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銀行業監管升級去杠桿

銀行業監管升級去杠桿

發布時間:2021-07-17 19:19:49

① 銀行業去杠桿什麼意思,銀行業去杠桿什麼意思資訊

銀行業去杠桿化的意思就是,減少銀行對投資客的支撐。因為我們知道,投機內客用銀行的杠桿的作用特容別大,你比如說,如果說,如果不用銀行的錢買房子,投機客,100萬塊錢的房子,你最多隻能買,如果房子是100萬,你最多隻能買一套。

② 基金新規 去杠桿 對銀行業務的影響具體有哪些

銀行理財凈值化轉型提速 投資建議:定期關注資產配置和凈值變化情況 「金融機構對資產管理產品應當實行凈值化管理,凈值生成應當符合公允價值原則,及時反映基礎資產的收益和風險。按照公允價值原則確定凈值的具體規則另行制定。

③ 銀行調整同業業務「去杠桿」對哪些行業有影響

監管層對同業業務進行監管,
力促縮短資金鏈條和適當控制發展規模都是非常必要的。
在監管中,更應控制好節奏、把握好力度。

④ 中國中央銀行,證監會出台了哪些去杠桿的政策

去杠桿方式有以下幾種:
1)控制基礎貨幣,目前來看央行以穩定資金為主;版2)准備金權率調節貨幣乘數,加准可能性不大,但非銀和銀行同業存款暫不繳准,後續需關注;3)收窄利差,抬高負債成本。措施包括上調逆回購、SLF、MLF等流動性工具利率,拉長投放久期等,這是央行自16年3季度至今一直在做的操作,從負債端倒逼市場去杠桿。4)風險准備金制度與規范杠桿率,16年一行三會也出台了相應政策。5)MPA直接控制規模擴張,使得表內和表外資產負債擴張可控。

⑤ 銀行去杠桿化是什麼意思

「去杠桿化」是指金融機構或金融市場減少杠桿的過程,而「杠桿」指「使用較少的本金獲取高收益」。這種模式在金融危機爆發前為不少企業和機構所採用,但在金融危機爆發時會帶來巨大的風險。

當資本市場向好時,高杠桿模式帶來的高收益使人們忽視了高風險的存在,等到資本市場開始走下坡路時,杠桿效應的負面作用開始凸顯,風險被迅速放大。

對於杠桿使用過度的企業和機構來說,資產價格的上漲可以使它們輕松獲得高額收益,而資產價格一旦下跌,虧損則會非常巨大,超過資本,從而迅速導致破產倒閉。

(5)銀行業監管升級去杠桿擴展閱讀:

金融危機爆發後,高「杠桿化」的風險開始為更多人所認識,企業和機構紛紛開始考慮「去杠桿化」,通過拋售資產等方式降低負債,逐漸把借債還上。這個過程造成了大多數資產價格如股票、債券、房地產的下跌。

當國際金融機構和投資者去杠桿化時,一般不會對中國產生顯著的負面效應。在這一問題上,中國經濟目前受到的最嚴重的影響表現在,國際商業銀行在縮減其資產負債表規模的過程中,貿易信貸也受到了波及。

⑥ 銀行業去杠桿化 是什麼意思

去杠桿化」是從「金融產品的去杠桿化」開始的。金融創新繁榮時期,在眾多證券化的資產基礎上,產生了大量衍生結構性金融產品,如CDO、CDS等,這就是「金融產品的杠桿化」。當美國房地產價格開始下行、房貸違約率上升時,其影響首先體現在各種建立在次級按揭房貸基礎上的衍生產品的價格上。這是由於杠桿化操作,衍生產品能夠放大內在資產價值的變化。「金融產品的去杠桿化」就是此類衍生性金融產品市場灰飛煙滅的過程。
「去杠桿化」的第二階段,是「金融機構的去杠桿化」。一段時間以來,不僅投資銀行,連商業銀行都購買了大量杠桿化的金融產品。這些金融機構的資金來源,包括商業銀行吸收的存款和投資銀行在短期資金市場(如票據)上的融資。低利率和充裕的流動性大大降低了融資成本。然而,由於投資衍生產品造成的巨大損失,迫使銀行減記不良資產,並大幅減少其資產負債表整體對風險類資產的暴露。這就是「金融機構的去杠桿化」。
「金融機構的去杠桿化」大大消弱了金融機構的中介功能。具體表現在信貸成本大幅上升,借貸條件變得異常苛刻。這使那些長期依賴金融機構,獲得部分短期資金來源的各類機構投資者(如對沖基金),成了無源之水,從而不得不出售其所持資產(尤其是風險較高的資產)來保持足夠的現金水平,以備不時之需(如投資者的贖回)。這就是「去杠桿化」的第三階段——「投資者的去杠桿化」。
「去杠桿化」的第四階段,是「消費者的去杠桿化」。投資者出售資產,加劇了各類資產(尤其是房地產)價格的縮水並產生負財富效應,這使以英美家庭部門為代表的消費者所能做的惟一選擇,就是增加凈儲蓄,以緩沖家庭凈財富的萎縮,而這只能通過減少舉債或提高儲蓄率來實現。以消費的放緩為代價的儲蓄增加,反過來進一步加劇了實體經濟基本面惡化的速度和程度。
面臨經濟基本面的惡化,各國政府紛紛出台刺激經濟的政策方案。政策的效果不僅是政府主導的支出規模的函數,而且也取決於其「乘數效應」的大小。如果要放大「乘數效應」,則要求有關政府的支出,盡量用於購買在本國製造的產品。否則,刺激效應會通過進口而「漏出」到本國經濟系統之外,不能使本國經濟受益。這就為貿易保護提供了堂而皇之的理由。各國政府「各掃門前雪」的結果,就是導致「去杠桿化」的第五階段,也是其最高階段:「全球經濟的去杠桿化」,或稱之為「去全球化」。

