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杠桿的簡答題
用細線將砝碼掛在木尺一端並將其放到桌子上,掛砝碼的一端伸出桌外直到恰要翻倒時記下尺的位置。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F2L2得G1*L1=G2*L2 G2=G1*L1/(L/2-L1)
Ⅱ 物理關於杠桿的一題計算題,解答過程要詳細
當支點在離粗端30cm處時,木棒可保持水平平衡。說明此點即為木棒的重心所在位置.
支點移到離粗端50cm處時,要使木棒恢復水平平衡,必須在細端掛合適的重物
設此重物的重力為G
G*40cm=19.6N*(50cm-30cm)
G=9.8N
Ⅲ 杠桿題目,高手幫幫忙!
1.有兩種方法解答
1)極端假設法,m1<m2,l1>l2,因二者移動距離相同,假設移動l2,明顯會向m1方向傾斜。
2)定量分析,原平衡條件下m1l1=m2l2,移動後比較m1(l1-l)與lm2(l2-l)
我建議考試時用第一種方法
2杠桿依然平衡,因為G1/F1=G2/F2,所以(G1-F1)/(G2-F2)=G1/G2,平衡依然成立
Ⅳ 杠桿問題,帶步驟,給好評!
這道題中的阻力是重力,作用點在這個物體的中心位置,而且大小不變,支點為O,需要聲明的是力臂是支點到力所在直線的距離。那麼隨著木棒的上升,阻力大小不變,但是阻力臂變大,所以由杠桿原理知道動力與動力臂的乘積變大,即M增大,顯然動力臂始終為支點到F的距離,也就是棒的長度,所以l不變,F增大。
Ⅳ 今天學了杠桿,老師給我們講的做杠桿題的方法,我覺得有點不太正確。
哈哈,善於思考的好
此處杠桿平衡條件是對杠桿處於平衡狀態時列出的力和力臂之間的關系,但是注意杠桿平衡包括:靜止和勻速轉動兩種情形。我們在處理這種用多少力翹起是求一種臨界狀態所需的力,即只靠:一段蹺的力和另一端重物對桿的壓力使杠桿平衡,【沒有翹起之間是蹺的力、重物對杠桿壓力與重物端地面對杠桿的支持力,三個力使杠桿處於平衡】。當這兩個力能使杠桿平衡時,只要蹺的力稍微大一點點就可以使杠桿轉動起來,轉動起來後,只要力臂不變(或同步變小),又保持杠桿做勻速轉動,在過程中蹺的力和臨界時蹺的力相等即可,否則就不是勻速轉動了。一般我們把緩慢轉動看著是中間任意時刻可以將杠桿看著靜止的轉動過程,此時也利用杠桿的平衡調節求解問題。
Ⅵ 杠桿原理題目,怎麼做
(1)解:已知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可設A到支點的距離為X,B到支點的距離為(3-x)
30*X=50*(3-x)
解X=1.875,既A點到支點的距離為1.875m,B點到支點的距離為1.125m;
(2)由(1)得
(30+10)*X=(50+10)*(3-X)
解:X=1.8既增加10N後,點A到支點的距離為1.8m
Ⅶ 怎樣做杠桿實驗
杠桿作用的實驗
【設計】 杠桿是利用直桿或曲桿在外力作用下,圍繞桿上固定點———支點轉動的簡單機械。本實驗指導學生認識杠桿的以下幾種作用:
(1)傳遞力的作用;
(2)改變用力方向的作用;
(3)省力(但費距離)或省距離(但費力)的作用。為了使學生體會到這些作用,最好選用重一點的物體,讓學生親自用杠桿去撬或抬,此外還可以利用杠桿尺、測力計進行一些定量的實驗。
方法一
【器材】 裝滿學慣用具的書包、長1米左右的木棍(把木棍等分為8~10份,畫出等分線)、椅子。
【步驟】
(1)把木棍的中間架在小椅子背上,一端掛上重物———書包,用手握住另一端,慢慢往下壓,能把書包撬起。引導學生找出杠桿的支點、力點和重點。
(2)在力點處用力向下壓,力就通過杠桿傳遞到杠桿的另一端,把重物向上撬起。這說明杠桿有傳遞力的作用,還有改變用力方向的作用。
(3)使支點向重點靠近,支點每向前移動一格,撬動一二次,每次把物體撬起同樣高度,會感覺到支點距離重點越近(即支點距離力點越遠),越省力,但手(力點)移動的距離也越長,即越費距離。
(4)使支點向力點靠近,支點每向後移動一格,撬動一二次,每次把物體撬起同樣高度,會感覺到支點距離力點越近(即支點距離重點越遠),越費力,但手(力點)移動的距離也越短,即越省距離。
方法二
【器材】 杠桿尺兩把(把杠桿尺均分為十二格,在每個刻度處打一個孔)、直尺、測力計、鉤碼、鐵絲鉤。
【步驟】
(1)把支架的釘子從兩根杠桿尺的第6孔位(孔位從左往右數)處穿過,讓該處作為支點,使兩根杠桿尺保持水平。後面的杠桿尺不動,作為對照物,在前面的杠桿尺上懸掛重物和測力計。
(2)在杠桿尺第1孔位處,用鐵絲鉤懸掛一個50克重的鉤碼;把測力計鉤掛在杠桿尺的第11孔位處,手握測力計,向下用力拉,可以把重物(鉤碼)向上撬起。找出杠桿尺上的重點、支點和力點。(掛鉤碼的第1孔位為重點,中間第6孔位為支點,掛測力計的第11孔位為力點。)
(3)通過測力計向下用力,可以把重物向上撬起,這說明杠桿有傳遞力和改變用力方向的作用。觀察測力計的讀數,約在50克左右,說明這時既不省力,也不費力。用直尺測量重點上升的距離和力點下降的距離,可知上升、下降的距離大致相等,說明這時既不省距離也不費距離(圖1)。
(4)不改變重點和力點的位置,觀察將支點移至第5、4、3、2孔位時,把重物撬起來(每次撬起同樣的高度),測力計上的讀數和重點、力點升降的距離。通過以上實驗可以知道:支點越向重點靠近(同時也就使支點離力點越遠),測力計上的讀數越小,即越省力;力點下降的距離比重點上升的距離越大,即越費距離(圖2)。
(5)不改變重點和力點的位置,觀察將支點移至第7、8、9、10孔位時,把重物撬起來(每次撬起同樣的高度),測力計上的讀數和重點、力點升降的距離。通過以上實驗可以知道:支點越向力點靠近(同時也就使支點離重點越遠),測力計上的讀數越大,即越費力;力點下降的距離比重點上升的距離越小,即越省距離
Ⅷ 杠桿的作圖題怎麼做
1.確定支點。
2.確定阻力和動力,一般都會涉及兩個力,有利的力就是動力,為內了達到目的而要克服的容力就是阻力。有些情況下,阻力和動力只是相對的,可以互換。例如天平,無所謂哪邊是阻力。
3.確定阻力和動力的作用點。
4.按照力的方向,畫出阻力和動力的作用線。
5.通過支點做作用線或者作用線的延長線的垂線,找到力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