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試述金本位制下匯率決定的一般原理
金幣本位制下,各國均規定了本國金幣的重量和成色,即含金量。兩國間的貨幣比價要用各自的含金量來折算,兩種貨幣的含金量之比稱為鑄幣平價(Mint Par)。鑄幣平價是決定兩國貨幣匯率的基礎。在金幣本位制下,匯率的波動不會漫無邊際,其波動幅度受到黃金輸送點(Gold Points)的限制。這是因為在金本位制下,國際結算可以有兩種選擇:黃金直接結算和匯票結算。黃金可以自由輸出入,當匯率對一國不利時,它就不用匯票結算,而是改用運輸黃金的辦法來結算,從而改變了外匯的供求關系。所謂的黃金輸送點是指兩國間的鑄幣平價加減兩國間的運金費用。其中,鑄幣平價加上運金費用為黃金輸出點,是匯率波動的上限;鑄幣平價減去運金費用為黃金輸入點。
『貳』 金本位制下,( )是決定兩國貨幣匯率的基礎 A貨幣含金量 B鑄幣平價 C中心匯率 D貨幣實際購買力
金本位制下,鑄幣平價是決定兩國貨幣匯率的基礎。
相關介紹:
鑄幣平價是在金本位制下,各國根據貨幣的含金量,兩國單位貨幣含金量之比,它是決定匯率的基礎,也是金平價的一種表現形式。
金鑄幣本位制度下,匯率的波動界限是黃金輸送點,匯率比較穩定。這種金本位制下,各國貨幣的自動調節機制使得匯率保持了比較穩定的狀態。
(2)單選題在金本位制下匯率決定於擴展閱讀
1566年納瓦羅指出,只有知道兩種貨幣的價值之後,才知道兩種貨幣的匯率偏離鑄幣平價的各種原因,其中關鍵因素在於貨幣供求。
另一位學者貝納茲認為兩國貨幣可以根據購買同樣的一攬子商品所需要的各自貨幣的比率進行兌換(購買力平價理論的萌芽),他指出,在貨幣稀缺的地方,物價相對便宜,因此用此地較少的貨幣可以兌換物價較貴的地方較多的貨幣。
1642年又一位學者盧果提出,匯率是由貨幣內在價值即含金量決定,而其變動則受外在價值影響,外在價值主要取決於貨幣供求。中世紀的學者們對匯率決定及其變化的解釋主要有兩點:一是匯率的決定是以鑄幣平價為基礎的;二是匯率的變動受貨幣稀缺或豐裕程度的影響。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鑄幣平價
『叄』 二、不定項選擇題 1、金本位制度下,匯價的基本決定因素是: A 、鑄幣平價 B 、商品的價格 C 、貨幣購買力
應該就是A,匯價就是匯率,在金本位的條件下,匯價只相關於該國鑄幣的含金量,譬如實行金幣本位制度時,英國規定1英鎊的重量為123.27447格令,成色為22開金,即含金量113.0016格令純金;美國規定1美元的重量為25.8格令,成色為千分之九百,即含金量23.22格令純金。根據兩種貨幣的含金量對比,1英鎊=4.8665美元,匯率就以此為基礎上下波動。金塊本位制簡單來說就是用銀行卷代替實物現金的流通,也是銀行卷所代表的可兌換黃金的價格決定匯率。金匯兌本位制,我個人認為布雷頓森林體系就相對於金匯兌本位制,但這個別信我,因為是各國固定和美元的匯率,以固定價格向美聯儲兌換黃金。
『肆』 金本位制下,( )是決定兩國貨幣匯率的基礎。
金本位制下,各國都規定貨幣的含金量,兩國單位貨幣含金量之比稱為鑄幣平價,它是決定匯率的基礎。實際經濟中的匯率則因供求關系而圍繞鑄幣平價上下波動,但其波動的幅度受限於黃金輸送點,即黃金輸出點和黃金輸入點。 一般就是考這兩點~
『伍』 金本位下,匯價的基本決定因素是
應該就是A,匯價就是匯率,在金本位的條件下,匯價只相關於該國鑄幣的含金量,譬如實行金幣本位制度時,英國規定1英鎊的重量為123.27447格令,成色為22開金,即含金量113.0016格令純金;美國規定1美元的重量為25.8格令,成色為千分之九百,即含金量23.22格令純金.根據兩種貨幣的含金量對比,1英鎊=4.8665美元,匯率就以此為基礎上下波動.金塊本位制簡單來說就是用銀行卷代替實物現金的流通,也是銀行卷所代表的可兌換黃金的價格決定匯率.金匯兌本位制,我個人認為布雷頓森林體系就相對於金匯兌本位制,但這個別信我,因為是各國固定和美元的匯率,以固定價格向美聯儲兌換黃金.
『陸』 金本位制度下,各國貨幣匯率的決定基礎是
金本位的制度是從1945年開始的(樓上的同學你說的那個年代的紙幣都是聯繫到黃金,但是金本位的時候(1934年以後)是各國的紙幣聯繫到美金,美金再聯繫到黃金),當時35美元等於一盎司黃金,然後所有的貨幣以固定匯率聯繫到美元,一切的匯率由IMF來管,所以在那個特殊環境下,美元取代的黃金然後慢慢的開始被大家接受,最後成為大宗商品結算貨幣.
『柒』 金本位制度下,匯率的決定因素是什麼匯率的變動具有哪些特徵
金幣本位制是以黃金作為貨幣金屬進行流通的貨幣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每單位的貨幣價值等同於若乾重量的黃金(即貨幣含金量);當不同國家使用金本位時,國家之間的匯率由它們各自貨幣的含金量之比——金平價來決定。
金幣本位制下的國際貨幣體系的實施,實施國貨幣必須具有較為穩定的含金量支撐,能夠在國際上獲得良好的聲譽,保持幣值的堅挺。在實施金本位的同時,如果該國的經濟體具備一定的規模,積極參與國際經濟交往,那麼該國的貨幣就能夠逐步提高或穩固其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被其他國家儲備持有,從而成為流通范圍廣,幣值堅挺的國際貨幣。
金本位制下國際貨幣體系的特徵主要有以下四點:一是黃金充當世界貨幣;二是兩種貨幣兌換以鑄幣平價為;三是外匯收支具有自動調節機制;四是匯率波動以黃金輸送點為限。
『捌』 判斷題:在本金位制度下,匯率的決定基礎是鑄幣平價,因而匯率的變化與市場的外匯供求無關
錯誤,上面也說了基礎是鑄幣平價,那麼就還有其他因素。匯率的變化肯定和供求有關了。如果無關,那麼美國可以不斷的印刷美金了,反正美金也不會跌
『玖』 在金本位制度下,匯率決定的基礎與變化的范圍是什麼
決定的基礎是鑄幣平價,鑄幣平價就是貨幣含金量,變化的范圍是黃金輸送點,黃金輸送點分為黃金輸入點和黃金輸出點,黃金輸送點的理解是例如a國與b國貨幣匯率大幅提升,由原來的1比3變成了1比6,那麼代表b國貨幣貶值很嚴重,b國就不想再往外輸出人民幣了,轉而往外輸送黃金,因為貶值只是人民幣貶值,但是黃金是沒有貶值的,所以還是輸送黃金劃得來,而輸送黃金只要支付黃金的運費就行了,黃金的運費一般是黃金總價值的千分之六,所以,使b國由輸送貨幣轉為輸送黃金的那個點被稱為黃金輸送點,上述的解釋也是為什麼匯率的變化不會超過黃金輸送點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