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是杠桿效應
《財務管理》中的杠桿效應的概述:
杠桿效應名片:是指由於固定費用的存在而導致的,當某一財務變數以較小幅度變動時,另一相關變數會以較大幅度變動的現象。也就是指在企業運用負債籌資方式(如銀行借款、發行債券)時所產生的普通股每股收益變動率大於息稅前利潤變動率的現象。
1.定義
財務管理中存在著類似於物理學中的杠桿效應,表現為:由於特定費用(如固定成本或固定財務費用)的存在而導致的,當某一財務變數以較小幅度變動時,另一相關財務變數會以較大幅度變動的現象。
2.財務管理中的杠桿效應的形式
包括經營杠桿、財務杠桿和總杠桿三種形式。
⑵ 求問為何會產生經營杠桿效應
財務杠桿效應的含義:財務中的杠桿效應是指由於固定費用的存在而導致的,當某一財務變數以較小幅度變動時,另一相關變數會以較大幅度變動的現象。
⑶ 財務杠桿效應產生的原因是什麼
1、財務杠桿效應是指由於固定費用的存在而導致的,當某一財務變數以較小幅度財務杠桿效應變動時,另一相關變數會以較大幅度變動的現象。也就是指在企業運用負債籌資方式(如銀行借款、發行債券)時所產生的普通股每股收益變動率大於息稅前利潤變動率的現象。由於利息費用、優先股股利等財務費用是固定不變的,因此當息稅前利潤增加時,每股普通股負擔的固定財務費用將相對減少,從而給投資者帶來額外的好處。財務杠桿效應包含著以下三種形式:經營杠桿、財務杠桿和復合杠桿。
2.產生原因
財務杠桿產生的原因在於有利息的負債導致的利息支出,引起普通股每股稅後利潤變動率相對於息稅前利潤變動率的倍數。因為該固定利息費用的存在,每股稅後利潤變動率要大於息稅前利潤變動率。如果企業的利潤率大於利息率,則利用財務杠桿是可行的,可以提高凈資產收益率;如果企業的利潤率小於利息率,則不可行,利息支出會導致凈資產收益率的降低,嚴重的說法是用凈資產償還債務了。
⑷ 什麼叫杠桿效應
您好!1。保證金margins
在證券市場融資購買證券時,投資者所需繳納的自備款。 2.保證金也指合同當事人一方或雙方為保證合同的履行,而留存於對方或提存於第三人的金錢。在現實經濟生活中流行的保證金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合同當事人為保證其債權的實現而要求另一方提供的保證金。如建築施工合同中,建設方在工程結算時依工程保修條款的約定將應付的部分工程款留作保修金,用來保證施工方保修義務的履行;如出現工程質量問題而施工方不予修理,建設方可使用保修金自行修理或請第三人修理。另一種形式的保證金,是雙方在合同成立時候,為保證各自義務的履行而向共同認可的第三人(通常為公證機關)提存的保證金。而任何一方在其合同義務全部履行前均不得取走保證金。如一方違約,另一方可從保證金中獲得違約金或賠償金。
可見,保證金也具有類似定金一樣的擔保合同實現的作用。但就定金的功能而言,並不只限於我國《民法通則》和《擔保法》規定的,只將定金作為債履行的一種擔保方式。實踐中,當事人可以自行約定定金的作用功能。定金依其給付目的,可以作為合同訂立的保證、合同生效的條件、合同成立的證明、或者合同解除的代價。因此,定金除了具有擔保債履行的功能外,還具有立約功能、成約功能、證約功能和維護合同關系、預防隨意毀約的功能。而這些功能是保證金不具備的。
