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認為,去杠桿嚴控金融風險對股票市場來說短期是個利空因素,而從長期來看,又是個利多因素。
直觀地看,金融去杠桿會導致投入股票市場的金融資產量減少,投入資產的減少會導致購買力的下降,所以會引起市場的下跌。但從長期來看,去杠桿會把金融中的風險因素降到更低,使金融市場長期穩定的發展,這樣來看此政策又是一個利多因素。
當然在股票投資市場中所有的因素都具有辯證性和相對性,不能一概而論。比如,我們有必要看我國的股票市場政策,還有必要觀察美國的以及周邊市場的股票市場政策,對比分析作做出綜合判斷。
B. 金融去杠桿對國民經濟有哪些好處
金融去杠桿主要的目的是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對國民經濟的好處是防止經濟大起大落
C. 金融去杠桿對股市的影響有哪些
你好,金融去杠桿影響股市主要通過三條路徑:一是銀行委外業務收縮,雖然目前出台的文件中並未明確限制委外投資股票的規模和比例,但近期市場已開始擔心後續監管加碼;二是金融去杠桿將影響無風險利率和風險偏好;三是如果金融去杠桿導致債券等金融資產出現集中調整,則可能引發流動性風險,造成市場波動。
去杠桿對股市的影響:
中國金融去杠桿的首要波及場所是貨幣市場,從余額寶的收益上,數億計投資者已經親身體會到了去杠桿產生的威力。但對貨幣市場的沖擊影響,人們感知到的是金融去杠桿的廣度,在深度上的體會還是要回歸到股市中。
從最近的中國股市來看,特別是滬深300指數最近承受的拋售壓力,已經明顯顯示出中國金融去杠桿的影響正從貨幣市場逐步擴散到股市中。在滬深300指數中銀行類板塊的承壓更為顯著,從K線的形態上已經出現了明顯的頂部大陰線,這是股價對這一輪金融去杠桿、資金逐漸昂貴的直接表現。為什麼在股市中首當其沖的會是銀行類的板塊呢?銀行類股票是在上一輪的央行降准降息中收益最為顯著的股票,每當市場利率下降時,銀行股票往往會得到支撐走強,這是對行業的基本面體現。同樣,在這一輪的金融去杠桿過程中,曾經的最大收益者將輪回為最大的壓力承受者。
目前市場主流預期,中國股市將會面臨一波預期之中的、可控的有效回調。這一波的回調將會是後期健康穩步增長的蓄力過程。伴隨著整個金融去杠桿的有效推進,資金將會從龐大的影子銀行、金融市場逐步流向有競爭優勢、具備強大增長前景的企業中去,在這樣的環境下,只有具備競爭力的企業和行業才能夠有效生存,而浪費型、產能過剩的行業將會面臨淘汰出局的結果。當然,這是通過市場的力量來引導實體經濟的發展,比此前採用行政力量去主導要聰明的多。
本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
D. 金融危機對中國的煤炭產業影響有多大
1、金融危機對中國的煤炭產業影響很大。在2008年冬季,受國際金融危機及國內經濟增速放緩等因素影響,鋼鐵、水泥等行業產銷量明顯下降,煤炭需求量也在下降,部分地區煤炭庫存明顯增加,煤炭價格下滑。雖然已經進入冬季取暖期,取暖用煤量將有所增加,從一定程度上會遏制煤炭價格下跌的勢頭,但從目前來看,煤炭市場形勢嚴峻,短期內的需求量下滑已是必然。以生產焦煤為主的峰峰集團主要銷售客戶為河北當地的焦化廠和鋼鐵廠,而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這些焦化廠和鋼鐵廠已陷入生存困境。
