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優步傭金

優步傭金

發布時間:2021-07-26 21:08:04

⑴ 關於Uber司機的收入,你們是這樣的嗎

Uber司機年入9.7萬美元,只剩傳說
Uber這家公司,共享經濟模式下的蛋,如今已經以「顛覆傳統計程車行業的鼻祖」而被追捧。該公司近日宣稱,9.7066萬美元是紐約市打車服務UberX旗下司機年收入的中等水平。9.7066萬美元,成了Uber描繪給計程車司機的美國夢和Uber最吸引應聘者眼球的「金字招牌」。可這一數字背後有何玄機?司機們面臨的真實境況是什麼?
在Uber掀起草根司機致富運動的發源地紐約,9.7066萬美元已經開始失去它誘人的成色。
Slate雜志記者艾莉森•格里斯沃爾德(Alison Griswold)對此做出了深度報道,猛料盡在文中。
短短四年內,Uber編織了一張龐大的業務網,目前已覆蓋全球45個國家100多個城市,聘請司機數萬名,為數百萬客戶服務。今年6月,Uber獲得12億美元融資,公司整體估值增至170億美元,成為史上最高估值的科技業初創公司之一。
數據確實博人眼球,Uber這家公司也一向承諾「以數據為本」,因為這正好滿足該公司的需要。作為一家在「搭順風車」上做文章的公司,Uber提供的租車或者打車服務與其他同行並無區別,但這家新生代科技公司抓住了一個成為非常有盈利前景的要害:怎樣提高打車的效率。藉助其獨有的演算法,Uber讓司機與客戶領略了浮動定價的魅力。支持這類定價的理念是:需求越多,搭車的成本就應該越高。通過推行這一定價策略,Uber讓供應與需求更匹配,系統地杜絕了汽車服務的低效問題。而那些有數據支撐的演算法也為Uber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9萬美元的傳說已經黯然無光,在Uber的所有重要數據之中,9.7066萬美元這個數字格外引人注目。
今年5月末,Uber在企業博客中稱9.7066萬美元是紐約市打車服務UberX旗下司機年收入的中等水平。該公司博客寫道:
「遍布美國各地與UberX合作的司機向大家展示了當司機是一項不錯的生意。而相反的是,通常美國計程車司機生活在貧困線以下……而富有的計程車公司老闆卻從那些除了開車別無其他謀生選擇的司機身上大肆榨錢。」
當Uber在紐約及全球范圍聘用專屬自身平台的司機時,最吸引應聘者眼球的恐怕就是隨隨便便能夠年入逾9萬美元的「金字招牌」。
不過隨著Uber收取傭金增加、打車費用下降,這塊「金字招牌」的光環已經消退,司機們開始對這家公司及其前景感到失望。從倫敦到舊金山再到紐約,多個大城市都爆發了司機示威,他們團結起來公開反對Uber——為什麼?Uber曾是他們眼中美好生活的創造者,如今卻無異於「陰謀家」與「詐騙犯」。
在Uber掀起草根司機致富運動的發源地紐約,9.7066萬美元已經開始失去它誘人的成色。
今年夏季,Uber推出「比紐約市計程車更便宜」的宣傳口號,決定將租車收費下調20%。該公司聲稱即使收費降低,但隨著用車需求增加,接送客戶的時間會減少,進而每小時出車次數相應增多,司機不會受到影響,收入將不減反增。Uber在企業博客中斷言:「他們(司機)會比以前賺得還多!」
然而迄今為止,紐約市的司機都不同意這種說法。一位名叫加雷的司機向記者提到了降價20%的影響:「Uber方面說,不會害司機蒙受損失,但實際上司機蒙受損失了。因為從真實經營的角度計算,那些數據都是不可能的。」 在司機們看來,在打車降價的狀況下能夠增加的行駛里程到一定程度就到頂了。
加雷還稱,司機既是與Uber簽約的獨立承包商,又是紐約市計程車與轎車委員會特別授權的持牌司機。紐約是Uber最大的市場之一,Uber在該市提供三檔服務:收費最低的UberX、收費中檔的UberBlack和收費最高的UberSUV。不同檔次的車不但收費有高低之分,Uber收取司機的傭金也各不相同,UberX抽成20%,UberBlack和UberSUV分別為25%和28%。根據這一收費標准,紐約市會向Uber的簽約司機收取8.875%的銷售稅,這些司機要向Black Car Fund基金繳納2.5%的保費。
