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關於漏油事故的新聞評論
很辛苦找了份資料 你參考參考 如下 :
核心提示: 海灣環境事故非常恐怖,而更為棘手更為激烈的災難正在隱約逼近。清理、訴訟,或許世界最糟環境悲劇的損害補償,此類相關未知成本,可能觸發英國石油公司的信用事件,相當程度上會摧毀全球場外交易(OTC:over-the-counter)衍生品。可能的傳染效應終將如同雷曼兄弟與貝爾斯登一般,是潛在破壞未加抑制增長615萬億場外交易的早期警告信號。
蝴蝶效應不再適宜,不妨將自己想像計算機程序的一個進程,整個宇宙,莫不如此。
海灣的章魚:英石崩潰較雷曼倒閉更具毀滅性
作者:Gordon T Long 譯者:海杲
英國石油公司 - 以下簡稱「英石」(BP)
海灣環境事故非常恐怖,而更為棘手更為激烈的災難正在隱約逼近。清理、訴訟,或許世界最糟環境悲劇的損害補償,此類相關未知成本,可能觸發英國石油公司的信用事件,相當程度上會摧毀全球場外交易(OTC:over-the- counter)衍生品。可能的傳染效應終將如同雷曼兄弟與貝爾斯登一般,是潛在破壞未加抑制增長615萬億場外交易的早期警告信號。
英石的表外負債和杠桿頭寸真實情況,還是個未知數。到底運營了多少特定目的實體(Special Purpose Entities:SPEs)?請注意,安然崩潰事件,其首席財務官Andrew Fastow作證說,10年前通用電氣(GE)就已存有2500個此類實體。英石比安然和通用電氣擁有更多的實物財產,然而,沒人知道英石場外衍生品協議 (諸如利率掉期與貨幣掉期)真正規模到底有多大,只有那些大型國際銀行才知道如此工具縣官的抵押債務數量,以及信用觸發事件,還有交易對應方。很明顯,大銀行閉口不言。正如接下來要解釋的那樣,它們正在急劇調整數億萬億美元的全球貨幣、掉期、衍生品、期權、債務和權益組合。
再次說明,正如雷曼兄弟與貝爾斯登展現那樣,我們無法獲知黑暗的表外、離岸與未經管制的場外協議世界,但英石的金融風險是斷定無疑的。當人們獲悉一家企業風險倉位時,這便非常要緊了,投資者都處於黑暗之中。市場確定無疑時,災禍也就接踵而至。最新的金融管製法案(Dodd-Frank)絕對沒有解決此類問題,真正了解大而不倒的話,也就知道這才是中心議題。可是,問題依然沒有解決,倘若監管再次失敗,市場很可能要求「納稅人」支付費用。
巨大的英石風險,躺在615萬億場外交易市場,只有大型國際銀行才知道真實情況……但他們閉口不言!
AAA評級資產的杠桿化
沒有比jsmineset.com網站Jim Sinclair陳述得更為清晰:
「人們嚴重低估英石破產導致的全球金融領域流動性規模。英石通過貿易與金融擴張信用。他們極度擴張了只有銀行才能奢想規模時限的信用。可以想像一家號稱儲備100多年石油天燃氣公司的幕後金融肌理。也可以與一家擁有少量有形資產的銀行進行比較。那麼,當英石沉沒的時候,你可以設想一下,會發生什麼,不僅僅是銀行吧。已經證實的地下儲備與油田,遍及全球的野外資產,考慮到信用品質與信用條款——沒什麼能與一家石油巨頭相比。除了老天爺,沒人知道基於英石信用與金融擴張遍及全球的資產規模到底多大。任何銀行實體的乘數效應都相形見絀……標價與英石破產的合力順帶效應,可以輕松導致不亞於雷曼兄弟公司的結果。很明確的是,起碼是安然公司的10倍!」
從歷史背景來看,有些人沒有注意到,聲名狼藉的羅斯柴爾德家族達到銀行業頂點時,開始進入能源與石油行業。另外,約翰 D.洛克菲勒很快意識到,全球擴張的標准石油公司,更象一家銀行,通過後來成為大通曼哈頓銀行(花旗集團的基礎)的銀行架構,鞏固了他的金融帝國。一旦一家能源巨人,能夠通過價格波動易變性管理現金流,也就變成了貨幣與信用生成的機器。可以隨處以AAA級別利率按需借貸,再借給信用價值較低的實體,獲取誘人利差。這種借貸差異有助於資助430萬億的利率掉期場外市常英石已經能夠分拆最近5年來的200億贏利,去年獲取了150億的現金,所有這些會突然終結,倘若其信用評級已經不再匹配的話,但什麼事情會導致這些發生呢?或許是黑天鵝事件。飛去來兮,肥尾效應。
[密度函數為肥尾性和非正態性有兩種解釋:一種認為是由於信息的成堆出現而產生,因而引起價格巨大波動;另一種解釋認為投資主體對信息的處理是非線性的,信息並非馬上在當前價格反映出來,信息累積效應使得價格大幅波動,從而導致肥尾現象的產生。]
聽起來是不是很熟悉?以前聽過如此討論吧?
