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我國匯率制度的理解

我國匯率制度的理解

發布時間:2021-07-03 13:39:23

Ⅰ 談談對我國匯率的認識 (從歷史回顧、我國對外匯管理體制及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方面回答)

1948年1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成立,並發行了統一的貨幣——人民幣。1949年1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在天津首次正式公布人民幣匯率。四十多年來,在不同的時期,人民幣匯率安排(exchange rate arrangement)有著不同的特點。

一、改革開放前的人民幣匯率安排
建國以來至改革開放前,我國人民幣匯率安排大致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
1.第一階段(1950~1952)。由於人民幣沒有規定含金量,因此,對西方國家貨幣的匯率,最初不是按兩國貨幣的黃金平價來確定,而是以「物價對比法」作為基礎來計算的。也就是說,建國初期人民幣匯率制定的依據是物價水平,這是一種比較市場化的匯率安排。
建國初期,由於國民黨統治時期遺留下來的惡性通貨膨脹和其他因素的影響,我國物價節節上漲。如上海批發物價指數以1949年6月為100,到1950年3月則上漲至2242.93。由於國內物價上漲、國外物價趨跌的價格對比關系,根據前述政策要求,我國人民幣對美元匯價由1949年1月18日1美元=80元舊人民幣,調低至1950年3月13日的1美元=42000 元舊人民幣,在一年零一個月的時間內,人民幣匯價下調49次。至於和其他外匯的匯價,則是根據它們對美元的匯價進行間接套算的結果。
從1950年3月至1952年底,隨著國內物價由上漲轉變為下降, 同時,由於美國對朝鮮發動了侵略戰爭,大量搶購戰備物資,美國及其盟國接連宣布一系列對我「封鎖禁運」的措施,在這種情況下,我國必須降低外匯匯價,以利於推動本國進口。因此,根據當時形勢發展的需要,我國匯率政策的重點也由「推動出口」改變為「進出口兼顧」,並逐步調高人民幣匯價。1952年12月,人民幣匯價調高至1美元=26170元舊人民幣。
這一時期,我國對外貿易對象主要是美國,對外貿易主要由私營進出口商經營。人民幣匯率的及時調整,可以調節進出口貿易,保證出口的增長。
2.第二階段(1953~1972)。從1953年起,國內物價趨於全面穩定,對外貿易開始由國營公司統一經營,而且主要產品的價格也納入國家計劃。計劃經濟本身要求對人民幣的匯價採取基本穩定的政策,以利於企業內部的核算和各種計劃的編制和執行。同時,由於以美元為中心的固定匯率制度的確立,各國之間的匯價在一定程度上也保持了相對穩定。再加上我國同西方工業國家的直接貿易關系和借貸關系很少,因此,西方各貨幣匯率變動對我國人民幣匯率幾乎沒有什麼影響。
在國內物價水平趨於穩定的情況下,我國進行建國以來的首次幣制改革。1955年 3月1日,開始發行新人民幣,新舊人民幣摺合比率為1:10000。自採用新人民幣後,1955年至1971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一直是1美元摺合2.4618元新人民幣。
1971年12月18日, 美元兌黃金官價宣布貶值7.89%,人民幣匯率相應上調為1美元合2.2673元人民幣。
這一時期人民幣匯率政策採取了穩定的方針,即在原定的匯率基礎上,參照各國政府公布的匯率制定,逐漸同物價脫離。但這時國內外物價差距擴大,進口與出口的成本懸殊,於是外貿系統採取了進出口統負盈虧、實行以進口盈利彌補出口虧損的辦法,人民幣匯率對進出口的調節作用減弱。
3.第三階段(1973~1978)。1973年3月以後,布雷頓森林體系徹底解體,西方國家普遍實行了浮動匯率制。為了避免西方國家通貨膨脹及匯率變動對我國經濟的沖擊,我國從1973年開始頻繁地調整人民幣對外幣的匯率(僅1978年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就調整了61次),而且在計算人民幣匯價時,採用了釘住加權的「一籃子」貨幣的辦法,所選用的「籃」中貨幣都是在我國對外貿易的計價貨幣中佔比重較大的外幣,並以這些貨幣加權平均匯價的變動情況,作為人民幣匯價相應調整的依據。
這一時期人民幣匯價政策的直接目標仍是維持人民幣的基本穩定,針對美元危機不斷發生且匯率持續下浮的狀況,人民幣匯率變動較為頻繁,並呈逐漸升值之勢。1972年為1 美元=2.24元人民幣;1973年1美元=2.005元人民幣;1977年為1美元=1.755元人民幣。
自50年代中期以來,由於我國一直實行的是傳統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對外自我封閉,對內高度集權,直至80年代初,國家外匯基本上處於零儲備狀態,外貿進出口主要局限於社會主義國家,且大體收支平衡,國內物價水平也被指令性計劃所凍結,盡管人民幣匯率嚴重高估,但它並未帶來明顯的消極影響。