加雷向Slate透露,截至10月13日,他一周工作40小時,車費收入1163.3美元,扣掉以上費用和納稅後純收入850美元。此外,加雷預計,每周加油、洗車、交車保、停車和車輛保養合計至少要花350美元。再扣除個人所得稅,加雷一周實際收入約為480美元,約合每小時開車賺12美元。
時薪12美元不算特別低,可這與Uber面向司機大肆鼓吹的相差太遠。加雷自稱一周工作40小時,但Uber的通知註明他那周「在線工作時長」只有32.8小時。Uber與加雷所說的時長區別奧妙在於,它們指的是兩種時間:一種是在手機應用上花的時間,一種是客戶實際乘車的時間。司機通常指前者,也就是用應用找車所花的時間,而Uber將整個時間段分割開來,他們感興趣的是乘客乘車的時間。
「中介」模式之困
一個關鍵的問題在於:在所謂的共享經濟下,像Uber這樣充當服務買家與服務提供者的「中介」的公司而言,誰真正擁有決定權?
這個問題尚無明確解答,業內三大公司構建自身平台採用了兩種不同的策略:一種就是Uber的方式:以降低車費取悅客戶。另一家打著共享經濟旗號的用車服務公司Lyft與Uber的做法類似;第三家大公司Gett選擇通過提高支付司機的薪資取悅司機。
密西根大學羅斯商學院員工及研究高級副主管沃利•霍普(Wally Hopp)說:「這就是那種模式的有趣之處。現在還不清楚哪些人群,是客戶還是員工對他們最重要。
僅僅就贏得客戶的方法來說,霍普認為,Uber和Lyft這類公司已經偏離了他們擁護自由市場的原則,人為壓低了價格。
「我覺得他們有些做法定價過低,你只能用一時,也許這么做得消耗公司自己的資金,也許是犧牲公司在司機心目中的良好商譽,」霍普說,「Uber並未讓自己的演算法發揮作用,並未讓浮動的價格達到市場能自動消化的水平。所以,他們其實是為了贏得市場份額而壓低叫價,讓價格始終低於司機期望的水平。」
考慮到Uber迅猛發展和進化的速度,以及僱用人手的增長速度,未來這家公司還會面對員工抗議示威。Uber美洲區外聯部負責人雷恩•卡塞爾曼(Lane Kasselman)對這種爭論不以為意。他向格里斯沃爾德表示:「我們的看法不同,司機是我們的客戶,而且是擁有軟體使用權的客戶。他們在不斷自我壯大,在推廣,在獲得做小買賣的工具。」
他還說:「我們每月通過自己的平台創造5萬個就業崗位。司機為那些正在出現的機遇而興奮。」 對於本周發生的抗議活動,格里斯沃爾德回應稱,「我們在紐約、芝加哥、華盛頓的分部都沒有任何抗議的司機。事實上,洛杉磯和舊金山也只有一小撮人抗議。」可這種說辭與Uber司機網在Facebook上公布的消息有明顯出入。
記者(格里斯沃爾德)已經為報導Uber耗時數月,還從未遇見Uber有哪位年收入高達9.0766萬美元的司機。
一些司機告訴他,扣除銷售稅和傭金後,他們每周收入約有1000美元,年收入接近5萬美元,但還沒有計入汽油和其他費用。Uber推薦格里斯沃爾德采訪的一位司機亞當•科森蒂諾(Adam Cosentino)也沒有那麼高的年收入。他擁有MBA學位,每周為Uber工作30-40小時,而且利用所學盡量利用最繁忙的用車時間工作,每周收入在800-1000美元。盡管如此他仍感到滿意。其實,扣去一周加油和洗車的費用230美元,以及傭金等其他費用,科森蒂諾一周大概真正賺到約400美元。格里斯沃爾德提醒他:「這可沒多少錢。」
科森蒂諾想了想,然後承認:「對,是沒多少收入。可那是因為我沒有把所有時間都用來開車。如果每周干六天,工作時間合計60小時,大多數人應該一周可以賺取2000美元。」格里斯沃爾德問他知不知道有誰這樣工作。他回答:「我自己是沒碰到誰這樣。我只能告訴你我個人的經驗。假如我一周開60小時,我可以保證賺到2000美元。」
科森蒂諾對Uber宣傳數據的深信不疑對Uber來說是好事。可這是否也從一個側面說明,靠開車獲得9.0766萬美元的年收入有多難?畢竟這只是Uber所說的紐約市司機中等收入水平。那意味著,幾千位Uber旗下的司機都能大致達到這一水平,莫非只有采訪所有為Uber服務的紐約司機才能得到最有說服力的結論?
這位記者帶著好奇再次咨詢卡塞爾曼,盼望找到如Uber所說實現高收入夢想的司機。而最後他得到的事實是這樣的:Uber方面也還在苦苦找尋這樣一位所謂的「模範司機」呢!

