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杠桿秤來歷

杠桿秤來歷

發布時間:2021-07-26 13:46:03

⑴ 使用杠桿秤稱重秤砣向外移動表示物體的重量越重為什麼

這是根據物理學的力矩原理,力等於力乘以垂直與力方向的距離。支點兩端平衡時,是兩邊力矩相等,秤砣外移,距離變大,秤砣重量(重力)不變,力矩變大,而另一端距離是不變的的,根據平衡原理,物體重力就越大。希望能幫到你。

⑵ 秤的來歷,有什麼傳說

相傳范蠡在經商中發現,人們在市場買賣東西,都是用眼估堆,很難做到公平交易,便產生了創造一種測定貨物重量的工具的想法。

一天,范蠡在經商回家的路上,偶然看見一個農夫從井中汲水,方法極巧妙:在井邊豎一高高的木樁,再將一橫木綁在木樁頂端;橫木的一頭吊木桶,另一頭繫上石塊,此上彼下,輕便省力。

范蠡頓受啟發,急忙回家模仿起來:他用一根細而直的木棍,鑽上一個小孔,並在小孔上繫上麻繩,用手來掂;細木的一頭拴上吊盤,用以裝盛貨物,一頭系一鵝卵石作為砣;鵝卵石搬動得離繩越遠,能吊起的貨物就越多。

於是他想:一頭掛多少貨物,另一頭鵝卵石要移動多遠才能保持平衡,必須在細木上刻出標記才行。但用什麼東西做標記好呢?范蠡苦苦思索了幾個月,仍不得要領。

一天夜裡,范蠡外出小解,一抬頭看見了天上的星宿,便突發奇想,決定用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做標記,一顆星代表一兩重,十三顆星代表一斤。從此,市場上便有了統一計量的工具——秤。

但是,時間一長,范蠡又發現,一些心術不正的商人,賣東西時缺斤少兩,剋扣百姓。他想,怎樣把秤改進一下,杜絕奸商們的惡行呢?終於,他想出了改白木刻黑星為紅木嵌金屬星形,並在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之外,再加上福、祿、壽三星,以十六兩為一斤。

目的是為了告誡同行:作為商人,必須光明正大,不能去賺黑心錢。並說:「經商者若欺人一兩,則會失去福氣和幸福;欺人二兩,則後人永遠得不了『俸祿』(做不了官);欺人三兩,則會折損『陽壽』(短命)!」

就這樣,秤這種計量工具便一代一代地流傳了下來,並一直沿襲了兩千多年,直至今天。

(2)杠桿秤來歷擴展閱讀

人們為了明確物體的重量,用「秤」作檢測工具,用「斤」表示被檢測物輕重的單位,確定出商品交換的實際重數目以計價。公平交易過程,斤秤起到重要作用。斤秤的使用,是社會文明的一大進步。

我國使用斤秤測重技術,早在戰國就已相當成熟並形成規制廣泛應用。楚國的秤一斤是十六兩,摺合250克,秦國的秤一斤也是十六兩,摺合249克。這種十六兩成斤的制秤,經歷了幾個朝代,盡管各朝代「斤」的重量有變化,但十六兩成「斤」卻一直沒變。

清朝滅亡,民國延用清制,仍以十六兩為「斤」,摺合596.8克,斤秤文化是一個古老的話題,後來的不少詞目都與斤秤有關。

在中國十六進制的斤秤文化獨一無二,內涵豐富,是在長期社會實踐中形成的。早在甲骨文中就有了秤的雛形,後經不斷改進由粗到精,成為現代滿身星光閃耀的木桿秤。

而「斤」的設置,內容更為豐富多彩,據《前漢律歷志》說:「斤著明也。三百八十四銖。易二篇之爻,陰陽變動之象。十六兩為斤者,四時乘四方之象也。」

一桿小秤包容如此之大,簡直成了至尊至貴的聖物,意義極為重大。秤桿上的十六顆星位,作為十六個「兩」的重量顯示,與「斤」互為依託,相輔相成完美無缺。

木桿上的銅釘叫「星」。相傳,秤星是天上的星。由秤頭到稱尾,頭一星叫定盤星,不代表重量。在不稱重時,秤砣放在定盤星位置,提秤懸空秤桿是平衡的,俗稱「秤平斗滿」。依次的十六顆星是南斗六星、北斗七星,福、祿、壽三星共十六星,代表十六「兩」。大