二、改革後的人民幣匯率安排
改革開放以後,我國人民幣匯率安排大致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
1.第一階段(1979~1984)。1979年我國的外貿管理體制開始進行改革,對外貿易由國營外貿部門一家經營改為多家經營。由於我國的物價一直由國家計劃規定,長期沒有變動,許多商品價格偏低且比價失調,形成了國內外市場價格相差懸殊且出口虧損的狀況,這就使人民幣匯價不能同時照顧到貿易和非貿易兩個方面。為了加強經濟核算並適應外貿體制改革的需要,國務院決定從1981年起實行兩種匯價制度,即另外製定貿易外匯內部結算價,並繼續保留官方牌價用作非貿易外匯結算價。這就是所謂的「雙重匯率制」或「匯率雙軌制」。
1980年人民幣官方牌價為1美元=1.5元人民幣。從1981年1月到1984年12月期間, 我國實行貿易外匯內部結算價,貿易外匯1美元=2.80元人民幣;官方牌價即非貿易外匯1美元=1.50元人民幣。前者主要適用於進出口貿易及貿易從屬費用的結算;後者主要適用於非貿易外匯的兌換和結算,且仍沿用原來的一籃子貨幣加權平均的計算方法。
隨著美元在80年代初期的逐步升值,我國相應調低了公布的人民幣外匯牌價,使之同貿易外匯內部結算價相接近。1984年底公布的人民幣外匯牌價已調至1美元=2.7963元人民幣,與貿易外匯內部結算價持平。
2.第二階段(1985~1990)。在人民幣雙重匯率制下,外貿企業政策性虧損,加重了財政補貼的負擔,而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外國生產廠商對雙重匯率提出異議。1985年1月1日,我國又取消了貿易外匯內部結算價,重新恢復單一匯率制,1美元=2.80元人民幣。
事實上,1986年隨著全國性外匯調劑業務的全面展開,又形成了統一的官方牌價與千差萬別的市場調劑匯價並存的新雙軌制。而且當時全國各地的外匯調劑市場,在每一時點上,市場匯率水平不盡相同。這種官方匯率與市場匯率並存的多重匯率制一直延續到1993年底。其間,外匯調劑市場的匯率形成機制,經歷了從開始試辦時的人為定價到由市場供求關系決定的過程。
進入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我國物價上漲速度加快,而西方國家控制通貨膨脹取得一定成效。在此情況下,我國政府有意識地運用匯率政策調節經濟與外貿,對人民幣匯率作了相應持續下調。1995年8月21日,人民幣匯率調低至1美元=2.90元人民幣;同年10月3 日再次調低至1美元=3.00元人民幣;同年10月30日又調至1美元=3.20元人民幣。
從1986年1月1日起,人民幣放棄釘住一籃子貨幣的做法,改為管理浮動。其目的是要使人民幣匯率適應國際價值的要求,且能在一段時間內保持相對穩定。
1986年7月5日,人民幣匯率再度大幅調低至1美元=3.7036元人民幣。1989年12月16日,人民幣匯率又一次的大幅下調,由此前的1美元=3.7221元人民幣調至當日的4.7221 元人民幣。1990年11月17日,人民幣匯率再次大幅下調,並由此前的4.7221調至當日的5.2221元人民幣。
從改革開放以後至1991年4月9日的十餘年間,人民幣匯率政策的特點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分別實施過貿易外匯內部結算價與公布牌價並存的雙重匯率體制,以及官方匯率與市場匯率並存的多重匯率體制;二是公布的人民幣官方匯率按市場情況調整,且呈大幅貶值趨勢,這與同期人民幣對內實際價值大幅貶值以及我國的國際收支狀況是基本上相適應的;三是在人民幣官方匯率的調整機制上,做過多種有益的嘗試,如釘住一籃子貨幣的小幅逐步調整方式以及一次性大幅調整的方式,這些為以後實施人民幣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奠定了基礎;四是市場匯率的機制逐步完善;五是市場匯率的調節作用在我國顯得越來越大。
3.第三階段(1991~1993)。自1991年4月9日起,我國開始對人民幣官方匯率實施有管理的浮動運行機制。國家對人民幣官方匯率進行適時適度、機動靈活、有升有降的浮動調整,改變了以往階段性大幅度調整匯率的做法。實際上,人民幣匯率實行公布的官方匯率與市場匯率(即外匯調劑價格)並存的多重匯率制度。