還應看到,保證金留存或提存的時間和數額是沒有限制的。雙方當事人可以自行約定在合同履行前、合同履行過程中皆可;保證金的數額可以相當於債務額,並不像定金那樣,其總額不得超過主合同總價款的20%,而且必須是在合同約定時或者合同簽訂前給付。
期貨的交易都是用杠桿效益 股指期貨一樣 所謂的杠桿效應其實就是指保證金制度比如股指期貨 股指中一個點是300元 那麼比如現在的滬深300指數是3100點 那麼按正常交易 一手的價格應該是3100*300=9300000 但是股指期貨採用保證金制度 股指的保證金比例現在沒有明確規定 我們假設保證金比例是10% 那麼 用9300000*10%=930000 一手 這樣就形成了杠桿效應用10%的資金去操作100%的貨物關於盈利虧損比如 你在3100的時候做了一手多單 那麼 在他漲到3200的時候你平倉 你的盈利就是(3200-3100)*300=30000 反則虧損
⑸ 什麼是財務杠桿和經營杠桿,它們對資本成本有何影響
財務杠桿:財務杠桿又叫籌資杠桿或融資杠桿,它是指由於固定債務利息和優先股股利的存在而導致普通股每股利潤變動幅度大於息稅前利潤變動幅度的現象。
財務杠桿作用是負債和優先股籌資在提高企業所有者收益中所起的作用,是以企業的投資利潤與負債利息率的對比關系為基礎的。
1.投資利潤率大於負債利息率。此時企業盈利,企業所使用的債務資金所創造的收益(即息稅前利潤) 除債務利息之外還有一部分剩餘,這部分剩餘收益歸企業所有者所有。
2.投資利潤率小於負債利息率。企業所使用的債務資金所創造的利益不足支付債務利息,對不足以支付的部分企業便需動用權益性資金所創造的利潤的一部分來加以彌補。這樣便會降低企業使用權益性資金的收益率。
經營杠桿:又稱營業杠桿或營運杠桿,反映銷售和息稅前盈利的杠桿關系。指在企業生產經營中由於存在固定成本而使利潤變動率大於產銷量變動率的規律。
經營杠桿作用
1、反映企業的經營狀況:規模大的企業的固定成本很高,這就決定了其利潤變動率遠遠大於銷售變動率。
2、反映企業的經營風險:在較高經營杠桿率的情況下,當業務量減少時,利潤將以經營杠桿率的倍數成倍減少.業務t增加時,利潤將以經營杠桿率的倍數成倍增長。
3、預測企業未來的業績:通過計算企業的經營杠桿可以對企業未來的利潤以及銷售變動率等指標進行合理的預測。
(5)導致經營杠桿效應最大的情況是擴展閱讀:
企業在運用經營杠桿理論時有兩個問題必須注意一下:
一是與固定成本相關
經營杠桿作用的強度與企業固定成本相關。如果企業的固定成本較高,其邊際貢獻的大部分必須用於彌補固定成本。企業一旦達到保本點(銷售收入=固定成本總額+變動成本總額),全部邊際貢獻都為經營利潤。
二是接近保本點時,經營杠桿作用最大
企業達到其保本點之後,只要銷售略增長,就會引起經營利潤較大的增長。同樣,如果企業接近其保本點,只要銷售額略有降低,全部經營利潤就會被抵消掉。
⑹ 經濟學中的杠桿效應是怎麼回事
經濟學中也有杠桿原理這一說.分別是經營杠桿,財務杠桿,復合杠桿.其中經營杠桿是基礎,財務杠桿最重要,復合杠桿是前兩者的和,
經營杠桿是由於固定成本的存在,導致銷售量增加一個較小的幅度時,EBIT增加一個較大的幅度.
