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簡述經營杠桿、財務杠桿、總杠桿之間的關系
財務杠桿系數制DFL=EBIT/ [ EBIT- I - D/(1-r)]
其中:EBIT—— 息稅前利潤 I——利息 D——優先股股息 r——所得稅稅率
經營杠桿系數DOL=(EBIT+F)/EBIT
其中:EBIT——息稅前利潤 F——總固定成本
總杠桿系數DTL = DFL* DOL = (EBIT+F)/ [ EBIT- I - D/(1-r)]
其中:EBIT—— 息稅前利潤 F——總固定成本 I——利息 D——優先股股息 r——所得稅稅率
註:EBIT = 銷售額S - 變動成本總額VC - 總固定成本F
❷ 經營杠桿系數的計算公式
經營杠桿系數=(銷售收入-變動成本)/(銷售收入-變動成本-固定成本)內
其中,由於 銷售收入-變動容成本-固定成本即為息稅前利潤(EBIT),因此又有:
經營杠桿系數(DOL)=(息稅前利潤EBIT+固定成本)/ 息稅前利潤EBIT=(EBIT+F)/EBIT=M/(M-F)
❸ 何為經營杠桿和財務杠桿有何作用
經營杠桿復又稱營業杠桿制或營運杠桿,而財務杠桿是籌資管理中一個工具。
經營杠桿是用來衡量經營風險的大小;而財務杠桿的作用是負債和優先股籌資在提高企業所有者收益中所起的作用,是以企業的投資利潤與負債利息率的對比關系為基礎的。
❹ 息稅前利潤和經營杠桿系數求法
DOL=(△EBIT/EBIT)÷(△Q/Q)
DOL——經營杠桿系數
△EBIT——息稅前盈餘變動額(息稅前利潤變動額)
EBIT——變動前息前稅前盈餘 (基期息稅前利潤)
△Q——銷售變動量
Q——變動前銷售量 (基期銷售量 )
❺ 經營杠桿系數和財務杠桿系數
邊際貢獻=4500*30%=1350
息稅前利潤=1350-450=900
經營杠桿系數=1+固定成本/息稅前利潤=1+450/900=1.5
財務回杠桿系數=息稅前利潤/(息稅前利潤-利息費用答)=900/(900-400)=1.8
❻ 經營杠杠影響息稅前利潤,財務杠杠影響息稅後利潤,對嗎
錯。是息稅前利潤也好,凈利潤也好都是影響杠桿系數的,而不是系數影響他們。可以說系數只是為了分析公司的財務狀況的合理性,而不是系數本身去影響這些東西。
❼ 有關於經營杠桿的問題 為什麼經營杠桿里,息稅前利潤的增長(下降)率大於產銷量的增長(下降)率 求解釋
是因為固定成本的原因,是為固定,即不隨產銷量變動。在保本點邊際貢獻剛好抵補固定成本;假定產銷量從保本點開始變動,增加或減少的邊際貢獻額即為息稅前利潤的增加或減少數。但在計算變動率時,產銷量的變動率以保本點為基數,EBIT的變動率是以0為基數。換一個說法:計算變動率時採用的分子是相等的,但分母是一大一小的,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分數值反而小。
❽ 如果息稅前利潤為負值,財務杠桿和經營杠桿有意義嗎
如果息稅前利潤為負數的話你可以看出經營風險過大,邊際收益率低或者單位固定成本較高,負數越大經營風險就越大,正常情況下經營杠桿等於1+固定成本/EBIT
❾ 經營杠桿系數的計算公式
經營杠桿系數=(銷售收入-變動成本)/(銷售收入-變動成本-固定成本)其中,由於 銷售收入-變動成本-固定成本即為息稅前利潤(EBIT),因此又有:經營杠桿系數(DOL)=(息稅前利潤EBIT+固定成本)/ 息稅前利潤EBIT=(EBIT+F)/EBIT=M/(M-F)。
為了反映經營杠桿的作用程度、估計經營杠桿利益的大小、評價經營風險的高低,必須要測算經營杠桿系數。一般而言,經營杠桿系數越大,對經營杠桿利益的影響越強,經營風險也越大。
(9)息稅前利潤和經營杠桿擴展閱讀:
演化規則:
1.在固定成本不變的情況下,經營杠桿系數說明了銷售額增長(或減少)所引起的營業利潤增長(或減少)的幅度;
2.在固定成本不變的情況下,銷售額越大,經營杠桿系數越小,經營風險也就越小;反之,銷售額越小,經營杠桿系數越大,經營風險也就越大。
3.在銷售額處於盈虧臨界點前的階段,經營杠桿系數隨銷售額的增加而遞增:在銷售額處於盈虧臨界點後的階段,經營杠桿系數隨銷售額的增加而遞減:當銷售額達到盈虧臨界點時,經營杠桿系數趨近於無窮大,此時經營風險趨近於無窮大;
4.在銷售收入一定的情況下,影響經營杠桿的因素主要是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的金額。固定成本或變動成本加大都會引起經營杠桿系數增加。這些研究結果說明,在固定成本一定的情況下,公司應採取多種方式增加銷售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