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3常州)如圖所示,杠桿始終處於水平平衡狀態,改變彈簧測力計拉力的方向,使其從①一②一③.此過
由圖知,測力計在②位置時,其動力臂等於右段桿長,此時動力臂最長,由①一②一③的過程動力臂先變大後變小,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測力計的示數先變小後變大.
故選D.
2. (2013昌平區二模)如圖甲所示是一個裝置示意圖,正方體A作為配重使用,保證杠桿EOF始終在水平位置平衡
(1)由圖象可得hD=3m-2m=1m
VD=SDhD=1.2×10-2m2×1m=1.2×10-2m3,
F浮=ρ水gVD=1×103kg/m3×10N/kg×1.2×10-2m3=120N;
(2)由圖象可得未被提出水面勻速上升和完全提出水面後勻速上升的功率分別為P1=6W,P2=12W;
∵P=Fv
∴
P1 |
P2 |
F13v |
F23v |
F1 |
F2 |
6W |
12W |
1 |
2 |
3. 杠桿在水平方向平衡,若將測力計緩慢地自位置 1 移到位置 2,並
1到3,減小。3到2,增大。選D
4. 一個平衡的等臂杠桿處於水平狀態,把它旋轉一個角度,為什麼它會轉回水平狀態
理論上,在理想情況下,等臂杠桿在任何位置都會處於平衡狀態.
原因是始終滿足杠桿平衡條件.
但是,真實的杠桿和理想的杠桿是有差距,真實的杠桿轉動時,杠桿和「支點」的接觸位置是變化的,也就是說杠桿上的支點位置發生變化.
例如,杠桿向右轉動,支點必定向右移動,仔細想一下就明白了.
5. 如圖所示,在研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的實驗中,使杠桿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
1、2位置施力的力臂如圖所示,
6. 如圖所示的杠桿始終處於水平平衡狀態.在拉著彈簧測力計的提環,從圖中的A位置緩慢地移動到B位置的過程中
當彈簧測力計位於A位置時,拉力的力臂為圖1中的OC;當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上拉時,拉力的力臂為桿長OD;
而在直角三角形OCD中,斜邊OD大於直角邊OC,即彈簧測力計從A位置到豎直向上提的過程中,拉力的力臂減小,
根據杠桿平衡條件F?L1=G?L2可得:F=
G?L2 |
L1 |
7. 用始終垂直於杠桿的力提升杠桿時,杠桿處於水平位置時
個人感覺應該選D
因為它的動力始終垂直於杠桿,則其動力臂始終為此杠桿一臂長度,設為r
其另一臂長度設為R,因為R臂在下方,說明R臂長度大於r臂
杠桿處於垂直於地面的狀態時,重力與之平行,阻力臂長度為0
比r小,此時是省力杠桿
當轉動到水平位置時,阻力與杠桿垂直,阻力臂為R,大於r,此時是費力杠桿
個人的理解.
8. 如圖甲、乙所示,杠桿始終處於平衡狀態(杠桿刻度均勻),圖甲中懸掛的實心物體A和B,密度分別為ρA、ρB
甲、乙兩種情況下杠桿和動滑輪受力分析如下圖所示:
9. 始終向右的力把杠桿拉水平
根據杠桿平衡條件F 1 L 1 =F 2 L 2 分析,將杠桿緩慢地拉至水平位置的過程中,動力臂變小,阻力不變,阻力力臂變大,所以動力變大.B、C、D錯誤,A正確.
故選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