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剪刀是我們生活中常用的工具.各式各樣的剪刀(如圖)都是一對對的杠桿.(1)在正常使用情況下,請你指
(1)圖中剪刀C和E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大於阻力臂,是省力杠桿;圖中剪刀ABD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小於阻力臂,是費力杠桿;
(2)費力杠桿費了力省了距離,所以,當剪開容易剪開的東西時,可用費力杠桿,圖B剪刀屬於費力杠桿,可以用來剪紙或布;
省力杠桿,省了力但費距離,所以,當剪開不容易剪開的東西時,可用省力杠桿,圖C剪刀屬於省力杠桿,可以用來剪開較硬的樹枝等物體.
Ⅱ 生活中有許多器械是利用杠桿原理來工作的,如圖所示的剪刀就是杠桿.請畫出這把剪刀的動力F的力臂和這根
如圖所示
Ⅲ 關於剪刀的杠桿示意圖~!!!
比較L1和L2的大小,L1大的就是省力,L2大的就是費力
Ⅳ 生活中的杠桿(圖)
例如自行車的鏈盤,雖然從外表看不出來有「桿」但是通過前後的鏈盤的半徑比,同樣有省力費距離的原理。還有翹翹板,啤酒開瓶器等等。圖片有可以傳給你,但是你的QQ沒回應啊,我的QQ資料裡面有,1 4 9 42572
Ⅳ 2.生活中許多物體都可以看成杠桿,比如剪刀、撬棍、釣魚竿等。
(1)因為這是粗細均勻的木棒,所以它的重心在木棒中央,所以動力臂是阻力臂的2倍,所以動力是阻力的1/2,所以需要用50N的力才能把木棒抬起。
(2)需要 50 N的力
(3)總質量是 10 t.
Ⅵ 生活中的杠桿有哪些
鍘草的鍘刀,撬瓶蓋的起子,建築工地的獨輪車和鐵杴,羊角錘,吊車,啤酒瓶起子,托盤天平,縫紉機,剪刀,鉗子,
人前臂等等。。
你身上的杠桿
在人體生理衛生課上已經學過,人身上有206塊骨,其中有許多起著杠桿作用,當然這些起杠桿作用的骨不可能自動地繞支點轉動,必須受到動力的作用,這種動力來自附著在它上面的肌肉。
肌肉靠堅韌的肌腱附著在骨上。例如肱二頭肌上端肌腱附著在肩胛骨上,下端肌腱附著在橈骨上,肱三頭肌上端有肌腱分別附著在肩胛骨和肱骨上,下端附著在尺骨上。
人前臂的動作最容易看清是個杠桿了,它的支點在肘關節。當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鬆弛時,前臂向上轉,引起曲肘動作;而當肱三頭肌收縮、肱二頭肌鬆弛時,前臂向下轉,引起伸肘動作。前臂是個費力杠桿,但是肱二頭肌只要縮短一點就可以使手移動相當大的距離。
這個裡面的圖做的不錯,直接點圖,他會受力分析。。
http://www.itcfan.com/flashs/qtyy/200507/9602.html
Ⅶ 生活中的杠桿原理
省力杠桿:
羊角錘、瓶蓋起、道釘撬、老虎鉗、起子、手推車、剪鐵皮和修枝剪刀專
費力杠屬桿:
筷子、鑷子、釣魚竿、腳踏板、掃帚、船槳、裁衣剪刀、理發剪刀、人手臂
等臂杠桿:
天平、定滑輪
實例:
1. 以自行車為例:
自行車是一種人們常用的代步交通工具,從自行車的結構和使用來看,它要用到許多自然科學知識,請舉出例子:
解析:自行車從結構上來說是簡單機械的組合,驅動時應用力學平衡原理,所以能行走。
自然科學知識的應用:
(1.車把手在轉動時是一個省力杠桿,當動力臂大於阻力臂時可以省力。
(2.剎車閘在使用時是一個杠桿,當動力臂大於阻力臂時可以省力。
(3.腳踏板與大飛輪,小飛輪與後輪組成輪軸裝置,當動力作用在輪上可以省力,作用在軸就費力。
2.膠把鋼絲鉗。它的設計和使用中應用了我們學過的物理知識,請你指出所依據的物理知識。
解析 鋼絲鉗是利用省力的杠桿原理製成的:
1剪口,用力相同時,剪口面積小,可以增大壓強剪斷鐵絲。
2整把鉗是省力杠桿,可以省力。
3膠把,表面凹凸花紋,可以增大有益摩擦。
4膠把是絕緣塑膠,可以防止發生觸電事故。
Ⅷ 杠桿在生活中有很多實際應用如釣魚竿剪刀絲崗全的鋼絲繩是
【分析】 鍘刀、指甲剪和汽車腳剎踏板的動力臂大於阻力臂,屬於省力杠桿;而釣魚竿、鑷子和筷子的作用在於省距離,屬於費力杠桿。所以第一空填(1)(4)(6),第二空填(2)(3)(5)。 【點評】 只要平時能多觀察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做到學以致用,解這類題目是不成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