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去產能 去庫存 去杠桿 降成本 補短板什麼意思
1、去產能,即化解產能過剩,是指為了解決產品供過於求而引起產品惡性競爭的不利局面,尋求對生產設備及產品進行轉型和升級的方法。 2017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確定了2017年去產能目標。
2、狹義去庫存化僅指降低產品庫存水平,譬如企業降低原材料庫存,這一點可能較快實現。廣義去庫存化,即消化過剩產能的過程不會很快結束,投資過度和消費不足,使得消化過剩產能要比狹義的去庫存化更長期、更痛苦。
3、「去杠桿化」是指金融機構或金融市場減少杠桿的過程,而「杠桿」指「使用較少的本金獲取高收益」。這種模式在金融危機爆發前為不少企業和機構所採用,但在金融危機爆發時會帶來巨大的風險。
4、成本是商品經濟的價值范疇,是商品價值的組成部分。人們要進行生產經營活動或達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須耗費一定的資源(人力、物力和財力),其所費資源的貨幣表現及其對象化稱之為成本。
5、補基礎設施建設短板,解決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滯後,中心城區地下管網老舊、水電氣暖及環衛設施不配套等問題。
補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短板,解決結構優化調整緩慢,實體經濟發展不快,金融產品有效供給不足,企業融資成本過高,產業投資增量減少,增長新動力不足,投資需求降低等問題。
(1)補短板去庫存降杠桿擴展閱讀:
受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層次影響,國際市場持續低迷,國內需求增速趨緩,我國部分產業供過於求矛盾日益凸顯,傳統製造業產能普遍過剩,特別是鋼鐵、水泥、電解鋁等高消耗、高排放行業尤為突出。
當資本市場向好時,高杠桿模式帶來的高收益使人們忽視了高風險的存在,等到資本市場開始走下坡路時,杠桿效應的負面作用開始凸顯,風險被迅速放大。
對於杠桿使用過度的企業和機構來說,資產價格的上漲可以使它們輕松獲得高額收益,而資產價格一旦下跌,虧損則會非常巨大,超過資本,從而迅速導致破產倒閉。
Ⅱ 三去一降一補具體指什麼
三去一降一補指的是堅持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
1、多措並舉化解鋼鐵、煤炭過剩產能。
2、分類調控,因城因地施策,重點解決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庫存過多問題。
3、去杠桿的主要目的是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對我國來說,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必須在實體經濟領域去產能、在金融領域去杠桿。去杠桿必須既有利於穩增長,又有利於防範化解金融風險。
4、大刀闊斧地幫助企業降低生產經營成本,增強企業競爭力。
5、從嚴重製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從人民群眾迫切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著手,既補硬短板也補軟短板,既補發展短板也補制度短板。
去產能應該把握四個工作重點:
1、要抓住處置「僵屍企業」這個牛鼻子。應增強「四個意識」,提高認識,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去產能決策部署,秉承新發展理念,重點突破「政銀企」之間錯綜復雜的利益關系,以「去肢求生」的氣魄,切斷輸血管道,斷水斷電,撤銷牌照,徹底割裂「僵而不死」的生存條件。
2、嚴格執行環保、能耗、質量、安全等相關法律法規和標准,切實依法行政,強調利用政府和社會平台進行有效監督,嚴格執法,提高企業違法違規的成本,把去產能要求的各種標准切實內化於企業管理,建立長效治理機制。
3、要防止已經化解的過剩產能死灰復燃。去產能企業復產增產現象可形成嚴重的負向激勵,應適時監管和重視驗收,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工具構建落後產能、非法產能和不安全產能的溯源平台.
4、應該以鋼鐵煤炭去產能工作為主線,同時用市場、法治的手段做好其他產能嚴重過剩行業去產能工作。
Ⅲ 2o16年國家提出那五點,去杠桿,去產能.去庫存.降成本.還有一點是什麼.
