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利用財務杠桿系數怎麼凈利潤比沒用時還大呢
所謂的杠桿,就是用最小的力,做到最大的效果。
財務杠桿是由於企業存在固定利息租金這些固定的財務費用而產生的,它是EBIT/EBIT-利息-租金,它影響最大的是每股收益,是由於EBIT的增長,使得每股收益成杠桿倍數的增加。
真正影響凈利潤的應該是經營杠桿,它是由於固定經營成本的存在,而使得凈利潤隨著產銷量的變動而增加,固定的費用由於產銷量增加,而使得分攤到每個單位產品的成本降低,售價不變的情況下,利潤就會增加。
② 會計題計算:某公司本年銷售額100萬元,稅後凈利潤12萬元,固定營業成本24萬元,財務杠桿系數1.5,
1)、稅前利潤總額:12/(1-40%)=20萬元,
財務杠桿系數DFL=EBIT/(EBIT-I),
1.5=EBIT/(EBIT-I)
EBIT=1.5X20=30萬元,
2)、邊際貢獻總額:EBIT+固定成本=30+24=54萬元,
3)、經營杠桿系數:(息稅前利潤EBIT+固定成本)/ 息稅前利潤
=54/30=1.8
4)、復合杠桿系數:財務杠桿系數X經營杠桿系數=1.5X1.8=2.7。
③ 財務管理杠桿系數求解
EPS=凈利潤*股利分配率/普通股股數
EPS1=200*40%/600=0.13;
EPS2=450*40%/600=0.3
EBIT=凈利潤/(1-所得稅率)+利息=凈利潤/(1-所得稅率)+資產總額*資產負債率*債務利率
EBIT1=200/(1+25%)+500*60%*10%=296.67
EBIT2=450/(1-25%)+1000*60%*10%=660
DFL=(△EPS/EPS)/(△EBIT/EBIT)=((0.3-0.13)/0.13)/((660-296.67)/296.67)=1.07
④ 某公司2011年的財務杠桿系數為1.5,凈利潤為600萬元,所得稅稅率為40%,全年固定成本總額為1500萬元。求解
經營杠桿=(息稅前利潤+固定成本)/息稅前利潤=(1500+1500)/1500=2
⑤ (求救)財務管理題:要求計算兩個方案的每股凈利潤、每股盈餘無差別點息稅前利潤、財務杠桿系數
一、方案一
每股凈利潤=(400-600*8%-400*10%)*(1-25%)/900=0.26元
設每股盈餘無差別點息稅前利潤為X
(X-600*8%-400*10%)*(1-25%)/900=(X-600*8%)*(1-25%)/(900+400/4)
X=448萬元
財務杠桿系數=400/(400-600*8%-400*10%)=1.28
二、方案二
每股凈利潤=(400-600*8%)*(1-25%)/(900+400/4)=0.264元
每股盈餘無差別點息稅前利潤為448萬元
財務杠桿系數=400/(400-600*8%)=1.14
⑥ 財務杠桿系數的計算公式
財務杠桿系數的計算公式為:
財務杠桿系數=普通股每股收益變動率/息稅前利潤變動率
DFL=(△EPS/EPS)/(△EBIT/EBIT)
式中:DFL為財務杠桿系數;△EPS為普通股每股利潤變動額;EPS為變動前的普通股每股利潤;△EBIT為息稅前利潤變動額;EBIT為變動前的息稅前利潤。
為了便於計算,可將上式變換如下:
由 EPS=(EBIT-I)(1-T)/N
△EPS=△EBIT(1-T)/N
得 DFL=EBIT/(EBIT-I)
式中:I為利息;T為所得稅稅率;N為流通在外普通股股數。
(6)財務杠桿系數求凈利潤擴展閱讀:
財務杠桿系數可以用於預測企業的稅後利潤和普通股每股收益,但主要還是用於測定企業的財務風險程度。一般認為,財務杠桿系數越大,稅後利潤受息稅前利潤變動的影響越大,財務風險程度也越大;反之,財務杠桿系數越小,財務風險程度也越小。