⑵ uber獎勵政策

Uber為私家車主和乘客之間搭建了一個平台,且不向任何一方收取服務費和傭金,目前為了鼓勵司機接單,推出了豐厚的獎勵政策。
註:
1、各個城市優步司機獎勵政策每7天一個周期,每個周期更新本周的獎勵政策。
2、司機收入=車費+接單獎勵+接單補貼
政策不是固定的,隨時間不斷調整。目前除了沖單獎勵還有早晚高峰期獎勵

⑶ Uber和Airbnb的核心價值和盈利模式是什麼

uber向司機收取傭金,airbnb向消費者收取服務費,向房東象徵性的收一點服務費,幾個人幾台電腦就可以搞定,輕資產模式。只要佔領市場盈利很容易。
話又說回來airbnb以高冷著稱才不會像國內的網站捧著用戶,bnb伺服器設在國外網站速度太慢,而且是向消費者收服務費,國內的短租都是向房東收費的,反正我現在出門用小豬短租,還可以在某寶買小豬短租優惠券又能再省一筆。同一個房源小豬的還便宜。

希望能幫到你!

⑷ 滴滴的提成和優步的提成哪個多一點

現在都差不多了,基本沒啥獎勵。滴滴抽成方式:滴滴公司抽成20%,租賃公司抽成1.77%,每單抽5毛管理費。優步抽成方式:每單抽20%給公司。所以在都沒有獎勵的情況下優步稍好於滴滴。可以同時注冊,在優步沒有單子的情況下開滴滴

