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浮動匯率制度在中國的可行性

浮動匯率制度在中國的可行性

發布時間:2021-07-23 07:41:40

Ⅰ 在浮動匯率制度下,本國貨幣政策自主性增強,對嗎

我認為對,在浮動匯率制度下,匯率隨市場變動,本國可以根據需要調整貨幣政策。若為固定匯率制,匯率需要與固定國家貨幣或黃金綁定,貨幣政策受其影響,自主性減小。

Ⅱ 中國現在實行的是固定匯率制度還是浮動匯率制度

我國現在名義上實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Managedfloat),但實際上實行的是"管理著的固定匯率制度"(Managedfix),這1美元兌8.28元人民幣的匯率一定,已經差不多十年沒變了。現在我們的經濟比十年前發達了很多,是否就應該放棄現行的匯率制度,引入一個更復雜、更精巧的制度呢?我認為還完全沒有這個必要!因為固定匯率制度為進出口和外資投資活動規避了匯率風險,大大簡化了這其中要考慮的各種不確定性,是進出口商和外資投資者夢寐以求的一種安排。同時由於我國實行嚴格的外債管理制度,我們的固定匯率並沒有導致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中許多國家因舉外債過多而帶來的一系列問題。我國出口和吸引外資仍在高速增長,對我國經濟發展拉動很大。我國的金融盡管存在很多問題,但至少沒有受到來自外部世界的沖擊。我們現在的匯率制度和水平也不是維持不下去。英睦鋶S姓餉匆桓霰硎觶

Ⅲ 我國目前的浮動匯率制度是否具有合理性和必然性

有一種說法說國內經濟結構不合理是由於匯率制度不合理造成的,外國也指責我國政府說是人為操縱匯率 人民幣不能升值在貿易上得到好處 等等壓力是呼說明引入浮動匯率制度是必然
個人觀點我國目前的浮動匯率制度是否具有合理性除了看上述問題是否得到緩解和解決 還要看國內物價是否穩定 通脹了就不大好 失業增加了也不大好

Ⅳ 現在中國現在為什麼要放棄固定匯率制度而去實行浮動匯率制度這兩種制度各自有什麼優勢

固定匯率不是按照市場調節的,是人為控制的,會使得匯率與實際相差較大,造成貿易順差或者逆差。如果匯率低於實際,那麼等於本國貨幣在國際市場上面值低於實際價值,於是可以使得出口貨物價格低,有利於出口,造成貿易順差。反之則造成貿易逆差。大的貿易順差或者逆差都是不正常的。

中國原本是固定與美元的匯率比值,實際匯率較低,1$兌換8.2RMB,有利於出口,於是造成了一定的貿易順差。美國政府迫於國內貿易逆差的壓力,要求中國實行浮動匯率,這樣不再與美元掛鉤,可以使得匯率提高實際情況,從而逆轉美國貿易逆差的壓力。現在的匯率已經是1$兌換7.9RMB,這樣中國出口美國的貨物實際價格升高,從而不利於出口。

浮動匯率制度,是按照市場調節的,反映市場需求。但是由於各國經濟基礎的懸殊,在同一個市場中進行貿易,顯然是有利於強者的,因此浮動匯率實際上可能對發達國家有利。因此一些發展中國家,為了發展本國經濟,促進出口,於是降低匯率,這樣有利於出口產品,獲取外匯,否則難以在市場上競爭。

此外固定貨幣政策,例如與美元掛鉤也是有風險的,因為實際上等於放棄了本國貨幣的調節功能,而依靠美國的國際貨幣政策。此時如果美元升值,那麼人民幣也會喪失原來的出口競爭力。比如98年東南亞經濟危機時,人民幣沒有「貶值」(也就是與美元相比的匯率),實際上是由中國承擔了東南亞的負擔,使得東南亞可以增強出口能力,而中國出口受阻,所以那幾年不少出口企業比較艱難。如果情況嚴重的,出口減弱,經濟衰退,大量失業,就會阻礙本國經濟發展。此時也會放棄固定貨幣政策。