我國人民幣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主要指人民幣官方匯率的有管理的浮動,其基本特點是,我國的外匯管理機關即國家外匯管理局根據我國改革開放與發展的狀況,特別是對外經濟活動的要求,參照國際金融市場主要貨幣匯率的變動情況,對公布的人民幣官方匯率進行適時適度、機動靈活、有升有降的浮動調整。在兩年多的時間里,官方匯率數十次小幅調低,但仍趕不上水漲船高的出口換匯成本和外匯調劑價。
4.第四階段(1994~2005)。從1994年1月1日起,我國實行人民幣匯率並軌。1993年12月31日,官方匯率1美元兌換人民幣5.8元;調劑市場匯率為1美元兌換人民幣8.7元左右。從1994年1月1日起,將這兩種匯率合並,實行單一匯率,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定為1 美元兌換8.70元人民幣。同時,取消外匯收支的指令性計劃,取消外匯留成和上繳,實行銀行結匯、售匯制度,禁止外幣在境內計價、結算和流通,建立銀行間外匯交易市場,改革匯率形成機制。這次匯率並軌後,我國建立的是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到目前為止,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趨穩,並一直保持在1美元=8.3元左右。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外匯管理體制相繼進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尤其是1994年外匯體制改革後,我國政府承諾:在2000年之前,將實現經常項目下人民幣可兌換。
事實上,1994年我國已開始實行人民幣在經常項目下「有條件」的可兌換,並已削除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規定中的絕大多數限制,如歧視性貨幣措施或多重匯率安排已完全廢除,而絕大多數經常項目交易的用匯和資金轉移也不再受到限制。
1996年4月1日開始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消除了若干在1994年後仍保留的經常帳戶下非貿易非經營性交易的匯兌限制;1996年7月, 又消除了因私用匯的匯兌限制,擴大了供匯范圍,提高了供匯標准,超過標準的購匯在經國家外匯管理局審核起初後即可購匯;1996年7月1日,我國將外商投資企業也全面納入全國統一的銀行結售匯體系,從而取消了1994年外匯體制改革後尚存的經常項目匯兌限制。
1996年11月27日,中國人民銀行正式致函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國將不再適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第14條第2款所規定的過渡性安排,並正式宣布:自1996年12月1日起, 我國將接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第8條第2款、第3款和第4款的義務,實現人民幣經常項目可兌換,從此不再限制不以資本轉移為目的的經常性國際交易支付和轉移,不再實行歧視性貨幣安排和多重匯率制度。
2001年11月17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郭樹清指出,根據中美1998年簽訂的有關協議,中國承諾將擴大人民幣彈性。因此,如果現在中國選擇釘住其它幣種或採取一攬子貨幣聯系匯率制度,不但會違背承諾,還是一種後退。增加匯率彈性是現實的選擇。中國現階段仍將以穩定匯率為主,同時用足每日3‰的匯率浮動區間,使市場逐漸適應匯率波動。今後將採取措施,提高人民幣匯率生成機制的市場化程度,如有效利用銀行間市場匯率浮動區間;調整銀行結售匯周轉頭寸管理政策;進一步完善結匯制度。