此說法不全面,未能指明財務杠桿系數的應用條件,容易導致誤解,不能達到有效防範企業財務風險的目的。
根據財務杠桿系數的推導式計算方法可推導出,企業在達到財務效應臨界點,即企業的息後利潤(亦即公式中的分母「EBIT-I」)為零時,財務杠桿系數為無窮大,財務風險程度達到頂峰。但這只能限於理論表述,難以用實際資料加以證明。
⑦ 債務利息、稅後盈餘、財務杠桿系數、EPS這幾種計算的公式是什麼
1,債務利息計算公式:本金*年利率(百分數)*存的時間
如果收利息稅 再*(1-20%)
本息合計=本金+利息
應計利息的計算公式是:
應計利息=債券面值*年利率*持有期天數/365
應計利息精確到小數點後12位,已計息天數按實際持有天數計算。 2,復合杠桿系數=經營杠桿系數*財務杠桿系數。因此,經營杠桿系數或財務杠桿系數的變動或其中一個系數的變動,都會引起復合杠桿系數成正比例變動。 3,稅後盈餘公積按當年凈利潤計提,不是按營業利潤,也不是按利潤總額計提,凈利潤=利潤總額-所得稅
計算公式是:
當年凈利潤*10%=法定盈餘公積 4,股市EPS是「加權平均每股收益」的代稱,計算公式如下:
P
——————————————————=EPS
S0 + S1 + Si×Mi÷M0 - Sj×Mj÷M0
其中:P為報告期利潤;S0為期初股份總數;S1為報告期因公積金轉增股本或股票股利分配等增加股份數;Si為報告期因發行新股或債轉股等增加股份數;Sj為報告期因回購或縮股等減少股份數;M0為報告期月份數;Mi為增加股份下一月份起至報告期期末的月份數;Mj為減少股份下一月份起至報告期期末的月份數。
⑧ 財務杠桿系數1.6,凈利潤為750萬元,所得稅稅率25%
1.計算2009年利潤總額=750/(1-25%)=1000
2.計算2009年息稅前利潤總額 =1000+1000*1*10%=1100
3.計算2009年利息總額=1000*1*10%=100
4.計算2009年經營杠桿系數=(1100+600)/1100= 1.545
5.計算2009年債券籌資成本=1000*10%*(1-25%)/1100*(1-2%)=6。95%
⑨ 財務杠桿系數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財務杠桿系數=普通股每股利潤變動率/息稅前利潤變動率即:DFL=(ΔEPS/EPS)/(ΔEBIT/EBIT)。
其中:DFL為財務杠桿系數、ΔEPS為普通股每股利潤變動額、EPS為基期每股利潤假如公司發行優先股和向銀行借款,可以按下列簡化公式計算財務杠桿系數=息稅前利潤/息稅前利潤-利息-優先股股利/1-企業所得稅即:DFL=EBIT/EBIT-I-d/(1-t)。
(9)財務杠桿系數求凈利潤擴展閱讀:
財務風險和財務杠桿系數的關系:
財務風險是指企業因使用負債資金而產生的在未來收益不確定情況下由主權資本承擔的附加風險。如果企業經營狀況良好,使得企業投資收益率大於負債利息率,則獲得財務杠桿正效應,如果企業經營狀況不佳,使得企業投資收益率小於負債利息率。
則獲得財務杠桿負效應,甚至導致企業破產,這種不確定性就是企業運用負債所承擔的財務風險。企業財務風險的大小主要取決於財務杠桿系數的高低。一般情況下,財務杠桿系數越大,主權資本收益率對於息稅前利潤率的彈性就越大。
如果息稅前利潤率上升,則主權資本收益率會以更快的速度上升;如果息稅前利潤率下降,那麼主權資本利潤率會以更快的速度下降,從而風險也越大。反之,財務風險就越小。財務風險存在的實質是由於負債經營從而使得負債所負擔的那一部分經營風險轉嫁給了權益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