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杠桿平衡實驗報告單怎麼寫 要有實驗目的 原理 器材 步驟和注意事項
實驗目的
1、通過本次實驗中,讓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了解到設計實驗探究的科學思想。
2、獲得杠桿平衡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F2×L2
3、能夠理解杠桿平衡狀態的基本含義。
實驗器材:杠桿、支架、一盒鉤碼、固定在杠桿上的掛物環、彈簧測力計。
實驗要求:1、會組裝杠桿,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實驗步驟:
第一步、把杠桿安裝在支架上,使其能靈活地繞支點轉動,調節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處於水平靜止狀態,使杠桿水平靜止。
第二步、先在支點左側,20cm處掛一個0.5N的鉤碼,試一試需要在指點的右側10cm處掛幾個鉤碼,能夠使杠桿再一次水平靜止,杠桿水平靜止後,將實驗所測數據填入實驗記錄的表格內,將作用在杠桿左邊的力,作為動力F1,則F1=0.5N,動力臂L1為20cm,F1×L1=10
作用在杠桿右側的力為F2,F2=1N,阻力臂L2為10cm,F2×L2=10
(改變鉤碼的位置和鉤碼的個數,再做一次實驗,)
第三步、將支點左側,距支點5cm處,掛3個鉤碼,試試看,在支點右邊15cm處,需要掛幾個鉤碼可以使杠桿再次水平靜止。
待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後,把實驗數據填入記錄表格內,動力F1,F1=1.5N,動力臂L1為5cm,F1×L1=7.5,作用在杠桿右側的力為F2,F2=0.5N,阻力臂L2為15cm,F2×L2=7.5.
第四步、通過兩次記錄的實驗數據,進行對比分析,
知道:杠桿平衡時,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F2×L2
結論:a、杠桿的平衡狀態是指杠桿處於勻速轉動狀態,或者靜止狀態,靜止時的位置不一定是在水平位置。
b、杠桿處於平衡狀態時,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附表:
實驗次數 動力(N) 動力臂(M) 動力×動力臂 阻力(N) 阻力臂(M) 阻力×阻力臂
B. 研究杠桿的作用
物理學中把在力的作用下可以圍繞固定點轉動的堅硬硬物體叫做杠桿。杠桿繞著轉動的固定點叫做支點,推動杠桿運動的力叫做動力,阻礙杠桿運動的力叫做阻力。支點到力的作用線之間的距離叫做力臂。
動力臂長於阻力臂的杠桿是省力杠桿,阻力臂長於動力臂的是費力杠桿。省力杠桿同時也是費距杠桿,費力杠桿雖然費力但卻省距。
杠桿是六種簡單機械之一
[編輯] 早期研究
杠桿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紀的古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
[編輯] 杠桿原理
當動力與動力臂的乘積等於阻力與阻力臂的乘積時,杠桿平衡。杠桿平衡時杠桿處於靜止狀態或者勻速轉動狀態。
只要在日常生活中,隨時留心,你將發現許多應用杠桿的例子。如剪刀、開罐器、鉗子、自動鎖、電燈開關,螺絲起子、火車鐵軌交換控制桿等,這些杠桿有的是省力的,有些是省時的,有些是為工作方便的。凡施力臂比抗力臂長的杠桿則省力。
杠桿五要素
動力F1
阻力F2
動力臂L1
阻力臂L2
支點O
杠桿平衡條件
當杠桿靜止不動時或杠桿勻速轉動時杠桿處於平衡狀態。 平衡時 F1 * L1 = F2 * L2
[編輯] 關於杠桿的名言