浮動貨幣政策,由市場調節,也會有市場風險。這就需要大量的外匯儲備來防止投機倒把行為,造成匯率大幅度變化而造成本國經濟發展問題。東南亞經濟危機就是由於本國經濟泡沫和國際風險基金的投機倒把而造成的,造成巨大危害。

匯率政策是本國貨幣與國際市場之間的經濟政策,用來調節經濟運行情況。

Ⅳ 中國實行浮動匯率制,對經濟的影響有哪些

實行浮動匯率制有利於通過匯率的波動來調節經濟,也有利於促進國際貿易,尤其在中央銀行的外匯與黃金儲備不足以維持固定匯率的情況下,實行浮動匯率制對經濟較為有利,同時也能取締非法的外匯黑市交易,但浮動匯率制不利於國內經濟和國際經濟關系的穩定,會加劇經濟活動。

Ⅵ 分析浮動匯率制度的利與弊

固定與浮動匯率祗是兩種不同的匯率制度,無所謂對或錯,祗是在兩種制度下個人、企業及宏觀經濟的行為及調整方式不一樣。在某個階段、相對某個經濟結構,固定匯率可能比浮動匯率更適合。但在另一個階段,另一種經濟結構下,浮動匯率可能更合適。因此,在比較固定與浮動匯率制度的利弊時,需要對兩種匯率制度的本質及中國經濟的發展階段及結構有透徹理解。

固定匯率制度的最大好處是政府幫助個人及企業消除了匯率風險,降低了國際貿易及投資的交易成本。二次大戰後,由凱恩斯等經濟學家設計的國際貨幣體系,包括監督執行這一體系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就是一個固定匯率制度。由蒙代爾倡導的歐元體系在歐盟各國之間也是一個固定匯率制度。港幣與美元的掛鉤及人民幣與美元在1994-2005年期間的掛鉤,也屬於固定匯率制度。顯然,固定匯率制度對促進國際貿易與投資功不可沒,中國的外貿及外商直接投資的迅速發展主要發生在1994年實行人民幣與美元掛鉤之後。

對於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國家,固定匯率還有一個特殊的功能——幫助建立一個更符合市場規律的相對價格體系。在計劃經濟里,工資及吃、住、行、教育、醫療等的相對價格幷不真實地反映商品及服務的成本與效益,改革初期中國城市居民收入的一半以上都是花在吃上面,而住與醫療幾乎不花錢。這樣的相對價格體系與成熟市場經濟國家各種商品及服務的相對價格體系很不一樣,顯然需要調整。固定匯率使得中國各行各業相對價格的調整更容易、更順利。

固定匯率的另一個好處是對本國的貨幣政策加以限制,使得本幣的利率及通脹與國際主要貨幣的利率與通脹不會無緣無故地相差太多。對於像香港這樣的開放型、以國際貿易及資本市場為主的經濟體,固定匯率有利於營造一個相對穩定及容易預測的宏觀經濟環境。對於像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當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制定及執行能力還不成熟時,固定匯率也有利於穩定通脹預期及宏觀經濟環境。1994年人民幣與美元掛鉤之後,中國的通脹預期很快就得到控制。

但是,固定匯率對貨幣政策的限制也可能成為一個問題。當中國由於製造業等行業勞動生產率迅速增長而導致住房、醫療、教育及服務業成本及價格上漲過快時,央行在固定匯率制度下就無法通過人民幣升值來減緩通脹壓力。因此,在中國沒有出現嚴重的由於勞動生產率迅速增長而產生的非貿易商品價格高漲之前,固定匯率制度對中國是基本適用的。但是,一旦持續的生產率增長導致較明顯的通脹,特別是非貿易商品(如住房)價格的上漲,浮動匯率下的人民幣升值就有必要。

固定匯率能夠成功實行的前提是政府有能力守住固定的匯率,這對日本、中國及香港特區這些擁有大量外匯儲備及貿易順差的經濟體不是一個問題,但對拉美及亞洲一些常年擁有貿易逆差的國家就是一個很難實現的條件。阿根廷、韓國、泰國、印尼等國家在金融危機時無法守住官方匯率,就是因為它們持續的貿易逆差導致外匯儲備流失,不得已只能讓匯率浮動。