2、金融危機指的是金融資產或金融機構或金融市場的危機,具體表現為金融資產價格大幅下跌或金融機構倒閉或瀕臨倒閉或某個金融市場如股市或債市暴跌等。系統性金融危機指的是那些波及整個金融體系乃至整個經濟體系的危機,比如1930年(庚午年)引發西方經濟大蕭條的金融危機,又比如2008年9月15日爆發並引發全球經濟危機的金融危機。
E. 碳中和對煤炭行業的影響
碳中和是指企業、團體或個人測算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實現二氧化碳的「零排放」。而碳達峰則指的是碳排放進入平台期後,進入平穩下降階段。簡單地說,也就是讓二氧化碳排放量「收支相抵」。
碳中和政策將推動提高煤炭利用效率+低碳生產,其中煤化工有望加速發展。
一方面,燃燒一噸煤炭(標准煤)可產生約2.77噸碳排放,根據我國煤炭消費量28.04億噸標准煤測算,對應碳排放量為77.7億噸,意味著我國碳排放主要來自於燃煤。若要實現碳中和,必須要降低煤炭消費的碳排放。
但另一方面,我國煤炭資源豐富,從能源安全的角度看其仍將在我國能源轉型中發揮重要作用,短期內需求大幅下滑的概率較低。
在需求穩定的情況下,碳中和預計從三方面對煤炭行業造成影響:
第一,煤炭利用效率提升有望節約煤炭用量。我國煤炭(約52%)主要用於發電,但目前國內煤電平均利用效率僅為35%。效率較低主要是由於我國56%的煤電量仍來自效率較低的亞臨界電廠,而效率較高的超臨界(效率38%)和超超臨界(效率45%)電廠的煤電量佔比較低,分別為25%、19%。通過提高電廠煤炭利用效率,可減少煤炭用量,直接實現碳減排。若按照2030年煤炭50%的平均利用效率測算,可實現節約標准煤8億噸(占目前用量約29%),減少碳排放約22.2億噸。
第二,低碳生產壓力促使行業產能趨穩。煤炭開采中的碳排放主要來源於開采設備的直接排放以及開采過程中煤層氣的排放。煤炭企業實現減排需通過降低高碳能源、增加清潔能源、發展減碳技術等措施。因此碳中和將為煤炭企業帶來一定的成本壓力,或導致新建產能放緩,未來煤炭行業產能有望保持平穩。
第三,煤化工有望加速發展。煤化工指以煤炭為原料製取化學產品的生產方式,我國約7%煤炭用於煤化工。由於煤制化學品路線導致部分碳元素進入產品,所以天然具備減少碳排放的能力。所以建立低碳循環、清潔高效的煤化工產業有望持續提升煤炭消費中煤化工的佔比,驅動煤炭行業低碳發展。
F. 金融去杠桿對股市有什麼影響
通俗的講就是借錢炒股的現在要還錢了,比如股票配資,銀行委外資金,說白了就是央行內放水下屬銀行是容讓你投資實業發展經濟的,但是目前大環境不好,搞實業不賺錢,大家的生產積極性不高,那這大量閑置資金不能有效利用怎麼辦?那就投入股市,房地產來炒股炒房了,但是這些不產生勞動價值,反而使股市動盪,房價暴漲,影響經濟穩定,現在去杠桿就是要收回這些資金,那就只能賣房賣股還回去了,所以就出現了股市,房市,債市,全部下跌的情形!
