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前收盤價-收盤時浮動盈利(如果虧損加)/總持倉量
例子:
5000元 買10手 6000元再買10手 那麼持倉資金是5000*10+6000*10 除總持倉量20手 平均持倉成本是110000/2=5500元/手
當收盤價格7000元時 你實際上掙了 (7000-5000)*10+(7000-6000)*10 =30000元
套用上邊公式1
7000-30000/20=5500元
『貳』 持倉量 與 成交量 的區別,持倉量是如何計算的雙向還是單向
1、意思不同
持倉量是指投資者現在手中所持有的幣品市值占投資總金額的比例。成交量是一種供需的表現,指一個時間單位內對某項交易成交的數量。
當供不應求時,人潮洶涌,都要買進,成交量自然放大;反之,供過於求,市場冷清無人,買氣稀少,成交量勢必萎縮。而將人潮加以數值化,便是成交量。廣義的成交量包括成交股數、成交金額、換手率;狹義的也是最常用的是僅指成交股數。
2、影響程度不同
成交量、持倉量雙雙擴增,說明多空雙方增量資金擴倉爭奪較為激烈,市場資金能量不斷積聚,期價可能反復波動。
成交量擴增而持倉量縮減,反映多空雙方均積極平倉撤離資金,雙方平倉意願孰強孰弱對比則對期價走勢構成反向作用,即多頭主動回吐意願強於空頭回補意願,則期價易於下跌,而空頭回補意願強於多頭回吐意願,則期價易於上漲。
在此背景下,市場積聚的資金能量逐漸釋放,期價漲跌趨勢可能逐漸減弱;成交量縮減而持倉量擴增,顯示多空雙方雖然爭奪漸趨緩和,但仍擴倉對峙,市場積聚的資金能量緩慢增加,期價仍可能劇烈波動。
3、表現不同
從成交量和走勢圖的結合中我們可以看出市場上的輸家正在干什麼。所以,技術操作者都要學會檢查市場中的迫切性,藉以評估當時價格方向的強度。
持倉量是指在交易收盤時,所有未結清的買進或是賣出合約的數量,要和成交量區分的是持倉量是指單邊的量,而不是買進和賣出合約數量的總和。
持倉量的計算:持倉量=未平倉的買進合約數量=未平倉的賣出合約數量。
『叄』 期貨的持倉量是怎麼來的
持倉量表示交易者持有的未平倉合約的數量,在一個品種剛開始交易時,版持倉量是為零權的。
比如有兩個交易者一個買入一手、一個賣出一手,價格正好相同,他們成交後持倉量就是兩手,以此類推.......
一個品種的持倉量越大說明參與交易的人越多。
『肆』 期貨 中持倉量和成交量是怎麼算的
因為期貨是T+0,所以交易量大於持倉量很正常。成交量就是當年成交的累計手數。持倉量是多空共同開倉數。
持倉量(inventory)是指買賣雙方開立的還未實行反向平倉操作的合約數量總和。持倉量的大小反映了市場交易規模的大小,也反映了多空雙方對當前價位的分歧大小。
通過分析持倉量的變化可以分析市場多空力量的大小、變化以及多空力量更新狀況,從而成為與股票投資不同的技術分析指標之一。 在期貨圖形技術分析中,成交量和持倉量的相互配合十分重要。
(4)期貨的持倉量怎麼算的擴展閱讀:
初始保證金是交易者新開倉時所需交納的資金。它是根據交易額和保證金比率確定的,即初始保證金=交易金額*調保證金比率。我國現行的最低保證金比率為交易金額的5%,國際上一般在3%~8%之間。
大連商品交易所的大豆保證金比率為5%,如果某客戶以2700元/噸的價格買入5手大豆期貨合約(每手10噸),那麼,他必須向交易所支付6 750元(即2700x5×10x5%)的初始保證金。交易者在持倉過程中。
會因市場行情的不斷變化而產生浮動盈虧(結算價與成交價之差),因而保證金賬戶中實際可用來彌補虧損和提供擔保的資金就隨時發生增減。浮動盈利將增加保證金賬戶余額,浮動虧損將減少保證金賬戶余額。
保證金賬戶中必須維持的最低余額叫維持保證金,維持保證金:結算價調持倉量調保證金比率xk(k為常數,稱維持保證金比率,在我國通常為0.75)。
『伍』 什麼是持倉量怎麼計算我不懂期貨,請描述形象一些嗎,謝謝!
