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各位股友,金融去杠桿化是什麼意思最通俗的講是不是去泡沫化
1、金融去杠桿化是指銀行等金融機構減少金融衍生工具的使用,例如CDO CDS等,使用這些金融創新工具可以放大貨幣量,例如100元可以變成1000元使用,這樣就是10倍杠桿。
2、泡沫通俗講就是不該有很多錢的地方多出了很多的錢,例如三四線城市的房價,一些人去投資5000/m的房子抄到20000這就是泡沫化,這個價格是脫離真實物價水平的,就像是吹的泡沫一般價格脹大但也容易破裂。
拓展資料
1、簡介
"去杠桿化"是指金融機構或金融市場減少杠桿的過程,而"杠桿"指"使用較少的本金獲取高收益"。
這種模式在金融危機爆發前為不少企業和機構所採用,但在金融危機爆發時會帶來巨大的風險。
2、概述
當資本市場向好時,高杠桿模式帶來的高收益使人們忽視了高風險的存在,等到資本市場開始走下坡路時,杠桿效應的負面作用開始凸顯,風險被迅速放大。對於杠桿使用過度的企業和機構來說,資產價格的上漲可以使它們輕松獲得高額收益,而資產價格一旦下跌,虧損則會非常巨大,超過資本,從而迅速導致破產倒閉。
3、階段
當前,世界范圍內最常見的風險名詞就是"債務",就本質而言,債務其實就是對信用的一種過度透支,濫用信用就會造成債務風險,並最終導致債務危機。從資產負債表角度看,經濟周期波動往往體現為經濟體系杠桿率的調整過程。往往會經歷三個階段的去杠桿化過程:早期衰退、私人部門去杠桿化、經濟回升和公共部門去杠桿化。
『貳』 為什麼我們說「斜杠青年」而不是「斜線青年
01
最近老闆轉給我以上這則廣告,讓我評估業務可行性。
評估完畢之後,我特別注意到,這則廣告文案里有一句話「未來的網上零售市場會趨向碎片化」,從目前趨勢來看,確實如此。越來越多商家依靠微信平台,通過做社群以及內容形成了新的零售形式。
意識到這一點,還是多虧了朋友圈,有位朋友新加入了某社交電商平台,在圈裡發消息,她是一級建造師,公司主管,同時還是培訓講師,現在又是微店店主。另一個讓人不能忽視的是現實是,身邊朋友似乎大多都開啟了雙重或多重職業模式,有設計師兼手工匠人兼淘寶店主,有白領兼平台編輯兼自媒體人。
正常情況下,他們多種職業身份間會以「/」區分,因此他們這群人這叫「斜杠青年」。
根據網路詞條,斜杠青年來源於「Slash」,出自《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麥瑞克阿爾伯撰寫的書籍《雙重職業》,指的是一群不再滿足「專一職業」的生活方式,而選擇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
有趣的是,不管是查閱《英漢小詞典》還是《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Slash的名詞中文意:斜線。而不管是查詢《新華字典》還是《現代漢語大詞典》,都找不到「斜杠」的蹤影。
只有在《標點符號使用規范》里,「/」這個符號才有個專屬名稱,叫做「分隔號」,又叫做「正斜線號」,在作為標號使用用法里,有兩種分隔意思:「或」與「和」。
前者表示分隔可選擇項,後者表示分隔項組成了一組。
反過來去追溯源頭,這本中文譯名叫《雙重職業》(英文名:One Person/multiple careers: A New Model for Work Life Success.)的書里提到的是不滿足「專一職業」的年輕人在選擇擁有多重職業和多重身份的生活後,自我介紹時會用「/」來區分不同職業。
例如: Lenny Platt,律師/演員/製片人,於是,「Slash」就成了他們的代名詞。
結合「/」這個符號的標號使用用途,相當於在說:我是很多個我,很多個我組成一個我。
「Slash」這個詞用得真的很妙。
02
「斜杠青年」確實是個網路詞彙,和「油膩中年」、「佛系少女」一樣,屬於因某個段子或某篇文章而流行起來的網路用語,用於標定某類人群。而不同於後兩者的是,詞語本身就被打下了強烈的網路時代的印記。
當國內某位作者看了《雙重職業》這本書後,可能深有感觸,靈感一來,把「Slash」就譯作了「斜杠青年」,音節好聽,順口好記,有情懷引共鳴(扯上青年的都有情懷,比如文藝青年),乍一聽還有種莫名的高級感,讓人一見難忘,比「斜線人群」、「斜線青年」強了百倍,至少不會讓人聯想到漫畫里人臉上的黑線表情。
在追尋「斜杠」詞語來源的時候,發現這個詞作為電腦用語和計算機編程語言的使用頻次極其高。再看看「One Person/Multiple Careers」這本書內容簡介:
Are you a slash? With technology giving us the ability to work from anywhere and the nine-to-five grind becoming a thing of the past, more and more people are building careers filled with slashes.
