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外購固定資產入賬時匯率差異怎麼處理。
收貨當月
借:固定資產 1000*6.2938
貸:應付賬款 -美元 1000*6.2938
下月收到發票,匯兌差額借記或貸記財務費用-匯兌差異科目
借:應付賬款-美元 1000*6.2938
財務費用-匯兌差異(即期匯率大於6.2938)
貸 銀行存款 1000*即期匯率
記財務費用-匯兌差異(即期匯率小於6.2938)
⑵ 匯率如何折算
根據新准則第19條第十一條 企業在資產負債表日,應當按照下列規定對外幣貨幣性項目和外幣非貨幣性項目進行處理:(一)外幣貨幣性項目,採用資產負債表日即期匯率折算。因資產負債表日即期匯率與初始確認時或者前一資產負債表日即期匯率不同而產生的匯兌差額,計入當期損益。(二)以歷史成本計量的外幣非貨幣性項目,仍採用交易發生日的即期匯率折算,不改變其記賬本位幣金額。
⑶ 外幣折算(賣出外幣匯兌損益折算)
應該是(6.22-6.2)*300=6 交易時要用即期匯率 6月15日的即期匯率是6.22
匯兌差額的產生原因是當日與以前的匯率不同
這題中當日的即期匯率是6.22 因為是賣給銀行,你可以理解成銀行要賺錢,那他是不按照你原先取得日的匯率來算的,他就用自己的,也就是6.2,那你5月31日的匯率就被強迫變成6.2,所以你在賣的時候實現的匯兌差額其實已經包括了6.3-6.2的部分
⑷ 外幣折算中折算方式選擇平均匯率如何折算
概述:
折算方式為平均匯率時,月度平均匯率=(月度初匯率+月末匯率)/2
季度平均匯率=(季度初匯率+季度內三個月月末匯率之和)/4
半年度平均匯率=(期初匯率+半年度六個月月末匯率之和)/7
年度平均匯率=(年初匯率+年度十二個月月末匯率之和)/13
⑸ 外幣賬戶有哪些折算匯率
答案:ADE
企業發生外幣交易時,對外幣賬戶的折算,可以選擇交易日的即期匯率或即期匯率的近似匯率作為折算匯率,即期匯率的近似匯率可以是當期的平均匯率,也可以是當期的期初匯率。而選項BC是指在發生外幣交易時,用於計算買賣外匯的記賬本位幣金額的折算匯率,並不能用來折算外幣賬戶。所以選項ADE符合題意。
⑹ 外匯匯率折算問題
一、美元兌人民幣1:6.86,人民幣兌美元是:6.86:1,即1:1/6.86=1:0.1458
二、美元兌人民幣為1:6.84,美元兌先令是1:67.1,人民幣兌先令:1:67.1/6.84=1:9.8099
⑺ 匯率是如何計算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匯率升高是「-」;匯率降低是「+」。
如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升高就是人民幣換取的美元多了
美元對人民幣匯率升高就是美元換取的人民幣多了
希望採納
⑻ 外幣會計折算所有者權益變動表時用什麼匯率折算
當企業的子公司、合營企業、聯營企業和分支機構的記賬本位幣不同於企業的記賬本位幣時,在將企業的境外經營通過合並報表、權益法核算等納入到企業的財務報表中時,需要將企業境外經營的財務報表折算為以企業記賬本位幣反映。
實收資本 按 業務發生時的即期匯率確定入賬,而不是合同規定的
資本公積 按 業務發生時的即期匯率確定入賬。
盈餘公積是從凈利潤中提取的。進行外幣報表的折算時,利潤表項目按業務發生時的即期匯率或即期匯率的近似匯率折算,在實際工作中,多用即期匯率的近似匯率折算。因此,盈餘公積也應按業務發生時的匯率折算,因為凈利潤的產生是在一年中不斷積累的。
未分配利潤 要根據 凈利潤、派發的現金股利、提取的盈餘公積確定。
由於資產負債表不同項目採用的折算匯率不同,在折算過程中會產生差額,在合並資產負債中所有者權益項目下單獨作為「外幣報表折算差額」項目列示。而每年折算差額的變動則構成其他綜合收益,在綜合收益表中列示。
外幣報表折算差是所有者權益科目未按會計期間的期末匯率折算產生的。
⑼ 匯率是如何計算的。計算公式
匯率是指一國貨幣與另一國貨幣的比率或比價,或者說是用一國貨幣表示的另一國貨幣內的價格。匯率計容算:
1. 直接標價法:
匯率升貶值率=(舊匯率/新匯率-1)*100
2. 間接標價法:
匯率升貶值率=(新匯率/舊匯率-1)*100
結果是正值表示本幣升值,負值表示本幣貶值
要注意的是,匯率是不斷波動的。
匯率公式:1/實時匯率。
1/6.6974≈0.1493。所以,需要0.1493美元就能購買1人民幣。這就是人民幣/美元貨幣對,貨幣位置就要反過來了。
【1美元可換人民幣6.6974元】 也就是說1美元約等於7元人民幣
(9)累計折舊折算匯率擴展閱讀
匯率是指一國貨幣與另一國貨幣的比率或比價,或者說是用一國貨幣表示的另一國貨幣的價格。匯率變動對一國進出口貿易有著直接的調節作用。在一定條件下,通過使本國貨幣對外貶值,即讓匯率下降,會起到促進出口、限制進口的作用;反之,本國貨幣對外升值,即匯率上升,則起到限制出口、增加進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