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杠桿一端受力,另一側壓在A、B兩個點上,作用力大小和,力臂長度都已知,請問,A、B兩點受力大小
超靜定,必須添加附加假設才能有計算結果。
對支點力矩平衡:Fa*L2+Fb*(L2+L3)=F*L1
添加位移協調方程,杠桿通常為剛性桿,因此b與a點的微變形滿足:δb/δa=(L2+L3)/L2
假設b與a的反力與變形成正比,且具有相同支承剛度,則有:Fb/Fa=(k*δb)/(k*δa)
解得:
Fa=F*L1*L2/(2L2²+2L2*L3+L3²)
Fb=F*L1*(L2+L3)/(2L2²+2L2*L3+L3²)
『貳』 杠桿問題。如圖所示,作用在杠桿一端且始終與杠桿垂直的力F,將杠桿緩慢地由位置A拉至位置B,
選C 力F在這個過程中是不會發生變化的,力臂沒有發生變化,力也不變化
望採納……
『叄』 懸掛在杠桿一端的單擺擺角90°做周期運動,求運動過程中杠桿另外一端受力情況
取擺錘m為分離體,水平開始點位φ零點,任意時刻擺角為φ,擺線拉力為T,
T=Fn+mgsinφ (1)
機械能守恆 (1/2)mv^2=mg*Rsinφ, v^2=2Rgsinφ
擺錘向心加速度 Fn=mv^2/R=2mgsinφ
帶入(1)式 T=3mgsinφ
取杠桿為分離體 ∑Mo=0, T*(L/2)sinφ=N*(L/2)
N=3mg(sinφ)^2
『肆』 如圖所示:用一始終垂直於杠桿的力把杠桿的一端抬起,則作用在杠桿末端的力F大小的變化情況是()A.
在抬起過程中,外力的力臂不發生變化,而重力的力臂逐漸減小,重力不變,故重力力矩就小,因重力力矩和外力的力矩相等,則得力F逐漸減小.
故選B.
『伍』 一隻杠桿一端為支點,另一端系重物為100N,在杠桿中點引一個向上的力F,則F的大小為
理論上來說
應該是200N
不過杠桿重力也得加進去
所以拉力應是大於200N
『陸』 文字識別結果為:中文 如圖所示,作用在杠桿一端始終與杠桿垂直的力f,將杠級地
A 正動力F的力臂OA和阻力G保持不變,當杠桿在力F的作用下逐漸接近水平時,阻力G的力臂逐漸增加 正動力F的力臂OA和阻力G保持不變,當杠桿在力F的作用下逐漸接近水平時,阻力G的力臂逐漸增加.根據F·OA=G·L G 可知,F將逐漸變大.選項A正確.
『柒』 杠桿一端受力,另一側壓在A、B兩個點上,力臂大小長度都已知,請問,A、B兩點受力大小之比
FL1=AL2+B(L2+L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