⑸ 為什麼有些開豪車的人會去做 Uber 司機

Uber司機年入9.7萬美元,只剩傳說Uber這家公司,共享經濟模式下的蛋,如今已經以「顛覆傳統計程車行業的鼻祖」而被追捧。該公司近日宣稱,9.7066萬美元是紐約市打車服務UberX旗下司機年收入的中等水平。9.7066萬美元,成了Uber描繪給計程車司機的美國夢和Uber最吸引應聘者眼球的「金字招牌」。可這一數字背後有何玄機?司機們面臨的真實境況是什麼?在Uber掀起草根司機致富運動的發源地紐約,9.7066萬美元已經開始失去它誘人的成色。Slate雜志記者艾莉森•格里斯沃爾德(AlisonGriswold)對此做出了深度報道,猛料盡在文中。短短四年內,Uber編織了一張龐大的業務網,目前已覆蓋全球45個國家100多個城市,聘請司機數萬名,為數百萬客戶服務。今年6月,Uber獲得12億美元融資,公司整體估值增至170億美元,成為史上最高估值的科技業初創公司之一。數據確實博人眼球,Uber這家公司也一向承諾「以數據為本」,因為這正好滿足該公司的需要。作為一家在「搭順風車」上做文章的公司,Uber提供的租車或者打車服務與其他同行並無區別,但這家新生代科技公司抓住了一個成為非常有盈利前景的要害:怎樣提高打車的效率。藉助其獨有的演算法,Uber讓司機與客戶領略了浮動定價的魅力。支持這類定價的理念是:需求越多,搭車的成本就應該越高。通過推行這一定價策略,Uber讓供應與需求更匹配,系統地杜絕了汽車服務的低效問題。而那些有數據支撐的演算法也為Uber的成功奠定了基礎。9萬美元的傳說已經黯然無光,在Uber的所有重要數據之中,9.7066萬美元這個數字格外引人注目。今年5月末,Uber在企業博客中稱9.7066萬美元是紐約市打車服務UberX旗下司機年收入的中等水平。該公司博客寫道:「遍布美國各地與UberX合作的司機向大家展示了當司機是一項不錯的生意。而相反的是,通常美國計程車司機生活在貧困線以下……而富有的計程車公司老闆卻從那些除了開車別無其他謀生選擇的司機身上大肆榨錢。」當Uber在紐約及全球范圍聘用專屬自身平台的司機時,最吸引應聘者眼球的恐怕就是隨隨便便能夠年入逾9萬美元的「金字招牌」。不過隨著Uber收取傭金增加、打車費用下降,這塊「金字招牌」的光環已經消退,司機們開始對這家公司及其前景感到失望。從倫敦到舊金山再到紐約,多個大城市都爆發了司機示威,他們團結起來公開反對Uber——為什麼?Uber曾是他們眼中美好生活的創造者,如今卻無異於「陰謀家」與「詐騙犯」。在Uber掀起草根司機致富運動的發源地紐約,9.7066萬美元已經開始失去它誘人的成色。今年夏季,Uber推出「比紐約市計程車更便宜」的宣傳口號,決定將租車收費下調20%。該公司聲稱即使收費降低,但隨著用車需求增加,接送客戶的時間會減少,進而每小時出車次數相應增多,司機不會受到影響,收入將不減反增。Uber在企業博客中斷言:「他們(司機)會比以前賺得還多!」然而迄今為止,紐約市的司機都不同意這種說法。一位名叫加雷的司機向記者提到了降價20%的影響:「Uber方面說,不會害司機蒙受損失,但實際上司機蒙受損失了。因為從真實經營的角度計算,那些數據都是不可能的。」在司機們看來,在打車降價的狀況下能夠增加的行駛里程到一定程度就到頂了。加雷還稱,司機既是與Uber簽約的獨立承包商,又是紐約市計程車與轎車委員會特別授權的持牌司機。紐約是Uber最大的市場之一,Uber在該市提供三檔服務:收費最低的UberX、收費中檔的UberBlack和收費最高的UberSUV。不同檔次的車不但收費有高低之分,Uber收取司機的傭金也各不相同,UberX抽成20%,UberBlack和UberSUV分別為25%和28%。根據這一收費標准,紐約市會向Uber的簽約司機收取8.875%的銷售稅,這些司機要向BlackCarFund基金繳納2.5%的保費。加雷向Slate透露,截至10月13日,他一周工作40小時,車費收入1163.3美元,扣掉以上費用和納稅後純收入850美元。此外,加雷預計,每周加油、洗車、交車保、停車和車輛保養合計至少要花350美元。再扣除個人所得稅,加雷一周實際收入約為480美元,約合每小時開車賺12美元。時薪12美元不算特別低,可這與Uber面向司機大肆鼓吹的相差太遠。加雷自稱一周工作40小時,但Uber的通知註明他那周「在線工作時長」只有32.8小時。Uber與加雷所說的時長區別奧妙在於,它們指的是兩種時間:一種是在手機應用上花的時間,一種是客戶實際乘車的時間。司機通常指前者,也就是用應用找車所花的時間,而Uber將整個時間段分割開來,他們感興趣的是乘客乘車的時間。「中介」模式之困一個關鍵的問題在於:在所謂的共享經濟下,像Uber這樣充當服務買家與服務提供者的「中介」的公司而言,誰真正擁有決定權?這個問題尚無明確解答,業內三大公司構建自身平台採用了兩種不同的策略:一種就是Uber的方式:以降低車費取悅客戶。另一家打著共享經濟旗號的用車服務公司Lyft與Uber的做法類似;第三家大公司Gett選擇通過提高支付司機的薪資取悅司機。密西根大學羅斯商學院員工及研究高級副主管沃利•霍普(WallyHopp)說:「這就是那種模式的有趣之處。現在還不清楚哪些人群,是客戶還是員工對他們最重要。僅僅就贏得客戶的方法來說,霍普認為,Uber和Lyft這類公司已經偏離了他們擁護自由市場的原則,人為壓低了價格。「我覺得他們有些做法定價過低,你只能用一時,也許這么做得消耗公司自己的資金,也許是犧牲公司在司機心目中的良好商譽,」霍普說,「Uber並未讓自己的演算法發揮作用,並未讓浮動的價格達到市場能自動消化的水平。所以,他們其實是為了贏得市場份額而壓低叫價,讓價格始終低於司機期望的水平。」考慮到Uber迅猛發展和進化的速度,以及僱用人手的增長速度,未來這家公司還會面對員工抗議示威。Uber美洲區外聯部負責人雷恩•卡塞爾曼(LaneKasselman)對這種爭論不以為意。他向格里斯沃爾德表示:「我們的看法不同,司機是我們的客戶,而且是擁有軟體使用權的客戶。他們在不斷自我壯大,在推廣,在獲得做小買賣的工具。」他還說:「我們每月通過自己的平台創造5萬個就業崗位。司機為那些正在出現的機遇而興奮。」對於本周發生的抗議活動,格里斯沃爾德回應稱,「我們在紐約、芝加哥、華盛頓的分部都沒有任何抗議的司機。事實上,洛杉磯和舊金山也只有一小撮人抗議。」可這種說辭與Uber司機網在Facebook上公布的消息有明顯出入。記者(格里斯沃爾德)已經為報導Uber耗時數月,還從未遇見Uber有哪位年收入高達9.0766萬美元的司機。一些司機告訴他,扣除銷售稅和傭金後,他們每周收入約有1000美元,年收入接近5萬美元,但還沒有計入汽油和其他費用。Uber推薦格里斯沃爾德采訪的一位司機亞當•科森蒂諾(AdamCosentino)也沒有那麼高的年收入。他擁有MBA學位,每周為Uber工作30-40小時,而且利用所學盡量利用最繁忙的用車時間工作,每周收入在800-1000美元。盡管如此他仍感到滿意。其實,扣去一周加油和洗車的費用230美元,以及傭金等其他費用,科森蒂諾一周大概真正賺到約400美元。格里斯沃爾德提醒他:「這可沒多少錢。」科森蒂諾想了想,然後承認:「對,是沒多少收入。可那是因為我沒有把所有時間都用來開車。如果每周干六天,工作時間合計60小時,大多數人應該一周可以賺取2000美元。」格里斯沃爾德問他知不知道有誰這樣工作。他回答:「我自己是沒碰到誰這樣。我只能告訴你我個人的經驗。假如我一周開60小時,我可以保證賺到2000美元。」科森蒂諾對Uber宣傳數據的深信不疑對Uber來說是好事。可這是否也從一個側面說明,靠開車獲得9.0766萬美元的年收入有多難?畢竟這只是Uber所說的紐約市司機中等收入水平。那意味著,幾千位Uber旗下的司機都能大致達到這一水平,莫非只有采訪所有為Uber服務的紐約司機才能得到最有說服力的結論?這位記者帶著好奇再次咨詢卡塞爾曼,盼望找到如Uber所說實現高收入夢想的司機。而最後他得到的事實是這樣的:Uber方面也還在苦苦找尋這樣一位所謂的「模範司機」呢!

