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解:如果購買力平價成立,真實匯率總是等於1
對的,真實匯率實際上是商品數量的兌換比例,如果購買力平價理論成立,實際匯率是等於1的;
實際匯率:在名義匯率的基礎上,根據兩國之間相對價格調整後的匯率
公式為:s=(S×P)/P*,其中s表示實際匯率,S表示名義匯率(直接標價法下),P*表示外國價格水平,P表示本國價格水平
例如同樣一張桌子在美國價格為50美元,在中國價格380元,此時美元兌人民幣的名義匯率為1美元兌換6.5人民幣;則實際匯率=6.5*50/380=0.855,相當於美國一張桌子可以兌換中國0.855張桌子
但是由於外貿壁壘,外貿成本,信息不對稱等因素存在,現實中購買力平價幾乎是不會出現的,歷史上曾經用巨無霸指數來研究過實際匯率;
巨無霸指數:假設全世界的麥當勞巨無霸漢堡包的價格都是一樣,並將各地的漢堡包當地價格通過匯率換算成美元售價,就可以比較各地購買力水平的差異
假設一個巨無霸漢堡包在美國的售價為2.5美元,在英國的售價為2英鎊,此時對於英國來說,購買力平價匯率應為2.5÷2=1.25,但如果此時英鎊兌美元的匯率在1.5,則其被高估了(1.5-1.25)÷1.25=20%;
同樣如果在中國巨無霸漢堡包的售價為10元;此時對於中國來說,購買力平價匯率應為10÷2.5=4,即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為0.25;但如果此時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為0.2,則人民幣被低估了(0.25-0.2)÷0.2=25%
所以實際情況往往是不符合購買力平價理論的
B. 按匯率如何來計算的GDP,按購買力平價法{ppp}如何來計算的GDP的,怎樣說明人民幣被低估了呢
匯率計算GDP? GDP的統計就是用RMB來統計的啊?
如果說是用美元計算,比如現在人民幣的匯率是6.5比1,那麼按美元計算的GDP就應該是中國的GDP除以6.5
按PPP計算GDP有幾種方法,要看選擇哪一種,一般是用各種方法統計,然後算平均吧? 這個不太清楚。最著名是巨無霸指數,你可以自己去了解下
C. 巨無霸指數怎麼計算
1.25個英國巨無霸等於1個美國巨無霸是實際匯率
D. 什麼是購買力平價
購買力平價是決定匯率學說之一,它的理論基礎是貨幣數量論。
(l)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金本位制崩潰,匯率波動劇烈,鑄幣平價說和外匯供求說已經無法解釋匯率的決定,於是瑞典人卡塞爾提出購買力平價說。
(2)購買力平價說包括絕對購買力平價說和相對購買力平價說。絕對購買力平價說指在每一個時點上匯率取決於兩國一般物價水平之比。相對購買力平價說是指當兩國都有通貨膨脹時,名義匯率=過去的匯率×兩國通貨膨脹之比。
(3)如果有甲、乙兩國,甲國有通貨膨脹,而乙國的物價不變,那麼,甲國的貨幣在乙國的地位下降。
(4)匯率決定於兩國購買力之比,購買力取決於通貨膨脹,通貨膨脹取決於各自的貨幣數量。其他條件不變時,外幣的匯率和本國的物價水平成正比,與外國的物價水平成反比。
(5)購買力平價說在外匯理論中佔有重要地位。一國貨幣的對外價值是對內價值的體現。該理論在各國放棄金本位制的情況下,指出以國內外物價對比作為匯率決定的依據,說明貨幣的對內貶值必然引起對外貶值,揭示了匯率變動的長期原因。
但是,它仍有缺陷:
第一,從理論基礎上看,購買力平價說的基礎是貨幣數量論,卡塞爾認為兩國紙幣的交換,決定於紙幣的購買力,因為人們是根據紙幣的購買力來評價紙幣的價值的,這實際上是本末倒置。事實上,紙幣代表的價值不取決於紙幣的購買力,相反,紙幣的購買力取決於紙幣代表的價值。
第二,它假設所有商品都是貿易商品,忽視了非貿易商品的存在。
第三,它還忽視了貿易成本和貿易壁壘。
第四,它過分強調了物價對匯率的影響,匯率的變化也可以影響物價。
第五,它忽視了國際資本流動對匯率所產生的沖擊。
第六,它只是一種靜態或比較靜態的分析,沒有對物價如何影響匯率的傳導機制進行具體分析。
E. 幾個主要國家的巨無霸指數是多少
巨無霸指數(Big Mac index)是一個非正式的經濟指數,用以測量兩種貨幣的匯率理論上是否合理。這種測量方法假定購買力平價理論成立。
