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什麼說中國全社會的杠桿率已經很高
據測算,2012年中國全社會的債務規模達到111.6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占當年GDP的215%。李揚強調,上述數據顯示中國全社會的杠桿率已經很高,「去杠桿」在所難免。
Ⅱ 2019年中國城市家庭負債率有多少
居民負債率已達54.3%,根據央行數據顯示:從2008年到2019年,我國居民負債率從不足18%上升至53.2%,10年間共上升35.3個百分點,年均增幅3.5個百分點,到2019年一季度末,居民杠桿率再創新高,達到54.3%。
如果從消費貸款角度計算的話,2018年底,我國居民消費貸款余額是37.8萬億,而住房貸款佔比68%,也就是說,目前我國居民用於消費的貸款,有超過2/3是在消費房子。
再加上網貸平台、電商巨頭、社交媒體推波助瀾,很多年輕人都提前消費,但這並不是不行,而是要考慮自己的償還能力。
Ⅲ 中國的債務杠桿到底有多高
240%,這是東方匯理銀行的高級經濟師高大力給出的一個預測值。這個數值意味著,到年底,中國這個經濟體中的政府債務、企業債務、家庭債務的總和,也就是債務總額,相對於中國經濟全年的GDP而言,比例將達到240%。也就是說,債務是收入的2.4倍。
雖然很多人關心政府債務,而地方債在去年底也有了一個官方說法,但我們大多數人還是對中國經濟的整體債務水平缺乏概念。高大力的預測,應該算是我能看到的最新預計,因為2013年才剛剛結束。
簡單看到240%這個數值,會發生很多誤讀。你的第一感覺應該是太高了,難道1元錢的GDP需要2.4元的債務來支持嗎?這種感覺對也不對。說對是因為比例的確不小,說不對是因為你可能從來沒有對債務GDP比例有過認識,超過100%的比例你都可能認為不妥。
我們需要做一些對比。高大力認為中國需要大規模的債務重組,因為如果他的預測正確,240%就不是一個好兆頭,「在歐債危機高潮期,歐洲債務總量佔GDP的比例約為250%」。這是橫向比,縱向比呢?2012年底,中國所有債務的總額已佔GDP的216%。因此到2013年的預測值240%,杠桿上升的勢頭依然很猛。
216%這個數據來自哪裡?高大力沒有說清楚來源,但我能找到的一個近似數據是215%。這個數據是上月剛剛發布的,來自於中國社科院「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研究」課題組。社科院副院長李揚強調,中國全社會的杠桿率已經很高,「去杠桿」在所難免。
李揚認為,從總量上看中國的總債務水平低於大多數發達經濟體,但比南非之外的其他金磚國家都要高,尚處於溫和、可控階段。鑒於中國的債務水平近年來上升較快,應當保持警惕。從風險視角來看,李揚指出,國家資產負債表近期的風險特點主要體現在房地產信貸、地方債務以及銀行不良貸款等項目,而中長期風險則更多集中在對外資產、企業債務以及社保欠賬等項目。無論哪類風險都和發展方式、經濟結構密切相關,應對辦法還是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
李揚說的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和高大力說的大規模的債務重組有什麼不同?我看沒有什麼不同。李揚說的是方式,高大力說的是方法。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在實際操作層面上不可避免地就是大規模的債務重組。
從李揚2013年底公布的2012年底的債務GDP比例215%,到高大力2014年初預計的2013年底的債務GDP比例240%,這是一個怎樣的增速?如果你還是認識不夠,我們再看看之前的數據。
在我可以查到的說法中,渣打銀行[微博]的王志浩2012年11月時曾經預計當年年底中國債務佔GDP比重將超200%。現在來看基本沒錯。而當時王志浩還提及了他掌握的兩個數據,「(中國的)信貸擴張在2009年經歷了快速增長之後,整體杠桿率從2008年底的153%增加到2009年底的185%。」
如果王志浩的數據基本准確,而高大力的預測基本靠譜,那麼中國經濟的整體杠桿率,相當於從2008年的153%漲到了2013年的240%。
正因為這樣的勢頭,所以高大力說「如果這個步調持續下去的話,十年以後債務佔GDP的比例可能會達到500%。如果到了這么高的杠桿率,比較疲軟的企業和政府必然會違約。在接下來五到十年,中國必須要有大規模的債務重組,否則違約風險將大增」。
2014年開始,我已經在《地平線》專欄中寫了三篇文章,分別是「2014年看好中國的最大理由」、「索羅斯的中國難題」、「央行的算盤:緊而不慌的『去杠桿』」,加上今天這篇「中國的債務杠桿到底有多高?」半個月我都在討論中國經濟的杠桿率。
這里並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而是列舉了各方面對中國杠桿率的分析和預測。有樂觀一些的,也有悲觀之極的。但是,所有人都會承認,一個僅僅依靠債務杠桿支持的GDP增長是不可持續的,大家的分歧只不過在於,中國經濟的杠桿過程到底在什麼位置?是在一個上升過程中,還有增加的餘地?還是到了一個頂點,即將反轉?還是說已經開始反轉,開啟了去杠桿化的過程?