⑹ 2020年什麼打車軟體可以打豪車

1、滴答出行

它的前身叫"滴答拼車",提供出租和順豐的服務。在計程車方面,嘀嗒出行推出自由搶單不派單,零元傭金不抽成的政策,為計程車司機營造一個公平健康的競爭環境。定位準確,價格比滴滴稍微低一點,偏遠的地區是開不了的,而真正的缺點是,只有出租和順風的服務。

2、曹操專車

它屬於一個互聯網+新能源出行的服務平台,致力於"互聯網+出行"的領域,是首個建立新能源汽車出行服務標準的專車品牌,集合了新能源專車出行、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等服務,為用戶提供安全、便捷、低碳、高品質的一站式出行解決方案。




3、美團打車

美團打車業務源自美團點評用戶需求驅動,美團點評日活躍用戶2.5億中30%有出行需求。也就意味著,美團打車僅自有平台便存在7500萬活躍用戶的巨大潛在市場。通過美團打車來滿足平台用戶需求,為用戶提供一站式"吃喝玩樂全都有"的服務體驗。

4、Uber(優步)

Uber(優步)-全球即時用車軟體,現已覆蓋全球55個國家,300多個城市。Uber旨在為大家帶來更安全舒適的出行方式,讓城市變得更方便快捷。加入「人民優步」,通過為社區中的乘客提供出行乘車服務,每周賺取收入。公益拼車,豐厚收入,自由工作時間,解決城市交通擁堵!

