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初中物理,杠桿滑輪
設繩子頂點為C,當桿水平時,繩子與桿構成一個直角三角形,AB=AC,三角形為等腰直角三角形,繩子CB與AB成45度角,桿受兩個力平衡,T1*L*(√2/2)=G*L*1/2,當桿與水平成45度角時,ABC為等腰三角形,且角A=60度,繩子與桿夾角為60度,T2*L*(√3/2)=G*L*(1/2)*(√3/2) 得T1=(1/√2)G,T2=(1/2)G ∴比值為(√2/1)
Ⅱ 初中物理有關與杠桿和滑輪的公式 希望全面一點的!
杠桿公式如下:
總動力矩=總阻力矩
力矩=力*力到支點的距離
滑輪沒有公式,只有受力分析
定滑輪兩邊拉力相等
動滑輪拉力為動滑輪所受重物重力的二分之一
等等等,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
Ⅲ 求初二物理杠桿、滑輪練習題
一、填空題(每空1分,共35分)
Ⅳ (八下物理)關於杠桿和滑輪的!!
意思是:杠桿的重心與支點重合,或重心與支點豎直在一條直線上。這樣,杠桿自重對杠桿平衡就沒有影響了。
2、
重物400N,手的拉力也應該400N,繩子斷不斷,取決於繩子本身能承受多大的力。同一條繩子拉力的確是處處相等的。
不明追問。
Ⅳ 誰可以總結一下初中物理裡面的關於滑輪組,杠桿方面的知識啊
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繞著一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就叫杠桿。在生活中根據需要,杠桿可以做成直的,也可以做成彎的。
定滑輪是一種等臂杠桿,動滑輪是一種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兩倍的杠桿
杠桿平衡的條件: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或寫做
F1×L1=F2×L2
費力杠桿例如:剪刀、釘錘、拔釘器……杠桿可能省力可能費力,也可能既不省力也不費力。這要看力點和支點的距離:力點離支點愈遠則愈省力,愈近就愈費力;還要看重點(阻力點)和支點的距離:重點離支點越近則越省力,越遠就越費力;如果重點、力點距離支點一樣遠,如定滑輪和天平,就不省力也不費力,只是改變了用力的方向。
省力杠桿例如:開瓶器、榨汁器、胡桃鉗……這種杠力點一定比重點距離支點近,所以永遠是省力的。
公式:s=hn。 V繩=n*V物
s: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
h:重物被提升的高度。
n:承重的繩子段數。
原則是:n為奇數時,繩子從動滑輪為起始。用一個動滑輪時有三段繩子承擔,其後每增加一個動滑輪增加二段繩子。如:n=5,則需兩個動滑輪(3+2)。n為偶數時,繩子從定滑輪為起始,這時所有動滑輪都只用兩段繩子承擔。如:n=4,則需兩個動滑輪(2+2)。
其次,按要求確定定滑輪個數,原則是:一般的:兩股繩子配一個動滑輪,一個動滑輪一般配一個定滑輪。力作用方向不要求改變時,偶數段繩子可減少一個定滑輪;要改變力作用方向,需增加一個定滑輪。
綜上所說,滑輪組設計原則可歸納為:奇動偶定;一動配一定,偶數減一定,變向加一定。
(1)定滑輪
定滑輪實質是等臂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但可以改變作用力方向.
定滑輪的特點
通過定滑輪來拉鉤碼並不省力。通過或不通過定滑輪,彈簧秤的讀數是一樣的。可見,使用定滑輪不省力但能改變力的方向。在不少情況下,改變力的方向會給工作帶來方便。
定滑輪的原理
定滑輪實質是個等臂杠桿,動力L1、阻力L2臂都等於滑輪半徑。根據杠桿平衡條件也可以得出定滑輪不省力的結論。
(2)動滑輪
動滑輪實質是動力臂為阻力臂二倍的杠桿,省1/2力多費1倍距離.
