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蘇教版五年級科學下 杠桿工作的原理是什麼
杠桿原理亦稱「杠桿平衡條件」。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用力點、支點和阻力點)的大小跟它們的力臂成反比.
⑵ 九年級蘇教版物理之杠桿畫圖的技巧
先找到支點(不動的,自己模擬一下就看得出來),然後就是動力與阻力的方向(遵循2力平衡,我個人認為方向很重要,否則會影響畫力臂),找到正確方向後再在動力阻力點上畫出來,最後才能准確畫出力臂。
如果還不行,自己去死記幾個基本模型與幾個生活模型(如開紅酒一類的)然後就是把題目拆成自己熟悉的,就能解決了吧
純屬個人意見,有空無聊就試試吧
⑶ 如何在ppt中做出杠桿原理的動畫
最好使用flash製作出swf 或 gif格式的動畫,再插入到需要的ppt中就可以了。
可以到網路文庫裡面搜索內「優質課件設計容培訓 powerpoint平台」具體可以看這個優質課件培訓ppt裡面應該有你需要了解的知識內容。
⑷ 速求九年級物理的杠桿,功,功率,機械效率所有公式!!!(蘇教版的)
功:W=FS (W:功 F:力 S: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
功率:P=W/t P=FV(P:功率 t:時間 V:物體運動速度 m/s)
機械效率:
機械效率η=W有/W:總功*100%
η=G物/(G物+G動)
⑸ 跪求蘇教九年級物理的杠桿,功,功率,機械效率所有公式!!!(蘇教版的)
W總=FS
對於斜面:W額=fs
W有用=Gh
⑹ 杠桿五要素
杠桿五要素是:
1、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通常用F1來表示。
2、阻力:專阻礙杠桿轉動的力,通常用屬F2來表示。
3、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點,通常用字母O來表示。
4、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通常用L2表示。
5、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通常用L1表示。
(6)杠桿蘇教版課件擴展閱讀:
1、在「重心」理論的基礎上,阿基米德發現了杠桿原理,即「二重物平衡時,它們離支點的距離與重量成反比。」阿基米德對杠桿的研究不僅僅停留在理論方面,而且據此原理還進行了一系列的發明創造。
2、杠桿又分稱費力杠桿、省力杠桿和等臂杠桿,杠桿原理也稱為「杠桿平衡條件」。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矩(力與力臂的乘積)大小必須相等。
3、杠桿原理 亦稱「杠桿平衡條件」。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動力和阻力)的大小跟它們的力臂成反比。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1· L1=F2·L2。
4、杠桿原理基本有3種類型,第一類的杠桿例子是天平、剪刀、鉗子等,第二類杠桿的例子是開瓶器、胡桃夾,第三類杠桿如錘子、鑷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