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這題,小學六年級上冊的科學,杠桿。
杠桿原理也稱為「杠桿平衡條件」。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矩(力與力臂的乘積)大小必須相等。即: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1· L1=F2·L2。式中,F1表示動力,L1表示動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從上式可看出,要使杠桿達到平衡,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阻力就是動力的幾倍。
杠桿可分為省力杠桿、費力杠桿和等臂杠桿,沒有任何一種杠桿既省距離又省力,這幾類杠桿有如下特徵:
省力杠桿
L1>L2,F1<F2,省力、費距離。
如拔釘子用的羊角錘、鍘刀,開瓶器,軋刀,動滑輪,手推車 剪鐵皮的剪刀及剪鋼筋用的剪刀等。
費力杠桿
L1<L2,F1>F2,費力、省距離。
如釣魚竿、鑷子,筷子,船槳裁縫用的剪刀 理發師用的剪刀等。
等臂杠桿
L1=L2,F1=F2,既不省力也不費力,又不多移動距離,
如天平、定滑輪等。
㈡ 急、學下沒有砝碼.六年級杠桿的科學實驗這么做,用什麼代替.杠桿尺也沒有!1
要自己做的話,那就得費點時間了
杠桿尺:在粗細均勻的木條上刻上間隔均勻的刻線,間隔為一兩厘米,然後在木條的中點處鑽一孔,用於穿繩吊起來.
砝碼:用一個個小沙袋代替就行了.每個沙袋的質量要相同(可用天平測相等後,才系好)
㈢ 小學六年級科學上冊科學實驗有哪些
1、杠桿;2、輪軸;3、滑輪;4、斜面;5、齒輪和鏈條傳動;6、改變紙的形狀增加抗彎曲能力;7、圓柱形和拱形承重力大;8、三角形框架更穩定;9、吸管鋼索橋模型;10、自製電磁鐵及磁力大小和磁極改變;11、能量轉換;12、認識校園的動植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