動滑輪的特點
使用動滑輪能省一半力,費距離。這是因為使用動滑輪時,鉤碼由兩段繩子吊著,每段繩子只承擔鉤碼重的一半。使用動滑輪雖然省了力,但是動力移動的距離大於鉤碼升高的距離,即費了距離。
動滑輪的原理
動滑輪實質是個動力臂(L1)為阻力臂(L2)二倍的杠桿。
(3)滑輪組
滑輪組:由定滑輪跟動滑輪組成的滑輪組,既省力又可改變力的方向.
滑輪組用幾段繩子吊著物體,提起物體所用的力就是總重的幾分之一.繩子的自由端繞過動滑輪的算一段,而繞過定滑輪的就不算了.
使用滑輪組雖然省了力,但費了距離,動力移動的距離大於重物移動的距離.
滑輪組的用途:
為了既節省又能改變動力的方向,可以把定滑輪和動滑輪組合成滑輪組。
省力的大小
使用滑輪組時,滑輪組用幾段繩吊著物體,提起物體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幾分之一。
Ⅵ 初二物理!!動滑輪特殊使用時
1.對動滑輪做受力分析,根據「同繩等力」(不記繩子的重力和摩擦的時候)
因此,這道題可以這樣分析:
動滑輪收到向下的力:物體的重力(G物)和2個繩子的拉力F(每個F等於物體的重力G)
向上的力:你的手的拉力(F『)
因此得到平衡方程:F』=G動+2F
當動滑輪的重力不計時(注意,只有很少的情況下,動滑輪的重力不計)
就有了F』= 2F
也就是F『=2G
2.或者你也可以這樣理解,按照杠桿來理解(用受力分析的方法來理解這個最好)
動滑輪特殊使用時,是阻力臂為動力臂2倍的杠桿,支點為不是自由端的那段繩子和輪子的切點
動力是你的拉力F『(力臂是半徑r),阻力有2個,
一個是動滑輪的重力(G動)(力臂是半徑r)
一個是阻力端繩子的拉力F(力臂是直徑2r)
於是杠桿平衡方程:
F』*r=F*2r+G動*r
約去r,得到:
F』=F*2+G動
當動滑輪的重力不計時(注意,只有很少的情況下,動滑輪的重力不計)
就有了F』= 2F
也就是F『=2G
以上兩種方法,看懂那個就用哪個吧
那個推薦答案的作者,請你注意一下是倒用動滑輪(就是提問者所說的特殊使用),不是常規使用(上物理課的時候老師應該講過的)
望採納......
(我可是力學連著考過3次年級第一的哦~)
Ⅶ 八年級下物理題(有關杠桿和滑輪)
(1)第一行第四空:15 第二行第三空:2N 錯誤為:F1的作用方向不與杠桿垂直,那麼動力臂就不是4個刻度
(2)無圖11-8
(3)小猴的蘿卜重。因為小猴那段蘿卜較短,即動力臂較短(動力作用點分別為兩段蘿卜的重心)。小兔蘿卜較長,即動力臂較長。又因為小猴的與小兔的平衡,根據F1L1=F2L2,得出G小猴大於G小兔。
(4)無圖11-10
1·
2』升高1米。省距離。把圖倒過去看就是傳統的動滑輪,則此圖理解方法與動滑輪一樣,只是求得東西變了
3.如圖是克服摩擦力,所以阻力為摩擦力60N。有3股里在拉它,60的3分之1是20N。自由端要動的距離是他的3倍,時間一樣,所以速度為他的3倍,是0.9m每秒。
相信我的答案,我是物理尖子生,專攻奧物
Ⅷ 求 百度文庫 里《初二物理 杠桿滑輪專題練習》 的 答案
從網路上搜就行了嘛
Ⅸ 初中物理有關與杠桿和滑輪的公式
杠桿公式如下:
總動力矩=總阻力矩
力矩=力*力到支點的距離
滑輪沒有公式,只有受力分析
定滑輪兩邊拉力相等
動滑輪拉力為動滑輪所受重物重力的二分之一
等等等,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