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動地球。——阿基米德
C. 杠桿有什麼作用設計實驗進行研究(寫出材料 ,過程,現象,結論)百度網盤
杠桿有什麼作用?設計實驗進行研究(寫出材料 ,過程,現象,結論)網路網盤杠桿有什麼作用?設計實驗進行研究(寫出材料 ,過程,現象,結論)網路網盤杠桿有什麼作用?設計實驗進行研究(寫出材料 ,過程,現象,結論)網路網盤
D. 杠桿平衡實驗報告單怎麼寫 要有實驗目的 原理 器材 步驟和注意事項
實驗目的 1、通過本次實驗中,讓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了解到設計實驗探究的科學思想。 2、獲得杠桿平衡條件:動力???Τ闋枇?@?@炠F1??=F2?? 3、能夠理解杠桿平衡狀態的基本含義。實驗器材:杠桿、支架、一盒鉤碼、固定在杠桿上的掛物環、彈簧測力計。實驗要求:1、會組裝杠桿,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步驟: 第一步、把杠桿安裝在支架上,使其能靈活地繞支點轉動,調節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處於水平靜止狀態,使杠桿水平靜止。
E. 杠桿平衡實驗報告單
目的:探究杠桿平衡的條件
器材:等臂杠桿,鉤碼,彈簧測力計。
原理:F1*L1=F2*L2
步驟:1先將等臂杠桿調至平衡。2先稱出一個鉤碼的質量。在分別掛在離支點的不同的距離掛上鉤碼,使天平平衡,記錄數據。
結論:平衡條件 F1*L1=F2*L2
誤差:可能是一開始沒有調平衡,在讀數時沒有讀正確
F. 杠桿研究性學習成果
通過這次研究性學習,我們了解到杠桿是一種簡單機械;一根結實的棍子(最好不會彎又非常輕),就能當作一根杠桿了。動力臂大於阻力臂,是省力杠桿(也稱費距離杠桿);動力臂小於阻力臂,是費力杠桿(也稱省距離杠桿),動力臂等於阻力臂,是等臂杠桿。
杠桿繞著轉動的固定點叫做支點
使杠桿轉動的力叫做動力
阻礙杠桿轉動的力叫做阻力
當動力和阻力對杠桿的轉動效果相互抵消時,杠桿將處於平衡狀態,這種狀態叫做杠桿平衡
杠桿平衡時保持在水平位置靜止或勻速轉動。
通過力的作用點沿力的方向的直線叫做力的作用線
從支點O到動力F1的作用線的垂直距離L1叫做動力臂
從支點O到阻力F2的作用線的垂直距離L2叫做阻力臂
使用杠桿時,如果杠桿靜止不動或繞支點勻速轉動,那麼杠桿就處於平衡狀態。
動力臂×動力=阻力臂×阻力,即「L1F1=L2F2」,由此可以演變為「F2/F1=L1/L2」
杠桿的平衡不僅與動力和阻力有關,還與力的作用點及力的作用方向有關。
省力杠桿例如:剪刀、釘錘、拔釘器、工地里的大型機械吊臂……杠桿可能省力可能費力,也可能既不省力也不費力。這要看力點和支點的距離:力點離支點愈遠則愈省力,愈近就愈費力;還要看重點(阻力點)和支點的距離:重點離支點越近則越省力,越遠就越費力;如果重點、力點距離支點一樣遠,如定滑輪和天平,就不省力也不費力,只是改變了用力的方向。
費力杠桿例如:開瓶器、榨汁器、胡桃鉗……這種杠力點一定比重點距離支點近,所以永遠是省力的。
如果我們分別用花剪(刀刃比較短)和洋裁剪刀(刀刃比較長)剪紙板時花剪較省力但是費時;而洋裁剪則費力但是省時。
1.剪較硬物體
要用較大的力才能剪開硬的物體,這說明阻力較大。用動力臂較長、阻力臂較短的剪刀。
2.剪紙或布
用較小的力就能剪開紙或布之類較軟的物體,這說明阻力較小,同時為了加快剪切速度,刀口要比較長。用動力臂較短、阻力臂較長的剪刀。
3.剪樹枝
修剪樹枝時,一方面樹枝較硬,這就要求剪刀的動力臂要長、阻力臂要短;另一方面,為了加快修剪速度,剪切整齊,要求剪刀刀口要長。用動力臂較長、阻力臂較短,同時刀口較長的剪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