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日元匯率變化與日本經濟發展

日元匯率變化與日本經濟發展

發布時間:2021-07-17 03:19:13

1. 日元作為國際貨幣給日本經濟政策帶來了什麼影響

結算貨幣都是指世界上認可度高的貨幣,比如美元、歐元、日元、英鎊等。二戰以來,日本以出口貿易作為國家戰略,經歷了60多年的發展,日本這一戰略還沒有改變,日本陸地面積小,人口少,其強大的生產能力難以在國內得到消化,維持出口戰略對日本經濟的發展至關重要,有鑒於此,日本的一系列出口政策中對日元匯率的政策也就非常清晰,那就是維持日元低匯率水平。但是,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日本經濟的強大、國際收支的順差等等經濟環境強烈需要日元升值,這就和日本的基本國策相悖,日本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的長期干預也就能理解。所以近幾年中,不管世界經濟出現多大的問題,日本憑著其強大的經濟實力,其匯率處在一個盤整的周期中。從長期來看,日元匯率的上升會動搖日本的國策,日元匯率的下跌,也和日本的經濟能力相矛盾,日元匯率將處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時期,日元匯率的穩定仍會是主基調。

2. 如果日元跟人民幣匯率為一比一,日本的經濟將會如何

短期資金會流入日本,因為這樣,會引起大量的資金做跨式套利,短期,日本資金市場會有一個寬松,但是由於其經濟模式決定了伴隨其對華貿易的減少,其國內經濟會有很大的波動,甚至是打擊,
問題都是兩面的
中國也將面臨資本外逃的問題,由於中國的經濟有何大一部分是靠外資投資拉動,這些資金的抽離,對中國的打擊將會是巨大的。
貶值回帶來一個好處就是貿易上順差的增加,但是,貿易順差的增加未必是一件好事,當RMB大幅貶值時,大量的出口會激發更多的貿易摩擦,和國際爭端,甚至會引起國際世界的仇視,到時候,什麼綠色壁壘,關稅懲罰,反傾銷,一波接一波,所以,對RMB貶值持悲觀態度,相反本人支持RMB逐步升值,長期以來,中國人為壓低RMB真實價值,依靠廉價勞動力帶動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發展來為改革提供資金,但是,這其中的環境,人身,自願成本根本沒有記進去,說白了,我們一直是做的賠本生意,只不過是用GDP來說很好看而已,RMB的升值,肯定回來帶經濟增長方式的巨大變化,但是這個過程將會是艱難的,其中工資,原材料價格上漲,企業國際競爭的加劇,等等,很多問題,但是,這是趨勢,
個人觀點,歡迎指正!

3. 日本匯率上升對日本和中國的經濟影響

日本是無資源,高附加價值產品出口型國家。
日元越貶值,日本國家整體的收益率就越高。日元的升值使日本企業在國際上競爭力下降,但也是日本企業拚死發展高新技術的源動力之一。

從長期的觀點看,日元對主要貨幣的匯率呈上升的趨勢是保持不變的。

日中間的匯率變化,我覺得對日中的經貿影響不是很大。

廉價勞動力是中國吸引外資的原動力,也是中國民間企業發展慢,沒有技術競爭力的根本惡瘤。成本核算直接影響日本生產企業的直接對華投資。

4. 日元匯率走勢對日本經濟什麼影響

日元匯率走勢跟很多因素都有關系,主要的有以下幾種因素:日本政府財政部的相關政策和公告,日本經濟和財政政策署的政策、日元利率、國際貿易和工業部、金融因素(例如日經255指數、以及交叉匯率)及日本經濟因素等。
日本財政部的相關政策和公告對日元匯率走勢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日本財政部是日本制訂財政和貨幣政策的唯一部門,具有很高的地位和權威性。其對本國貨幣匯率的影響要遠超美國等其他國家財政部對自己國家貨幣匯率的影響。甚至日本財政部某些官員的言論都會一定程度上影響日元匯率走勢。
日元的利率主要是由日本央行決定的,跟其他國家一樣,日元的利率會直接影響到日元匯率走勢。日本經濟和財政政策署也是影響日元匯率走勢的因素之一,其職責是闡述日本經濟計劃和協調經濟政策,涵蓋就業,國際貿易和外匯匯率等諸多方面。
其他方面能對日元匯率走勢產生較大影響的還有金融因素和經濟因素。金融因素中影響力較大的包括日經255指數、交叉匯率以及日本政府債券。經濟數據中影響較大的數據則有:GDP數據,失業率和就業率,Tankansurvey(每季度的商業景氣現狀和預期調查),工業生產和貨幣供應量等。