概的意思是:定盤星表示天理良心的定位,買賣要公平,是交易的起點,其他各星定不可移,表示永恆。手中秤與心中秤一致,童叟無欺。公平交易,不能「缺斤少兩」行為自有天照。秤星——天上的眼睛,監視人間善惡。傳說雖不足為證,也屬斤秤文化的口頭文學。

⑶ 什麼叫"杠桿稱"

杠桿秤
申請號/專利號:
93210721
一種用於稱量砂、石、水泥、糧食等物料的杠桿秤,包括傳力杠桿,固定框架,連接鉤,力點刀、環,刀承等。其特徵在於:由4根第一傳力杠桿、一根第二傳力杠桿和一根第三傳力杠桿以及秤斗,顯示重量的表頭構成,它通過杠桿原理,將所需秤量的物料重量依次通過力傳遞到第一傳力杠桿上,再傳遞到第二、第三傳力杠桿上,最後在表頭上顯示出來重量,它具有稱量精確、結構簡單,可適用於建築、運輸、倉儲、港口等行業稱量物料之用。
下面有詳細資料
希望幫到你~

⑷ 桿秤怎麼正確使用和看重量

桿秤應該是最老的一種撐了,嗯正確使用方式,用鉤子鉤住你需要稱量的物體,然後用後邊兒那個砝碼就襯托啊向後移動,然後根據秤桿上的刻度去看他實際的重量。

⑸ 杠桿秤怎樣做

有專業做的

⑹ 兒童杠桿秤校正方法有哪些

杠桿秤的選擇應與兒童年齡一致,用前需校正讀數。站於站板中央,讀出數值。 l身高測量:兒童測量時雙眼平視,挺胸抬頭,足後跟、臀部、肩胛間均接觸立柱或.

⑺ 杠桿秤稱東西是貼近人的身體會怎樣

這樣的稱來稱東西貼近身體肯定會不準。
這種稱的准確性並不是特別高。
手若是不穩它的重量都會有變化。
現在還是用電子秤准確性更高。

⑻ 求杠桿稱的家族史發展史簡介

簡略說一下:

一、最早的杠桿秤是天平。

據記載,最早的秤是埃及人發明的。在7000多年前,埃及人就用一種懸掛式雙盤秤來稱麥子,這種秤就是用兩個秤盤,掛在秤梁的兩端,是一種等臂秤,即是原始的天平。

中國大約在四五千年前,黃帝時代發明了這種原始的天平。目前國內保存有戰國時代的楚國的天平——木衡,木衡桿長27、銅盤直徑4厘米。這是完整的一套權衡器。木衡桿作扁條形,桿正中鑽一孔,孔內穿絲線作為提紐。桿兩端內側0.7厘米處,各有一穿孔,內穿絲線以系銅盤。系盤絲線長9厘米。銅盤兩個,底略圓,邊緣有四個對稱的小孔,用以系線。環權重量大體以倍數遞增,分別為一銖、二銖、三銖、六銖、十二銖、一兩、二兩、四兩、半斤。以半斤權推算,一斤合250克。

天平作為一種等臂秤,要稱量多重的物品,就必須有多重的砝碼,所以只能用來稱量一些較輕的物品,像黃金之貴金屬之類的。

(楚 木衡)

二、不等臂秤

因為天平在稱量上的局限,人們也在摸索著衡器的發展。在中國,天平出現大約兩千年後,即在春秋戰國時代,出現了不等臂秤。

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有中國現存最早的兩件不等臂秤——「王」銅衡,以其上刻有「王」字而得名。(這個找不到圖片)