G. 金融危機對中國的煤炭產業影響有多大
1金融危機對我國煤炭市場的影響
我國既是煤炭資源大國,又是煤炭生產和消費大國,煤炭在我國能源結構中的地位將是穩定和長期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機使得世界很多國家的經濟發展速度大減,需求大幅度下降,波及到國際煤炭市場的需求下滑,導致煤炭價格下行,必將不可避免地影響我國煤炭市場,一定程度地阻滯我國煤炭經濟的發展。
1.1煤炭供求關系逆轉
1.1.1煤炭需求萎縮
2008年上半年,我國煤炭行業延續了產銷兩旺的良好態勢,煤炭價格強勢上漲,企業效益大幅提升,行業景氣攀上頂峰。然而,2008年9月起全球金融動盪使得世界經濟同步放緩、國內外市場需求下降,主要耗煤產業產品產量或價格下降等因素使得煤炭需求迅速減少。從各煤種來看;首先,火力發電量下降,電煤消耗明顯減少。受金融危機影響,社會用電需求減弱,同時由於中小企業倒閉破產加劇,企業用電量減少,從而影響到電力及電煤需求。其次,鋼鐵產量回落,冶金用煤大幅減少。金融危機導致鋼材價格下降50%左右,鋼鐵產量連續出現月環比負增長,鋼鐵企業限產帶動上游焦炭企業限產50%以上,從而使得煉焦精煤、高爐噴吹煤需求下降。最後,化工行業急轉直下,化工用煤需求銳減。金融危機的迅速傳導,使化工產品市場行情急劇下滑,企業出現被迫減產或停產的現象。化工產業鏈條上因需求銳減而倒塌的第一塊多米諾骨牌迅速向上游傳導,最終導致原料煤炭需求減少。
1.1.2煤炭生產及庫存增加
相對於煤炭市場需求的大幅減少情況,煤炭產量持續增加。2008年前9個月,全國原煤產量完成19.87億t,同比增加2.04億t,增長11.4%;全國煤炭商品煤銷量完成18.9億t,同比增加1.9億t,增長14.9%,表明煤炭的供應能力在不斷增加。在煤炭需求不斷減少的狀況下,增加的煤炭供應能力已經超過了煤炭需求,從而導致我國煤炭庫存量持續攀升。2008年7月全國煤炭社會庫存1.37億t,自7月起煤炭社會庫存不斷增加,到年底庫存高達1.84億t左右。各港口庫存快速增加,以我國最大的北煤南運港口秦皇島港為例,2008年7月秦皇島港煤炭庫存600多萬t,屬於合理水平,但之後庫存量急劇增加,11月19日創歷史新高達941萬t,超過歷史庫存最高水平879萬t,也超過該港煤炭儲存能力900萬t。盡管存在冬季用煤高峰這一支撐因素,2008年12月秦皇島庫存煤得以減少,12月30日庫存為585萬t,但仍遠遠高於往年水平。
綜上所述,由於我國宏觀經濟下行速度呈現加快趨勢,煤炭市場未能呈現往年的旺季特徵,煤炭需求還將持續下滑,隨著煤炭供應能力的繼續增加,全國煤炭將從供應偏緊、供需緊平衡迅速轉為基本平衡,並開始向寬松發展。
1.2煤炭價格較大幅度下滑
在金融危機背景下,以美元計價的原油價格大幅走低,由2008年7月11日歷史最高價格147.25美元/桶,12月份卻降到每桶40美元以下。煤炭、石油互為替代的特性,使得兩種能源價格的聯動性不斷加強,國際煤價隨後補跌是必然的。2008年7月以來,亞洲基準的澳大利亞紐卡斯爾港動力煤價格由7月初最高價格194.79美元/t連續下跌,到12月22日下滑為77.81美元/t,跌幅達60%,目前仍徘徊在70美元/t左右。
受國際煤價影響以及我國宏觀調控因素作用,我國煤炭市場也出現了較大范圍、較多煤種價格下滑的情況,經歷了一場高位回落的過山車式行情。動力煤方面,以秦皇島港大同優混煤及山西優混煤為例,秦皇島港發熱量為25.08MJ/kg以上大同優混煤的平倉價由1月2日的560元/t,7月21日上漲到1080元/「發熱量為22.99MJ/kg以上山西優混煤的平倉價由1月2日的525元/t,7月21日上漲為1010元/t。但2008年8月份之後煤炭價格連續下跌,截至12月29日,大同優混煤平倉價降為630元/t,山西優混煤降至580元/t。煉焦煤方面,受鋼鐵行業景氣持續下滑影響,焦煤價格延續下跌態勢,但跌勢有所放緩。2008年11月10日,古交2號煉焦煤價格為870元/t,較8月份的歷史高點1500元/t下跌630元/t,跌幅為42%。噴吹煤方面,2008年10月31日,陽泉地區噴吹煤車板含稅價為1350元/t,較8月份的歷史高點下跌300元/t,跌幅為18.2%。化工用煤方面,2008年11月10日,陽泉地區無煙洗中塊煤為1000元/t,較8月份的歷史高點下跌200元/t,跌幅為16.7%。電煤方面,2008年10月31日電煤到廠平均價也從年內最高位1050元/t滑落到547元/t。
