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是買房杠桿什麼是房價杠杠
買房杠桿簡單來說就是買自己賣不起的東西,比如說一套房100萬,但是你只有回30萬怎答么辦,沒事銀行能給你貸款70萬,你只要付個首付30萬就能成為百萬富翁了,這就是買房杠桿。指房地產首付降低。以較低的首付獲得其產權。引用股市名詞房地產加杠桿
⑵ 階層固化只能靠高杠桿投資打破嗎
不能,要靠自己主業努力
⑶ 中國經濟的杠桿率為何會上升那麼快
據報道,日前有經濟學家表示,應該將GDP增速從宏觀調控目標改為預測指標,以避免過度追求GDP所導致的地方過度負債、宏觀杠桿率上升、經濟結構扭曲、數據作假等一系列問題。
由於考核機制涉及到提拔升遷,而許多地方政府並沒錢做大GDP,所以必須要靠負債投資,各種隱性地方債務不斷變著花樣做大,宏觀上就體現出很高的杠桿率,而且過去十幾年,中國在所有大國中宏觀杠桿率上升速度是最快的。
多數經濟學家認為,應該將GDP指標從宏觀調控的核心目標改為預測指標,保留其對預期的引導和其它工作的指導參考作用,而弱化其業績考核的功能。也有專家認為,弱化GDP作為核心調控目標的第一步可以考慮採用一個較寬的GDP增速目標區間並顯著降低GDP增速目標。
希望中國經濟可以實現健康發展!
⑷ 高房價給中國帶來了什麼
高房價帶來的痛苦,高房價降低了大多數年輕人的幸福感。成功地造就出了一批房奴,他們唯唯諾諾,戰戰兢兢,就連生活都失去了底氣。
綜上所述,高房價給我們帶來的是整體幸福感的一種下降,房價越高賣不起房子的人就越多,從而會影響到人的方方面面。
房奴是一個很悲哀的詞語,等有一天你發現房子可以屬於你了,那個時候你已經老了。
⑸ 如果央行連續加息對高杠桿的炒房者意味著什麼
首先,央行不會連續大幅加息。
其次,一旦央行加息,就會造成樓市杠桿成本提高,影響房地產供求平衡,造成房價下降。
⑹ 高房價會給經濟發展帶來哪些風險
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高房價要看是怎麼搞起來的,靠杠桿泡沫撐起來的就很危險。因為借的錢要還啊。如果是靠消費推起來的,那麼高房價不但沒有風險,還有利於經濟發展。
我國高房價的風險主要在於銀行借了很多錢給人們蓋房子買房子,而實際上人們並沒有那麼多錢。人們不是用自己的錢,而是用借來的錢推高了房價。
⑺ 房價過快上漲是對中產階級更好的保護
不是這樣。
1、房價過快上漲,會將中產階級的存款及貸款誘入房地產,一旦房價暴跌,中產階級的財富會快速蒸發。
2、中產階級一般是白領,房價上漲吸引游資大規模進入,實業沒有心思做,另外利率上漲,提高正常企業的融資成本,反而造成白領工資下降。
3、房價上漲離譜,激化社會底層群體仇富心理,社會動盪,沖擊最大的是中產階級。
⑻ 如果房價被炒的太高,會對社會造成哪些影響
高房價能給社會帶來的危害是不勝枚舉。高房價既造成了部分社會道德標準的淪喪,也增加了房奴的還貸壓力,影響到國內擴大消費。而且高房價還會給企業家和創業者帶來空前的壓力。而高房價一於發生系統性風險,就會給國內金融業帶來沖擊。所以,高房價的繁榮是虛幻的。迄今為止,還沒有哪個國家通過依賴高房價經濟長期保持繁榮的案例。
⑼ 點評:股市樓市加杠桿,玩殘股市玩樓市:不知千城崩盤何時出現
中國居民房貸佔比顯著低於發達國家,恐怕有三個原因:
1、社會信用體系不健全,居民金融意識不夠強。也就是銀行不敢貸,居民不想借。
2、貧富差距過大,形象地說,美國的一半房子靠貸款,中國只有10%的房子靠貸款。可見,中國住宅總市值盡管已經超過美國,但中國房東們幾乎都不欠債,比美國人有錢多了。但美國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大概是中國人的9倍啊,這意味著,中國購房者大部分屬於富人階層,且其中一批持有大量房產者的富裕程度難以想像。而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進城農民工購房的,僅佔2.75億農民工中的1%,幾乎可以忽略。
3、民間房屋抵押融資規模未納入統計。過去幾年來,民間融資發展迅猛,不僅有個人之間的抵押融資合約大量增加,更有各類理財機構也以此來開展P2P業務。
政府希望居民加杠桿來擺脫經濟困局
如果我們把投資或消費主體分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國企、非國企和居民這四大主體,並編制這四大主體的資產負債表,就不難發現,中央政府的債務率比較低,佔GDP大約20%多些,地方政府的債務負擔較重,狹義的大約22%,廣義的應該在30%左右。
國企的債務負擔更重,超過100%。民企的債務率應該低於國企,但透明度不夠,債務成本較高,也容易引發債務危機。但所有企業的債務佔GDP比重估計在170%左右,超過美國的一倍,全球最高。
相比之下,中國居民的債務率較低,大約不到GDP的50%,明顯低於發達國家。但考慮到中國貧富差距過大這一獨特因素,中國居民中具備加杠桿的人口其實很少。但政府今年提出了去杠桿、去庫存等五大任務,如果老百姓不加杠桿,那麼,如何完成任務呢?
