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浮動匯率制下,資本流入為什麼會導致貨幣貶值
浮動匯率制度是指,一個國家為保持一國經濟的市場化發展,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最大化的發揮市場的作用,但這樣的經濟是不穩定的,容易引起貨幣價值的打弧波動,造成信用危機,以致金融經濟危機。資本流入是指外幣需要進入本國市場,外幣不能在本國市場上流通,只能換成投資投向過的貨幣,這樣就形成了對本國貨幣需求的增加,貨幣價值由一樣由供求決定,需求上升,供給不變(浮動匯率制度下對供給不太干預),所以導致貨幣升值。
② 試析浮動匯率制度下影響匯率變動的主要因素.
作為一國貨幣對外價格的表現形式,匯率受到來自國內和國際因素的影響。同時,除了受到經濟因素影響之外,還往往受到政治、社會因素的影響。
影響匯率的主要因素
1.一國的經濟增長速度。
這是影響匯率波動的最基本的因素。根據凱恩斯學派的宏觀經
濟理論,國民總產值的增長會引起國民收入和支出的增長。收入增加會導致進口產品的需求擴張,繼而擴大對外匯的需求,推動本幣貶值。而支出的增長意味著社會投資和消費的增加,有利於促進生產的發展,提高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刺激出口增加外匯供給。所以從長期來看,經濟增長會引起本幣升值。
2.國際收支平衡的情況。
這是影響匯率的最直接的一個因素。 所謂國際收支,簡單的說,就是商品、勞務的進出口以及資本的輸入和輸出。國際收支中 如果出口大於進口,資金流入,意味著國際市場對該國貨幣的需求增加,則本幣會上升。
反之,若進口大於出口,資金流出,則國際市場對該國貨幣的需求下降,本幣會貶值。
3.物價水平和通貨膨脹水平的差異。
在紙幣制度下,匯率從根本上來說是由貨幣所代
表的實際價值所決定的。按照購買力評價說,貨幣購買力的比價即貨幣匯率。如果一國
的物價水平高,通貨膨脹率高,說明本幣的購買力下降,會促使本幣貶值。反之,就趨
於升值。
4.利率水平的差異。
利率對匯率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對套利資本流動的影響來實現的。溫和的通貨膨脹下,較高利率會吸引外國資金的流入,同時抑制國內需求,進口減少,使得本幣升
高。但在嚴重通貨膨脹下,利率就與匯率成負相關的關系。
5.人們的心理預期。
這一因素在目前的國際金融市場上表現得尤為突出。匯兌心理學 認為外匯匯率是外匯供求雙方對貨幣主觀心理評價的集中體現。評價高,信心強,則貨 幣升值。這一理論在解釋短線或極短線的匯率波動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除此之外,影響匯率波動的因素還包括政府的貨幣和匯率政策、突發事件、國際投機
的沖擊、經濟數據的公布甚至政府要員的言論等。 這些因素之間也會相互加強或相互抵
消。
③ 在浮動匯率制度下,本國貨幣政策自主性增強,對嗎
我認為對,在浮動匯率制度下,匯率隨市場變動,本國可以根據需要調整貨幣政策。若為固定匯率制,匯率需要與固定國家貨幣或黃金綁定,貨幣政策受其影響,自主性減小。
④ 浮動匯率下的貨幣政策的實施效果
浮動匯率下的貨幣政策很可能失去獨立性:
「根據蒙代爾「不可能三角」,固定匯率制度、資本自由流動和獨立的貨幣政策三者不可能同時實現,只能擇其二。但如果據此得出,實行浮動匯率制度就可既實現資本自由流動和獨立貨幣政策,顯然片面延展了蒙代爾的理論,國內似乎就在往這方面努力的。如果實現浮動匯率(包括有限制的浮動),很可能是資本自由流動可以適度實現,而獨立貨幣政策徹底喪失,弱國貨幣一定會處於強國貨幣的操控之下。央行的貨幣調控政策失靈,財政部、央行、發改委等又各敲各的鑼,相互掣肘。從股市就可看出來,證監會希望股市穩定,周小川的緊縮貨幣政策卻不讓股市翻身,有人罵周小川,其實國內貨幣調控政策所基於的理論就是強國發明的,現在人家要對付你,你還在用這一套,顯然處處挨打,回收流動性已從主動操作進入被動操作的地步,貨幣政策正在喪失獨立性。周小川退出央行的可能性越來越清晰,今年10月份大的人事調整和新調控政策的出台看來不可避免,但願是亡羊補牢。
股市、房市可能會成為中國一代中產階級的噩夢。美國債務重組在加速,從雷曼開始,債務湮滅也在加速,全球資本市場還應該有一個強力向下修正的過程。」
以上是筆者於9月14日在天涯經濟論壇的一個貼子,9月15日,央行便有了大動作,但卻提前來了。那麼是否說明央行意識貨幣政策獨立性問題呢?我想認識到了也未必能做到,我想此次調控政策的重大轉向也有不得已而為止的成分。