三、人民幣匯率安排的新階段
2005年7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2005〕第 16 號文——關於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相關事宜公告。其主要內容如下:
(1)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形成更富彈性的人民幣匯率機制。
(2)中國人民銀行於每個工作日閉市後公布當日銀行間外匯市場美元等交易貨幣對人民幣匯率的收盤價,作為下一個工作日該貨幣對人民幣交易的中間價格。
(3)2005年7月21日19∶00時,美元對人民幣交易價格調整為1美元兌8.11元人民幣,作為次日銀行間外匯市場上外匯指定銀行之間交易的中間價,外匯指定銀行可自此時起調整對客戶的掛牌匯價。
(4)現階段,每日銀行間外匯市場美元對人民幣的交易價仍在人民銀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間價上下千分之三的幅度內浮動,非美元貨幣對人民幣的交易價在人民銀行公布的該貨幣交易中間價上下一定幅度內浮動。
(5)中國人民銀行將根據市場發育狀況和經濟金融形勢,適時調整匯率浮動區間。同時,中國人民銀行負責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籃子貨幣匯率變動,對人民幣匯率進行管理和調節,維護人民幣匯率的正常浮動,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維護宏觀經濟和金融市場的穩定。」
這一次的人民幣匯率安排改革的核心是放棄單盯美元,改盯一籃子貨幣,以建立調節自如、管理自主的、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更富有彈性的人民幣匯率機制。從此次人民幣短期升值來看,這將有利於緩解國際收支失衡的巨大壓力,同時,釋放人民幣潛在的升值壓力,並能淡化人民幣兌美元的國際矛盾。從長遠戰略來看,人民幣匯率新機制的建立,將有利於推進人民幣匯率安排的市場化改革進程,最終為人民幣在資本項目下實現可兌換創造漸近條件。
人民幣匯率市場化,簡單的說就是從管理匯率制度逐步過度到以市場供求決定的浮動匯率制