5、滴滴出行

「滴滴出行」 App改變了傳統打車方式,建立培養出大移動互聯網時代下引領的用戶現代化出行方式。滴滴打車的誕生改變了傳統打車市場格局,顛覆了路邊攔車概念,利用移動互聯網特點,將線上與線下相融合,從打車初始階段到下車使用線上支付車費,畫出一個乘客與司機緊密相連的o2o完美閉環,最大限度優化乘客打車體驗,改變傳統出租司機等客方式。

⑺ uber司機車費計算方法

簽約都有給你的,一般6-9是3倍,
17-21是2.5倍,其他兩倍!
一般直接注冊不能選支付寶,所以要先下載,打開gprs數據然後注冊。注冊好後在優惠輸入 G8AJT 就能獲得30餘額。當然我也有優惠,雙贏(互惠互利)。不喜歡用完可以直接丟掉,不用白不用。

⑻ 在美國,一名 Uber 司機能賺多少

Uber司機年入9.7萬美元,只剩傳說
Uber這家公司,共享經濟模式下的蛋,如今已經以「顛覆傳統計程車行業的鼻祖」而被追捧。該公司近日宣稱,9.7066萬美元是紐約市打車服務UberX旗下司機年收入的中等水平。9.7066萬美元,成了Uber描繪給計程車司機的美國夢和Uber最吸引應聘者眼球的「金字招牌」。可這一數字背後有何玄機?司機們面臨的真實境況是什麼?
在Uber掀起草根司機致富運動的發源地紐約,9.7066萬美元已經開始失去它誘人的成色。
Slate雜志記者艾莉森•格里斯沃爾德(Alison Griswold)對此做出了深度報道,猛料盡在文中。
短短四年內,Uber編織了一張龐大的業務網,目前已覆蓋全球45個國家100多個城市,聘請司機數萬名,為數百萬客戶服務。今年6月,Uber獲得12億美元融資,公司整體估值增至170億美元,成為史上最高估值的科技業初創公司之一。
數據確實博人眼球,Uber這家公司也一向承諾「以數據為本」,因為這正好滿足該公司的需要。作為一家在「搭順風車」上做文章的公司,Uber提供的租車或者打車服務與其他同行並無區別,但這家新生代科技公司抓住了一個成為非常有盈利前景的要害:怎樣提高打車的效率。藉助其獨有的演算法,Uber讓司機與客戶領略了浮動定價的魅力。支持這類定價的理念是:需求越多,搭車的成本就應該越高。通過推行這一定價策略,Uber讓供應與需求更匹配,系統地杜絕了汽車服務的低效問題。而那些有數據支撐的演算法也為Uber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9萬美元的傳說已經黯然無光,在Uber的所有重要數據之中,9.7066萬美元這個數字格外引人注目。
今年5月末,Uber在企業博客中稱9.7066萬美元是紐約市打車服務UberX旗下司機年收入的中等水平。該公司博客寫道:
「遍布美國各地與UberX合作的司機向大家展示了當司機是一項不錯的生意。而相反的是,通常美國計程車司機生活在貧困線以下……而富有的計程車公司老闆卻從那些除了開車別無其他謀生選擇的司機身上大肆榨錢。」
當Uber在紐約及全球范圍聘用專屬自身平台的司機時,最吸引應聘者眼球的恐怕就是隨隨便便能夠年入逾9萬美元的「金字招牌」。
不過隨著Uber收取傭金增加、打車費用下降,這塊「金字招牌」的光環已經消退,司機們開始對這家公司及其前景感到失望。從倫敦到舊金山再到紐約,多個大城市都爆發了司機示威,他們團結起來公開反對Uber——為什麼?Uber曾是他們眼中美好生活的創造者,如今卻無異於「陰謀家」與「詐騙犯」。
在Uber掀起草根司機致富運動的發源地紐約,9.7066萬美元已經開始失去它誘人的成色。
今年夏季,Uber推出「比紐約市計程車更便宜」的宣傳口號,決定將租車收費下調20%。該公司聲稱即使收費降低,但隨著用車需求增加,接送客戶的時間會減少,進而每小時出車次數相應增多,司機不會受到影響,收入將不減反增。Uber在企業博客中斷言:「他們(司機)會比以前賺得還多!」
然而迄今為止,紐約市的司機都不同意這種說法。一位名叫加雷的司機向記者提到了降價20%的影響:「Uber方面說,不會害司機蒙受損失,但實際上司機蒙受損失了。因為從真實經營的角度計算,那些數據都是不可能的。」 在司機們看來,在打車降價的狀況下能夠增加的行駛里程到一定程度就到頂了。
加雷還稱,司機既是與Uber簽約的獨立承包商,又是紐約市計程車與轎車委員會特別授權的持牌司機。紐約是Uber最大的市場之一,Uber在該市提供三檔服務:收費最低的UberX、收費中檔的UberBlack和收費最高的UberSUV。不同檔次的車不但收費有高低之分,Uber收取司機的傭金也各不相同,UberX抽成20%,UberBlack和UberSUV分別為25%和28%。根據這一收費標准,紐約市會向Uber的簽約司機收取8.875%的銷售稅,這些司機要向Black Car Fund基金繳納2.5%的保費。