財務杠桿是由於固定財務費用如利息的存在,導致EBIT增加一個較小的幅度時,EPS增加一個較大的幅度,
人體百分之七十是水,古代足球起源於中國,叫蹴鞠
杠桿的作用是指由於一項經濟活動引起的一個經濟指標很小的變動從而使另一個經濟指標有較大的變動的現象。比如財務杠桿作用是由於債務存在而導致普通股股東權益大於息稅前利潤變動的杠桿效應
⑺ 論述營運杠桿效應
自然界中的杠桿效應,是指人們通過利用杠桿,可以用較小的力量移動較重物體的現象。財務管理中也存在著類似的杠桿效應,表現為:由於特定費用(如固定成本或固定財務費用)的存在而導致的,當某一財務變數以較小的幅度變動時,另一相關財務變數以較大幅度變動。
杠桿泛指因素變動(自變數)對目標(因變數)的放大影響作用。杠桿的作用程度我們可以藉助於杠桿系數來加以描述。杠桿系數越大說明的因素變動以後目標值變動的幅度越大,杠桿作用長度相應的越高。杠桿利益(Benefit on Leverage)是影響資本結構建立的一個重要因素。
⑻ 舉債經營為什麼會加劇經營杠桿
企業適度舉債,除了稅賦的好處外,通常還能減低公司的代理人成本。因為在企業舉債經營的環境下,管理層會隨時面臨還款的壓力,這在無形中或許會減低管理層對剩餘現金的濫用,從而抑制盲目的投資行為。
阿基米德曾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能撬起整個地球。」所謂的財務杠桿效應也與此類似,只不過財務杠桿的支點是負債。如果負債得當的話,由此產生的普通股每股收益變動率會遠遠大於息稅前利潤變動率。就像阿基米德只用一隻胳膊的力量,就可以撬起整個地球的道理一樣。根據這個看來,只有利潤率足夠大,則企業的負債越多,運用自有資金就越少,那麼財務杠桿效應的空間也就越大。可是,人人都知道,支點放置的位置直接關繫到是被地球撬起還是撬起地球。同樣,負債的多少也關繫到是賺得盆滿缽滿還是賠得一塌糊塗。
財務杠桿的放大效應
公司之所以具有價值,是因為它能夠持續地為股東創造利潤並提供投資回報。因此,股東投資價值的大小關鍵也就取決於單位投資額所可能提供的投資回報的大小。利潤是公司得以建立並努力追求的目標,公司在沒有負債的情況下,股東的權益報酬率(股東所投資的每一塊錢所得到的回報)與公司的資產報酬率(公司每投入一塊錢所產生的利潤)是一致的。但是,如果我們觀察現實中的公司運作卻發現,幾乎很少的公司這兩個指標是完全相同的。例如,我們觀察2007年微軟、沃爾瑪、IBM和通用汽車的年度報告便可發現:它們的資產報酬率分別是22%、8%、9%和3%,但它們的權益報酬率卻分別是44%、20%、33%和18%。很顯然,這些公司提供給股東的回報要遠高於它們各自的資產回報率。而究其原因就在於,這些公司充分地利用了財務杠桿的放大效應。
事實上,微軟的資產報酬率是最高的(22%),微軟負債對權益報酬率的放大作用幾乎是一倍(45%),而通用電器的資產報酬率最低(3%),通用電器負債對權益報酬率的放大作用幾乎是6倍(18%),如果我們再進一步觀察這4家公司的資產負債率水平,便不難看出,財務杠桿對公司權益報酬率的放大作用了。微軟的資產負債率為50%,而通用電器的資產負債率則超過了80%。所以您所給出的70%的資產負債率也是同樣的道理。
舉債似乎是有百利而無一害。它既能有效地放大權益報酬率,同時還具有稅盾和減輕代理人問題的優點,那麼,企業舉債的比例是否越多越好呢?其實不然。
首先,企業舉債比例越高,銀行所要求利率也就會越高,這就要求企業有較高的資產報酬率來支付銀行利率,無形中也就增加了企業經營的風險。
其次,過高的銀行負債會增大經營中資金調度的壓力,財務彈性因此而減低,當這種壓力達到一定程度時,很容易引起公司的債務危機和信用危機,造成資金鏈斷流,而這種危機對公司正常經營的影響,也許是無法恰當估量的,有時甚至是滅頂的。
因此,企業適度舉債,既要考慮企業的行業特點、發展周期、資產構成和盈利水平,同時,還需要考慮公司債務危機所可能產生的各種成本,從而維持一個最佳資本結構。何為最佳?在理論上很難得出一個精確的數值,它需要企業家的經驗與直覺判斷。
⑼ 什麼是財務杠桿效應財務杠桿效應產生的原因是什麼
財務杠桿效應是由於固定性資本成本(利息費用、優先股股利)的存在,使得企業的普通股收益(或每股收益)變動率大於息稅前利潤變動率的現象。
財務管理中的杠桿效應,是指由於特定固定支出或費用,當某一財務變數以較小幅度變動時,另一相關財務變數會以較大幅度變動的現象。它包括經營杠桿、財務杠桿和總杠桿三種形式。
財務杠桿效應產生的主要原因是:
(1):只要企業存在固定資本成本,每股收益的變動率就會大於息稅前利潤的變動率,就存在財務杠桿效應。
(2):不同的息稅前利潤水平具有不同的財務杠桿程度(息稅前利潤水平越高,財務杠桿程度越低)——用財務杠桿系數(DFL)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