海灣石油災難就是終結所有肥尾的肥尾,暴露了大部分衍生演算法模型的整體風險模型敞口。這也表明,不到90天以前,英石需要彌補超過200億的損失,看來已經超出了可能的范圍。現在,如果它能控制到僅僅200億的程度,已經是個幸運。Fitch在6月15日調低英石信用評級6個點,從AA到BBB,而6月3 日剛剛從AA+調到AA。這就是肥尾效應時發生的事情,而且只是剛剛開始。
蔓延已經開始
盡管很少人公開說明,但並不表示沒有安排大規模貨幣。這種重新安排可以有效去杠桿化,因此也會導致流動性枯竭。美國的M3已經是負數,而M2、M1正在急速下滑。英石將面臨大規模流動性擠壓,全部撥款將觸發已經貧瘠惡化的國際流動性局勢。
筆者發現「信用衍生研究」出版的圖表,很好地說明了這種生硬的急轉。這些圖表說明,4月21日馬康多(Macondo)油井爆炸觸發風險、對手方與高收益的明顯變化。政府與所謂優質債務的對比,有著不同的剖面 (請看圖表報告的結尾),反應了歐洲銀行更為關注南歐經濟體(豬歐:PIIGS)。區別各自驅動體系,這非常重要。一定比例的企業債券,6個月內都會處於極度困境之中——投資者期望經濟變緩,以及違約上升的跡象。這就是去杠桿化的法術。
海灣石油泄漏事件最終成本多少,200億還是600億? 有人知道嗎?個人認為,可能更接近後者而非前者。如果使用已經報告的石油泄漏數量進行比較,可以更好理解最終的失敗情形,到底能造成何種規模的災難。根據金融時報的說法,已經報告的石油泄漏事件如下:
泄漏 成本 增加
(桶/天) 迄今
4月20日 1000
5 月04日 5000
5月07日 5000 350M
5月14日 5000 625M
5月28日 15,500 950M
6月03日 19,000 990M
6月08日 15,500 1,250M
6月10日 15,500 1,430M
6月17日 15,500 1,600M
6月23日 25,800 2,600M 60天內增加了25倍
隨著時間的流逝,數量仍在指數增長。工程師警告說,泄漏捕捉非常復雜,科學家監視局勢,預測可能會比當前估計反應的還要大。現場的專家,來自Simmons international的Matt Simmons說,接下來每天會有1200,000桶。大部分獨立專家均是贊同。
假設4,000美元/桶的損失成本,每天100,000桶的流動比率,90天流動時限(最小了),我們估計清潔、訴訟及損失補償的總額約為320億。這個數量是美國第三方保管賬戶協議數量的2倍,我們估計是在 200億到600億之間。還有很多每天都在面臨的問題,進一步的泄漏,抬升的海床,沼氣的規模,颶風以及支出效果等等,都對當前分析和估計有著明顯負面影響。
未來訴訟的因素,非常重要的是,可能遭致懲罰性損失的數量。在白宮派首席檢察官Eric Holder到新奧爾良刑事檢控威脅之後,英石反應說,該公司相信這是一起無法證實的疏忽。然而,深水地平線的漫畫對英石來說,來的特別不是時候。根據布隆伯格公司Caroline Baum的說法,「英石已經是美洲最應該責罵的公司了。兩家精煉廠在過去三年時間里,占精煉行業違規行為的97%(總共862起,其中760起是「故意行為」),這是來自社會廉政中心的說法。英石還保有最多的罰款記錄(8700萬美元),由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部門徵收。另外,美國化學安全與危險調查委員會很快加入石油泄漏事件調查,之前2005年,他們還調查過英石在德克薩斯州精煉廠火災爆炸事件,當時死了15人,傷者眾多。