1.3煤炭進出口市場格局發生變化
隨著國際金融危機加劇,國際煤價和海運費大幅下滑,國內煤炭價格也有所下滑,但仍高於國際煤炭市場,國內外煤炭價差不斷拉大,造成我國國內煤炭進出口格局發生變局:煤炭出口量大幅下降,進口量相對平穩。首先,由於國際市場煤炭價格偏低,會刺激我國南方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放棄采購國內煤炭,轉向采購國際市場煤炭,減少對國內煤炭的需求。其次,由於國際煤炭市場下滑的幅度較大,速度較快,勢必倒逼擠壓國內煤炭市場,加大國內煤炭市場供過於求的壓力。最後,由於國內外煤炭市場價格的反差,再加上煤炭出口加稅的影響,勢必使我國的煤炭進口增加、出口減少。2008年1—10月我國煤炭進出口累計同比分別下降16%和6%。2008年前10個月出口煤炭3828萬t,同比下降11.5%;出口焦炭及半焦炭1158萬t,同比下降12%。自2008年6月出口699萬t達到年內最高峰值後,我國煤炭出口開始呈現大幅下降態勢。2008年10月單月出口煤炭256萬t,7—9月,我國煤炭出口量依次為478萬t、337萬t和208萬t。雖然2008年10月出口量比9月有所回升,但與2007年同期相比仍減少269萬t。我國煤炭進口量也呈現出萎縮態勢,2008年10月我國煤炭當月進口349萬t,同比減少6.3%。另外,由於煤炭進出口價格的倒掛,進口煤炭價格低於國內煤炭價格,再加上國家對煤炭出口的限制,企業出口煤炭的積極性會進一步低落,進口煤炭的積極性將會進一步提高。至此,我國煤炭「多進多出,少進少出,進出口平衡」的格局已被打破。
2我國煤炭市場應對金融危機的相關措施
2.1限產保價,平衡煤炭市場供求
銷售不暢、庫存增加、價格下滑、成本上升、回款困難等現象是當前我國煤炭市場形勢嚴峻的集中表現。煤炭企業應對此加強自律,根據市場需求採取限產保價,平衡市場需求,維護煤炭市場交易秩序。如山西、山東、內蒙古等地煤炭行業同煤炭消費行業聯合起來共同應對急劇下滑的市場形勢,以保電煤供應、保民生需要為重點,以需定產、以需定運,已經開始對煤炭總量進行平衡調控,進行限產保價。主要做法如下:從嚴控制現金流管理,在銷售不暢的情況下杜絕賒賬行為,寧可停產也不賒欠;在形勢困難的情況下不能競相壓價、不能搞惡性傾銷;各省(區)成立專門協調工作領導小組,促進煤炭企業限產保價,協調省內煤炭供需關系,引導省內電廠、鋼廠及化工企業使用本省煤炭,穩定本省市場煤炭價格;繼續實施走出去戰略,到省外或國外尋找煤炭資源;針對煤炭大量庫存狀況,要建立煤炭庫存預警機制,合理控制煤炭庫存等。
2.2兼並聯合,規模經營,提高煤炭企業抗風險能力
應借鑒亞洲金融危機沖擊後,我國煤炭行業經歷的戰略性大重組、大整合、大調整,走出困境並實現新的快速發展的成功經驗。在金融危機致使全球經濟放緩、煤炭市場需求減弱之際,進一步推動我國煤炭企業加快重組整合,通過合理調整,兼並聯合,以政府調控和市場運作相結合的方式,淘汰落後產能,依託大型煤礦企業兼並重組中小煤礦,發展煤炭旗艦企業,實現規模經營。近期國家發改委將出台相關政策,鼓勵和支持優勢企業實施收購、兼並和區域重組,建設大型煤炭企業集團,打破地域和行業界限,鼓勵煤電、煤鋼、煤焦化工等一體化經營,繼續限制煤炭等資源性產品和低附加值的產品出口,以提高煤炭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煤炭行業的整體抗風險能力和競爭實力。
