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進出口與人民幣匯率的關系
匯率上升,就是人民幣值錢了,同樣的錢進口的東西就可以更多了,做進口就利潤更大了,而出口及利潤更小了.
2. 貿易逆差與匯率的關系
理論上,貿易逆差,即出口小於進口,國際市場上對本幣的需要小於對外幣的需要,外幣匯率上升,本幣匯率(本幣幣值)下降.在直接標價法下(以單位外幣摺合成本幣的表示法)匯率上升.
3. 匯率與進出口是什麼關系
1、本幣匯率降低,即本幣對外幣的比值貶低,能起到促進出口、抑制進口的作用;
2、本幣貶值後,出口同樣的貨物、收到相同數量的美元,可以從銀行換回更多的人民幣,利潤會更多,所以對出口有利;
3、本幣匯率降低,即本幣對外的比值貶低,能起到促進出口、抑制進口的作用;
4、若本幣匯率上升,即本幣對外的比值上升,則有利於進口,不利於出口。
匯率是指一國貨幣與另一國貨幣的比率或比價,或者說是用一國貨幣表示的另一國貨幣的價格。匯率變動對一國進出口貿易有著直接的調節作用。在一定條件下,通過使本國貨幣對外貶值,即讓匯率下降,會起到促進出口、限制進口的作用;反之,本國貨幣對外升值,即匯率上升,則起到限制出口、增加進口的作用。
進出口是指與外國當事人通過締結契約進行買賣商品,包括勞務、技術等的一系列具體業務。
1、匯率制度又稱匯率安排:是各國普遍採用的確定本國貨幣與其它貨幣匯率的體系。是各國或國際社會對於確定、維持、調整與管理匯率的原則、方法、方式和機構等所作出的系統規定。匯率制度對各國匯率的決定有重大影響。
2、進出口貿易是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形成進出口貿易的兩個基本條件:
一是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導致可供交換的剩餘產品的出現;
二是國家的形成。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產生出用於交換的剩餘商品,這些剩餘商品在國與國之間交換,就產生了國際間的進出口貿易。
匯率—網路
進出口—網路
4. 匯率與進出口、國際收支之間的關系的體現是什麼。
所謂人民幣匯率就是: 人民幣兌換外幣的比率, 以美元為例:
2005年7月21日: 人民幣與美元兌換比例為8.11RMB兌換1美元, 即匯率為8.11
2010年4月22日: 人民幣與美元兌換比例為6.82TMB兌換1美元, 匯率降為6.82
,6.82元人民幣就可以換1美元了,原來要8.11元,人民幣對外變值錢了,也就是升值了.
這種情況就叫做匯率下降
假如進口國外產品100美元 ,政府先用外匯(美元)結算付給100美元,國內的進口企業或個人只需給政府682元人民幣, 原來需要811元人民幣,相當於國外的產品變便宜了,從而會鼓勵進口,增加進口.
假如出口到國外的產品也是100美元,外企結算時給你100美元,但美元在國內是無法直接使用的,必須向政府兌換成人民幣,現在100美元兌給你682人民幣,若是在2005年的時候,可以兌換811元人民幣,相當於出口產品利潤被壓縮了,如果出口產品在國內的生產成本沒法降低,甚至因用工或稅收等而上升,出口的產品就會出現微利甚至虧損,從而打擊了出口的積極性,或者只能提高產品的出口價格以維持原來的利潤,但價格的上升會導致競爭力的下降,使得訂單減少了,從而也打擊了出口,人民幣升值對我國近年來出口為主導的戰略是不利的!
總之, 匯率下降就會使本幣升值,繼而促進進口,同時也打擊了出口!
國際上來看 如果匯率上升 你買國外的產品 價格會較高。
而且從生產形勢上來看 匯率上升,國際間結算的生產資料價格會上漲。
所以來說物價水平會上漲
5. 凈出口與遠期匯率的關系
正常情況下,凈出口和遠期匯率沒有什麼關系。
遠期匯率是在即期匯率的基礎上在加上遠期掉期點,而遠期掉期點在正常情況下只取決於貨幣對兩個貨幣的利差,掉期點和匯率的比值約等於兩個貨幣的利差,否則市場就有套利空間。
當然,像中國這樣的國家,人民幣還不能完全自由兌換,境內人民幣買賣受外管政策的限制,只能是實需原則下的買賣,因此,遠期匯率也不完全有利率平價決定,還帶有對未來匯率升貶值的預期,因此,如果凈出口數據比較好,人民幣升值預期還存在,在遠期匯率的體現中,遠期匯率的升水點會小於利率平價的理論升水點。
6. 匯率與進出口的關系
這個好理解,國際收支平衡有利於進出口貿易,有利於維持穩定的匯率。
但當前情況,任何國家的國際收支都不可能維持平衡的。如果收入大於支出,即國際收入增加,即出現順差,會導致匯率上漲,人民幣升值,匯率上升不利於出口,有利於進口。如果國際支出大於收入,即出現逆差,這樣就會導致人民幣匯率貶值,有利於出口,不利於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