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杠桿的重心與支點重合是什麼平衡狀態
是的.因為重心就在支點處,所以杠桿自身重力不考慮了.兩物體的重力*力臂相等,說明距離相等的話,質量相等.能達到平衡,即不動,說明重力*力臂相等.
㈡ 杠桿的支點為什麼要在中間
目的是:消除杠桿自重對杠桿平衡的影響。
此時,支點與重心重合或與重心豎直在一條直線上。杠桿自重的力臂為0。
㈢ 杠桿重力作用線
1、自然狀態下杠桿傾斜,其重力作用線也是通過支點的。
3、實驗後,傾斜時,是系統總重(包括兩側的鉤碼)重心與支點豎直在一條直線上,杠桿自重重心則未必。
㈣ 為什麼把支點放在杠桿中間
(1)杠桿重心在其支點處,杠桿重力的力臂為零,這樣就減小了杠桿的自重對實驗的影響;
(2)實驗前應先調節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如發現杠桿左端偏高,為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則可將平衡螺母向左調節;
(3)探究杠桿平衡的條件時,多次改變力和力臂的大小主要是為了獲取多組實驗數據歸納出物理規律.故選項B符合題意;
(4)力臂等於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當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力的方向與杠桿垂直,力臂可以從杠桿標尺刻度上直接讀出來,因此第二組實驗設計的好,此時彈簧測力計的拉力與杠桿垂直,力臂直接從杠桿上直接讀取;
(5)圖丁中,杠桿的重心不在支點上,杠桿的重力對杠桿轉動產生了影響,導致拉力F的大小比由杠桿平衡條件計算出來的數值偏大.
故答案為:(1)減小杠桿的自重對實驗的影響;(2)左;(3)B;(4)二,便於從杠桿上直接讀取力臂;(5)杠桿自重的影響.
㈤ 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過程中,(1)我們把支點放在質地均勻的杠桿中間,這樣做的目的是______;(2)實驗
(1)質地均勻的杠桿重心在中點,把支點放在中心,可以使杠桿自重的力臂為零,這樣自身重力不影響杠桿平衡.
(2)根據「右偏左調」的原則,將平衡螺母向左調;鉤碼對杠桿的拉力是豎直向下的,在水平位置平衡時,力臂與杠桿重合,方便直接在杠桿上直接讀出力臂大小.
(3)以第1次實驗數據為例:F1×L1=0.5N×0.1m=0.05N?m,F2×L2=N×0.05m=0.05N?m,二者相等,其他幾次實驗數據也發現相同規律,所以杠桿的平衡條件是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1L1=F2L2).
(4)設每個鉤碼重為G,每格長度為L,右側3G×2L,左側2G應該乘以3L,所以左側的鉤碼向右移動1格可以平衡;在題中圖示基礎上,左右各減一個鉤碼,左端是1G×4L,右端是2G×2L,得數相等,可以平衡.
故答案為:
(1)避免杠桿自身重力對杠桿平衡的影響
(2)左;水平;便於在杠桿上直接讀出力臂大小
(3)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1L1=F2L2)
(4)1;1.
㈥ 杠桿如果不平衡那麼它的重力作用線
1、自然狀態下杠桿傾斜,其重力作用線也是通過支點的.
3、實驗後,傾斜時,是系統總重(包括兩側的鉤碼)重心與支點豎直在一條直線上,杠桿自重重心則未必.
㈦ 研究杠桿的平衡條件時,杠桿的支點通過杠桿的重心,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
這樣杠桿在不承重時才會平衡,我們可以忽略杠桿本身的重力對其平衡的影響,便於我們下一步的研究
㈧ 杠桿的支點通過杠桿的中心,這樣做的目的是
杠桿的支點通過杠桿的重心,這樣做的目的是使重力作用線通過支點,力臂為0
,不影響杠桿平衡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