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直接標價法(direct quotation )(參考「應付標價法」)
直接標價法,又叫應付標價法,是以一定單位(1、100、1000、10000)的外國貨幣為標准來計算應付付出多少單位本國貨幣。就相當於計算購買一定單位外幣所應付多少本幣,所以就叫應付標價法。在國際外匯市場上,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目前都採用直接標價法。如日元兌美元匯率為119.05即1美元兌119.05日元。
在直接標價法下,若一定單位的外幣摺合的本幣數額多於前期,則說明外幣幣值上升或本幣幣值下跌,叫做外匯匯率上升;反之,如果要用比原來較少的本幣即能兌換到同一數額的外幣,這說明外幣幣值下跌或本幣幣值上升,叫做外匯匯率下跌,即外幣的價值與匯率的漲跌成正比。直接標價法與商品的買賣常識相似,例如美元的直接標價法就是把美元外匯作為買賣的商品,以美元為1單位,且單位是不變的,而作為貨幣一方的人民幣,是變化的。一般商品的買賣也是這樣,500元買進一件衣服,550元把它賣出去,賺了50元,商品沒變,而貨幣卻增加了。
(2)、間接標價法(indirect quotation)(參考「應收標價法」)
間接標價法又成應收標價法。它是以一定單位(如1個單位)的本國貨幣為標准,來計算應收若干單位的外匯貨幣。在國際外匯市場上,歐元、英鎊。澳元等均為間接標價法。如歐元兌美元匯率為0.9705即1歐元兌0.9705美元。在間接標價法中,本國貨幣的數額保持不變,外國貨幣的數額隨著本國貨幣幣值的變化而變化。如果一定數額的本幣能兌換的外幣數額比前期少,這表明外幣幣值上升,本幣幣值下降,即外匯匯率下跌;反之,如果一定數額的本幣能兌換的外幣數額比前期多,則說明外幣幣值下降、本幣幣值上升,即外匯匯率上升,即外匯的價值和匯率的升跌成反比。因此,間接標價法與直接標價法相反。
(3)、直接標價法和間接標價法所表示的匯率漲跌的含義正好相反,所以在引用某種貨幣的匯率和說明其匯率高低漲跌時,必須明確採用哪種標價方法,以免混淆。
(4)、美元標價法又稱紐約標價法,是指在紐約國際金融市場上,除對英鎊用直接標價法外,對其他外國貨幣用間接標價法的標價方法。美元標價法由美國在1978年9月1日制定並執行,目前是國際金融市場上通行的標價法。
B. 外匯牌價是如何折算人民幣的跟當前匯率是什麼關系
1美元=6.3881人民幣
現匯等於現鈔,但現鈔不等於現匯,因為現鈔兌現匯要支付運輸費保管費等費用,外匯匯率分間接報價和直接報價,由間接報價與直接報價套算出來的是交叉匯率.。
銀行的牌價都是根據對應貨幣對的基準價加減一定點差計算出的,而這個基準價一般是銀行根據市場價格和頭寸方向確定,基本與市場價不會相差很大,買入價就是銀行的bid價,是基準價減去一定點差計算的,賣出價就是銀行的offer價,是基準價加上一定點差計算的。
(2)賣出牌價折算匯率擴展閱讀:
外匯買賣注意事項:
1、通過外匯買賣可以規避匯率變動所造成的損失,也可以選擇高利率的幣種,增加利息收入,但同時又具有風險,在參與外匯買賣前,應做充分的准備。
2、要了解影響匯價變動的基本因素,各國基本經濟、金融因素,政治和傳媒因素,各國央行的政策因素,心理及市場預測因素,這四個基本因素促使了匯率的變動,實盤的外匯買賣應注重中長期判斷。
3、外匯保證金交易都是有杠桿的,最高可以將資金放大400倍,認為高風險等同於高收益,但實際情況並非如何,如果超過50%的倉位,倉位越重則風險越大,如果錯一次可能會將之前所有的盈利全部損失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外匯牌價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人民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匯率
C. 中國銀行外匯牌價中賣出價,基準價,中行折算價分別是什麼意思
