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匯率與幣值變化有什麼關系
本幣多了,本幣幣值貶值(多了不值錢), 匯率降低 !
本幣少了,本幣幣值升值(物以稀為貴),匯率升高!
望。。
B. 匯率與幣值的區別
分清「幣值匯率」與「貿易結算匯率」的不同內涵
眼前的人民幣匯率之爭,使國人學到了很多國際金融的常識,但發現在很多的概念,我們是混亂不清。專家們的說教,實不能再以其昏昏,非但不會使人昭昭,還貽國誤民!下面列舉八大概念。
概念一 一個國家既然存在其本幣與海外貨幣,那麼「匯率」,究竟是反映本幣與外幣的關系,還是反映本國的海外貨幣與外幣的關系呢?答案是後者。
概念二 「匯率」還在存在兩種不同的內涵或形態,即「外幣:海外人民幣」的「幣值匯率」,及「外幣兌海外人民幣」的「貿易匯率」兩種不同的「匯率」。前者的「海外人民幣」,屬於我國在海外流通中的實物貨幣(海外人民幣紙幣);後者的「海外貨幣」,僅限於國家的貿易結算專用,是專項帳戶內受管制的貨幣符號。
概念三 關於「匯率操縱」。它也分為對「貿易結算匯率」與「幣值匯率」兩個方面的操縱。
一是國家對「貿易結算匯率」控制與管理,目的是對自身貿易順逆差及直接影響的國際收支的控制與管理。基於這樣的關系,就決定了「貿易結算匯率」是任何一個國家都應存在與應操縱的東西。換言之,一個國家操縱其貿易結算匯率是必然的,不會操縱不去干預才是蠢才。
二是任何一個國家,更應控制其「海外貨幣與外幣」的「幣值比率」。對於中國來說,因人民幣一直未走其國際化之路,並形成的巨大的外幣債權,不但其貿易結算的「固定匯率」遲了五年進行調整,還在於未從原來的人民幣與外幣掛鉤的匯率機制,轉到外幣與人民幣掛鉤的匯率機制即人民幣的貿易結算機制上,其海外人民幣幣值就更高於現時的名義匯率甚至「黑市」匯率,這就決定了海外人民幣的貿易結算匯率與幣值匯率,即使要「並軌」,也存在相當一段時間的歷程。
更需明確的是,任何一個國家,其「匯率」的「雙軌制」,長期存在是必然的,短期「兩率」的等值或「並軌」,包括國家在不操縱不幹預的情況下(即央行在「在岸人民幣」與「海外人民幣」兩個市場的所有貨幣購售行為),完全在「市場供求因素」下的等值,才是偶然的。因此,資本項下的放開(即坊間說的「貨幣自由兌換」),是根本就都是錯的思維,是不理解或沒有「一個國家始終存在兩個貨幣價值體系」的基本認識導致的。
概念四 「游資對賭某國匯率」的偽命題。任何市場的因素,根本上都斗不過一國的央行,故「游資對賭某國匯率」,從來都是危言聳聽的無知與偽命題,因為除非該國沒有根本的與獨立的「國內貨幣」與「海外貨幣」這兩套貨幣價值體系。
概念五 貨幣「國際化」本質及其 「經濟邊際條件」。一個經濟發展相對落後的國家,在經濟發展後能否與需要建立其海外貨幣價值體系,即通常說的實現其貨幣的「國際化」,與其能否長期取得順差相關。這也是一個國家的貨幣,是否到了應「國際化」時候的經濟邊際條件。我國現時就需要建立其海外人民幣價值系統,不僅因為我貿易順差力能一直延續,還因為有巨大的外幣積累,早就有條件這樣做了。
概念六 「聯系匯率」的兩種表達形式及其轉換的邊際條件。「聯系匯率」存在兩種表達形式:一種是本幣與外幣的聯系;一種是外幣與本幣的聯系。兩者轉換的邊際條件與「貨幣國際化」的邊際條件相同。逆差國的聯系匯率是與別人的貨幣掛鉤;順差國的聯系匯率應是別人的貨幣與其掛鉤。而貿易的本幣結算,就是這個具體的形式。
還有一個結論是,強幣必然對應著順差國。故聯系匯率的另一個簡單而正確的理解就是,弱幣必須與強幣進行聯系,或強幣國家應該建立讓弱幣國家的貨幣與其進行聯系的匯率制度。這就是現時國家必須轉換以人民幣進行貿易結算,同時轉換為外幣(美元、歐元等)與人民幣的聯系匯率制度的內在必然。
概念七 外匯儲備的「貨幣債權」本質與轉換。所謂「外匯儲備」,不能僅認作是外國貨幣的儲備,而應認作是以外國貨幣進行的債權表達。但債權表達,卻不一定非要外國貨幣來進行,以本國貨幣進行表達也是可以的。此其一。
其二,「貨幣債權」的儲備,應是以強幣為主的儲備。以前美元是強幣,現在輪到人民幣了。故我國的龐大外匯儲備,在人民幣貿易結算之後,是可以逐步轉換成人民幣債權的——購買外國商品,先花去外幣,出口商品時,全部收取人民幣。這項工作做好以後,名義匯率升值時,就能獲得我人民幣的對外債權同步升值的好處了,有如過去十多年日元升值幾倍的情形。
概念八 關於「固定匯率」與「浮動匯率」。為減少市場因素對實體經濟的影響甚至沖擊,國家對貿易結算匯率的管理,應採用相對穩定的指導思想,可以採取有一定幅度波動的「固定匯率」制度。但管理兩國的幣值比價,則應選擇「浮動匯率」,以從根本上杜絕游資對實體經濟貿易的沖擊,也不會使國家對外賤賣海外人民幣。我國全面推廣人民幣貿易結算後,應採取這一方針。