2.3大力調整產品結構,加強技術創新
中國富煤、少氣、缺油的能源資源特點,決定了煤炭作為中國主體能源的地位很難改變。作為煤炭企業,應該按市場供需關系、按煤礦核定能力組織生產,維護煤礦正常的采區接續和採掘平衡,提高煤礦穩定生產的能力。大力調整結構,積極開發新產品,按用戶需求組織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提高煤炭利用效率是煤炭企業在煤炭供需市場調整期間的最好選擇;應加強市場監測預測,科學組織生產,防止產品過剩、庫存積壓,嚴禁違規建設和「批小建大」,控制產能的盲目增長;要抓住當前煤炭市場供需基本平衡的有利時機,節能減排,淘汰高污染、高消耗的企業,調整產業結構,提高技術水平;要尋求煤炭產業發展新路徑,優勝劣汰,加快煤炭產品結構調整,提高產品附加值;加速煤炭產業結構調整,建設以先進設備、技術和工藝為保障的高安全性、高回收率、高效率、高環保性大型現代化礦井,降低緊缺礦產對外依存度,使黑色的煤炭業向「綠色礦業」加快轉型,提高煤炭優勢國際話語權。
2.4不斷完善煤炭價格改革
新中國成立以來對煤炭產品一直實行低價政策,我國煤炭行業至2007年才逐步走向了市場化。目前電煤價格依然存在「動力煤市場價格與電煤合同價非同步並存」的雙軌制。CPI的回落趨勢以及國際大宗能源資源商品價格下行,為進一步完善電煤價格市場形成機制,理順煤電價格關系,改善發電行業經營狀況,提供了可能和空間。相對於我國較高的開采成本和社會及環境成本,煤炭價格總水平仍然偏低。價格調整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改變經濟發展的結構性矛盾和扭曲狀況,使煤價回歸理性。所以,應該進一步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努力完善資源性產品價格形成機制,抓緊研究建立全國統一的煤炭交易中心,完善煤炭市場體系建設;國家要盡快取消臨時價格干預政策,推進價格改革,讓相對價格發揮更大作用;煤炭企業應該理性面對煤價上漲或下跌,理順體制,更新觀念,努力創建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適當地提高煤炭銷售價格,如推進電力價格改革,及早實行競價上網等
H. 國家說的金融去杠桿對個人理財有什麼影響
「去杠桿化」是指金融機構或金融市場減少杠桿的過程,而「杠桿」指「使用較少的本金獲取高收益」。
這種模式在金融危機爆發前為不少企業和機構所採用,但在金融危機爆發時會帶來巨大的風險。
綜合各方的說法,「去杠桿化」就是一個公司或個人減少使用金融杠桿的過程。把原先通過各種方式(或工具)「借」到的錢退還出去的潮流。
單個公司或機構「去杠桿化」並不會對市場和經濟產生多大影響。但是如果整個市場都進入這個進程,大部分機構和投資者都被迫或主動的把過去採用杠桿方法「借」的錢吐出來,那這個影響顯然不一般。
一方面可以疏通金融進入實體經濟的渠道,降低融資成本,有效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對於個人理財而言可能在某些理財渠道中的收益會有所減少。
I. 去杠桿將深刻影響中國經濟金融嗎
隨著去杠桿工作穩妥有序推進,風險防範的藩籬正在逐步築牢。一度持續攀升的銀行業不良貸款出現企穩向好的態勢。5月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1.9萬億元,不良貸款率1.9%,遠低於國際水平;貸款損失准備余額3.5萬億元,撥備覆蓋率183%,風險抵補能力充足。
