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債務人一句沒錢還,該怎樣進行催收
合法的借貸關系受法律保護,公民之間的借貸款,雙方對返還期限有約定的,一般應按約定處理;
沒有約定的,出借人隨時可以請求返還,借款人應當根據出借人的請求及時返還;
暫時無力返還的,可根據實際情況責令其分期返還。
對於債務人暫時沒有能力返還這一客觀情況,在誠實信用的基礎上,債權人可以債務人簽訂一份還款協議書,詳細約定分期分次還款的時間、金額及相關違約責任等,以保護自己的財產不受損害。
此外,債權人還可以選擇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人民法院對案件進行判決後,根據申請執行人的強制執行申請,對被執行人無金錢給付能力的,人民法院有權裁定對被執行人的其他財產採取查封、扣押措施,並委託拍賣機構進行拍賣變價;人民法院還可以採取直接向被執行人的單位發出協助執行通知書,單位在保留被執行人必要的生活開支後,逐月從被執行人工資中扣留一定數額的人民幣用作履行償還義務,直到清償完畢為止。
B. 現在欠銀行無抵押貸款總計四十七萬。。無力償還債務。。名下沒有任何財產。現在是確實沒有錢還了。會有什
銀行會起訴你,然後法院執行不了,最後會造成黑戶,然後在任何銀行或者其他信貸機構都不會有批款,如果以後徵信系統關聯到更多,會更不方便!
日照信貸王180經6337理3555。
C. 杠桿,就是加債務.去杠桿就是還債.債務怎麼還
金融去杠桿短期內可能會對市場造成一定的資金緊張,金融市場利率面臨上行;但其利在長遠,畢竟由於以往過長的資金鏈條增加金融杠桿,也推高了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金融去杠桿在防範金融風險的同時,也有助於引導資金脫虛入實
D. 每個月的收入都不夠還債,越沒錢越要理財的理念是否現實
那麼在錢不多的時候,甚至還要還債的日子裡,如何做呢?除了理財,更主要的是多增加你的收入,也就是現金流,理財的前提是你的本金越多,你的收益才會越大,當你的本金還沒多少甚至負債的時候,首要做的就是努力工作,增加收入,只有收入增加了,才有真正的理財的可能,因為理財最重要的就是:閑錢。
——以上,財經王大拿,更多投資案例與邏輯思考,敬請關注!
E. 債務纏身,短時間卻又實在沒錢還,怎麼辦
想法讓追討者延緩討債時間,給自己一個時間上的緩沖。
雖然說這很難,但你不試試的話,只能坐等討債者上門,不堪其擾。
可以推心置腹地跟對方說起你的實際情況,告訴他你只是短時間無法償還,讓他相信你後期肯定有償還的能力,如果強行逼迫的話也讓他明白後果,說出利弊,軟硬兼施,讓對方心甘情願接受你的建議,並能看到希望,這個時候你的說服要有誠意,不要給人推諉的感覺。
吃一塹長一智,待到還清債務,你就會知曉身背巨債日子有多難,就不要重蹈覆轍了。因為還不上的話一旦變成了老賴,失去的信用是一輩子都無法挽回的損失。
F. 央行房貸新規:去杠桿、降負債是大勢所趨
2020年的最後一天,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了《關於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
《通知》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不含境外分行)的房地產貸款佔比以及個人住房貸款佔比要滿足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確定的管理要求。目的是提高金融體系韌性和穩健性,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這是繼2020年8月20日「三條紅線」出台後,又一針對房地產融資的政策,在剛剛過去的2021「丁祖昱評樓市」年度發布會上,我曾說過:「2020年全年與房地產相關的金融政策一直在持續的收緊,哪怕是在疫情最嚴重的上半年也沒有在任何一個公開場合說過要給房地產金融助力,一直到8月20日,這是所有地產人應該記住的日子,『三條紅線』的相關政策給整個行業特別是給房地產金融行業理清了未來的政策脈絡和思路。」
在當時我給出的十大預測中,提到未來金融政策還將趨緊,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在全年金融政策持續收緊的2020年的最後一天推出《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在某種程度上驗證了我對金融政策趨緊的預測,未來房企整體融資環境依舊偏緊的主基調不變。
01
大部分銀行金融機構符合管理要求
從近期發布的《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要求》的具體要求來看,銀行業金融機構按類型分檔,其房地產貸款佔比上限各檔不高於40%、27.5%、22.5%、17.5%及12.5%;個人住房貸款佔比上限各檔不高於32.5%、20%、17.5%、12.5%、7.5%。
若結合居民杠桿率與債務收入比來看,截至2020年三季度,居民杠桿率逐年提升至33%,較2015年增加13.7個百分點,債務收入比升至55%,較2015年增加24.5個百分點。而在疫情陰霾下,居民收入預期大概率將有所下滑,償債能力進一步減弱,由此看來現階段有序引導企業負債率、居民杠桿率逐步回歸到「安全線」以內,堅守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仍是重中之重。
03
未來房企整體融資環境依舊偏緊
2020年,房地產政策層面前松後緊,中央繼續堅持「房住不炒、因城施策」的政策主基調,落實城市主體責任,實現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長期調控目標。上半年房地產信貸政策中性偏積極,央行三度降准釋放長期資金約1.75萬億元,並兩度下調LPR利率中樞,5年期以上LPR累計降幅達15個基點。
但下半年央行設置「三道紅線」分檔設定房企有息負債的增速閾值,並壓降融資類信託業務規模,倒逼房企去杠桿、降負債。時值年末最後一天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關於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對房地產行業將穩杠桿乃至去杠桿的強調和加強。
聯繫到郭樹清發文強調,堅決抑制房地產泡沫,房地產是現階段我國金融風險方面最大的「灰犀牛」。我們認為未來房企整體融資環境依舊偏緊,房企去杠桿、降負債已是大勢所趨。
需要注意的是,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關於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答記者問時同時表示要「推動金融、房地產同實體經濟均衡發展」。
「十四五」規劃也已定調:房地產事關民生消費和投資發展,助力經濟內循環。
我在2021「丁祖昱評樓市」年度發布會上說過「房地產是中國最大的金融業、製造業、服務業」。因此,我認為政策基本面依然「穩」字當頭,繼續堅持「房住不炒、因城施策」的政策主基調,強化並落實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調控目標。
同時,《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要求》的發布,也進一步驗證了我對行業步入無增長時代新邏輯的驗證,過去若干年,房企高歌猛進,資金帶來了巨大的動力,時至今日,在「三條紅線」和「央行房貸新規」的要求下,資金被限制,由於沒有更多的資金進入,整個行業再往上走的動力被大大削弱,因為整個行業的主體是房企,缺乏資金的支持,會使得企業動能不足,從而使得行業動能不足,就將步入無增長的時代,這也是2020年的最後一天,我所講到的最核心最關鍵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