會引起匯率的變化,並通過後者調節國際收支。 (匯率調節機制:逆(順)差→對外匯需求增加(下降),本幣供給增加(減少)→外幣升(跌)本幣跌(升)→進口(出口)產品漲價→進口減少(增加)→逆(順)差得到糾正。)
⑦ 為什麼固定匯率制度下,國民收入變化可以調節國際收支呢
在固定匯率制下,貨幣當局會在固定的匯率水平通過調整外匯儲備來消除外匯市場供求缺口,相應通過貨幣供應量變動調節經濟不平衡。
在本國產品國際競爭力下降時,固定匯率制下,通過貨幣供應量的變動進而本國價格水平的變動來調節,價格水平變動也會造成國民收入變動。(比如本國產品國際競爭力下降是由於生產出口產品的部門的勞動生產率提高緩慢導致的成本過高所致,固定匯率制下,相關產業部門被迫主動採取措施降低成本、提高技術水平。)
而浮動匯率制則是完全通過匯率變動來調節。(在上述情況下,浮動匯率制下的本幣貶值,在短期可增加出口,但長期不利於本國產品競爭力。)
⑧ 簡述在紙幣本位的固定匯率制度下國際收支失衡的自動調節機制
在紙幣制度下,當一國發生國際收支逆差時,若本國要維持匯率不變,在不增加貨幣供給的情況下,該國貨幣當局拋售外幣,購回本幣,從而使國內貨幣供給量自動減少。根據貨幣數量論,國內物價會隨之降低,本國商品價格相對於外國商品價格降低,從而使出口增加,進口減少,國際收支改善。
或者,當一國發生國際收支逆差是,該國貨幣當局可採用緊縮性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使國內物價水平下降,從而改善國際收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