中國2016年的五個主要任務包括: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
Ⅳ 什麼是三去一降一補全文解釋
一、三去一降一補就是:
1、去產能
主要講的是鋼鐵、煤炭等行業,該破產的就破產關掉。失業的企業職工,安排轉崗和再培訓再就業。目前這些僵屍企業都是靠銀行貸款,還有一口氣。
2、去庫存
主要說的是房地產開發的空置樓房,要賣掉空房、去掉庫存。據說各地政府都有去庫存的任務指標。
3、去杠桿
就是減低負債,政府、企業、個人都可以有負債,政府舉債搞某某項目即在加杠桿。
4、降成本
就是降低整體的稅負水平,5月1號開始實行的營改增即為具體的舉措。
5、補短板
諸如脫貧、基礎設施建設等等。
二、「三去一降一補」其中的核心問題是所謂去杠桿,即減低負債。持續虧損,資不抵債的大型企業,持續向銀行借錢,不會因為「債轉股」而好轉,窟窿只能越來越大,銀行自身的風險就越來越大。個人方面的負債,主要還是供房一族。
(4)補短板去庫存降杠桿擴展閱讀:
1、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三次會議指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攻方向是減少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結構的適應性,當前重點是推進「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
2、三去一降一補得三去中措施是什麼「三去」即「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去產能:是指為了解決產品供過於求而引起產品惡性競爭的不利局面,尋求對生產設備及產品進行轉型和升級的方法。去杠桿:以既主動、又穩妥為要義的。 具體來說,就是在提高生產效率、推動經濟增長中改善債務結構。
3、推進「三去一降一補」還是要以市場機制和手段為主,有形之手為輔。重點在於將市場的倒逼機制充分發揮出來。必須明確的是,「三去一降一補」都是市場主體企業的事情,企業是主角,企業必須有原動力或者有足夠的外部壓力。這個外部壓力就是市場的倒逼機制要發揮作用。
4、政府在「三去一降一補」中確實要發揮作用,主要作用是讓市場機制的魅力充分發揮出來,掃除妨礙市場機制有效發揮作用的一切障礙。在「三去一降一補」中,政府主要職責是保護好市場,保護好市場機制。
Ⅳ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補」中的「降」是指什麼
「降成本」,即降低實體經濟企業的成本。
「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並非改革制度,不屬於供給側改革的范疇,而屬於供給管理的范疇。因此,在推進供給側改革的同時,還要做好供給管理。
「去產能」,即淘汰實體經濟的落後過剩產能。
「去庫存」,即減少房地產行業的庫存。
「去杠桿」,即降低政府的負債水平。
「降成本」,即降低實體經濟企業的成本。
「補短板」,即在一些被忽視或滯後領域增加有效供給。
(5)補短板去庫存降杠桿擴展閱讀:
改革措施
宏觀政策要穩,營造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
繼續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使二者相互配合,協同發力。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2016年宏觀政策提出的具體要求,釋放出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的重要信號。
當前,世界經濟和貿易低迷、國際市場動盪對我國影響加深,與國內深層次矛盾凸顯形成疊加,實體經濟困難加大,宏觀調控面臨的兩難問題增多。
2015年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下,通過加強定向調控和相機調控,以結構性改革促進結構調整,實施穩定市場的有效措施,新的動能加速孕育形成,就業擴大、收入增長和環境改善給群眾帶來不少實惠。在此過程中,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功不可沒。
產業政策要准,准確定位結構性改革方向
近年來,中國整體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經濟發展正加快向第三產業主導的形態轉變。然而,在產業結構表現出顯著改善的同時,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一方面,第三產業的提升潛力仍然十分大。
與歐美等發達國家70%以上的第三產業比重相比,中國第三產業在經濟總量中的份額仍然較低,還不到50%。
另一方面,中國工業體系中傳統工業較多,新興產業的增長難以彌補傳統工業的萎靡,內部結構矛盾十分明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這為中國未來的產業結構調整政策指明了方向。
第三產業內部結構明顯改善,整體水平提升明顯,服務領域不斷拓展,逐漸成為推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
金融業與房地產業成為拉動第三產業發展的主要力量;傳統服務業占第三產業比例下降,金融保險、計算機服務、物流配送等現代服務業發展迅速;社會化養老、休閑旅遊、社區服務等新型服務業越來越受到關注。
微觀政策要活,激發企業活力和消費潛力
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微觀政策要活」。如何做到靈活的微觀政策?就是要通過完善市場環境、激發市場活力和消費者潛力,放活政策做活微觀經濟,充分釋放生產消費活力和內部增長潛能,開創經濟發展新局面。
微觀經濟是經濟形勢的「晴雨表」、發展的「推進器」,放活微觀政策是應對經濟下行壓力、積蓄發展新動能的現實需求。做活微觀、提質增效對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中國經濟發展轉型升級至關重要。
微觀市場主體是社會財富的創造者,是經濟發展內生動力的不竭源泉。從我國目前的實際情況看,市場活力沒有得到充分激發的關鍵因素之一,就是政府對市場主體干預得太多。因此,實現「微觀政策要活」政策目標的重要途徑就是要加快簡政放權,推動政府職能轉變。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要求,轉變政府職能要以「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為基本思路,將該放的放下去,將該管的事管好,將該服務的服務到位,真正做到「放水養魚」,激活微觀經濟。
Ⅵ 供給側改革的"三去一降一補"指的是什麼
供給側改革的"三去一降一補"指的是: 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
2015年12月18日至21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京舉行。會議提出,2016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是抓好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
Ⅶ 去產能 去庫存 去杠桿 降成本 補短板 如何實現的最新相關信息
「去杠桿」是明年經濟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是要以既主動、又穩妥為要義的。
具體來說,就是在提高生產效率、推動經濟增長中改善債務結構,以行政力量與市場手段並舉、以可控方式和可控節奏逐步消化泡沫和杠桿問題。總之,「去杠桿」是以短期陣痛謀求
Ⅷ 如何理解2016年五大任務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
1、去產能
主要講來的是鋼自鐵、煤炭等行業,該破產的就破產關掉。失業的企業職工,安排轉崗和再培訓再就業。目前這些僵屍企業都是靠銀行貸款,還有一口氣。
2、去庫存
主要說的是房地產開發的空置樓房,要賣掉空房、去掉庫存。據說各地政府都有去庫存的任務指標。
3、去杠桿
就是減低負債,政府、企業、個人都可以有負債,政府舉債搞某某項目即在加杠桿。
4、降成本
就是降低整體的稅負水平,5月1號開始實行的營改增即為具體的舉措。
5、補短板
諸如脫貧、基礎設施建設等等。
核心問題是所謂去杠桿,即減低負債。持續虧損,資不抵債的大型企業,持續向銀行借錢,不會因為「債轉股」而好轉,窟窿只能越來越大,銀行自身的風險就越來越大。個人方面的負債,主要還是供房一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