Ⅱ 如何理解和評價現行的人民幣匯率制度

鈔票印發數量一直超過實際經濟發展的。能不通貨膨脹,政府負債嚴重能不使人民幣匯率波動嗎。一直買美國國債你說這美元印發的數量遠超實際多少倍呢。美元一貶值,自然而然人民幣匯率就高上去啦

Ⅲ 簡要談一談我國的匯率制度改革的看法

我國匯率制度改革堅持的原則有四:
第一,實行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是我們一貫的方針。因為歷史原因,我國的匯率制度一直存在著諸多問題,因此必須改革匯率制度。
第二,推進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要從中國的實際出發,堅持國家利益優先、人民利益優先的原則。不能因為顧及外部壓力,就罔顧國情,傷害中國人民的利益,迎合他國需要。
第三,人民幣匯率改革是中國的主權事務之一, 任何國家和國際組織,都無權干涉。
第四,匯率改革要採用科學的方法,應採取盯住一籃子貨幣而非採取單獨貨幣的匯率制度,以規避貨幣改革因單一貨幣幣值變化對中國經濟造成的不利影響。

Ⅳ 對當前我國匯率制度與外匯管理制度的看法

金融服務貿易的完全自由化並不要求資本賬戶的完全開放,所以,履行我國金融服務開放承諾,並不會與現行資本管理制度產生很大沖突。但是,金融服務貿易自由化對資本流動的影響也是客觀存在的,如對資本流動規模的影響和對資本流動穩定性的影響。通過這些變數,金融服務貿易自由化對我國的現行匯率制度產生了不得不面對的挑戰。對我國來說,放棄貨幣政策的獨立性是不可能的。因此,從釘住匯率制選擇合適的時機,過渡到真正由市場供求決定的浮動匯率制,就是我國的最佳選擇。

Ⅳ 我國對待匯率的態度

調控宏觀經濟的經濟政策共有兩大類,即支出調整政策和支出轉
換政策。所謂支出調整政策是指凱恩斯理論所闡述的需求管理政策,
即通常所說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而支出轉換政策指能夠影響貿易
商品的國際競爭力,通過改變支出構成而使本國收入相對於支出增加
的政策,狹義的支出轉換政策則專指匯率政策。
一、先從我國的匯率政策方面考察目前我國名義上實行的是有管
理的浮動匯率制,但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一直都很穩定(自1994年匯
率改革以來,人民幣對美元的波動幅度不超過1%),而對其他幣種則
是隨對美元匯率的浮動而浮動,因此我國實際上是採用的單一釘住美
元的固定匯率制(即聯系匯率制)。
我國之所以採取這樣的匯率政策有著深刻的經濟背景:目前我國
經常項目對GDP的貢獻率達到了25%;而我國的外貿依存度已經達到了
50%。在這種背景下,我國採取固定匯率制,一方面有利於國內企業
避免國際貿易中的匯率風險,另一方面可以消除交易的不確定性,提
高交易的成功率。綜上所述,不難理解我國為什麼要實行固定匯率制
度。
二、從目前匯率政策的影響來考察(一)對各經濟主體的影響固
定匯率制度有利於穩定出口部門的預期,促進外貿的發展和外資流入,
但我國目前仍以出口初級產品和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如果以企業的
出口換匯成本來分析企業的出口效益時,可以看出存在著出口貧困增
長的隱患,因此若要提高企業的出口效益,出口企業並不傾向於維護
現行的固定匯率制度,而主要應當從調整出口戰略著手。對各商業銀
行來說,目前黑市上美元兌人民幣的比例已經達到1:8.18,在這種
形勢下,銀行對固定匯率制度的態度不言自明。對中央銀行來說,單
一釘住美元的固定匯率制度削弱了貨幣政策的效力,同時也使中央銀
行承擔了巨大的外匯風險,影響了資源總體配置的效率。
(二)對國際收支的影響我國長期以來保持著國際收支的順差,
但長期大量的順差也造成了我國沉重的外匯儲備壓力,而且目前的順
差中資本項目所佔比例過高,而宏觀經濟政策的目標應是保持國際收
支的大致平衡,這就要求對國際收支進行調節,但我國目前的固定匯
率制度對此難以勝任。
(三)對外資的影響在利用外資方面,匯率是通過影響投資預期
收益來發揮作用的,匯率穩定不是吸引投資的必要條件,即使匯率經
常變動,只要投資者能夠找到有效的保值手段,或者能夠對未來匯率