5. 日元匯率低,為什麼會下跌,給日本經濟帶來什麼影響

下跌:

  1. 經濟不振,而經濟體制、企業機制則被擱置一邊難以改革與調整。

  2. 政府舉債過高,進行貨幣貶值,推升物價,增加政府收入政府可以少還點外債。

  3. 日本消費市場有限,政府只能依賴貨幣貶值拉動出口、刺激經濟。

影響:

  1. 日本是島國,能源缺乏,能源進口程度高,貨幣貶值,導致資源和能源的產業成本上升,不利於企業發展。

  2. 本國貨幣貶值是出口的武器,對於工廠設在國內的企業來說很有利,可現在的大中型日本企業,幾乎都出去設立工廠,現地生產,撈不到日元貶值的好處,使經濟越來越遭。

6. 日元升值對日本經濟的影響ppt穩定的匯率水平對日本經濟發展的影響ppt

問錯地方了。。。

7. 怎樣正確看待日本匯率制度與日本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

為了發展經濟,擴大出口,穩定的匯率是不可缺少的。戰爭結束後,美國方面作出了有必要加快日本經濟復甦的決定。1948年10月,美國國家安全保障會議(NSC)決定將日本經濟恢復作為美國的主要目標之一,提出了包括設置固定匯率在內的9項穩定經濟原則。經過美國佔領當局和日本方面的反復研究,終於決定自1949年4月25日開始,實行1美元等於360日元的固定匯率政策,這個固定匯率一直保持了22年,一直到1971年12月才正式改變。

8. 日本經濟狀態對美元對日元匯率走勢的影響是什麼

HY興業投資的觀點如下:

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應美國經濟復甦的需求,美國發布了一些列的貨幣緊縮政策,導致美元貶值不斷,從而達到國家經濟復甦的目的。美元對日元匯率貶值從年初的94高點一直滑落至目前的84附近,10個月跌幅達1000多點。美元的國際貨幣儲備地位一度受到社會各界的質疑,美國政府的信譽及美元的霸主地位受到挑戰。然而,從金融危機爆發至今,美國經濟通過一系列的經濟政策的改革,使美國經濟在2010年下半年經濟復甦已經基本穩固起來,美元的弱勢地位開始反轉,HY興業投資分析師預計,至年底前,美元對日元匯率升值仍將維持主導地位。

日本經濟形態:

日本內閣府周三(8日)公布數據顯示,日本10月核心機械訂單月率下降1.4%,連續兩個月下滑,顯示企業因日元匯率居高不下且國內外需求放緩,正在控制支出。核心機械訂單數據表明企業資本支出並未完全恢復到危機前的水平,當前與下一季度可能出現下滑,因經濟停滯不前。日本總研資深分析師HIDEKI MATSUMURA表示,數據表明資本支出逐步回暖的趨勢瀕臨轉變。企業的資本支出意願正在減弱。

公共投資總體呈疲軟態勢。2010年9月公共工程合同金額和8月份公共工程合同訂單雙雙同比下降。就短期前景而言,鑒於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財政吃緊,預計公共投資總體上將呈疲軟態勢。

近來出口增速放緩。按區域劃分,近期對亞洲出口走軟。對美國和歐洲出口正在回升。就短期前景而言,盡管由於亞洲工業生產放緩可能將造成對亞洲出口依然十分低迷,但鑒於全球經濟正在溫和復甦,預計出口將再度回暖。進口呈緩慢增長態勢。按區域劃分,源自亞洲的進口緩慢增長。近期源自美國的進口增速趨緩。源自歐盟的進口正在回升。

在國際收支方面,由於產品出口總額和進口總額保持不變,因而產品貿易盈餘與上期持平。服務業貿易赤字維持不變,從而使得產品和服務貿易總體盈餘與上期持平。

政治舉動:

