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初二物理 杠桿平衡
A,桿秤左端的銅片不會影響稱重,只有右端的銅片才會影響!缺了銅片,杠桿一端質量變小,相應的秤砣就要往右端再移一點,於是稱量時質量變大!
C,不變,杠桿原理中力臂與施加的力決定杠桿的力的變化!而力臂一直未變,則F也不變!
❷ 初二物理杠桿簡單實驗題
好明顯用杠桿原理:把米尺在中間用手指支起來,左邊距支點L1遠掛書包,在右邊距支點L2遠綁細繩,下綁彈簧測力計,G書包*L1=F*L2 即可求得書包重。考慮彈簧測力計量程,L1要遠小於L2,如果L2=50cm,L1不要超過7cm。
❸ 初二物理杠桿平衡的題目
1、設小蘭的爸爸速度為X,經過時間t後,由力矩平衡的只是可知:
400*(2-0.5*t)=800*(1-X*t),可以算的 X=0.25 米每秒
2、直接拿來測重量,還不行找不到天平之類的東西啊。其實這樣的題目做起來很沒意思,完全的純粹的知識運用,沒有結合到實際,可以說這樣的情況在實際中基本是沒有出現的可能。
❹ 初二物理 杠桿實驗
分析比較(a)(b)(a直接拉,b用杠桿)可知:
杠桿可以省力。
分析比較(b)(c)(d)(bcd都用杠桿,阻力臂不變,動力臂不同)可知:
當阻力與阻力臂一定,動力與動力臂成反比。
❺ 八年級物理杠桿實驗題
實驗步驟 1、用刻度尺找出木棒的重心(均勻木棒的重心在它的中心),用鉛筆做出記號; 2、用細繩系住鉤碼套在木棒的一端,另用細繩系住木棒的某處(懸點),使木棒懸起來,調節鉤碼或懸點的位置,使木棒在水平位置平衡,懸點便為杠桿的支點; 3、鉤碼與木棒的重心分居在支點的兩側,用刻度尺分別量出支點到木棒重心的距離L1及支點到鉤碼處的距離L2; 計算式推導:設木棒的質量為M,鉤碼質量為m 。 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得MgL1=mgL2 木棒的質量M=mL2/L1
採納哦
❻ 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
1,實驗時,首先把杠桿的(中點)支在鐵架台上,調節(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實驗中,把鉤碼掛在杠桿兩邊的(鐵絲環) 上,改變鉤碼的(個數)或掛在杠桿上的(位置),使杠桿在水平位置上(平衡),測出需要測出的物理量(動力、阻力、動力臂、和阻力臂),並把這些數值填入表內,比較動力和動力臂的乘積與(阻力和阻力臂)的乘積的大小,可以得出兩者是(相等)的。2,把彈簧測力計和(鉤碼)掛在(杠桿)的同一側施力,仍可使杠桿的水平位置上(平衡)。鉤碼的施力方向為(豎直向下的),彈簧測力計的施力方向為(豎直向上的),改變力作用的位置就等於改變了(力臂)。杠桿受到豎直向上的力與它對應的力臂的(乘積),與杠桿受到豎直向下的力與它對應的力臂的(乘積)是(相等)的。
❼ 初二杠桿平衡的一道題
解:設距右端s米,則支點距左端(2-s)米
由桿杠平衡可列等式
50N*(2-s)m=100N*sm
解得s=2/3m
答:距右端2/3米
❽ 杠桿的平衡實驗現象和實驗結果是什麼
(1)不能只抄憑一組實驗數據得襲出結論,必須在多次實驗的基礎上通過分析才能得出結論;這樣才能有效地避免實驗結果偶然性出現。
(2)單位不同的兩個物理量不能直接相加
1、(1)、平衡螺母水平
(2)、水平
(3)、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2、杠桿原理
3、實驗前調節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為了消除杠桿本身自重對實驗的影響。
實驗中不能再旋動兩端的螺母
實驗中是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為了便於測量力臂。
在進行多次實驗的目的是避免實驗結論的偶然性和特殊性。。
❾ 初二物理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題
如圖:L=L1+L2
將大頭A抬起時,B為支點。
F1*L=G*L2
當將小頭B抬起時,A為支點
F2*L=G*L1
兩式相加:
F1*L+F2*L=G*L2+G*L1=G(L1+L2)=GL
G=F1+F2=300N
❿ 初中物理實驗"探究杠桿平衡條件"實驗前使杠桿水平平衡的目的是什麼
1、便於精確測量力臂
2、杠桿自身的重力通過支點隊杠桿平衡不產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