C. 人民幣匯率和人民幣幣值之間的關系
兩者為同向關系。人民幣幣值高則匯率也高。
匯率是指本幣與外幣之間的比值。當人民幣幣內值升高時,勢必在同等匯容率下,一定本幣可以兌換更多外幣,這就是人民幣匯率高的表現。
也就是說人民幣幣值高是匯率高的前提,匯率是幣值的表現。
D. 匯率與幣值的關系
兩者為同向關系
以人民幣為例:人民幣幣值高則匯率也高。
匯率是指本幣與外幣之間的比值。當人民幣幣值升高時,勢必在同等匯率下,一定本幣可以兌換更多外幣,這就是人民幣匯率高的表現。也就是說人民幣幣值高是匯率高的前提,匯率是幣值的表現。
E. 外匯匯率,外幣匯率,本幣匯率什麼區別
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樓主復制網路的吧。你要注意一句話就記住了。
匯率是本幣與外幣的比價。這個如果你學金融就必須知道。
匯率兩種標價法:直接標價法和間接標價法。
直接標價法是用1單位外幣可以兌換的本幣數量表示,比如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一般用直接標價法表示,1美元=6.312310元人民幣。間接標價法是用1單位本幣可以兌換的外幣數量表示。
所以如果說有區別,那就是如上這樣的區別了。
F. 本幣匯率和外幣匯率什麼區別,怎麼算
本幣匯率公式為100¥=x外幣。
區別:
1、概念不同:本幣匯率就是以外國貨幣為單位衡量本國貨幣的價格。外幣匯率是外國貨幣與本國貨幣在國際外匯市場上的比價。
2、標價方式不同:本幣匯率相當於是匯率標價法中的直接標價法。外幣匯率相當於是匯率標價法中的直接標價法和間接標價法。
3、數額變化不同:外幣匯率在外匯交易中,間接標價法所表示的本幣值固定不變,匯率的漲跌都以外幣數額變化來表示。本國貨幣的數額隨著外國貨幣幣值的變化而變化。
(6)幣值和匯率的區別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條件下,單位數量的人民幣能兌換更多的某種外幣,則表示人民幣匯率上升,人民幣相對於某種外幣升值,而外幣貶值,外匯匯率下跌,此時有利於我國的進口不利於出口。
2、單位數量的人民幣若能兌換較少的某種外幣,則表示人民幣匯率下降,人民幣相對於某種外幣貶值,而外幣升值,外匯匯率上升,此時有利於我國的出口不利於進口。
3、當100單位外幣可以兌換更多的人民幣時,外匯匯率上升,外幣相對於人民幣升值,而人民幣貶值,即用人民幣表示的外幣價格上漲,此時有利於我國的出口不利於進口。反之,則說明外匯匯率跌落,外幣相對於人民幣貶值,而人民幣升值,此時有利於我國的進口不利於出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外幣匯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本幣匯率
G. 人民幣匯率和外匯匯率有什麼區別
外匯匯率是一復個統稱制,是指一種貨幣表示另一種貨幣的價格.匯率兩字可理解為價格.國際上有兩種表示外匯匯率的方法:直接標價法和間接標價法.直接標價法是指用本幣表示外幣的方法,我國就是這種標價法,如中國100美元=864.43人民幣.國際絕對多數國家採用這種方法.在這種標價法下,如果說匯率上升,即為本幣貶值.間接標價是以年幣表示本幣的方法,這種方法下,匯率上升,即為本幣升值.
人民幣匯率是指人民幣對於外幣價格,簡單地說,就是人民幣價格.人民幣匯率上升,是指人民幣價格上升,即人民幣升值.
H. .匯率變動與貨幣幣值的關系是怎樣的
匯率變動對應著貨幣的貶值和升值。
相關介紹:
上浮(appreciation)與下浮(depreciation)是浮動匯率制度下匯率變化的兩種形式,在該制度下貨幣匯率隨時常供求關系的變化而變化。
當外匯求過於供時,其匯率會由下往上升高,稱為上浮,意味著該國貨幣升值。當外匯供過於求時,其匯率就會由上往下降低,稱為下浮,意味著該國貨幣貶值。如果中國貨幣持續上漲就會影響匯率上浮的下浮。
(8)幣值和匯率的區別擴展閱讀
當一國的利率水平高於其他國家時,表示使用本國貨幣資金的成本上升,由此外匯市場上本國貨幣的供應相對減少;另一方面也表示放棄使用資金的收益上升,國際短期資本由此趨利而入,外匯市場上外匯供應相對增加。
本、外幣資金供求的變化導致本國貨幣匯率的上升。反之,當一國利率水平低於其他國家時,外匯市場上本、外幣資金供求的變化則會降低本國貨幣的匯率。
一般來說,擴張性的財政、貨幣政策造成的巨額財政收支逆差和通貨膨脹,會使本國貨幣對外貶值;緊縮性的財政、貨幣政策會減少財政支出,穩定通貨,而使本國貨幣對外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