基於《新增長戰略》,日本政府實施政策管理來推動日本經濟重返全面復甦之路和抑制通縮。基於擺脫通縮仍是首要任務,日本政府將同日本央行共同推行具有積極和綜合性效應的政策。預計日本央行將基於宏觀經濟管理的基本方針來全力抑制通脹。為了進一步放鬆貨幣政策,10月5日日本央行決定推行「全面寬松貨幣政策」。鑒於當前的嚴峻形勢,日本政府於10月8日宣布了《關於應對日元升值和通縮影響的綜合緊急經濟措施》。

經濟點評:

雖然日本經濟繼續呈復甦態勢,但仍面臨失業率高企等問題。近期出口放緩。工業生產低迷。企業利潤呈增長態勢。商業投資出現增長。企業商業景氣判斷指數回升。不過,對即期前景持謹慎態度的企業面擴大。雖然就業形勢依然嚴峻,但近期顯露復甦跡象。私人消費呈復甦態勢。近期物價走勢顯示,日本經濟正處於溫和通縮狀態之中。

就短期前景而言,雖然日本經濟增速在未來一段時間將有所減緩,但預計外國經濟復甦以及各種政策舉措的刺激效應將會推動日本經濟繼續復甦。另一方面,外國經濟可能放緩、匯率和股市波動對日本經濟構成的下行風險日益加劇。同時需要注意的是,日本經濟仍面臨通縮帶來的風險,而且就業形勢仍有惡化的可能。

短期日元走勢:

稍早,日本經濟財政大臣海江田萬里表示,對抗通縮仍是日本目前面臨的最嚴峻挑戰,並稱私營投資是經濟復甦的關鍵。此外,他預計,日本四季度GDP增速將大幅回落。HY興業投資分析師指出,海江田萬里的言論表明日本經濟復甦仍然十分艱難,未來的通縮壓力仍十分巨大。周二,美元/日元繼續延續了始於本周一的反彈走勢,目前匯價交投於100日均線附近,若繼續上行,料上測逾兩個月高點84.39。

9. 穩定匯率水平對日本經濟發展起什麼作用

持續、穩定的匯率水平,對保證日本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對擴大日本產品的出口,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這樣極大地促進了日本經濟的發展,使得日本企業能夠在20多年的時期內,不必理會匯率的變化,而將全部注意力集中在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產品質量、新產品開發、擴大產品出口等方面,為日本經濟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

(9)日元匯率變化與日本經濟發展擴展閱讀:

匯率使用注意事項:

我國的匯率政策是由市場供求決定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我國的匯率水平,很受制度安排的影響。所以應該先考慮匯率制度安排,在既有制度下進行討論。實際上各種匯率政策在長期內所得到的匯率水平應該是一樣的,但對於我國影響更大的是短期。

因此應提高人民幣匯率決定的市場化,因為不僅僅要看到短期,更應看到長期,而在長期內這種低估的人民幣匯率既要承受壓力,也會損失經濟利益。而真正的穩定應該是長期的穩定,人民幣背離均衡應該逐漸減小。

10. 敘述日元升值匯率變化對日本經濟產生哪些影響

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作為戰敗國,政治地位一落千丈,經濟凋敝,民不聊生。在此背景下,日本舉國上下集中精力發展經濟。當時輿論認為:擴大出口,尤其是增加對實力最強、最為富裕的國家——美國的出口,是振興日本經濟的捷徑。因此,日本政府在戰後不久就提出了貿易立國的口號,把擴大出口作為國策。

為了發展經濟,擴大出口,穩定的匯率是不可缺少的。戰爭結束後,美國方面作出了有必要加快日本經濟復甦的決定。1948年10月,美國國家安全保障會議(NSC)決定將日本經濟恢復作為美國的主要目標之一,提出了包括設置固定匯率在內的9項穩定經濟原則。經過美國佔領當局和日本方面的反復研究,終於決定自1949年4月25日開始,實行1美元等於360日元的固定匯率政策,這個固定匯率一直保持了22年,一直到1971年12月才正式改變。順便提一下,當時,美國方面曾經有過讓日元兌美元匯率固定在330日元等於1美元的設想,但到最後關頭,由於考慮到通貨膨脹的發展,將日元對美元匯率又下調了30日元,固定在360日元等於1美元,這使得日本經濟界人士欣喜萬分。

連續保持22年之久的360日元=1美元的固定匯率,極大地促進了日本經濟的發展,使得日本企業能夠在20多年的時期內,不必理會匯率的變化,而將全部注意力集中在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產品質量、新產品開發、擴大產品出口等方面,為日本經濟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不可否認,持續、穩定的匯率水平,對保證日本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對擴大日本產品的出口,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從20世紀50年代後期開始,日本經濟增速明顯加快。特別是60年代的經濟增長倍增計劃期間,日本經濟的增長速度更是驚人,年均增長率在10%以上。