加雷向Slate透露,截至10月13日,他一周工作40小時,車費收入1163.3美元,扣掉以上費用和納稅後純收入850美元。此外,加雷預計,每周加油、洗車、交車保、停車和車輛保養合計至少要花350美元。再扣除個人所得稅,加雷一周實際收入約為480美元,約合每小時開車賺12美元。
時薪12美元不算特別低,可這與Uber面向司機大肆鼓吹的相差太遠。加雷自稱一周工作40小時,但Uber的通知註明他那周「在線工作時長」只有32.8小時。Uber與加雷所說的時長區別奧妙在於,它們指的是兩種時間:一種是在手機應用上花的時間,一種是客戶實際乘車的時間。司機通常指前者,也就是用應用找車所花的時間,而Uber將整個時間段分割開來,他們感興趣的是乘客乘車的時間。
「中介」模式之困
一個關鍵的問題在於:在所謂的共享經濟下,像Uber這樣充當服務買家與服務提供者的「中介」的公司而言,誰真正擁有決定權?
這個問題尚無明確解答,業內三大公司構建自身平台採用了兩種不同的策略:一種就是Uber的方式:以降低車費取悅客戶。另一家打著共享經濟旗號的用車服務公司Lyft與Uber的做法類似;第三家大公司Gett選擇通過提高支付司機的薪資取悅司機。
密西根大學羅斯商學院員工及研究高級副主管沃利•霍普(Wally Hopp)說:「這就是那種模式的有趣之處。現在還不清楚哪些人群,是客戶還是員工對他們最重要。
僅僅就贏得客戶的方法來說,霍普認為,Uber和Lyft這類公司已經偏離了他們擁護自由市場的原則,人為壓低了價格。
「我覺得他們有些做法定價過低,你只能用一時,也許這么做得消耗公司自己的資金,也許是犧牲公司在司機心目中的良好商譽,」霍普說,「Uber並未讓自己的演算法發揮作用,並未讓浮動的價格達到市場能自動消化的水平。所以,他們其實是為了贏得市場份額而壓低叫價,讓價格始終低於司機期望的水平。」
考慮到Uber迅猛發展和進化的速度,以及僱用人手的增長速度,未來這家公司還會面對員工抗議示威。Uber美洲區外聯部負責人雷恩•卡塞爾曼(Lane Kasselman)對這種爭論不以為意。他向格里斯沃爾德表示:「我們的看法不同,司機是我們的客戶,而且是擁有軟體使用權的客戶。他們在不斷自我壯大,在推廣,在獲得做小買賣的工具。」
他還說:「我們每月通過自己的平台創造5萬個就業崗位。司機為那些正在出現的機遇而興奮。」 對於本周發生的抗議活動,格里斯沃爾德回應稱,「我們在紐約、芝加哥、華盛頓的分部都沒有任何抗議的司機。事實上,洛杉磯和舊金山也只有一小撮人抗議。」可這種說辭與Uber司機網在Facebook上公布的消息有明顯出入。
記者(格里斯沃爾德)已經為報導Uber耗時數月,還從未遇見Uber有哪位年收入高達9.0766萬美元的司機。
一些司機告訴他,扣除銷售稅和傭金後,他們每周收入約有1000美元,年收入接近5萬美元,但還沒有計入汽油和其他費用。Uber推薦格里斯沃爾德采訪的一位司機亞當•科森蒂諾(Adam Cosentino)也沒有那麼高的年收入。他擁有MBA學位,每周為Uber工作30-40小時,而且利用所學盡量利用最繁忙的用車時間工作,每周收入在800-1000美元。盡管如此他仍感到滿意。其實,扣去一周加油和洗車的費用230美元,以及傭金等其他費用,科森蒂諾一周大概真正賺到約400美元。格里斯沃爾德提醒他:「這可沒多少錢。」
科森蒂諾想了想,然後承認:「對,是沒多少收入。可那是因為我沒有把所有時間都用來開車。如果每周干六天,工作時間合計60小時,大多數人應該一周可以賺取2000美元。」格里斯沃爾德問他知不知道有誰這樣工作。他回答:「我自己是沒碰到誰這樣。我只能告訴你我個人的經驗。假如我一周開60小時,我可以保證賺到2000美元。」
科森蒂諾對Uber宣傳數據的深信不疑對Uber來說是好事。可這是否也從一個側面說明,靠開車獲得9.0766萬美元的年收入有多難?畢竟這只是Uber所說的紐約市司機中等收入水平。那意味著,幾千位Uber旗下的司機都能大致達到這一水平,莫非只有采訪所有為Uber服務的紐約司機才能得到最有說服力的結論?
這位記者帶著好奇再次咨詢卡塞爾曼,盼望找到如Uber所說實現高收入夢想的司機。而最後他得到的事實是這樣的:Uber方面也還在苦苦找尋這樣一位所謂的「模範司機」呢!(本文首發鈦媒體)

