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2012年6月20日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中間價約為6.30元/美元,自2005年7月21日我國實施匯
答案B
本小題考查的是勞動生產率。人民幣對美元已累計升值了約31%時,2005年人民幣對美元為6.30*(1+31%)=8.25,我國甲商品勞動生產率累計提高了150%,8.25*500/(1+150)=1650.6,所以選擇B。
❷ 2005年7月到2007年6月,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升值約0.008的原因
2005年7月21日,央行公布實行人民幣匯率改革,將人民幣匯率一次性升值2%,由之前的8.2765直接升值至8.11。2007年6月底,美元兌人民幣匯率收於7.6132,較7月21日的8.2765升值8.71%。
人民幣幣匯改後,人民幣在我國持續出現的貿易順差和資本順差的背景下,持續升值。人民幣匯率從06年上半年前的緩步升值,逐步過度到加速升值的態勢中。07年由於全球經濟的繁榮,中國經濟也出現了過熱的跡象,熱錢大量流入,推升了匯率,國內通脹高企,政府也願意通過提升匯率的方式應對輸入型通脹,因此匯率升值速度加快。
❸ 關於我國今年來外匯市場發展情況200字
第一階段(1979—1984年)。1979年我國的外貿管理體制開始進行改革,對外貿易由國營外貿部門一家經營改為多家經營。由於我國的物價一直由國家計劃規定,長期沒有變動,許多商品價格偏低且比價失調,形成了國內外市場價格相差懸殊且出口虧損的狀況,這就使人民幣匯價不能同時照顧到貿易和非貿易兩個方面。為了加強經濟核算並適應外貿體制改革的需要,國務院決定從1981年起實行兩種匯價制度,即另外製定貿易外匯內部結算價,並繼續保留官方牌價用作非貿易外匯結算價。這就是所謂的「雙重匯率制」或「匯率雙軌制」。
1980年人民幣官方牌價為1美元=1.50元人民幣。從1981年1月到1984年12月期間,我國實行貿易外匯內部結算價,貿易外匯1美元=2.80元人民幣,官方牌價即非貿易外匯1美元=1.50元人民幣。
第二階段(1985—1990年)。在人民幣雙重匯率制下,外貿企業政策性虧損,加重了財政補貼的負擔,而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外國生產廠商對雙重匯率提出異議。1985年1月1日,我國又取消了貿易外匯內部結算價,重新恢復單一匯率制,1美元=2.80元人民幣。
事實上,1986年隨著全國性外匯調劑業務的全面展開,又形成了統一的官方牌價與千差萬別的市場調劑匯價並存的新雙軌制。進入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物價上漲速度加快,而西方國家控制通貨膨脹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此,政府有意識地對人民幣匯率作了相應持續下調。1995年8月21日,人民幣匯率調低至1美元=2.90元人民幣;同年10月3日再次調低至1美元=3.00元人民幣;同年10月30日又調至1美元=3.20元人民幣。
從1986年1月1日起,人民幣放棄盯住一攬子貨幣的做法,改為管理浮動。其目的是使人民幣匯率適應國際價值的要求,且能在一段時間內保持相對穩定。1986年7月5日,人民幣匯率再度大幅調低至1美元=3.7036元人民幣。1989年12月16日,人民幣匯率又一次的大幅下調,由此前的1美元=3.7221元人民幣調至當日的4.7221元人民幣。1990年11月17日,人民幣匯率再次大幅下調,由此前的4.7221元調至當日的5.2221元人民幣。
第三階段(1991—1993年)。自1991年4月9日起,我國開始對人民幣官方匯率實施有管理的浮動運行機制。國家對人民幣官方匯率進行適時適度、機動靈活、有升有降的浮動調整,改變了以往階段性大幅度調整匯率的做法。實際上,人民幣匯率實行公布的官方匯率與市場匯率並存的多重匯率制度。
第四階段(1994—2005年)。從1994年1月1日起,我國實行人民幣匯率並軌。1993年12月31日,官方匯率1美元兌換人民幣5.8元;調劑市場匯率為1美元兌換人民幣8.7元左右。從1994年1月1日起,將這兩種匯率合並,實行單一匯率,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定為1美元兌換8.70元人民幣。同時,取消外匯收支的指令性計劃,取消外匯留成和上繳,實行銀行結匯、售匯制度,禁止外幣在境內計價、結算和流通,建立銀行間外匯交易市場,改革匯率形成機制。這之後,建立的是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外匯管理體制相繼進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尤其是1994年外匯體制改革後,我國政府承諾:在2000年之前,將實現經常項目下人民幣可兌換。事實上,1994年我國已開始實行人民幣在經常項目下「有條件」的可兌換,並已消除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規定中的絕大多數限制。