持倉量是期貨軟體帶的一個指標。
就是指這個合約所有空單和多單成交的數量1
『陸』 期貨持倉量怎麼算是賣盤減買盤嗎還是…
國內商品期貨持倉量是雙邊計算的,買盤+賣盤。
股指期貨單邊計算,買盤或賣盤。
期貨一邊做多必然有另一邊做空,買盤=賣盤
『柒』 什麼是持倉量,持倉量怎麼算
持倉量:指投資者現在手中所持有的幣品市值(金額)占投資總金額的比例。 期貨市場中,持倉量指的是買入(或賣出)的頭寸在未了結平倉前的總和,一般指的是買賣方向未平合約的總和,也叫訂貨量,一般都是偶數,通過分析持倉量的變化可以分析市場多空力量的大小、變化以及多空力量更新狀況,從而成為與股票投資不同的技術分析指標之一。 在期貨圖形技術分析中,成交量和持倉量的相互配合十分重要。正確理解成交量和持倉量變化的關系,可以更准確的把握圖形K 線分析組合,有利於深入了解市場語言。
在判斷主力持倉量上可通過即時成交的內外盤統計進行測算,公式一如下:當日主力買入量=(外盤×1/2+內盤×1/10)/ 2,然後將若干天進行累加,筆者經驗至少換手達到100%以上才可以。
所取時間一般以60-120個交易日為宜。因為一個波段莊家的建倉周期通常在55天左右。該公式需要投資者每日對目標個股不厭其煩的統計分析,經過筆者長時間實證統計,准確率極高,誤差率通常小於10%。
對底部周期明顯的個股,筆者的經驗是將底部周期內每天的成交量乘以底部運行時間,即可大致估算出莊家的持倉量,莊家持倉量=底部周期×主動性買入量(忽略散戶的買入量)。底部周期越長,莊家持倉量越大;主動性買入量越大,莊家吸貨越多。
因此,若投資者觀察到底部長期橫盤整理的個股,通常為資金默默吸納,主力為了降低進貨成本所以高拋低吸並且不斷清洗短線客;但仍有一小部分長線資金介入。因此,這段時期主力吸到的貨,至多也只達到總成交量的1/3-1/4左右。所以忽略散戶的買入量的主動性買入量可以結算為總成交量×1/3或總成交量×1/4,公式二如下:莊家持倉量=階段總成交量×1/3或1/4,為謹慎起見可以確認較低量。
個股在低位出現成交活躍、換手率較高、而股價漲幅不大(設定標准為階段漲幅小於50%,最好為小於30%)的個股,通常為莊家吸貨。此間換手率越大,主力吸籌越充分,投資者可重點關注「價」暫時落後於「量」的個股。
筆者的經驗是換手率以50%為基數,每經過倍數階段如2、3、4等,股價走勢就進入新的階段,也預示著莊家持倉發生變化,利用換手率計算莊家持倉的公式三:個股流通盤×(個股某段時期換手率-同期大盤換手率);計算結果除以3,此公式的實戰意義是主力資金以超越大盤換手率的買入量(即平均買入量)的數額通常為先知先覺資金的介入,一般適用於長期下跌的冷門股。因此,主力一旦對冷門股持續吸納,我們就能相對容易地測算出主力手中的持倉量。
准確主力持倉量=(公式一+公式二+公式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