首先,經過一年半多的貨幣緊縮政策,其負面效應越演越烈,而通脹並沒有實質性改善,近期CPI指數的回落是很有問題的,其中日用品漲幅仍達10%就很能說明問題,如果以此指導貨幣政策恐怕會南轅北轍。但大量實體經濟的倒閉很可能撼動本國經濟基礎,再不放鬆已說不過去,其實也是對錯誤調控的一次修正。
其次,美國次貸危機深不見底,兩房危機和雷曼破產已意味著全球經濟進入金融海嘯期,就在雷曼破產、全球資本市場極度恐慌之機,下調兩率對於穩定國內資本市場有一定作用,否則,周二的股市可能直奔跌停板。
第三,從美元走勢看來,美元已走出月線級別的強勢,先歐元,後是馬克、英鎊,各國央行都已宣告國內經濟衰退的方式力挺美元,的確美元大到不能倒,現在臨到人民幣,因為人民幣已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根據開放式利率理論,利率下調必將影響人民幣匯率進入拐點,從而有利於穩固美元走勢,各國央行其實已被美元這個「大到不能倒」的怪物所挾持。
但央行貨幣調控政策真的能有效並力挽狂瀾嗎?從其選擇的時機,筆者認為上述三個原因中第三個原因可能是這次貨幣調控政策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說並不如許多經濟學家所歡呼的央行在挽回貨幣政策獨立性,其效應有待觀察。按理說,只要信貸放鬆新的一輪牛市應該能夠啟動,但我們有大小非問題,有一種觀點是大小非並非本輪熊市的根本力量,根本力量是銀根緊縮,大小非只不過是加重了股市下跌的動能,因此即使真有新的一輪牛市啟動那也是慢牛。現在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美國次貸,這可能觸發百年一遇的債務大湮滅,全球資本市場必然會有大動盪,中國也不可能獨善其身。大小非、次貸危機是憑空生出的兩只「黑天鵝」,A股市場的大環境從未遭遇過這兩個問題,其後更深層次一個大環境,就是我們的實行了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如果我們的外匯管制沒有想像中有效,根據開放式利率理論,那麼降息會觸發人民幣進入了一個拐點,熱錢會加速流出,資本市場會有向下修整的壓力,央行政策效應往往滯後於國際資本的流動性效應。進言之,作為美元債權國,我們積累了大量美元資產,本幣貶值就意味著這些資產升值,國內消費和投資支出相應增加,但問題是我們的所謂美元資產很大一大部分套牢在美債裡面,而美國的情形眾所周知了,一場席捲全球的金融風暴隨時會觸發,黃金與美元、石油的關聯度分別為80%,最近油價大跌,而黃金卻有沖高的跡象,是否正預示著這一點呢。
⑤ 假設貨幣需求取決於可支配收入,且M/P=L(r,Y-T) 為何在浮動匯率條件下,稅收下降,LM向左移動不應該向右么
貨幣市場上,減稅,貨幣需求增加,而供給不變,為了使貨幣市場均衡,需使Y減少,因此左移。
⑥ 請圖示說明浮動匯率制下擴張性貨幣政策的效果
浮動匯率制下,擴張貨幣政策增加貨幣供應量,IS曲線右移,若封閉環境,則IS不繼續右移,國民收入增加,利率下降,匯率不變,達到擴張的效果,若開放的環境,由於利率下降,人們的投資活動增加,IS曲線進一步右移,擴張效果更加明顯。
⑦ 哪些情況下,浮動匯率制下貨幣政策會引起利率的上升(有哪些因素為什麼背後的經濟機制是什麼
匯率和利率是有相關性,對高利率貨幣的投資會進一步推高利率(主要指外匯投資).但匯率並不是完全由利率決定,利率更不是由匯率決定,復雜的很.
我國基準利率是政府決定的,銀行也有浮動利率,但有限制.
⑧ 美元貶值對於浮動匯率制下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效率如何
美元貶值的話,人民幣相對升值,所以說國家應該採用的是偏向從緊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
⑨ 完全浮動匯率制下外匯儲備不變動,資本流入與流出是否會影響貨幣供給
不會,影響的是貨幣的需求,資本流入導致對本國的貨幣需求增加,供給不變,導致貨幣升值;資本流出導致對本國的貨幣需求減小,供給不變,導致貨幣貶值
⑩ 【經濟學】浮動匯率制下,一國國際收支逆差會引起本幣貶值
國際收支逆差,進口大於出口,說明支出大於收入,國際市場上本幣太多,本幣就會貶值,而本幣貶值也未必是件好事情,政府要防止過分貶值,就要儲存更多地儲備,為防以後本幣大量貶值時,到時用這些儲備在國際市場上買回本幣,不讓它貶值,維持了匯率的穩定以及國際收支的平衡。您可以參考大概上世紀8、90年代的亞洲金融危機。其實就是因為國際儲備過少才會引起的。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