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小學杠桿和支架實驗

小學杠桿和支架實驗

發布時間:2021-07-02 13:45:38

㈠ 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1)實驗前,將杠桿中點置於支架上,當杠桿靜止時,發現杠桿右端下沉.此時,應把


(1)杠桿右端下沉,為了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將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調節;使杠桿平衡的目的有兩個:一是避免杠桿重力對杠桿轉動的影響;二是便於測量力臂的長度;
(2)設杠桿每一個小格代表L,一個鉤碼的重力為G,則根據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得,4G×3L=G′×2L,則G′=6G,因此需在B處懸掛6個相同鉤碼.
(3)「動力×支點到動力作用點的距離=阻力×支點到阻力作用點的距離」,是在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且動力和阻力的方向都是豎直向下的條件下得出的,此時的力臂正是支點到力作用點的距離.為得出普遍結論,應改變力的方向使力臂不等於支點到力作用點的距離,多做幾次實驗,得出實驗結論,故正確的實驗操作應該是B、去掉一側鉤碼,換用彈簧測力計斜向下拉;故選B.
故答案為:(1)左:水平;力臂;(2)6:(3)B.

㈡ 杠桿的作用實驗過程

杠桿作用的實驗

【設計】 杠桿是利用直桿或曲桿在外力作用下,圍繞桿上固定點———支點轉動的簡單機械。本實驗指導學生認識杠桿的以下幾種作用:

(1)傳遞力的作用;

(2)改變用力方向的作用;

(3)省力(但費距離)或省距離(但費力)的作用。為了使學生體會到這些作用,最好選用重一點的物體,讓學生親自用杠桿去撬或抬,此外還可以利用杠桿尺、測力計進行一些定量的實驗。

方法一

【器材】 裝滿學慣用具的書包、長1米左右的木棍(把木棍等分為8~10份,畫出等分線)、椅子。

【步驟】

(1)把木棍的中間架在小椅子背上,一端掛上重物———書包,用手握住另一端,慢慢往下壓,能把書包撬起。引導學生找出杠桿的支點、力點和重點。

(2)在力點處用力向下壓,力就通過杠桿傳遞到杠桿的另一端,把重物向上撬起。這說明杠桿有傳遞力的作用,還有改變用力方向的作用。

(3)使支點向重點靠近,支點每向前移動一格,撬動一二次,每次把物體撬起同樣高度,會感覺到支點距離重點越近(即支點距離力點越遠),越省力,但手(力點)移動的距離也越長,即越費距離。

(4)使支點向力點靠近,支點每向後移動一格,撬動一二次,每次把物體撬起同樣高度,會感覺到支點距離力點越近(即支點距離重點越遠),越費力,但手(力點)移動的距離也越短,即越省距離。

方法二

【器材】 杠桿尺兩把(把杠桿尺均分為十二格,在每個刻度處打一個孔)、直尺、測力計、鉤碼、鐵絲鉤。

【步驟】

(1)把支架的釘子從兩根杠桿尺的第6孔位(孔位從左往右數)處穿過,讓該處作為支點,使兩根杠桿尺保持水平。後面的杠桿尺不動,作為對照物,在前面的杠桿尺上懸掛重物和測力計。

(2)在杠桿尺第1孔位處,用鐵絲鉤懸掛一個50克重的鉤碼;把測力計鉤掛在杠桿尺的第11孔位處,手握測力計,向下用力拉,可以把重物(鉤碼)向上撬起。找出杠桿尺上的重點、支點和力點。(掛鉤碼的第1孔位為重點,中間第6孔位為支點,掛測力計的第11孔位為力點。)

(3)通過測力計向下用力,可以把重物向上撬起,這說明杠桿有傳遞力和改變用力方向的作用。觀察測力計的讀數,約在50克左右,說明這時既不省力,也不費力。用直尺測量重點上升的距離和力點下降的距離,可知上升、下降的距離大致相等,說明這時既不省距離也不費距離(圖1)。

(4)不改變重點和力點的位置,觀察將支點移至第5、4、3、2孔位時,把重物撬起來(每次撬起同樣的高度),測力計上的讀數和重點、力點升降的距離。通過以上實驗可以知道:支點越向重點靠近(同時也就使支點離力點越遠),測力計上的讀數越小,即越省力;力點下降的距離比重點上升的距離越大,即越費距離(圖2)。

(5)不改變重點和力點的位置,觀察將支點移至第7、8、9、10孔位時,把重物撬起來(每次撬起同樣的高度),測力計上的讀數和重點、力點升降的距離。通過以上實驗可以知道:支點越向力點靠近(同時也就使支點離重點越遠),測力計上的讀數越大,即越費力;力點下降的距離比重點上升的距離越小,即越省距離。

㈢ 小明和小紅一起做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1)實驗前,將杠桿的中點置於支架上,當杠桿靜止時發現杠桿