⑦ 商業銀行為何加杠桿,現如何去杠桿

商業銀行加杠桿的大背景是2008年金融危機後的大規模信貸投放結束後,2009年開始信貸收緊,不少項版目後續資金權緊缺,銀行為規避監管指標考核,通過銀信合作變相拓展信貸業務。
從2010年至2013年期間,一些商業銀行為規避國家宏觀調控政策,通過同業業務和理財業務,藉助銀信、銀保、買入返售等通道,通過受益權轉讓方式實現資產出表。
2013年,中國銀監會出台8號文限制非標資產投向,同業和理財業務出現三新變化:一是資金開始由非標類資產轉向債券等標准化資產,通過拉久期、降信用、加杠桿實現套利。二是理財資金通過配資進入二級市場,這一業務在2015年上半年達到頂峰。
2015年下半年股災後規模略有下降,但至今仍是銀行理財資金的重要投向。三是隨著地方政府融資模式改變,大量政府引導基金、政府平台基金和PPP項目出現。銀行理財產品進入政府引導基金、政府平台和PPP項目等。銀行業從單純的債權融資逐步股權融資或者類股權融資。銀行通過理財產品已突破原有商業銀行業務范圍,進入更廣闊市場。客觀上,造成金融體系的復雜性、多樣性明顯提高,風險管理和監管的難度也隨之升高。

⑧ 銀監會發布《關於提升銀行業服務實體經濟質效的指導意見》的內容是什麼

4月8日,為進一步指導銀行業做好服務實體經濟相關工作,尤其是在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過程中,加大支持力度,銀監會於近日印發了《關於提升銀行業服務實體經濟質效的指導意見》(簡稱「《指導意見》」)。

為給銀行業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營造有利條件,《指導意見》提出,監管機構、銀行業金融機構和銀行業自律組織要積極推動和配合有關部門,完善相關基礎設施和優化外部環境,重點工作有:一是加強信用信息歸集共享與守信聯合激勵。二是完善多方合作的增信和風險分擔機制。三是加大逃廢債打擊力度。

為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地生效,《指導意見》還在加強組織領導、強化考核評估、促進溝通交流三個方面提出明確要求,以暢通政策傳導路徑,做實做細工作機制,促進銀行業服務實體經濟質效不斷提升。

閱讀全文

與銀行業監管升級去杠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300026紅日葯業股票 瀏覽:959
恆生期貨模擬交易系統 瀏覽:420
客戶交易美元賬戶國際原油 瀏覽:828
股東鎖定期幾年 瀏覽:446
南京地方法人金融機構 瀏覽:377
融資平台自查工作 瀏覽:114
兗州總工會信託理財 瀏覽:153
常用指標最佳組合 瀏覽:555
股指期貨什麼時候賣 瀏覽:263
外匯券有什麼作用 瀏覽:977
樓迎軍期貨 瀏覽:415
瀘州市興瀘融資擔保有限公司 瀏覽:683
矮將軍指標 瀏覽:980
2004年馬幣匯率 瀏覽:675
高收益基金信託公司 瀏覽:183
公司理財的基本環節 瀏覽:801
2017年5月純鹼價格 瀏覽:426
紐威股份的市盈率 瀏覽:906
浦發萬傭金不上怎麼辦 瀏覽:994
華升股份重組失敗 瀏覽: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