英石反應
英石闡明,該公司可以立刻兌現的現金仍有150億,還會通過以下幾種方式增加額外現金:
1.資產出售
2.資金開支削減
3.下三個季度的紅利削減
雷曼兄弟/貝爾斯登的死亡螺旋
再次引述jsmineset.com的Jim Sinclair說法:「英石是能源曲線長尾的主要玩家。Goldman sub J. Aron、Morgan Stanley和JPM暴露多少?或許很大。現在,信用削減輪到英石。對應方不會接受他們名字超過一年期間,這前所未聞。大螞蚱都栓在一根繩上。如果他掉下來,落地時整個地球都會震動一下。正如我們開始看到的那樣,西方退休金架構、金融貿易與全球信用都有內聯,英石是其核心之一,是很多據信為AAA級信用的巨量供應方。因此,當銀行延緩付款或是倒閉,那麼主權實體就會踉踉蹌蹌……我們現在有家大型石油公司處於崩潰邊緣。全球經濟椅子的另一條腿,已經被邪惡地從我們身下踢除。」
整幅英石漫畫,由場外衍生品市場以及內在風險性組成。
1.正如雷曼發生的那樣,當需要透明的時候總是出現曖昧。
2.金融總是風險相關決定對象,但風向評估下的過多杠桿化,擁有如此復雜、獨立架構工具之前並非如此。
3. 投資者依然沒有得到保護。Frank-Dodd Bill不過是淡化的外表修飾,在最終臨近立法核准之前,乃至法規督查開始之前。
4.投資者痛恨不確定性,但我們什麼都沒有,只有不確定:
a.政治
b.法律
c.金融
d.商業
結論
最可能的場景是,美國對英石的處理,將自動進入聯邦破產法第11章訴訟。對原告來說這是最糟的情景可能。這里的問題在於,觸發一個信用事件,對高度杠桿化的全球金融市場來說有著令人畏懼的影響。和之前AIG一樣,政府並不想損害衍生品放棄CDS項目。[因此],雷曼就是多餘的一個。
如果美國阻止一個屬於美國的自動破產,那麼英石公司就會破產,而英國政府就極有可能被迫介入救助。最終,納稅人必須為當前正在進行的監管套利買單,游戲於是再次發生。
英石公司的杠桿化,或許是觸發5萬億量化寬松高峰的事件,我們警告已久。它將要完成明斯基溶解的最終生產過程,以避免正在逼近的退休金、津貼和美國各州財政危機
Ⅱ 以前看過的一部動畫片,裡面有兩個豆子,一公一母,還有一個主人,豆子一個綠一個粉紅。
豆兒日記是嗎?主角是豆兒和芽兒。
《豆兒日記》是藍月谷隆重推出的原創卡通形象,秉著振興中華卡通的理念,藍月穀人承諾將豆兒打造成您生活中最好的卡通朋友,將來在電腦壁紙,即時通訊表情,論壇博客,視頻播客,玩偶專櫃等等都可以看到「豆兒」的影子。讓豆兒這顆嚮往快樂,追求理想,勇往直前的小種子播種在人們的心田,帶給人們快樂和幸福,是藍月穀人最大的願望。
網路下,必須的
Ⅲ 奧飛動漫股票為什麼從80多元下降為20多元
002292原名奧飛動漫,現已改名為奧飛娛樂,2015.5.13日最高價位82.50元,目前股價為13.70元左右,股價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2015上半年從28元直線上來漲到82.5元,上漲幅度260%,有回調慾望和動能;二是10送10高送轉除權之後,82元就變成了41元左右;三是2015年6月份的股災中該股停牌,之後復牌就連續4個一字跌停板,下跌幅度和速度令人不寒而慄。
總之,該股暴漲之後又暴跌,既有股市大盤行情的因素,也有自身的因素,還有高送轉除權的因素,是多種因素的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