因此,去年中央就提出要解決「三個1億人」問題,即促進1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改造約1億人居住的城鎮棚戶區和城中村,引導約1億人在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故小川提到的降低購房首付比例有空間,無疑可以刺激居民住房消費的需求。
原本以為這樣情況下,政府的意願很難會有大家積極去相應。但這些天,隨著不少城市房價的大漲,真的有很多人想去加杠桿了。微信朋友圈裡,均在熱議房價和買房。房產交易中心也被擠得水泄不通。
此刻加杠桿:贏面大還是輸面大
本人曾在10年前,也就是06年寫過《買自己買不起的東西》,實際上就是提倡個人投資加杠桿。但10年之後的今天,還要不要加杠桿,或杠桿加在哪個品種上,需要三思。
從06-16年,過了10年,重工業化結束了,粗鋼產量從近30%的增速變為負增長;人民幣匯率升勢結束了,流動人口數量減少了,城鎮化到後期了。但是,M2卻從34.6萬億(06年年末)增加到155.6萬億(今年年末按12%增速預估),10年增加了3.5倍。同時企業與地方政府已經負債累累,居民債務率雖然低,但這幾年也是快速上升。
15年的股市泡沫破滅還歷歷在目,主要原因也是由於居民投資加杠桿,一個是通過兩融的場內加杠桿,另一個是通過場外配資加杠桿,但由於市場整體股價水平過高,又沒有盈利支撐,即便是後來國家隊在4000點左右大力度救市,也力不從心,目前股指只有2760多點。可見,無論是政策救市還是真金白銀救市,在估值水平大幅偏離的情況下,都是無效的。
目前,中國的房市也同樣存在泡沫,盡管泡沫很難衡量,但如果股市和債市均有泡沫的話,那無孔不入的資金流也應該會導致房價泡沫。而且,以往房價指數的年漲幅與GDP增速是正相關,如今則是負相關。
過去,房價上漲是人口現象,與城市人口的不斷增加和大城市人口更加集聚有關。如今,人口流入城市的數量大幅減少,只有貨幣增量在大幅增加。故這些年的房價與去年的股價一樣,似乎都是貨幣現象,或「水牛」行情。
目前,上海、北京的房價已經接近紐約或東京的水平,不排除超越。原因可能在於富人階層的人數和財富總額超過紐約或東京。此外,中國的大城市化進程還沒有結束,大東京的GDP占日本的30%,人口佔比也接近30%,紐約的GDP也要佔美國的10%左右,人口佔8%左右。而上海與北京的人口佔全國人口均不到2%,GDP佔比也不足4%。
但對於其他三、四線城市而言,貨幣現象就不會陽光普照了。這與過去三年的股市類似,創業板指數漲了3倍,而上證綜指卻只漲了50%左右。因為人口不再流入,貨幣則主要流向一、二線城市。
因此,我的觀點是,如果買房加杠桿,也要加在一線城市,或杭州、廣州等有錢人多的二線城市,或賭限購未放開,或賭資金還在集聚。
但既然是貨幣現象,那麼,去年股市的教訓應該吸取,千股跌停對於加杠桿的投資者而言,慘不忍睹。這些熱錢說來就來,說走就走。因此,貨幣現象就是泡沫現象。股市沒有盈利支撐,房價則沒有人口支撐。
房地產市場已經走了16年牛市,這個牛市越延緩一年,下跌的概率就增加一點。美國的房地產投資增速見頂是2000年,房價則是06年開跌,次貸危機是08年爆發。中國的房地產投資增速是2010年見頂(33%),房價下跌的時間恐怕也不會滯後太久吧?