大意是說科技給予了我們隨時隨地工作的能力,朝九晚五的工作模式正在成為過去,越來越多的人正打造自己的「斜杠」職業生涯。
我願意認為,這種科技特指促使「互聯網時代」出現並發展的科技。這個時代,風雲變幻,英雄輩出,是近百年來相對自由的時期之一。今天你還可能一文不名,明天可能就創立公司,趕上風口,身家不只百萬。
實際上,擁有多重職業並不是互聯網時代的人群的專利。
中國上古時期的神農氏,即我們常說的「炎黃子孫」里的炎帝,發明刀耕火種,聯合黃帝擊敗蚩尤,還有眾所周知的嘗百草事跡,他的職業可描述為:部落首領/發明家/軍事家/植物學家。
給我們解夢的「周公」,也是位多重職業者:軍事家/哲學家/ 政治家/ 思想家。
近代的還有魯迅:公務員/ 教師/ 作家。
國外的也有丘吉爾:國家首相/ 作家/ 演說家。
太多太多這樣的人,舉例是舉不完的。
「斜杠青年」這樣的名稱,沒有出現在那些個時代,而成為互聯網時代多重職業者的專有名詞,脫不開網路科技大環境和網路文化的影響。
猜想一下,引入「斜杠青年」概念的作者也許接受過網路科技方面的教育,或者深諳網路文化特色,不然「Slash」由普通的語言工作者引入的話,很可能就是「斜線群體」,或者「多重職業群體」,後兩種顯然無法迅速流行於網路。
在互聯網時代,「斜杠青年」是個讓人有身份認同感的詞彙,我不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可我是獨特的存在,傳達這樣概念的詞語或者文化,大多都會流行開來。
03
「斜杠青年」還有一層特別微妙的意義在於,「斜杠」表述的形象總讓人聯想起「傾斜的杠桿」。
提起杠桿,我們通常會聯想起阿基米德說過的話:
給我一根杠桿和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整個地球。
由此,經濟學里有個名詞叫「杠桿」。財務里有杠桿效應,指當某一財務變數以微小幅度變化時,與之相關的另一財務變數會發生較大幅度的變化。2009年的《中國市場》有篇文章是講如何利用「網路杠桿」實現企業戰略意圖的,內容是說,通過學習外部知識和借用網路資源來積累自身難以模仿的資源,達到突破企業邊界,通過網路放大自身資源,從而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效果。
這篇文章幫我們理解了,藉助「杠桿」的目的,就是放大自己的力――競爭力。「斜杠青年」之所以成為網路時代多重職業者的專有名詞,是因為,藉助網路杠桿和網路效應,實現「斜杠」的人生比之久遠的無網路時代太過容易。網路時代里,每個人既是生產者又是消費者,獲取資源相對容易,而只要你提供的產品或服務的用戶數越多,你的價值就越大。
在網路時代,斜杠青年們的「斜杠」無異於金融杠桿,相當於一個個「*」(乘號)。他們在做乘法,通過多重職業創造的價值和聯結的資源,實現個人價值的放大。在本業以外發揮個人專長,比如做《羅輯思維》的羅振宇,比如做自媒體的六神磊磊,都非常成功的藉助了互聯網時代的財富杠桿效應,實現財富自由。
從這一點上來講,「斜杠青年」比「斜線青年」要好得多,因為後者,在數學符號的意義上來說,是個除法。在人生財富上,我們當然希望做乘法,而不是做除法。
但需要注意一點的是,無論是杠桿還是乘法,都有風險。杠桿要注意不能失衡,否則有傾覆人生的危險。乘法要注意系數不能小於1,哪怕0.99都沒用,乘出來結果小於原數。
所以,真正的斜杠青年」,是各項職業完成度都大於1的,否則,斜杠就不可能傾斜,價值得不到放大。他們最終目的無外乎增加競爭力、從而提高抗風險能力,實現財富自由以間接達到人生自由。
總結起來,斜杠青年們是在說:給我幾條斜杠,我能撬動人生自由。
『叄』 特點是什麼
詩的本質的特徵是抒情美。無論是小說、散文、戲劇,最優美之處,無不閃現出詩的光環來。因而詩是文學中的文學。在藝術領域中,詩無所不在。
詩美是藝術美的普遍因素的最高體現。詩歌的美也不時出現在非文學藝術的領域中,在科學著作的精美片段中散發出智慧光彩,甚而在人的生活狀態、工作狀態中也都有詩的蹤影。
詩是一種文學體裁,其按照一定的音節、聲調和韻律的要求,用凝練的語言、充沛的情感以及豐富的現象來高度集中的表現社會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在中國古代,不合樂的稱為詩,合樂的稱為歌。