⑼ 優步刷單

先給你看公司營業執照,自己的身份證等信息,然後讓你填寫入職申請表。之後給你一單墊付100傭金5元的單子,做完立即給你返款。注意了,做第一單給你5元是為了贏取你的信任。1分鍾就賺到了5塊,一般人都會繼續,之後他會給你個組合任務(必須3單都做完一起返款),當然金額也會水漲船高,3單之後,已經墊付1000元左右。這時對方會告訴你,卡單!必須再做一單才能返款,下一單可能是上千元,做完以後,會告訴你,資金凍結!必須再做幾單才能返款。做完這幾單,5000已經進去了,騙子還會繼續以各種理由讓你繼續。此時,有智商的人已經發現不對勁,拒絕繼續墊錢了,這時他會告訴你沒有做完,只能申請退款,申請退款需要5-7天的時間。但實際上根本不會退款,5-7天只是為了拖延時間。
就這樣,少則幾百,多則幾萬就被騙子騙走了。

⑽ 優步車主拒絕拼單傭金有影響嗎

拒載會影響接單率,接單率太低就無法獲得獎勵

閱讀全文

與優步傭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杠桿收購的現金來源 瀏覽:758
金融運營公司 瀏覽:751
南漳農商銀行理財產品 瀏覽:849
平安福保險的傭金 瀏覽:758
期貨莊家操作破解 瀏覽:533
mt4模擬賬戶設置杠桿 瀏覽:603
交易風控員 瀏覽:583
融資費用攤銷做賬 瀏覽:680
大師談外匯 瀏覽:832
公司回購股票未來如何 瀏覽:621
恆逸集團資產評估報告PDF 瀏覽:418
滾動杠桿機構的自由度 瀏覽:802
銀行存款金融服務方案 瀏覽:993
經營外匯業務的金融機構應當向 瀏覽:753
工行個人信用貸款簡訊 瀏覽:129
昆明外匯招聘信息 瀏覽:482
支付寶帳戶可以付外匯 瀏覽:33
歐元英鎊匯率2014年 瀏覽:757
建信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成都事業部 瀏覽:148
外匯中轉行都在哪國 瀏覽: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