一頭連著企業,一頭連著金融機構,去杠桿,正對中國的經濟金融產生深刻影響:越來越多的資金從傳統產能過剩領域逐步退出,向高新技術產業等新動能聚集。從全國情況看,6月末,高技術製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3.1%,比同期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增速高5個百分點。
J. 金融去杠桿對P2P有什麼影響
一場金融去杠桿的持久戰,清理整頓的不只是銀行等金融機構,對於在夾縫中求生存的P2P平台來說,資金端和資產端的不匹配程度將進一步加大。P2P在經歷一系列的監管高壓之後,這場淘汰戰役顯然會更加激烈,倒下的很有可能就是你投資的平台。
5月7日,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在其公眾號發文指出,當前的金融去杠桿在主觀上是為了金融安全和金融穩定,客觀上也正在對實體經濟產生一定壓力。在此背景之下,
在夾縫中求生存的P2P平台將會受到很大影響。
「根據《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規定,單一網貸平台個人最多借款20萬元,企業法人最多借款100萬元,所以現在互金平台借貸基本上都以個人或小微企業為主,但是實體經濟在受到沖擊後,很多平台將面臨資產荒問題,資產端壞賬率也會不斷攀升。」深圳一大型P2P平台的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
金融去杠桿,P2P平檯面臨資金端、資產端雙重壓力
P2P模式的核心邏輯在於一個互聯網平台通過網路一端對接有借款需求的個人或小微企業,另外一端對接有理財需求的投資者,如果把這兩端拆成兩個平台,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線上理財資金端和線下資產端。
互聯網金融平台一旦難以獲取優質資產,將會對線上理財資金端造成壓力。因為P2P線上理財平台募集來的資金並沒有很好的去向,從而形成資金站崗,還要支付投資者利息的局面。
互聯網金融業內資深人士向記者表示,按照政策監管要求,P2P只能是信息服務中介平台,賺取業務差價。但這一行業目前面臨的現狀則是,很少的平台有充足的風險准備金進行剛性兌付,大家玩的實質是空手套白狼的生意,所以需要引入資金來覆蓋之前的壞賬對平台形成的經營壓力,一旦壞賬超過平台風險准備金,行業隨時都可能爆雷。這種擊鼓傳花似的游戲核心在於必須有源源不斷的資金進入才得以持續。
因此,這就很容易理解為何不少P2P平台都會有新手專享標,而這個新手專享標的收益率通常以短期標的1個月為主,並且收益率基本上都高於同期收益率一倍以上。
以小牛在線為例,小牛在線新手專享標期限1個月,收益率高達12%,並且注冊就有3次購買機會。而同屬於短期理財產品的天天牛收益率僅5%。
網貸之家4月份的報告顯示,截至4月底,P2P行業歷史累計成交量達4.33萬億元,過去一年累計成交量增長近2.5萬億元。與此同時,P2P網貸行業的貸款余額增至9576.2億元,環比小幅增長3.98%。
不過,即便P2P網貸成交量持續增長,上市公司和券商對於P2P的熱情也在逐漸消退。
Wind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已過去近4個半月,僅有3份關於P2P的券商研報,而2016年全年有33篇為主題的券商研報,2015年則有77篇。
與此同時,隨著互聯網金融熱潮進軍P2P行業的上市公司也正在陸續退出。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以來,譽衡葯業、益民集團、冠城大通、盛達礦業、匹凸匹、高鴻股份、東方金鈺、新綸科技、奧拓電子、華鵬飛、佳士科技和天源迪科等12家上市公司剝離了P2P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