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五年級科學下冊《怎樣移動重物》
教學目標 1、 知道什麼是杠桿及杠桿的結構。 2、 會做杠桿原理的探究實驗,並依據數據對杠桿原理進行解釋。 3、 了解杠桿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難點: 實驗探究杠桿省力的秘密。 一、導入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罐阿華田的,可是老師打不開,如果有哪位同學能把罐子打開,課後老師就請他喝一杯。 生:手開,開不動。 用東西撬。(在投影下撬動,師投影凍結) 師:如果現在要你移動一個你搬不動的東西怎麼辦?比如讓你來搬講台(板書:怎樣移動重物) 二、認識杠桿 生:用棍子撬 師:光有棍子可以嗎?(演示) 生:還要一個東西給它靠著。 師:我們把這個支撐棍子的東西叫做支點,我們在棍子的一頭向下用力,用力的地方叫做力點(箭頭向下),就能把重物撬起來了,重物與棍子接觸的地方叫做重點(箭頭向上)。 師:下面讓我們一起看剛才同學撬開罐子的畫面,你能找到支點、力點、重點嗎? 生:…… 師:這樣的棍子就不是一根普通的棍子了,這種由一個支點和一根棍子組成的裝置就叫做「杠桿」。 三、探究杠桿省力的秘密 師:你剛才用杠桿撬開罐子的時候覺得怎麼樣? 生:很輕松。 師:杠桿是一種簡單機械,它有什麼作用? 生:省力。 師:那麼是不是所有的杠桿都能省力呢? 生:不一定,蹺蹺板…… 師:什麼情況下杠桿是省力的呢?下面我們就用平衡尺來研究這個問題。 師(出示一個平衡尺,在左側掛上1個鉤碼):把它看成一個杠桿,支點在哪裡?左側的鉤碼可以看做是什麼? 生:支點在中間,左側的鉤碼可以看做是重物。 師(在右側同一格數掛鉤碼,讓平衡尺平衡):我們可以把右側的鉤碼看做什麼? 生:用的力(力點)。 師:現在這個杠桿省力嗎?為什麼? 生:不省力。兩邊的鉤碼一樣多的。 師:這種杠桿就是不省力也不費力的杠桿。(板書) 請你通過實驗,記錄多種杠桿,並且註明它是省力的還是費力的,或者是不省力也不費力的。 友情提醒:實驗數據要及時記錄! 生:實驗。 師:分類統計數據,省力杠桿,費力杠桿,不省力不費力杠桿…… 師:仔細觀察數據,什麼情況下,杠桿才是省力的? 生:右邊的距離遠。(提示,到說清楚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比重點到支點距離長為止) 師:什麼情況下,杠桿費力? 生:力點到支點距離比重點到支點距離短。 師:什麼情況下,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 生: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和重點到支點的距離相等。 四、拓展延伸 師:通過實驗,我們發現了杠桿省力的秘密。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用到杠桿。你能指出它們是那種類型的杠桿嗎?(指甲剪、筷子、蹺蹺板) 生:指甲剪是省力杠桿。 筷子是費力杠桿。 蹺蹺板既不省力也不費力。 師:筷子是費力杠桿,我們為什麼還要用它? 生:降低工作難度。 師:雖然有些杠桿不省力,我們也離不開它。(視頻) 師:杠桿真的是非常重要,其實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科學家研究杠桿了,甚至還說出了一句非常大膽的話:「如果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翹起整個地球。」你知道說出這句話的人是誰嗎? 生:阿基米德。 師:你覺得他說的有沒有道理?為什麼?請你課後去思考。 左側(重點) 右側(力點) 杠桿類型(打√) 重點到支點的距離 鉤碼數 力點到支點的距離 鉤碼數 省力杠桿 費力杠桿 不省力也不費力的杠桿
② 研究杠桿原理的好工具
如圖所示的實驗儀器:
③ 杠桿原理使用什麼研究方法
D 普通物理實驗一般都是實驗探究.
④ 用平衡尺研究杠桿省力的實驗
動力臂大於阻力臂,平衡時動力小於阻力。
雖然省力,但是費了距離。<也就是說當力臂的長度(以支點O為分界線)大於阻力臂的長度時,這便是省力杠桿。(這是易於理解的定義)>設動力臂為L1,阻力臂為L2。當L1大於L2時為省力杠桿。
F1*L1=F2*L2 L1>L2。
F1<F2。
生活中開瓶器、榨汁器、胡桃鉗……這種杠桿動力點一定比重力點距離支點近,所以永遠是省力的。
如:撬棍、扳手、鉗子、拔釘器、開瓶器、鐵皮剪刀、鋼絲鉗、指甲剪、汽車方向盤等
(4)研究杠桿的秘密視頻擴展閱讀:
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點,通常用字母O來表示。
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通常用F1來表示。
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通常用F2來表示。
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通常用L1表示。
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通常用L2表示。
(註:動力作用線、阻力作用線、動力臂、阻力臂皆用虛線表示。力臂的下角標隨著力的下角標而改變。例:動力為F3,則動力臂為L3;阻力為F5,阻力臂為L5.)
⑤ 誰有杠桿的教學視頻,有的請發我郵箱,九年級物理
來http://video..com/v?word=%B8%DC%B8%CB&ct=301989888&rn=20&pn=0&db=0&s=0&oq=%B8%DC&fbl=800&f=3&rsp=2
你可以進自這個網址,有杠桿的教學視頻。
⑥ 研究杠桿平衡條件用了什麼科學方法
研究杠桿平衡條件用了(控制變數法)科學方法
控制變數法:物理實驗所用的方法,即保持一個或多個量不變,調整另一個或多個量改變,來探究這些量之間的關系。
研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通過控制 距離和重物多次改變 來證明杠桿平衡條件
⑦ 通過「尋找杠桿的秘密」實驗,我們發現()x()=()x()
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