變動作出合理預期,從而能夠要求投資收益中包含對匯率的適當補償,
仍然能夠有效吸引外資流入,因此從擴大外匯投資方面來看,也不是
要求必須保持固定匯率制度。
三、從我國目前的經濟現實和經濟目標考察
經濟增長率一直是我國政府最為關注的問題。在我國,經濟增長
問題不僅是經濟問題,更是頭號政治問題。目前我國的經濟資源閑置
情況比較嚴重,這主要是指人力資源,而其他資源由於受各種瓶頸的
制約,也未能得到充分利用,況且隨著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各種資
源的利用空間將進一步加大,因此我國目前存在經濟增長的客觀條件。
宏觀經濟政策的目標無非是四個方面:充分就業、物價穩定、經濟增
長和國際收支平衡。物價穩定在中國現階段基本實現,甚至個別地區
出現了通貨緊縮的苗頭;國際收支平衡應當主要靠支出轉換政策來完
成,這樣支出調整政策的目標就只剩下了充分就業和經濟增長,而經
濟增長包含著對各種要素的充分使用,因此充分就業的目標與之並不
矛盾,綜上所述,我國目前支出調整政策的主要目標就是經濟增長。
四、再考察在我國目前實行的積極的財政政策
我國目前的經濟增長主要是依靠積極的財政政策取得的,採取這
樣的政策可以從蒙代爾——弗萊明模型得到解釋。該模型專門論述了
在不同的匯率制度下兩種宏觀經濟政策(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有效
性。模型以資本完全流動作為分析背景,我國目前的外匯政策是經常
項目下基本可以自由流動,對資本項目控制相對較嚴格,但絕不是資
本無法流動,而且隨著我國外匯政策改革的深化,必然會實現人民幣
的可自由兌換和資本項目的自由流動,因此該模型對研究我國目前的
政策取向仍是適用的。我們以固定匯率制度下推行擴張的財政政策為
例進行分析:
推行擴張性的財政政策,目標肯定是經濟增長,其政策效果包括
兩方面:一是會導致產出增加;另一方面由於財政政策存在擠出效應,
將導致本國貨幣市場利息率的上升。在資本流動的情況下,由於存在
利差,則資本重新配置。外匯資本流入過多則會對本幣產生升值的壓
力,為達到國際收支平衡的經濟目標,貨幣當局將會動用本幣買進外
匯以抵消升值的壓力,這樣會擴大對本幣的需求,從而抵消擴張性的
貨幣政策原先擴張貨幣供給的效應。在這種情況下,擴張性的貨幣政
策效果遠不如擴張性的財政政策效果明顯。因此在固定匯率制度下,
財政政策相對有效得多。這樣就不難理解我國在當前的匯率制度下,
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的原因。
在蒙代爾——弗萊明模型中,如果實行的是浮動匯率制度,那麼
無論資本是否能夠自由流動,貨幣政策在提高收入方面都比財政政策
有效得多。分析方法同固定匯率制度下的情況。
前面已經論述過我國實行的是固定匯率制度,因此為了實現經濟
增長的目標,我國必然會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
五、我國難以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
從我國的經濟運行情況來看,自1997年以來我國經濟的增長率主
要是得益於政府支出的增長,而企業和私人投資由於擠出效應的影響,
一直比較疲軟。我國依靠的積極財政政策的空間是有限的。推行積極
的財政政策必然形成高額的財政赤字,國際上公認的赤字安全標準是
赤字/GDP應小於3%,而我國2002年度該指標已經達到3.004%,超過了
警戒線。對債務的考核指標是凈債務(顯性債務+隱性債務)/GDP應
小於50%,而我國當年的債務余額已經超過了當年的GDP。由此不難看
出,積極的財政政策已經難以為繼。
六、未來政策取向我國目前繼續推行積極財政政策的空間已經很
小,如果仍然要實現經濟增長,則只能轉而依靠積極的貨幣政策,而
貨幣政策要取得預期的效果,根據蒙代爾——弗萊明模型,只能放棄
釘住美元的聯系匯率制度。這樣中國未來的政策取向應當是放棄目前
的聯系匯率制度,支出調整政策由主要依靠積極的財政政策轉向主要
依靠積極的貨幣政策。
綜上所述,我國未來的經濟政策取向是匯率政策發生改變,支出
調整政策改為積極的貨幣政策。