真要關注通脹:考慮在商品領域加杠桿
美國1月份總體CPI同比上漲1.4%,比上月增長0.7%;核心CPI同比上漲2.2%,升幅為2012年6月以來最大。同時,1月份中國的CPI漲至1.8%,PPI漲幅也收窄,估計2月份CPI會到2%。此外,最近大宗商品價格也出現了反彈。
最近發現,大家討論的熱點越來越多地在黃金價格、錢幣郵票價格。而有幾位做實業的朋友也打電話來詢問我對於大宗商品價格的看法。所以,在PPI已近4年為負的情況下,在M2的長期遠超名義GDP的背景下,新一輪通脹或在醞釀中。
從歷史看,中國的M2高增長在很多時候都沒有導致物價上漲,這被稱之中國貨幣之謎。本身很不正常。但我的解釋是,通過資產價格的上漲而部分消化了M2。CPI漲幅少,與中國這個製造業大國有關,與貧富差過大有關。因此,房價指數是富人指數,股價指數是中產指數,物價指數是平民指數。M2 過多地流向富人,故房價漲幅大。
但物極必反,大宗商品價格已經沉寂多年,資源國的貨幣也經歷了長期貶值,有見底跡象。而央行為了防通脹,必然會收緊貨幣。目前來看,確實有貨幣脫虛向實跡象。
此外,需要關注的是,兩會即將召開,政府工作報告中一般會提出M2增速目標,去年是12%,今年不可能高於該目標,因為今年的GDP增速目標略低於去年。也就是說,降准幾乎不可能了,因為目前的M2是14%,理論上講,需要通過上調准備金來實現12%的目標。
鑒於此,我覺得配置黃金等貴金屬的贏面可能大些。理由是,1)相對於全球貨幣的超發,黃金理應上漲;2)中國的貨幣供給相對於全球的貨幣供給,更是驚人擴張,這是人民幣貶值的理由。那麼,用人民幣買黃金等貴金屬,也是應對人民幣貶值的一個手段,尤其在貨幣管制的情況下。
此外,鐵礦石、煤炭、石油等大宗的價格也需要關注了。
總體而言,在連續經濟高增長30多年之後,經濟終於面臨多重困境,工具箱里的工具,真的不太多了。剩下的是中央政府加杠桿和居民加杠桿,而後者,是殘局中的一著險棋。對政府而言,下不好會有危機;對大眾而言,一旦失誤,將有負資產風險。
⑽ 房價瘋漲幕後原因是以美國為代表的國家外資在攫取人民的血汗,可以幫我解釋一下這句話嗎
對於房價,「中國的房價從根本上應被看作一種稅收。」「更深層的原因是,過去十年地方政府財政收入比重下降,刺激它們去尋找新的收入來源,並最後落在了房地產市場。」因此,需要政治體制改革。能夠解釋房價上升趨勢的就是投機需求了。關鍵問題是,為什麼投機需求如此龐大並且持久。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在背後支持。無論何時市場變冷,地方政府支持允許開發商惜售,並且不用擔心來自銀行的壓力。因此,市場下行時,銷售量幾乎為零。這里的市場表現為,只有一個賣方,沒有流動性約束,並且市場只能保持最低價格。由於最低價格被不斷抬高,還在等待的人們受到懲罰。這種市場行為使投機者確信,他們應該盡早買,並且自己的杠桿率越高越好。投機可以持續下去,前提是投機者仍能獲得大量便宜的資金,並且,當市場轉冷時,地方政府可以繼續減少供給。因為地方政府可以通過多種渠道從銀行借到資金,它們抵抗市場的耐力也由銀行流動性決定。因此,只要貨幣供給持續、快速增長,保證銀行流動性充裕,房地產泡沫就會一直持續。我並不是支持重建貧民窟,進一步深化中國的城市化還有其他選擇。但現在的情況不僅是令人不滿,還會引發不穩定。雖然我很欽佩那些冒著大風雪趕回家的人,但數以億計的人都對他們工作和度過大部分時間的地方沒有歸屬感,這不是一個好現象。甚至,他們可能心生怨恨——在偌大的城市中沒有棲身之地,他們建起來的所有樓房都被高價售給少部分炒房人,然後空置在那兒。錯誤的政策可能會加劇老齡化進程。長期來看,經濟高增長時代的高房價政策最有破壞性。除了高房價,中國仍然維持著獨生子女政策。長期來看,後果是極其嚴重的。盡管現在中國人對房產如此熱衷,但是,一旦老齡化來襲,中國的樓市將經歷比日本更為可怕的熊市,這一切很可能用不了15年就會成為現實。
中國的土地屬於政府所有。房產建設、銷售過程中的土地費稅佔到總銷售額的一半或更多,中國的房價從根本上應被看作一種稅收。開發商的經營模式是大量儲備土地——土地銀行——並從土地未來升值中獲利。負擔高房價的是每年的新購房者,也就是有望成為中產階級的那部分人。高房價使財富分配極端化,兩極的富人和窮人增多,中產階級規模很小。 中國政府完全有能力降低房價。中央政府有必要選擇一些城市發展為3000萬~5000萬人口的超大城市。與此同時,房地產開發模式應是規模巨大且迅速的,中國需要能夠像工廠大規模製造產品那樣迅速開發大片地區的開發商。 為應對經濟下滑的危險,中國政府對房地產業進行了政策扶持,但是,最終的殺手就是通貨膨脹。原因是印了太多鈔票。到2012年中國會經歷像20世紀90年代早期那樣的通貨膨脹。 很有可能,中國的房地產泡沫將在2012年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