1996年4月1日開始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消除了若干在1994年後仍保留的經常賬戶下非貿易非經營性交易的匯兌限制;1996年7月,又消除了因私用匯的匯兌限制,擴大了供匯范圍,提高了供匯標准,超過標準的購匯在經國家外匯管理局審核後即可購匯;1996年7月1日,我國將外商投資企業也全面納入全國統一的銀行結售匯體系,從而取消了1994年外匯體制改革後尚存的經常項目匯兌限制。
第五階段(2005年至今)。2005年7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關於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相關事宜公告。其主要內容如下。
(1)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攬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2)中國人民銀行於每個工作日閉市後公布當日銀行間匯市美元等交易貨幣對人民幣匯率的收盤價,作為下一個工作日該貨幣對人民幣交易的中間價格。
(3)2005年7月21日19:00時,美元對人民幣交易價格調整為1美元兌8.11元人民幣,作為次日銀行間外匯市場上外匯指定銀行之間交易的中間價,外匯指定銀行可自此時起調整對客戶的掛牌匯價。
(4)現階段,每日銀行間外匯市場美元對人民幣的交易價仍在人民銀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間價上下3‰的幅度內浮動,非美元貨幣對人民幣的交易價在人民銀行公布的該貨幣交易中間價上下一定幅度內浮動。
(5)中國人民銀行將根據市場發育狀況和經濟金融形勢,適時調整匯率浮動區間。
❹ 7月21日美元對人民幣匯率
今天是八月21日
1美元=6.3990人民幣;
1人民幣=0.1563美元。
7月1日匯率是:
1美元=6.20936 元人民幣;
滿意請採納謝謝~
❺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7月22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17.至此,
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幅度達到34%,目前美元對人民幣的匯率=6.17,起初美元對人民幣的匯率=6.17*(1+34%)=8.2678,因此答案選B。公式的具體推導過程有些復雜,先不寫了。
其實,在2005年7月21日收盤,央行公布匯改,一次性將人民幣升值2%,由之前的8.2765變為8.11。
❻ 外資入股10000美元,假如換算比率是1美元=7人民幣,雙方約定合同入股60000元,會計分錄怎麼做
入股應該按照收到「投資當天銀行的即期匯率」入賬,所以應該是
借:銀行存款 70000
貸:實收資本 70000
❼ 2005年7月21日人民幣匯率改革後,人民幣與美元,日元,歐元走勢分析
對美元
1949 2.3
1950 2.75
1951 2.238
1952 2.617
1953 2.617
1954 2.617
1955 2.4618
1956 2.4618
1957 2.4618
1958 2.4618
1959 2.4618
1960 2.4618
1961 2.4618
1962 2.4618
1963 2.4618
1964 2.4618
1965 2.4618
1966 2.4618
1967 2.4618
1968 2.4618
1969 2.4618
1970 2.4618
1971 2.2673
1972 2.2401
1973 2.0202
1974 1.8397
1975 1.9663
1976 1.8803
1977 1.73
1978 1.5771
1979 1.4962
1980 1.5303
1981 1.7051
1982 1.8926
1983 1.9757
1984 2.327
1985 2.9367
1986 3.4528
1987 3.7221
1988 3.7221
1989 3.7659
1990 4.7838
1991 5.3227
1992 5.5149
1993 5.7619
1994 8.6187
1995 8.3507
1996 8.3142
1997 8.2898
1998 8.2791
1999 8.2796
2000 8.2784
2001 8.277
2002 8.277
2003 8.2774
2004 8.15
2005 8.1
2006 7.8
2007 6.9
2008 6.8
2009 6.8276
❽ 為什麼和訊網上查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的表格有的日期沒有數據呢 如下圖中沒有7月22和23的匯率數據
是相同的,說明7月22日和7月23日的匯率和7月21日的
❾ 人民幣自2005年7月21日匯改以來,截至今年最近對美元的匯率上升了百分之多少啊謝謝。
24%