由於各幣種現匯和現鈔業務成本不同,如現鈔業務還包含押運、安保等成本支出,故現鈔賣出價高於現匯賣出價。因盡可能的滿足客戶需求,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我行部分幣種現鈔賣出價與現匯賣出價保持一致。
對於目前客戶購匯時存在現匯賣價及現鈔賣價不同的幣種,客戶在各渠道進行購匯時需要明確購匯用途(匯款、存款或提取現鈔等),需要根據客戶購匯用途提供購匯價格。
總行門戶網站顯示的「中行折算價」為我行內部會計核算使用價格,一日一價。
以上內容供您參考,最新業務變動請以中行官網公布為准。
如有疑問,歡迎咨詢中國銀行在線客服或下載使用中國銀行手機銀行APP咨詢、辦理相關業務。
D. 兌換外匯是看賣出價還是中行折算價呢
如您辦理人民幣兌換外幣,請您參考「銀行賣出價」。如有疑問,歡迎咨詢中國銀行在線客服或下載使用中國銀行手機銀行APP咨詢、辦理相關業務。
以上內容供您參考,業務規定請以實際為准。
E. 中國銀行外匯牌價: 現匯買入價; 現鈔買入價; 賣出價; 基準價 ;中行折算價 ,這些都是什麼意思呢
基準價來:人民銀行發布的官方指自導基準價,
中行折算價:和基準價一樣。這是給財務在外匯業務進行折算的一個參考價。即使匯率變動,折算基礎不變。這就開始算中行報價了。
買入價:中國銀行為主體,買入客戶手中的外幣的價格。
現匯買入價:客戶從國外匯款入國內賬戶和從國外帶回來的外國票據上的資金,向銀行賣出,並兌換取得銀行付出的人民幣的報價。
現鈔買入價:客戶持有現鈔到銀行,賣給銀行,並換取銀行人民幣的報價。一般比現匯買入價低。
賣出價:以銀行為交易主體,銀行賣出自己庫存的外幣,客戶用人民幣買到手的外匯價格。注意,從銀行買到的外幣,一律視為現匯,不提取現金的話,就是現匯,一旦從賬戶提出,就變成現鈔。
你購匯,用賣出價。用4200除以賣出價,得到美元數額。
F. 怎樣 按照現匯賣出價匯率折算人民幣
這個還是比較復雜的,近期關注匯通網人民幣牌價,當匯率變動不大時,為簡化核算,企業在外幣交易日或對外幣報表的某些項目進行折算時也可以選擇即期匯率的近似匯率折算。期匯率的近似匯率是按照系統合理的方法確定的、與交易發生日即期匯率近似的匯率,通常是指當期平均匯率或加權平均匯率等,如果匯率波動使得採用即期匯率的近似匯率折算不適當時,應當採用交易發生日的即期匯率折算的。
G. 現匯買入價 現鈔買入價 現匯賣出價 現鈔賣出價 中行折算價 分別什麼意思
現匯買入價:指銀行買入客戶手中的外幣現匯的價格,在客戶將所持有的外幣現匯兌換為人民幣(結匯)時使用。
現鈔買入價:指銀行買入客戶手中的外幣現鈔的價格,在客戶將所持有的外幣現鈔兌換為人民幣(結匯)時使用。
現匯賣出價:指銀行賣出外幣現匯給客戶的價格,在客戶將所持有的人民幣兌換為外幣現匯(售匯)時使用。
現鈔賣出價:指銀行賣出外幣現鈔給客戶的價格,在客戶將所持有的人民幣兌換為外幣現鈔(售匯)時使用。
中行折算價:是炒匯中的名詞,中行折算價相當於是基準價,沒有基準價的,中行自己折算出的中間價。中行折算牌價是中行內部使用的中間價,對於一般客戶沒有作用。主要用於內部會計核算時的各貨幣之間的折算,同時也用於外匯買後內部的平倉,計算該業務的損益。
(7)賣出牌價折算匯率擴展閱讀:
銀行外匯牌價的形成與銀行間外匯市場匯率浮動區間管理、銀行結售匯制度安排以及銀行結售匯周轉頭寸管理等密切相關,而這些環節又是人民幣匯率制度安排的關鍵性內容。
自1994年以來,我國一直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這種制度在銀行外匯牌價形成過程中具體體現為:美元、日元等幾種主要貨幣的中間價是以銀行間外匯市場的交易價格加權平均得到。
這反映出「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加權平均後的交易價格作為境內惟一的基準匯價,「單一」屬性由此體現;中央銀行為平衡外匯供求、保持匯率基本穩定,往往需要入市干預。
因此人民幣匯率是「有管理的」;而銀行間外匯交易市場和客戶與銀行之間的匯率有一定的波動范圍,說明匯率不是完全固定的,而是存在一定幅度的「浮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