隨著日本經濟實力的增強,對美出口的增加,貿易順差和外匯儲備的增長,使得長期以來一直扶植日本發展的美國,開始對咄咄逼人的日本產品出口產生越來越大的不滿。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日美貿易就開始摩擦不斷。最初的日美貿易摩擦主要集中在棉紡織品等輕工產品方面。20世紀60年代後期開始,貿易摩擦開始向幾乎所有重要工業產品領域擴展,
隨之而來的是,美國方面對日本的壓力也開始增大,在金融方面要求日本將日元升值。

第二:
史密森協議後,日元開始向浮動匯率制度過渡。

在主要是來自美國的外來壓力下,特別是美國政府於1971年 8月單方面宣布以放棄美元兌換黃金、對進口貨強制性徵收10%進口關稅等為主要內容的緊急經濟政策,從根本上動搖了布雷敦森林體系,引起了國際金融市場和世界經濟的劇烈動盪,日元匯率開始上升。日本政府為維護360日元=1美元的匯率水平,多次讓日本央行人市干預,拋出日元,購買美元,但這些措施都無濟於事,日元匯率還在上升。盡管如此,歐美國家仍在不斷批評日元匯率升值幅度不夠。在此背景下,1971年12月,西方十國財政部長在華盛頓史密森博物館召開會議,決定將日元匯率升值16.8%,即1美元=308日元,並以此作為標准匯率,可上下浮動2.25%.同時,當時的西德政府也同意將馬克對美元匯率升值13.8%.這就是被經濟學家稱為史密森協議的主要內容。但是,由於美國的貿易逆差繼續擴大(比如1971年到1972年,美國的貿易逆差從27億美元擴大到68億美元,而日本的貿易順差則從78億美元增加到90億美元),美元匯率仍在繼續下滑,1973年2月13日,美國財長宣布美元對黃金貶值10%,在此情況下,日本也只好讓日元向浮動匯率制過渡。

從上可以看出,日元匯率制度的變化,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日元匯率從固定匯率制過渡到浮動匯率制,是在日本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之後才實現的。實際上,到了20世紀70年代上半期,日本產業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這是日本有條件允許日元升值的強大的物質基礎。需要指出的是,日本產業競爭力的提高,出口的增加,主要靠的是日本本國企業的發展,而不是通過引進外資,由外資企業主導本國產品出口來實現的。而且,日本企業的許多核心技術,都是自己開發的,這就為日本企業日後承受日元升值帶來的壓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另一方面,美國則由於長期陷入越戰泥潭,通貨膨脹嚴重,國際收支出現大量逆差,企業競爭力受到日本、德國等的嚴重挑戰,不得不將美元貶值,以期擺脫困境。

由此可見,內因與外因(尤其是內因)的綜合作用,使得日元在20世紀70年代初期以
後開始逐步走上升值之途。但需要指出的是,即使在外來壓力已經非常巨大的情況下,日本政府在匯率制度方面的讓步也是非常不情願的,可以用「擠牙膏」方式來形容它在這方面所做的每一個讓步。

而且從實際情況來看,盡管實現了浮動匯率制,從1971年開始到1985年之間,日元的匯率的升值過程還是比較平穩的,中間還有反復。但是1985年的廣場協議之後,日元匯率的升值速度明顯加快。

第三:
廣場會議後的日元急速升值破壞了日本經濟結構的順利轉軌

眾所周知,1985年美英法日德財長和央行行長在紐約廣場飯店舉行會議,達成促使日元、德國馬克對美元升值的協議,從此之後,日元匯率開始迅速上升,進入了長達10年之久的升值周期。到1995年,日元曾一度升至80日元等於1美元的水平。

廣場會議後日元匯率的急劇升值,既是日本政府試圖以此緩和日美貿易摩擦,避免兩國關系惡化的舉措,也與日本政府想藉此機會提高日元國際地位,進而提高日本在世界上的地位有關。日本有些人士以為,經過戰後40年的發展,日本終於可以「揚眉吐氣」了,日元升值意味著日本不但在製造業方面已經「打敗」了當年的戰勝國美國,而且在貨幣領域,日本也開始挺起了腰板。