浮動匯率的主要好處是為央行提供了一個獨立的貨幣政策工具來控制通脹,但成本是個人、企業、銀行必須承擔匯率風險,包括市場投機人民幣升值的風險。

斯坦福大學麥金農教授對日本及中國實行浮動匯率的風險研究得最透徹。他提出了一個道德矛盾及沖突的理論。日本及中國都持續多年擁有大量貿易順差,也就是不斷積累美元凈資產,這本來是一種勤儉儲蓄的美德。可是,當日元與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形成幷實現時,本國居民將普遍不願意持有不斷貶值的美元而更願意持有不斷升值的本幣,這就形成了一個無法解決的矛盾及沖突:本國居民通過貿易順差不斷積累凈美元資產但卻不願持有美元資產!結果是官方外匯儲備大升,幷導致本幣發行量大增,本幣利率下降,甚至開創零利率時代,也稱「貨幣流動性陷阱」。

麥金農的道德矛盾及沖突理論的一個基本經濟學原理是:在市場環境下,投資不同貨幣資產的回報在調整風險之後應該相同。比如,給定同樣的風險,投資人民幣資產的回報主要體現在人民幣名義利率,而投資美元資產的回報則體現在美元名義利率。但在人民幣相對美元升值時,人民幣資產的投資回報還包括人民幣的升值率,人民幣名義利率+人民幣升值率=美元名義利率。

如果美元名義利率是6%,而人民幣每年升值率達6%,在中國開放資本流動的條件下,人民幣名義利率就可能被壓至零。這就是為什麼麥金農教授不希望人民幣採取浮動匯率制度的原因。

在沒有通脹時,麥金農的分析完全正確。可是一旦有了通脹,人民幣名義匯率(人民幣實質利率+中國通脹率)就可以比零高很多。而一旦有了通脹,由於通脹與升值的替代關系,人民幣升值壓力及升值率也必將相應減小,人民幣名義利率跌至零的風險,即落入「貨幣流動性陷阱」的風險也會減小。可見,維持一個適當的由生產率快速增長導致的通脹率,可以降低人民幣升值導致零利率的風險,也可以減低升值的壓力。

Ⅶ 中國是實行浮動匯率制度還是固定匯率制度好理由是

首先我先介紹一下背景:2005年7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這個問題嘛具體是復雜的,談談個人看法僅做參考。我認為要採取宏觀的浮動利率。
1.如果是一個內需型國家,對外沒有什麼依賴性的話固定匯率當然好。計劃經濟時代一去不復返,全球化的今天誰也離開不了誰,誰也不能獨自封閉存在。中國是一個依賴出口的大國,常年貿易順差,固定利率給升值帶來很大的壓力。央行只有不斷的夠買美元外匯才能維持貨幣匯率出於相對固定,這么多的外匯結余沒有充分的利用造成了資本的大量浪費。因為通貨膨脹是一直存在的,央行就會購買美國債券,投資美國基金,股票。美元不值錢了你拿再多和拿日元有什麼區別。中國現在目前持有美國國債近6000億美元,成為第一債權國,美國次債危機把中國也搭進去了。感覺很冤枉。資產瞬間巨大縮水。樓主覺得呢?
2 央行固定匯率容易貨幣容易受攻擊在熱錢流入的時候,為維持既定的人民幣與美元匯價目標,中央銀行都必須通過發行本幣來吸收「過剩的」外匯市場資金;這就形成國內貨幣供給持續性擴大並進而導致未來通貨膨脹的局面或可能性。 在面對國內通貨膨脹出現爬升傾向時,對匯率目標的顧慮又可能使中央銀行的利率政策操作受到明顯束縛,即難以充分地根據國內經濟形勢需要顯著提高利率水平。這主要是因為,如果國際市場上的利率水平出現低落的同時,提高國內利率水平很可能會吸引更多的國際資金流入,從而引起人民幣匯率進一步上升的壓力。
3.應該採取適當浮動的貨幣匯率。美利堅合眾國在08中已經犧牲了, 中國在以前是單一盯緊美元戰略,美元在國際貨幣市場上升值時,人民幣的國際價值隨之升高;當美元在國際貨幣市場貶值時,人民幣的國際價值隨之下降。為了降低貨幣風險中國已經更多盯緊日元 歐元等發達國家貨幣。中國應該建立多元化貨幣政策,把雞蛋放進不同的籃子,減少因為地區政治,產業因素引起的貨幣因素。把人民幣同世界穩點的大國連續在一起。我們沒必要替美利堅買單,發展自己主權經濟,把債權分散投資,尤其是投資實體經濟,購買外國技術。印鈔機可以不挺的工作,人卻不能,不能成為西方國家的奴隸了。固定的匯率簡直像,別人跳樓,我們也跟著跳,很吃虧。