Ⅵ 我國的匯率制度是與美元掛鉤的固定匯率制嗎

就是盯住美元的價格,參照與美元的匯率變化,只與美元這個幣種折算。
2005年7月21日以後,就不是這樣的了,是改成盯住一攬子貨幣。

Ⅶ 如何理解我國現行的貨幣制度

貨幣供應量居高不下總體來看,近年來廣義貨幣和狹義貨幣總量均呈現大幅增長態勢,居高不下的貨幣供應量已經形成了巨大的通貨膨脹壓力,這是我國央行緊縮性貨幣政策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
1、貨幣供應量居高不下。
2、信貸增長過快,投資增速繼續在高位運行。
3、隨著信貸投放的快速增長,固定資產的投資規模不斷擴大。
4、物價持續走高,通貨膨脹風險加大。
從未來的趨勢看,人民幣仍面臨著較大的升值壓力。
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來自國內外兩方面。從國內來看,宏觀經濟的快速高位增長,進出口
貿易順差的居高不下,外商直接投資規模的持續擴大以及流動性過剩等問題都對人民幣的進
一步升值構成了強大的壓力。從國外因素來看,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主要來自於西方國家,尤
其是美國。面對巨額的美中貿易逆差,美國政府不斷給我國施加壓力,表面上是為了減少貿
易逆差,實際上是想迫使人民幣繼續升值,遏制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勢頭。人民幣升值壓力
的存在,使我國貨幣政策調控面臨更為復雜的內外部環境。

Ⅷ 貨幣制度包括哪些內容談談你對我國人民幣制度的認識。

貨幣制度是指一個國家為了保障本國貨幣流通的正常與穩定,對貨幣發行和流通的各個要素所作出的系統的法律規定的總和,簡稱為「幣制」。
貨幣制度包括貨幣金屬即幣材;貨幣單位;貨幣的鑄造、發行和流通程序的管理、金准備制度等。

我國的貨幣制度:
一,人民幣是信用貨幣。商業銀行憑借中央銀行提供的基礎貨幣,派生存款
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提供基礎貨幣(通過中央銀行的資產業務)。從整個銀行系統來說,是先有貸款,後有存款和現金.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貸款是對商業銀行提供信用,商業銀行將貸款轉變為存款存入中央銀行是對中央銀行提供信用.
二,我國貨幣制度的內容
1. 人民幣是我國的法定貨幣
2. 人民幣是我國惟一的合法通貨
3. 人民幣的發行權集中於中央銀行
4. 人民幣的發行保證:商品物資;信用保證(政府債券,商業票據);黃金外匯儲備.
5. 人民幣實行有管理的貨幣制度
6. 尚未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的自由兌換
三,一國兩制下的香港貨幣制度
港元為香港的法定貨幣;港幣的發行須有百分之百的准備金
香港貨幣單位為元,簡稱港元,用HK$表示
港元實行與美元聯系的匯率制度,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外匯基金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管理和支配
香港不實行外匯管制,港幣可以自由兌換,外匯,黃金,證券,期貨市場完全放開

Ⅸ 結合我國目前的匯率制度改革的實際情況,談談你對人民幣升值問題的看法,在線等啊~~~

人民幣升值會影響到我國外貿和出口。人民幣升值,就會提高中國產品的價格,加大資本投入的成本,帶來的是我國出口產品競爭力的下降,從而引發國內經濟的不景氣。 匯率不是很懂~

閱讀全文

與我國匯率制度的理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新疆華興投資集團 瀏覽:409
天津貴金屬交易所深圳 瀏覽:607
鎂鋁合金加工上市公司 瀏覽:279
美元兌人民幣10月10日匯率 瀏覽:325
鄭煤期貨交易時間 瀏覽:77
人民幣幣港幣匯率今日價格 瀏覽:404
1986匯率 瀏覽:284
江西融資性的金融擔保公司賺錢不 瀏覽:887
有價證券理財產品 瀏覽:228
凱城公司理財講的怎樣 瀏覽:254
11月興業銀行理財產品一覽表 瀏覽:23
晶豐明源股東信息 瀏覽:673
金融服務許可 瀏覽:878
美圈控股集團董事長 瀏覽:460
創始股份截止 瀏覽:162
外匯論文 瀏覽:412
車貸金融公司顯示風控 瀏覽:434
珠海銀隆股東 瀏覽:179
比亞迪金融有限公司怎麼樣啊 瀏覽:8
2016年7月港元匯率 瀏覽: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