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八年級物理杠桿實驗題
實驗步驟 1、用刻度尺找出木棒的重心(均勻木棒的重心在它的中心),用鉛筆做出記號; 2、用細繩系住鉤碼套在木棒的一端,另用細繩系住木棒的某處(懸點),使木棒懸起來,調節鉤碼或懸點的位置,使木棒在水平位置平衡,懸點便為杠桿的支點; 3、鉤碼與木棒的重心分居在支點的兩側,用刻度尺分別量出支點到木棒重心的距離L1及支點到鉤碼處的距離L2; 計算式推導:設木棒的質量為M,鉤碼質量為m 。 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得MgL1=mgL2 木棒的質量M=mL2/L1
採納哦
B. 八年級物理杠桿
從支點向力來的作用線做垂線自,這根垂線就是力臂,但是這個力臂不一定是最長的,力臂長短決定於力的方向如何,如果力的方向和杠桿是垂直的,這個時候做力臂是最長的,如果力的方向和杠桿不是垂直的,銳角或者鈍尖都會讓力臂變短
C. 八年級下冊物理杠桿原理,麻煩大家了
21、因為火車是勻速運動的,所以火車受平衡力的作用,牽引力F=阻力f=9000N
2)因為重力方向上沒有移動的距離,所以重力做功為0
180km/h=50m/s
1分鍾通過的距離S=vt=50m/s×60s=3000m
W=FS=9000N×3000m=27000000J
P=W/t=27000000J/60s=450000W
☆希望對你有幫助☆
☆請及時點擊【採納為滿意回答】按鈕☆
☆手機提問的朋友請在客戶端右上角點評價的【滿意】☆
☆你的採納是我前進的動力☆
D. 八年級下冊物理問題:杠桿原理相關
第一題我感覺題目好像不完整,「全尺長的」後面應該有個幾分之幾吧?
第二題確實選D。有公式:F1*L1=F2*L2 其中,F表示杠桿的支點以左(或右)部分的施力,而L則是杠桿的支點以左(或右)部分的長度。
根據公式,並運用排除的方法:由選項可知,A、B選項的意思是相同的,所以可以直接來看C、D。那麼,乙圖中可看出,左邊是小和尚,而右邊是老和尚。而為了減輕老和尚的負擔,那麼若水桶向老和尚移動,則支點向他方向移動,L就變小,為了維持平衡,那麼就需要老和尚的施力,也就是F要變大,所以,老和尚這時會顯得更吃力。
所以,不正確的選項應該是D。
E. 初二物理題(杠桿)
這不是08年北京中考壓軸題么?
網上有答案。
P1×S=300N,P2×S=200N,第一種情況下對A受力分析可得:FA1=1200N-300N=900N,此力即為對D的向下的拉力。對D進行受力分析,並設動滑輪重為G,作用在E端的力為X,則有:2X=G+900,由杠桿平衡條件又得:X×EO=T1×OH,即X:T1=OH:EO=5:2,對小成受力分析有:T1+F1=600。第二種情況下對A受力分析可得:FA2=1200N-200N=1000N,此力即為對D的向下的拉力。對D進行受力分析,則有:2Y=G+1000,由杠桿平衡條件又得:Y:T2=5:2,對小成受力分析有:T2+F2=600。由題目條件F1:F2=20:19。由上述條件可計算如下:X/T1=Y/T2=5:2,由等比定理得(Y-X):(T2-T1)=5:2,由F1=600-T1,
F2=600-T2,且F1:F2=20:19,可得20T2-19T1=600。再由2X=G+900,2Y=G+1000,可得Y-X=50,代入
(Y-X)/(T2-T1)=5:2,得T2-T1=20,再結合20T2-19T1=600,得T1=200N,T2=220N,F1=400N,F2=380N,
X=500N,Y=550N,G=100N至此答案全部解出。FA2=1000N,T2=220N,G=100N。
F. 初二物理杠桿練習題
5s中球沿板向右的距離為0.1*5=0.5m,繩子斷了,說明繩子受到力為20N,將支起的那一端看為支點,那麼球重的力臂為0.5m,繩子的力臂為1.5m*sin30°=0.75m
所以球的重量為20*0.75/0.5=30N
G. 初二物理題目(杠桿)
設:L=L1+L2=1.5,N1=200,N2=250
N1*L1=N2*L2
200*(L-L2)=250*L2
解得:L2=2/3米
H. 初中物理簡單杠桿題目(要解析)
重力的作用點在重心即A點
(阻力)
手向上支撐的力F看作動力,其作用點在手掌處設為B點
(動力)
支點只能是在腳尖處,設為O點
由杠桿原理:
G
x
OA
=
F
x
OB
F=
G
x
OA
÷OB
=
600x1.5÷0.9
=1000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