購買力平價的大前提為兩種貨幣的匯率會自然調整至一水平,使一籃子貨物在該兩種貨幣的售價相同(一價定律)。在巨無霸指數,該一「籃子」貨品就是一個在麥當勞連鎖快餐店裡售賣的巨無霸漢堡包。選擇巨無霸的原因是,巨無霸在多個國家均有供應,而它在各地的製作規格相同,由當地麥當勞的經銷商負責為材料議價。這些因素使該指數能有意義地比較各國貨幣。
兩國的巨無霸的購買力平價匯率的計演算法,是以一個國家的巨無霸以當地貨幣的價格,除以另一個國家的巨無霸以當地貨幣的價格。該商數用來跟實際的匯率比較;要是商數比匯率為低,就表示第一國貨幣的匯價被低估了(根據購買力平價理論);相反,要是商數比匯率為高,則第一國貨幣的匯價被高估了。
舉例而言,假設一個巨無霸在美國的售價為 $2.50,在英國的售價為 £2.00;購買力平價匯率就是 2.50 ÷ 2.00 = 1.25。要是一美元能買入 £0.55(或 £1 = $1.82),則表示以兩國巨無霸的售價而言,英鎊兌美元的匯價被高估了 45.6%((1.81-1.25)÷1.25×%)。
巨無霸指數是由《經濟學人》於1986年9月推出,此後該報每年出版一次新的指數。該指數在英語國家裡衍生了Burgernomics(漢堡包經濟)一詞。
在2004年1月,《經濟學人》推出了Tall Latte index(中杯鮮奶咖啡指數);計算原理一樣,但巨無霸被一杯星巴克咖啡取代,標志著該連鎖店的全球擴展。在1997年,該報也出版了一份「可口可樂地圖」,用每個國家的人均可樂飲用量,比較國與國間的財富;該圖顯示可樂飲用量越多,國家就越富有。
用漢堡包測量購買力平價是有其限制的;比方說,當地稅收、商業競爭力及漢堡包材料的進口稅可能無法代表該國的整體經濟狀況。在許多國家,像在麥當勞這樣的國際快餐店進餐要比在當地餐館貴,而且不同國家對巨無霸的需求也不一樣。例如在美國,低收入的家庭可能會一周幾次在麥當勞進餐,但在馬來西亞,低收入者可能從來就不會去吃巨無霸。盡管如此,巨無霸指數廣為經濟學家引述。
用漢堡包來判定匯率,具有相當大的局限性。因為漢堡包是貿易商品 (exchanged googds)。比起非貿易商品而言(例如房子之類),在發展中國家貿易商品的發展要快得多。所以用漢堡包來衡量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匯率水平,顯然失之偏頗。另外,即使不考慮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發展差異,由於不同國家之間消費者對待商品的偏好是不一致的,這也會導致價格的「虛假」。對於非完全浮動匯率的國家,這種指數也是偏離實際均衡的。
由於指數太多,圖片無法復制,給您經濟網的網站,您直接觀看吧。我看過,沒有病毒。
http://www.economist.com/markets/Bigmac/Index.cfm
還有什麼問題,大家可以繼續討論。
F. 為什麼巨無霸漢堡指數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一國貨幣的匯率
漢堡包指數又稱巨無霸漢堡包指數或巨無霸指數(BigMacindex),是國際經濟學最古老的理論之一,它是一個非正式的經濟指數,用以測量兩種貨幣的匯率理論上是否合理。這種測量方法假定購買力平價理論成立,匯率由同一組商品的相對價格決定。
巨無霸漢堡包指數:英國《經濟學家》雜志編制的一個不是很嚴謹的指數。該雜志比較麥當勞巨無霸漢堡包(BidMac)在世界各地的價格,作為各國幣值是否被低估或高估的指南。其假設是相似的食品無論在哪裡銷售,其價格應當是相同的,價格有差別意味著幣值出現異常情況。例如,一個巨無霸漢堡包在華盛頓的價格為1美元,而在魯利坦尼亞(Ruritania,假想國)為20比索,那麼,美元兌比索應是1美元等於20比索。如果匯率偏離這一水平,根據購買力平價理論,比索的幣值要麼偏低,要麼偏高。購買力平價理論認為,匯率應變動至令相同的商品組合價格一致的水平。
批評者認為,巨無霸漢堡包指數忽略了不同國家的稅收、利潤水平和原材料價格等因素的影響。
G. 急求解答,最後今晚之前!!! 1。 oanda.com網站。目前的「巨無霸」購買力平價對中國的人民幣和一個其...
樓主這個問題我很想回答,可惜我不懂!沖沖任務咯
H. 1.解釋購買力平價理論與「巨無霸指數」關系,根據中國實際情況,對「巨無霸指數」和購買力平價進行評價
創業最困難的不是資金問題 而是你所選的項目價值如何
有的投資很少,但很有價值
想創業一定要把項目考慮清楚!
我有個項目,參考資料請登錄我的網路空間
有興趣了解一下,沒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