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是誰決定的
匯率是由外匯市場決定,並不是某一國政府能決定的。外匯市場是指在國際間從事外匯買賣,調劑外匯供求的交易場所。所有買賣外匯的商業銀行、專營外匯業務的銀行、外匯經紀人、進出口商,以及其外匯市場供求者都經營各種現匯交易及期匯交易。這一切外匯業務組成一國的外匯市場。
國際上因貿易、投資、旅遊等經濟往來,總不免產生貨幣收支關系。但各國貨幣制度不同,要想在國外支付,必須先以本國貨幣購買外幣;另一方面,從國外收到外幣支付憑證也必須兌換成本國貨幣才能在國內流通。而外匯市場就根據貨幣的供需關系來確定貨幣交易的匯率。
(1)人民幣匯率都是誰說了算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第二十四條金融機構經營或者終止經營結匯、售匯業務,應當經外匯管理機關批准;經營或者終止經營其他外匯業務,應當按照職責分工經外匯管理機關或者金融業監督管理機構批准。
第二十八條 經營結匯、售匯業務的金融機構和符合國務院外匯管理部門規定條件的其他機構,可以按照國務院外匯管理部門的規定在銀行間外匯市場進行外匯交易。
② 人民幣與美元的匯率是誰說了算
操控匯率的說了算
③ 各國的匯率到底是誰來掌控的
以上回答都有對的地方,不過也有不少瑕疵。
首先,LZ腦中請想像出一個貿易市場,市場上有許多商販和買家,商販們都賣同一種貨物,而買家也只買這種貨物,該貨物在各個商販處除了價格不同之外沒有任何區別。
然後,請問樓主,如果商販手裡的貨物突然變多了,而買家的需求不變,會出現什麼情況?對,貨物降價。反過來,如果買家需求突然增加了,而商販供貨能力不變,貨物就會漲價。
好了,假如我們現在研究美元和人民幣匯率問題。那麼姑且把這個市場稱作中國外匯交易市場。市場上有不少人在賣美元,也有不少人在買美元,譬如中國出口商想要把出口賺到的美元賣掉換成人民幣發工資,中國進口商想要把手裡的人民幣換成美元購買美國的商品。
那麼,回憶之前的分析,如果有很多人想要買美元,或者說美元需求旺盛,可能因為進口需求旺盛或者希望用美元對外投資,那麼買家互相競價,美元價格就會水漲船高,人民幣相對於美元貶值;同理,如果很多人想要用美元買人民幣,人民幣就會升值。
這樣一來,如果照前面所說的發展下去,人民幣和美元這個市場會漸漸達到一個穩定狀態,即 買家需求=賣家供給 ,然後匯率就決定下來了。與商品市場一樣,這是一個最基本的供需問題,定價低者賣得好,出價高者買得多。換句話說,這取決於人民幣與美元之間相互吸引力如何,是想要用美元換人民幣的人多還是想要用人民幣換美元的人多。
到這里我們最重要的問題已經解決了,下面ZF開始登場了。
假如在市場正常發展的情況下,3人民幣可以買1美元,這時候,來了一個超級買家,這個超級買家願意以6.8人民幣買1美元的價格買入美元,有多少買多少,這樣一來,所有賣美元的人都會迫不及待把美元賣個這個超級買家,任何人用人民幣以低於這個價格買美元都是不可能的,任何以高於這個價格賣的美元基本上是不會有人買的,於是市場價格從此變成了6.8人民幣/1美元。
這個超級買家就是中國人民銀行,簡稱「央行」。那麼央行哪來的這么多錢買入美元?很簡單,別忘了央行手握人民幣發行大權,沒錢買美元?沒問題,開動印鈔機唄。
到這里,樓主應該明白人民幣-美元匯率怎麼確定的了吧。(還不明白我就哭了…………)
中國的外匯美元儲備,便是央行從這個市場上買到的美元減去賣出的美元,買得多賣得少,自然儲備就越來越多了。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央行要執行這樣的政策呢?很簡單,保持匯率在央行想要保持的水平。因為在ZF看來,這個匯率水平對中國是有利的,事實也證明,確實有不少好處,看看出口部門創造了多少GDP和就業就知道了,當然壞處也不少,這里就不做討論了。
廣場協定的具體內容我不清楚,但是廣場協定前日元兌換美元比現在更低,之後日元對美元大幅升值,但是如果日本也是採用向中國一樣在公開市場交易外匯的政策的話,那麼要保持日元對美元的高匯率可以這樣做,高價買入美元,低價賣出。歷史證明這個協定讓日本承受了巨大損失,可見貨幣價值不見得越高越好。
最後,提醒樓主,匯率光看數值是沒有參考價值的,這可以解釋一部分你說為什麼日本對美元匯率那麼低的原因。假如一個相機在中國賣1000元,在日本也賣1000日元,如果所有要用美元換人民幣或者日元的人都是要從中國和日本進口相機到美國,那麼人民幣和日元對美元匯率應該不變。可是突然日本的一個相機變成999999日元了,而賣到美國的價格又沒變,那麼美元是不是應該多換點日元?看看現實情況,日本的商品用日元標價的話,確實在數字上要比人民幣大一些。
好累…………第一次在網路知道上回答問題…………
④ 人民幣匯率誰說了算
從經濟學的角度講匯率問題最好由市場決定,但現實由於涉及到各種力益所以匯率問題已經不是單純的經濟問題。從當前經濟情況看人民幣應該升值,這是一個必然的過程。
⑤ 人民幣升值,誰說了算
人民幣的升值與否,是由國家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和市場的經濟狀況來決定的,它不是由某個部門說了算的,也不是說國家就能決定人民幣的升值與否,最終它升值與否,都是國家的各個部門配合起來實行宏觀調控得到的結果.