Ⅷ 在中國如果採取完全浮動的匯率政策,那麼貨幣政策是否有效為什麼求解……

在浮動匯率制下,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主要表現在匯率的變動通過凈出口對國民收入產生影響。首先,在資本不完全流動情況下,央行實行擴張性的貨幣政策一貨幣供應量↑→利率↓→經常項目及資本項目逆差→本幣貶值→凈出口↑→國民收入↑,此後利率、匯率及國民收入這三者會不斷調整,最終達到一個均衡點,較實行擴張性貨幣政策初期,在這點上經濟體的利率下降、本幣貶值、國民收入提高。因此,在資本不完全流動和浮動匯率情況下,經濟體受到貨幣擴張沖擊後會通過匯率機制和利率機制最終對國民收入產生影響。而在資本完全流動的情況下,假設該經濟體的利率與國外保持一致則擴張性貨幣政策→本幣貶值→凈出口↑→國民收入↑,最終通過匯率及國民收入的不斷調整經濟達到均衡,因此,在資本完全流動的情況下,貨幣供應量的變動會通過匯率機制對國民收入產生影響。

Ⅸ 浮動匯率制的優缺點

優點:

(1)國際收支平衡不需以犧牲國內經濟為代價;

(2)保證了一國貨幣政策的自主性;

(3)避免通貨膨脹的國際間傳遞;

(4)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5)增加了國際貨幣制度的穩定。

缺點:

(1)使匯率變得更加不穩定,給國際貿易和投資帶來很大的不確定性,降低世界范圍內資源的配置效率;

(2)同樣會引起外匯投機;

(3)更易傳遞通貨膨脹。

浮動匯率制度一般指自由浮動匯率制度,是相對於固定匯率制而言的,是指一個國家不規定本國貨幣與外國貨幣的匯率的上下波動幅度,也不承擔維持匯率波動界限的義務,而聽任匯率隨外匯市場供求的變化自由浮動。在這一制度下,外匯完全成為國際金融市場上一種特殊商品,匯率成為買賣這種商品的價格。

不同的匯率制度在面對國際資本流動對本國經濟產生影響的時候表現不同。一般而言,選擇浮動匯率,主要由市場力量來控制資本的跨國流動;而選擇固定匯率,則需要政府來控制資本的跨國流動。

閱讀全文

與浮動匯率制度在中國的可行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機構持倉為什麼不多 瀏覽:316
昭義創新股票 瀏覽:116
廣州貨期交易所 瀏覽:690
紫光集團轉讓紫光股份 瀏覽:672
金融機構扶貧領域作風問題自查 瀏覽:524
萬川金融公司在那條路 瀏覽:925
平安銀行貿易融資事業部 瀏覽:801
揚州市現代金融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瀏覽:189
境外融資登記手續 瀏覽:8
千元投資理財app 瀏覽:297
獲取匯率api 瀏覽:497
300685上市大約價格 瀏覽:143
山東玻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瀏覽:229
杠桿如何增力 瀏覽:672
杠桿收購的現金來源 瀏覽:758
金融運營公司 瀏覽:751
南漳農商銀行理財產品 瀏覽:849
平安福保險的傭金 瀏覽:758
期貨莊家操作破解 瀏覽:533
mt4模擬賬戶設置杠桿 瀏覽: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