(1)杠桿左端下沉,應將杠桿重心向右移,所以應將兩端的平衡螺母(左端和右端的均可)向右調節;
(2)力臂等於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當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力的方向與杠桿垂直,力臂可以從杠桿標尺刻度上直接讀出來.
探究杠桿平衡的條件時,多次改變力和力臂的大小主要是為了獲取多組實驗數據歸納出物理規律,使結論具有普遍性.
(3)根據以上數據得出杠桿平衡的條件是: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1×l1=F2×l2
(4)根據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得:
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左邊=3G×2L=6GL;
右邊=2G×3L=6GL;
如果在兩側鉤碼下再各取下一個相同的鉤碼後:左邊=2G×2L=4GL;
右邊=G×3L=3GL;
杠桿不再水平平衡,左邊會下沉.
(5)杠桿左側的兩個鉤碼取下,根據杠桿平衡的條件,F1×L1=F2×L2,左邊=G×2L=2GL;則右邊=2G×L,即向左移動2格;
故答案為:
(1)右;(2)便於測量力臂;得出的結論更具有普遍性;(3)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4)左側下降;(5)向左移動2格

㈣ 關於實驗「研究杠桿的平衡條件」:(1)實驗器材有:帶刻度的杠桿、支架、鉤碼和______.(2)實驗時,先

(1)為使杠桿平衡,還要使用彈簧測力計.
(2)為了方便的讀出力臂,實驗前應調節平衡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3)杠桿平衡後,若在C點掛2個0.5N的鉤碼,則右邊C點重力為1N,
又∵力臂OC=3,左邊力臂OA=1,
∴由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F2l2)可知:
1N×3=F1×1.
∴F1=3N.
故應在A點應掛3N的鉤碼,才能使杠桿恢復平衡.
若用彈簧測力計在B點拉著杠桿使它水平平衡,應用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上拉杠桿,這樣所用的拉力最小,其力臂在杠桿上.
∵右邊C點重力為1N,力臂OC=3,力臂OB=2,
∴由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F2l2)可得:即1N×3=F2×2,
∴F2=1.5N.
故答案為:(1)彈簧測力計;(2)水平,便於直接讀出力臂大小;(3)3,1.5,豎直向上.

㈤ 小學六上關於杠桿的小實驗

杠桿定理么

定理:F動*L動=F阻*L阻(F阻,L阻一定時,L動越大,F動越小)(L是力專臂長度,F是力的大屬小)

小六估計是不是很懂。。。

解釋:
物(重力G為F動)///物(F阻)
---------------------(杠桿)
///////////△(支點)/
|---L動-----|---L阻---|

㈥ 小學生趣味科學小實驗

一、奇特的杠桿
(1)實驗目的 認識杠桿省力的原理。
(2)實驗器材 約4米長的木桿1根,木支架1個,重約5千克的石塊1塊,桌子1張(桌面略低於木支架)。

(3)實驗過程 ①取石塊放在桌面上,並讓其1/3露出桌面,再讓一位同學拿著木桿一端;用木桿另一端把石塊用力往上挑,這時,石塊被能挑動嗎?②仍讓這位同學拿著木桿一端,再在桌子前面用一個木架支起木桿。然後用木桿另一端頂住石下方,再用手往下按,石塊能被挑動嗎?③把支架慢慢移向桌子,並不斷撬動石塊,所用的力是越來越大不是越來越小?④把支架慢慢移開,使之離桌子越來越遠,並不斷撬動石頭,所用的力是越來越大還是越來越小?

二、這只氣球會爆炸嗎?

把一隻氣球吹足氣,系緊口子。再用一塊透明膠布(橡皮膏也可)貼在氣球上,拿一根針從貼著透明膠布的地方把氣球扎破。
你想想看:氣球會不會「啪」的一聲爆炸?

你也許認為氣球要爆炸了吧!其實,氣球不會「啪」的一聲炸掉。在一般情況下,用針扎破氣球,氣球肯定會爆炸;現在的情況不同,你會看到氣從針孔處徐徐冒出來,氣球卻象消了氣的車胎一樣慢慢地癟下去。是什麼道理呢?