我覺得對這個問題的回答非常重要,因為不同的位置將強烈暗示著央行貨幣政策的不同操作。如果杠桿還在上沖,意味著市場主體主動加杠桿的慾望還在,那麼央行就應該從緊甚至加息;如果杠桿已經開始收縮,一個債務收縮的過程已經開始,央行反而應該為了穩定需求放鬆銀根,比如降低存款保證金率甚至減息。
央行有沒有答案?在央行最新發布的數據中,2013年全年社會融資規模同比增長9.7%,達到17.29萬億元的年度歷史最高水平,全年新增人民幣貸款同比增長8.4%。而央行的表態是,「2013年M2和貸款數據基本達到調控要求,今年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適時適度預調微調,不會收緊或放鬆貨幣政策。」
不收緊不放鬆,這就是央行對杠桿位置的判斷嗎?
Ⅳ 居民杠桿率百分之五十多算高嗎請詳細解釋一下。
首先你說居民杠桿率是用的GDP口徑計算的。
2008年為17.87%,2015年上升到39.23%,2017年迅速上回升到48.98%。而美國居民杠桿答率從20%上升到50%用了近40年時間。與發展中國家如印度相比,我國居民杠桿率遠高於印度。另外,由於我國人均可支配收入GDP佔比。
所以我認為總體來說,我國居民杠桿率還是比較高的!19年家庭資產配置來說,減少負債,增加現金儲備是最優選擇。
Ⅳ 中國有多少家庭面臨高負債
著名雜志《財經》在近日出版的最新刊封面上題出這樣一個怵目的事實:家庭債務「灰犀牛」隱現,「 中國居民存款總額雖大,但由於有大量民間借貸,只看銀行貸款有可能低估家庭債務壓力。要警惕居民債務上升對消費升級、金融安全及經濟增長的負面作用。」
中金網快訊2017.12.22--21、驚人數據!中國到底有多少高負債家庭?124
高清
從統計數字來看,中國家庭部門貸款與居民儲蓄存款的比率,已經由2007年的25%左右上升至目前的60%以上。而中國的家庭部門年度新增貸款與年度新增存款的比率,則由2005年至2007年期間的年均50%上升至2014年至2016年的97%。2016年更是一個轉折點:中國當年出現了家庭存款增量逐漸低於家庭貸款增量的現象。
以家庭貸款與家庭存款衡量家庭部門杠桿率為例,截至今年9月,中國已有16個省市的杠桿率均超過50%,幾乎接近全國省份的一半。家庭杠桿率最低的是山西省,僅有20%,而最高的福建省,家庭部門杠桿率達到105%。
根據數據現顯示,我國居民負債以消費性貸款為主,約占居民負債的2/3,大約是經營性負債的2倍。在消費性貸款中,以住房貸款為主的中長期貸款佔了近80%,總量巨大。不動產財富增值的背後,是中國家庭負債率的大幅上升,中國老百姓享受的財富盛宴,也背負了最終的債務。
Ⅵ 中國家庭杠桿率50%是什麼意思
杠桿率就是指權益資本與資產負債表中總資產的比率,說白了些,就是你借的錢占你能控制的錢的比重。杠桿率50%,就是說借的錢和你自己的錢一樣多——原本有一萬塊錢,又借了一萬塊錢,能用的錢有兩萬塊。
當然,這個杠桿率50%有時似乎還有另一個意思,就是有杠桿的人所佔比率,即借錢運營的人占總人數的一半。
一般來說,以第一個意思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