這兩件「王」銅衡傳為安徽省壽縣出土。衡體扁平,橫截面作長方形。正中有鼻紐,紐下形成拱肩,臂平直。甲衡重93.2克,長23厘米,臂高1.22厘米,厚0.35厘米,鼻紐外緣高2.15厘米,紐孔徑0.38厘米。正面有縱貫衡面的十等分刻度線。衡長相當戰國1尺,每等分相當1寸。紐下居中有尖端向下的60度夾角刻線,第 5寸刻度恰將夾角平分。背面紐下斜刻一「王」字。乙衡重97.6克,長23.15厘米,臂高1.3厘米,厚0.35厘米,鼻紐外緣高及孔徑與甲衡同。衡正面也有每寸刻度及居中夾角刻線,除中間二寸外,每半寸處還有刻線。背面中部和一端各橫刻一「王」字。兩衡表面另有淺刻文字, 尚未能通讀。兩衡紐孔內有磨損,乙衡紐孔內殘留絲線痕跡,表明是懸吊使用的。但其兩臂平直,沒有固定的天平吊耳痕跡。

衡面刻線是貫通上下,便於准確觀察權和物的懸掛位置。「王」銅衡有鼻紐和拱肩,從中間向兩端逐漸縮小斷面,使衡桿各處有大體相等的抗彎強度,同時也提高了重心,縮短了支點與重心的距離,符合提高靈敏度的要求。實測表明,感量小於 0.1克。「王」銅衡鑄造上的這些特點,符合作衡桿用的要求。這類不等臂衡秤不能直接讀出所稱物的重量,而是通過砝碼重量和懸掛位計來進行計算而得出所稱重量的,這是從天平向提系桿秤發展的過渡型衡器。

這種不等臂桿秤在耶穌誕生前由游牧部傳入了西方,被命名為羅馬秤。在許多拉丁語作家的著作中都有關於這種秤的記載。

三、提系桿枰

在不等臂秤發明一千多年後,在南北朝時代(公元420—589年),中國開始出現了提系桿秤,即我們現在所使用的手桿秤。

四、案秤

在西方,1670年,法國著名數學家、物理學家和機械設計師吉爾.佩爾索納.德.洛百瓦爾(Gilles Personne de Roberval,1602—1675)於1670年將他發明的案秤報送巴黎科學院。這是一種等臂雙盤案秤(又名磅秤)。秤盤裝在秤梁兩端,下面裝有剛性導桿,可在稱座上相應的導孔內上下上下移動。這樣,當秤梁繞軸擺動時,在導桿作用下,秤盤可做上下移動,但其水平狀態保持不變。直到現在,洛百瓦爾案秤仍然是世界上使用最為普遍的商業秤。

從這以後的秤就是電子秤,彈簧秤之類的了。

閱讀全文

與杠桿秤來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杠桿如何增力 瀏覽:672
杠桿收購的現金來源 瀏覽:758
金融運營公司 瀏覽:751
南漳農商銀行理財產品 瀏覽:849
平安福保險的傭金 瀏覽:758
期貨莊家操作破解 瀏覽:533
mt4模擬賬戶設置杠桿 瀏覽:603
交易風控員 瀏覽:583
融資費用攤銷做賬 瀏覽:680
大師談外匯 瀏覽:832
公司回購股票未來如何 瀏覽:621
恆逸集團資產評估報告PDF 瀏覽:418
滾動杠桿機構的自由度 瀏覽:802
銀行存款金融服務方案 瀏覽:993
經營外匯業務的金融機構應當向 瀏覽:753
工行個人信用貸款簡訊 瀏覽:129
昆明外匯招聘信息 瀏覽:482
支付寶帳戶可以付外匯 瀏覽:33
歐元英鎊匯率2014年 瀏覽:757
建信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成都事業部 瀏覽: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