原來氣球扎破時,溢出的空氣造成一股壓力,橡皮和膠布對這種壓力的反應各不相同。當壓縮空氣從氣球扎破的地方沖出時,橡膠脆而薄,氣球皮一下就被撐破了,同時發出很大的破裂聲。透明膠帶比較堅固,它可以抵住壓縮空氣沖出造成的壓力,所以氣球不會「啪」的一聲爆炸。

這個實驗的原理,已經被人們運用到了生產實踐中,防爆車胎就是據此原理製成的。自己動手試一試吧

㈦ 跪求初中物理試驗操作考查中如何正確組裝杠桿和支架

1.知道實驗所需的器材 2.知道測定物質密度的原理 3.知道量筒的使用方法 4.知道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 1. 能辨認給定量筒的最小刻度和測量范圍 2. 能判別在使用托盤天平測物體質量時,操作是否正確 3. 能正確讀出質量值和體積值 1. 根據要求放置好實驗器材 2. 能正確放置和調節天平 3. 測量物體質量時,能正確操作並讀出質量值 4. 測量物體體積時,能正確操作並讀出體積值 5. 實驗完畢後,整理好實驗器材,復原擺齊
技 能 要 求
二、探究杠桿平衡的條件
項目 知識 要求 內 容 1.知道實驗所需的器材 2.知道實驗前通過調節杠桿兩端的螺母,使杠桿處於平衡狀態的方法 3.知道在杠桿上懸掛鉤碼後通過調節鉤碼的位置(或用彈簧秤) ,使杠桿平衡的 操作步驟和方法 4. 記住實驗中有關物理量的名稱 5.理解杠桿的平衡條件 1. 在實驗過程中能辨認杠桿是否在水平位置平衡 2. 在杠桿平衡時,能識別產生轉動效果的兩個力及兩個力臂,並能讀出其數值 大小 1.會把杠桿的中點支在支架上,使杠桿能繞軸自由轉動 2.會調節杠桿兩端的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3.會調節彈簧秤,使它的指針指在零刻度處 4.會按照實驗要求,把鉤碼掛在杠桿兩邊,改變鉤碼位置直至杠桿在水平位置 平衡 5.會按照實驗要求,把鉤碼掛在杠桿上,用彈簧秤豎直向上拉杠桿,使杠桿在 水平位置平衡 6.會改變力和力臂的數值,重復 4、5 的實驗操作 7.會設計記錄實驗數據的表格 8.會根據實驗數據歸納出杠桿的平衡條件 9.整理好實驗器材,復原擺齊
技 能 要 求
觀 察
操 作
1
三、探究液體內部的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
項目 知識 要求 技 能 要 求 觀 察 操 作 內 容 1.知道實驗所需的器材 2.知道 U 形管壓強計的使用方法 3.知道 U 形管兩邊管中液面高度差越大,表示液體內部壓強越大 1.能識別金屬盒的朝向 2.能觀察金屬盒在液體中深度的變化 3.能觀察 U 形管壓強計兩邊管中液面高度差的變化 1. 根據要求放置好實驗器材 2. 能在液體內同一深度處調節金屬盒的朝向 3. 能在液體內調節金屬盒所處的深度 4. 整理好實驗器材,復原擺齊
四、驗證凸透鏡成像規律
項目 知識 要求 內 容 1.知道實驗所需的器材和它們的作用 2.知道蠟燭、凸透鏡、光屏在光具座上放置的順序 3.知道應調整凸透鏡和光屏的高度,使它們的中心與燭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㈧ 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實驗中:(1)小王同學把杠桿放在支架後,在圖甲位置靜止,這時的杠桿處於______

(1)因為杠桿靜止,所以杠桿處於平衡狀態.
為了便於測量力臂,應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由圖知,杠桿左低右高,所以應將平衡螺母向右調節.
(2)若拉力始終與杠桿垂直,則力到作用線的距離與力到作用點的距離相等.於是會得到錯誤結論.
(3)在圖乙(b)裝置的左右兩邊各取下一個鉤碼後,左端=2G×2L=4GL,右端=G×3L=3GL,4GL>3GL,所以左端下沉.
若將右端鉤碼向右移動一個格,這樣右端=G×4L=4GL,左端與右端力和力臂的乘積相等,杠桿平衡.
(4)由圖知,A端較粗,所以A端力臂小於B端力臂,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GALA=GBLB,LA<LB,所以GA>GB
故答案為:(1)平衡;右;便於測量力臂;(2)錯誤;B;(3)左;4;(4)>.

閱讀全文

與小學杠桿和支架實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長江石化成品油價格 瀏覽:101
財政部企業購買銀行理財產品 瀏覽:631
存貨隨匯率發生變動嗎 瀏覽:920
人民銀行匯率證明 瀏覽:451
東阿三寶阿膠最新價格 瀏覽:850
關於投資理財的論文3000字 瀏覽:482
英大匯通融資租賃排名 瀏覽:54
光大證券816事件 瀏覽:431
2013年韓元對人民幣匯率 瀏覽:530
調出融資融券後 瀏覽:379
證券公司代銷金融產品結算 瀏覽:312
沖壓件上市公司 瀏覽:672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 瀏覽:187
新疆華興投資集團 瀏覽:409
天津貴金屬交易所深圳 瀏覽:607
鎂鋁合金加工上市公司 瀏覽:279
美元兌人民幣10月10日匯率 瀏覽:325
鄭煤期貨交易時間 瀏覽:77
人民幣幣港幣匯率今日價格 瀏覽:404
1986匯率 瀏覽: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