⑥ 匯率是怎麼確定的,由誰確定的
匯率不是誰確定的,是實在存在的一個東西。
兩個島,互相分隔,永不見面。A島發行貨幣,1塊錢買1個雞蛋。B島也發行貨幣,1塊錢買2個雞蛋。有一天,科技突然發達了,可以通船了,然後他們互相知道了對方的存在,然後就去貿易啊(換東西嘛,總有土特產的)。
但發現各自有各自的貨幣,不通用啊,怎麼辦?然後發現兩個島上都產雞蛋,就以雞蛋為標准。發現這個匯率確定為2:1最合適,誰也不吃虧。
至於匯率為什麼會變呢,因為有通貨膨脹,通貨緊縮等情況啊。你想嘛,如果A島的人想歪招,拚命印不值錢的鈔票,然後去買B島辛辛苦苦生產的雞蛋,B島不就吃大虧了?所以啊,匯率是浮動的。如果A島亂印鈔票,這個匯率可能就會變成10:1,或者100:1,或者更高。這樣,才可以保證公平啊。
(6)人民幣匯率都是誰說了算擴展閱讀:
影響因素
(1)國際收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如果一國國際收支為順差,則外匯收入大於外匯支出,外匯儲備增加,該國對於外匯的供給大於對於外匯的需求,同時外國對於該國貨幣需求增加,則該國外匯匯率下降,本幣對外升值;如果為逆差,反之。
需要注意的是,美國的巨額貿易逆差不斷增加,但美元卻保持長期的強勢,這是很特殊的情況,也是許多專業人士正在研討的課題。
(2)通貨膨脹率。任何一個國家都有通貨膨脹,如果本國通貨膨脹率相對於外國高,則本國貨幣對外貶值,外匯匯率上升。
(3)利率。利率水平對於外匯匯率的影響是通過不同國家的利率水平的不同,促使短期資金流動導致外匯需求變動。如果一國利率提高,外國對於該國貨幣需求增加,該國貨幣升值,則其匯率下降。當然利率影響的資本流動是需要考慮遠期匯率的影響,只有當利率變動抵消未來匯率不利變動仍有足夠的好處,資本才能在國際間流動。[8]
(4)經濟增長率。如果一國為高經濟增長率,則該國貨幣匯率高。
(5)財政赤字。如果一國的財政預算出現巨額赤字,則其貨幣匯率將下降。
(6)外匯儲備。如果一國外匯儲備高,則該國貨幣匯率將升高。
(7) 投資者的心理預期。投資者的心理預期在國際金融市場上表現得尤為突出。匯兌心理學認為外匯匯率是外匯供求雙方對貨幣主觀心理評價的集中體現。評價高,信心強,則貨幣升值。這一理論在解釋無數短線或極短線的匯率波動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8)各國匯率政策的影響。
經濟影響
(一)對貿易收支的影響:匯率對進出口的影響:匯率上升(直接標價法),能起到促進出口、抑制進口的作用。(外匯匯率上漲,本幣匯率下跌)
(二)對非貿易收支的影響
1、對無形貿易收支影響:一國貨幣匯率下跌,外幣購買力提高,本國商品和勞務低廉。本幣購買力降低,國外商品和勞務變貴,有利於該國旅遊與其他勞務收支狀況改善。
2、對單方轉移收入影響:一國貨幣匯率下跌,如果國內價格不變或上漲相對緩慢,對該國單方轉移收支產生不利影響。
3、對資本流出入影響:匯率對長期資本流動影響較小。從短期來看,匯率貶值,資本流出;匯率升值,有利於資本流入。
4、對官方儲備的影響:
①本國貨幣變動通過資本轉移和進口貿易額的增減,直接影響本國外匯儲備的增加或減少。
②儲備貨幣匯率下跌,使保持儲備貨幣國家的外匯儲備的實際價值遭受損失儲備國家因貨幣貶值減少債務負擔,從中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