(3)杠桿青年不懂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詩來源於生活。詩是生活大海的閃光。把詩與生活隔開,就無法認識詩的內容本質。
「詩的范圍是全部的生活和自然;詩人觀照森羅萬象,他的觀照是如同思想家對這些森羅萬象的概念一樣多方面的。」(車爾尼雪夫斯基)有生活的地方,就有詩的歌唱。詩的領域象生活一樣廣闊無垠。
由於詩不是敘述生活而是歌唱生活,感情就是詩的主要內容,抒情美是詩的內容本質。感情要有所依。形象,使感情具象化、可感化。所以形象也是詩的內容的組成部分。
詩是最富於哲理意味的文學樣式,它是文學領域中最「講理」的品種。感情來源於思想。思想同樣也是詩的內容的組成部分。情、形、理的統一,構成詩的內容。
『肆』 僅存理論上的可能,這句話到底什麼意思
理論上可能,就是有可能。
舉個栗子:青年科學家曹原14歲進中國科技大學,18歲進麻省理工,21歲讀博,已經在英國《自然》上發表了三四篇重量級的論文,2018年全球十大科學家之一。研究導彈的李政道在《自然》上發表論文是29歲。曹原被稱為最有可能的中國最年輕的諾貝爾獎獲得者。
如果我有曹原的智商和勤奮,我也會成為一個科學家。這句話,從構成結構或邏輯關繫上講都是正確的。那我有沒有可能某天突然獲得了曹原的智商和勤奮呢?有可能。這個可能就是理論可能。大概其,是被雷劈中的概率。
如果實際上可以做到或曾經做到過,那就不叫「理論上」。「理論上」是一種推論,就像薛定諤的貓,有可能活著,也有可能死了。但是一個封閉的空間里放毒氣,大概率是死貓,但是它有活的可能性嗎?理論上有,因為毒氣很少不致命就有可能是活貓。
不知我是否講清楚了。
『伍』 不立不破是什麼意思
不破不立的意思是指不破除舊的,就不能建立新的。
出處:
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它們之間的斗爭是生死斗爭。」
用法:
緊縮式,作分句。指不批評舊事物就不能發展新事物。
示例:
不破不立,講的是這么一回事,破的是自己的繭,然後在別人眼裡站立起來。很多人的繭很厚,把自己包裹得太嚴實,這個繭不是別的,正是古來難以定義的介於自尊與虛榮之間的混沌體,破之亦有風險,時機難以拿捏,也許裡面已是成形美艷的蝶,也許還是令人作嘔的蛹。
(5)杠桿青年不懂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近義詞
除舊布新:
意思是清除舊的,建立新的,以新的代替舊的。
出處:
《左傳·昭公十七年》:「彗,所以除舊布新也。」
翻譯:「彗星,用來除舊布新的。」
用法:
用於指革新。
示例:
~識君意,爛爛一星光射人。(清·黃遵憲《西鄉星歌》)
『陸』 「給我一個支點 ,我就能把地球撬起來」是什麼意思
這是古希臘物理學家阿基米德家喻戶曉的一句名言。
原本是阿基米德提出的桿杠原理。後引申為當代青年充滿激情與自信,勇往直前無所畏懼的成功宣言。
『柒』 腰五椎骨不全是什麼意思
腰椎骶化是指第5腰椎全部或部分轉化為骶椎形態,一側或兩側的橫突及其椎體下端與第一骶椎形成部分的或完全的融合,造成腰椎數目為4個,骶椎數目為6個的狀態,有時一側或兩側第5腰椎橫突肥大呈翼狀,與骶骨融合成一塊,並與髂骨嵴形成假關節。骶椎腰化是指第1骶椎向腰椎移行,與第2骶椎分開,形成腰椎樣形態,造成腰椎數目為6個,骶椎數目為4個的現象。骶椎腰化遠較腰椎骶化為少見。一般情況下,腰椎骶化和骶椎腰化可不引起任何症狀。但由於腰椎骶化時,雖然可增加下腰部的穩定性,但腰椎數目減少,每節腰椎的負擔加重;骶椎腰化時腰椎數目增加,腰椎活動范圍及杠桿作用加大,使腰椎穩定性減弱,加重腰部肌肉韌帶的負擔,使得腰部肌肉韌帶容易發生勞損,加大發生外傷的機會;腰椎骶化兩側不對稱使腰椎兩側負重不對稱,導致肌肉、韌帶、小關節的損傷、勞損、退變,逐漸產生症狀。這種先天性脊柱畸形雖自然存在,但在青少年時期,腰部肌肉逐漸發育堅強有力,可補償先天的不足,故幾乎沒症狀。但隨著年齡增長,肌肉力量減弱,加之不斷勞損,因此多在成年後才逐漸出現症狀。臨床上因其他原因拍照X線片被發現這種先天性脊柱畸形,而患者本身無腰痛症狀的,無需治療,但應進行腰背肌鍛煉,以增強其自身保護和預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