日元的急劇升值,對日本經濟最大的影響,是促進了日本企業的對外投資。其實,早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日本企業就掀起了一輪對外投資的熱潮。比如,1965年度日本企業的對外投資金額僅為1.6億美元,1970年度達到9億美元,到1973年度增加到35億美元。但此時的日本企業對外投資主要集中在資源開發等領域,是對日本國內經濟結構的補充。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的企業海外投資,主要是傳統的製造業企業,在日元升值的背景下,為降低成本,佔領海外市場,而被迫進行的海外投資。因此,可以說對日本企業來講,廣場會議之後的海外投資,顯得有點倉促和無奈。

20世紀80年代以來,盡管日本經濟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大國,但此時日本在國際
上具有競爭力的行業仍然主要集中在汽車、鋼鐵、家電、造船等傳統產業方面,在以信息產業、生化等為代表的高科技方面還沒有發展到成規模的產業的地步。從這個意義上說,日本傳統行業的企業大量到海外投資,由於國內缺乏新興的高科技產業接替出走的傳統行業所造成的空白,形成了日本國內所謂的產業空洞化現象,破壞了日本經濟結構的順利轉軌。

在正常情況下,假如接替傳統產業的新興行業己成氣候,能夠挑起日本經濟的大梁,即使大量傳統企業到海外投資,對日本國內就業和需求應該不會帶來太大的影響,日本經濟很可能不會陷入長達十幾年之久的低迷狀態而不能自拔。但實際情況是,不但日本的大企業紛紛出走到海外投資辦廠,而且為這些大企業提供零部件的中小企業為了繼續向大企業提供產品,為了自己的生存,也被迫跟隨大企業一起到海外投資辦廠。有的日本大企業,甚至在自己到國外去投資辦廠之前,要求為其提供配套零部件的中小企業先去投資,為其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如豐田公司在中國的做法)。大企業和大批中小企業到國外投資,必然使得國內就業人數下降,導致內需不足。內需不足反過來又影響企業在日本國內的投資需求,最終形成惡性循環,是致使日本經濟長期陷入通貨緊縮的重要原因之一。

再次面臨升值壓力,日元全力保持穩定

第四:
從1996年以後,美國政府開始改變匯率政策,美元匯率逐漸升值,在1997-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時,美元兌日元匯率一度升到1美元=140日元左右的水平,不過,進入2l世紀以來,特別是「911事件『以來,由於美國經濟進入衰退邊緣,再加上美國國內有不少人士認為美元幣值被高估了10-20%,認為這是導致美國貿易逆差的重要原因,美國政府又開始調整匯率政策,有意無意促使美元貶值。但是,對於美國政府的這種政策變化,日本方面非常不安,想方設法不讓日元匯率升值。僅今年4-6月,日本政府就動用4.6萬億日元入市干預匯市,購買美元,阻止日元匯率升值。

日本政府幹預匯市的目的,就是為了保證企業產品的出口,以外需來彌補因長期蕭條帶來的內需不足。另外,在通貨緊縮環境下,讓日元匯率貶值,還能起到緩和通貨緊縮的效應。由此可見,日本政府及經濟界人士吃夠了在條件不完全具備時貿然讓日元匯率升值的苦果之後,現在開始清醒了,正運用各種手段來防止日元匯率的升值。

閱讀全文

與日元匯率變化與日本經濟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黃金查看軟體 瀏覽:209
貸款還不起的後果 瀏覽:3
貸款買房利息比本金高 瀏覽:607
吉翔股份股票行情 瀏覽:230
武漢運輸股票 瀏覽:196
聯合證券手機交易 瀏覽:634
企業拖期貨款 瀏覽:689
航班管家王江融資 瀏覽:485
資基金理財產品 瀏覽:33
銀行理財產品不保本不保息 瀏覽:414
貨車幫融資造假 瀏覽:917
經營杠桿就是成本函數 瀏覽:826
一套80年的人民幣價格是多少 瀏覽:121
專訪福期貨 瀏覽:978
6分鍾3萬的貸款 瀏覽:784
小光股票 瀏覽:365
貨運融資的最快方式 瀏覽:142
金隅股份最新消息 瀏覽:313
農業銀行網上那個銀行跨行轉賬匯率多少 瀏覽:674
亞世光電價格估值 瀏覽: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