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二物理杠桿題
滑輪
由可繞中心軸轉動有溝槽的圓盤和跨過圓盤的柔索(繩、膠帶、鋼索、鏈條等)所組成的可以繞著中心軸轉動的簡單機械。滑輪是杠桿的變形,屬於杠桿類簡單機械。在我國早在戰國時期的著作《墨經》中就有關於滑輪的記載。中心軸固定不動的滑輪叫定滑輪,是變形的等臂杠桿,不省力但可以改變力的方向。中心軸跟重物一起移動的滑輪叫動滑輪,是變形的不等臂杠桿,能省一半力,但不改變力的方向。實際中常把一定數量的動滑輪和定滑輪組合成各種形式的滑輪組。滑輪組既省力又能改變力的方向。
工廠中常用的差動滑輪(俗稱手拉葫蘆)也是一種滑輪組。滑輪組在起重機、卷揚機、升降機等機械中得到廣泛應用。
滑輪有兩種:定滑輪和動滑輪
(1)定滑輪實質是等臂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但可改變作用力方向.
定滑輪的特點
通過定滑輪來拉鉤碼並不省力。通過或不通過定滑輪,彈簧秤的讀數是一樣的。可見,使用定滑輪不省力但能改變力的方向。在不少情況下,改變力的方向會給工作帶來方便。
定滑輪的原理
定滑輪實質是個等臂杠桿,動力L1、阻力L2臂都等於滑輪半徑。根據杠桿平衡條件也可以得出定滑輪不省力的結論。
(2)動滑輪實質是動力臂為阻力臂二倍的杠桿,省1/2力多費1倍距離.
動滑輪的特點
使用動滑輪能省一半力,費距離。這是因為使用動滑輪時,鉤碼由兩段繩子吊著,每段繩子只承擔鉤碼重的一半。使用動滑輪雖然省了力,但是動力移動的距離大於鉤碼升高的距離,即費了距離。
動滑輪的原理
動滑輪實質是個動力臂(L1)為阻力臂(L2)二倍的杠桿。
(3)滑輪組:由定滑輪跟動滑輪組成的滑輪組,既省力又可改變力的方向.
滑輪組用幾段繩子吊著物體,提起物體所用的力就是總重的幾分之一.繩子的自由端繞過動滑輪的算一段,而繞過定滑輪的就不算了.
使用滑輪組雖然省了力,但費了距離,動力移動的距離大於重物移動的距離.
滑輪組的用途:
為了既節省又能改變動力的方向,可以把定滑輪和動滑輪組合成滑輪組。
省力的大小
使用滑輪組時,滑輪組用幾段繩吊著物體,提起物體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幾分之一。
滑輪組的特點
用滑輪組做實驗,很容易看出,使用滑輪組雖然省了力,但是費了距離——動力移動的距離大於貨物升高的距離。
2. 八年級物理上冊杠桿怎樣做圖
首先找杠桿的支點、動力作用點、阻力作用點,然後分別畫出動力和阻力,由支點向動力作用線和阻力作用線分別作垂線畫出動力臂和阻力臂即可。
3. 八年級物理杠桿
從支點向力來的作用線做垂線自,這根垂線就是力臂,但是這個力臂不一定是最長的,力臂長短決定於力的方向如何,如果力的方向和杠桿是垂直的,這個時候做力臂是最長的,如果力的方向和杠桿不是垂直的,銳角或者鈍尖都會讓力臂變短
4. 初二物理 杠桿重點
為什麼你們初二學的?
我們初三才學的
簡單機械
1.杠桿: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繞著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就叫杠桿。
2.什麼是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
(1)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點(o)
(2)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F1)
(3)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F2)
(4)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的作用線的距離(L1)。
(5)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L2)
3.杠桿衡的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寫作:F1L1=F2L2 。這個平衡條件也就是阿基米德發現的杠桿原理。
4.三種杠桿:
(1)省力杠桿:L1>L2,平衡時F1<F2。特點是省力,但費距離。(如剪鐵剪刀,鍘刀,起子)
(2)費力杠桿:L1<L2,平衡時F1>F2。特點是費力,但省距離。(如釣魚杠,理發剪刀等)
(3)等臂杠桿:L1=L2,平衡時F1=F2。特點是既不省力,也不費力。(如:天平)
5.定滑輪特點:不省力,但能改變動力的方向。(實質是個等臂杠桿)
6.動滑輪特點:省一半力,但不能改變動力方向,要費距離.(實質是動力臂為阻力臂二倍的杠桿)
7.滑輪組:使用滑輪組時,滑輪組用幾段繩子吊著物體,提起物體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幾分之一。
功
1.功的兩個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二是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
2.功的計算:功(W)等於力(F)跟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s)的乘積。(功=力×距離)
3.功的公式:W=Fs;單位:W→焦;F→牛頓;s→米。(1焦=1牛•米).
4.功的原理:使用機械時,人們所做的功,都等於不用機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說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
5.斜面:FL=Gh 或 F=Gh/L 。斜面長是斜面高的幾倍,推力就是物重的幾分之一。(螺絲也是斜面的一種)
6.機械效率:有用功跟總功的比值叫機械效率。
計算公式:n=(W有用/W總)*100%
7.功率(P):單位時間(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計算公式:P=W/t 。單位:P→瓦特;W→焦;t→秒。(1瓦=1焦/秒。1千瓦=1000瓦)
5. 八年級物理杠桿實驗題
實驗步驟 1、用刻度尺找出木棒的重心(均勻木棒的重心在它的中心),用鉛筆做出記號; 2、用細繩系住鉤碼套在木棒的一端,另用細繩系住木棒的某處(懸點),使木棒懸起來,調節鉤碼或懸點的位置,使木棒在水平位置平衡,懸點便為杠桿的支點; 3、鉤碼與木棒的重心分居在支點的兩側,用刻度尺分別量出支點到木棒重心的距離L1及支點到鉤碼處的距離L2; 計算式推導:設木棒的質量為M,鉤碼質量為m 。 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得MgL1=mgL2 木棒的質量M=mL2/L1
採納哦
6. 尋初二物理杠桿的知識
1.杠桿: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繞著固定點轉動,這根硬棒就叫杠桿.杠桿在力的作用下能繞固定點轉動,這是杠桿的特點.杠桿有直的也有彎的.
2.描述杠桿的幾個有關名詞術語
支點:杠桿(撬杠)繞著轉動的點,用字母O標出.
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畫出力的示意圖,用字母F1或用F動標出.
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畫出力的示意圖,有字母F2或用F阻標出.注意:動力和阻力使杠桿轉動方向相反,但它們的方向不一定相反.
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用字母L1或L動標出.
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用字母L2或L阻標出.
3.力臂的畫法:首先確定杠桿的支點,再確定力的作用線.然後使用直角三角板畫出從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垂線,垂足要落在力的作用上,符號指明哪個線段是力臂,並寫出字母L1或L動.力臂常用虛線畫出.
4.研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1)杠桿的平衡是指杠桿靜止不轉動或杠桿勻速轉動.
(2)實驗目的:研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3)杠桿只有在水平位置平衡,從支點到動(阻)力作用線的距離,即力臂的長度,才可從杠桿上的刻度值直接讀出.
如果還要到http://www.iwuli.com/Article/Article_14995.html自己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